《柯学验尸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柯学验尸官- 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应该是枪。
  既然那个追击者有枪,那这个被熊堵在树上、却又莫名被熊“放过”的神秘人,会不会也有枪?
  他们会不会就是同一个人?
  林新一心中产生了一连串的猜想。
  “角田所长,如你所言,我的猜想还太过牵强。”
  “所以,我必须想办法验证这个猜想。”
  林新一坦然地承认了自己推理上存在的问题。
  但他同时又问道:
  “在这棵树附近,真的什么都没发现么?”
  “什么都没有!”
  角田所长无奈答道:
  “别说弹壳、弹头、弹孔了,就连一点血迹都没有。”
  “你说那个人可能用枪攻击过熊,那头熊挨了枪子,总该掉点血到地面上吧?”
  林新一一阵沉默。
  他倒也没有怀疑角田所长回答的真实性,也没质疑他们的勘察是不是有什么遗漏。
  因为他之前在安排勘察任务的时候,还特地让服部平次留在在现场当着“监工”。
  有这位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的宝贝儿子在,这些基层警员们积极表现都来不及,怎么敢偷奸耍滑。
  “没有血,没有弹壳,没有弹孔。。。”
  “难道我的推测错了?”
  这个念头一闪而没。
  “不。。。还有一项最基本的勘察工作没做。”
  “硝烟反应——”
  “如果那个神秘人真的在树上开枪了,那树皮上就一定会有射击后产生的射击残留物。”
  “没找到弹壳、弹孔也没关系,只要能从树上测出有射击残留物,就能证明我的猜想!”
  。。。。。。。。。。。。。。。。。。。。。。。。。。。。。。。。。
  许久之后,大阪府警本部的支援终于赶到现场。
  他们带来了林新一所需要的勘察工具。
  检查硝烟反应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即使是普遍拉胯的各地鉴识课,也会配备有测试硝烟反应试纸。
  这种试纸会用比硝更活泼的金属化合物取代硝,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
  而林新一早已从那棵树的树干、树冠、枝杈等各个部位,分别提取下相应的树皮样本,加以编号、记录、保存。
  在这些待检测的树皮上喷淋诸如乙醇、丙酮的有机溶剂,将之浸湿,再用试纸接触测试。。。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树皮上测出有射击残留物了——”
  “的确有人在这树上开过枪!”
  林新一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只不过。。。
  “还是很奇怪啊。。。”
  在得到检测成功的结果后,协助林新一做硝烟反应测试的毛利小姐,反而有些为之纠结:
  “那个神秘人明明开过枪,我们却没能在现场附近找到弹壳、弹孔和弹头。”
  “这些痕迹都哪去了?”
  “如果是朝地上开枪,地上应该也弹孔、弹头。”
  “如果是打在熊身上,现场应该会留下熊的血迹。”
  “难道。。。他是朝天开枪,把熊给吓走的?”
  “可是那样,我们至少也该在树下找到抛出的弹壳,还有从天上掉下来的弹头吧?”
  “难不成,这些都被那个神秘人,给事后清理干净了吗?”
  毛利兰一阵纠结思考,不仅没得出什么结论,反倒是把自己绕得愈发犹豫不定。
  而跟她不同,林新一的目光显得格外清明:
  “毛利小姐。。。”
  “我倒是已经知道,现场为什么会没有弹壳、弹孔和弹头。”
  “首先,我可以确定,那神秘人并不是在朝天鸣枪示警。”
  “他是站在树上,朝着下方开枪的。”
  他微微一顿,有条不紊地给出了证明:
  “没注意到么。。。”
  “我这次提取了那棵树上各个部位的树皮样本,依次做了硝烟反应测试。”
  “其中有一块取自树冠部位的树皮,竟然也测出了射击残留物。”
  “这说明什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先前纠结不定的毛利兰很快便眼前一亮地反应过来:
  “开枪的时候,火药烟雾应该是向枪械后方喷射的。”
  “如果连树顶的位置都能检测到射击残留物,那就只能说明,那神秘人是在朝着下方开枪,而不是朝着上方开枪。”
  “没错。”
  林新一点了点头,循序渐进地说道:
  “而且,我还可以确定,凶手用的是一种左轮手枪。”
  “这。。。”毛利兰有些意外:“我们连弹壳、弹头都没找到,林先生,你又是怎么确认枪种的?”
  “同样的道理。”
  “通过检测各部位树皮样本的射击残留物,还可以确认射击残留物的分布范围。”
  “而左轮枪和其他枪不一样,其喷射出的射击残留物,分布范围更广。”
  一边的自动枪械,因为较为封闭的枪械构造,其硝烟喷射形状,会呈现一个向后、向下的半圆。
  可左轮手枪因为开放式的弹仓射击,其射击残留物会毫无阻碍地向后喷射。
  所以左轮手枪的硝烟喷射形状呈现一个向后的“伞状”,射击残留物分布覆盖的区域会更广。
  “所以,我能确定那神秘人用的是左轮枪。”
  “而正因为是左轮枪,所以我们没有在现场找到弹壳——”
  “左轮枪不会自动抛壳,发射后弹壳会留在弹仓里,很容易被收集、清理、并带离现场。”
  “那么,这个神秘人就显得非常可疑了。”
  “他如果只是意外地遭遇棕熊,被迫开枪反击,那又为什么要刻意清理现场,带走开枪后留下的弹壳呢?”
  “是不是。。。他在遭遇棕熊之前还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不想留下痕迹,让人知道他来过这里?”
  林新一的语气愈发凝重。
  在他眼里,那个神秘人,和追击死者的凶手,已经越来越能够划上等号。
  而毛利兰却没有心思顺着他的思路往下想。
  她心里还有疑惑没有得到解答:
  “林先生,既然你已经确定那神秘人是站在树上朝下开枪,那我们为什么在地上没有发现弹头和弹孔?”
  “就算他清理走了弹头,也不可能一点痕迹都不留地,清理掉地上的弹孔。”
  翻动、填埋泥土的痕迹,可是非常明显的。
  那颗子弹要是朝下打进了地面,就不可能一点痕迹都不留。
  “既然地面上没有弹孔,树根上也没有,而又能确定凶手是朝下开枪。。。”
  “那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后,剩下的无论多么不可思议,也一定是真相。”
  林新一说了一句福尔摩斯的名言。
  根据硝烟反应测试和现场勘察反馈的结果,他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那颗子弹,应该是打中了那头熊。”
  “弹头和弹孔都在熊身上,所以我们才会找不到这些物证。”
  “不过。。。”
  这时不用毛利兰质疑。
  林新一自己就注意到了,这个唯一结论的“漏洞”。
  有一点依旧很难解释:
  “如果子弹击中了熊,现场为什么会没有血迹?”
第293章 犯罪侧写
  这可能是林新一自穿越以来,办得最为艰难的案子。
  尽管已经一路突破推进至此,眼前的迷雾也始终没有消散。
  而刚刚解开一个谜题,就又有新的谜题浮现在眼前:
  “为什么会没有血迹呢。。。”
  “子弹的威力可不是血肉之躯能承受的,如果那头熊真的被子弹击中,就应该有血迹留在附近的地面上。”
  “可这现场却那么干净,干净得只能找到几根熊毛。”
  林新一百思不得其解。
  可其他选项都被有力地排除了,纵然缺少血迹的问题无法得到解释,他也只能选择相信这个“熊被子弹击中”的结论。
  “没办法。。。光靠推理可无法确定结果。”
  “必须得用实际行动去验证这个结论。”
  林新一想到了唯一的那个办法:
  找当事人,不,找当事熊来问一问。
  片刻之后。。。
  “什么。。。找熊?!”
  听到这位林管理官的最新指示,角田所长的脸色俨然是彻底绷不住了:
  “林管理官,这又是为什么?”
  “一场意外而已。。。先是找人,后是找枪,现在又要找熊。。。这、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执行命令就好。”
  林新一干脆不解释了。
  反正他已经看出来,就算自己详细解释、好言相劝,这位老油条般的角田所长,也会一直牢骚不断地抵触调查工作。
  “我会让大阪府警本部派来的鉴识课人员配合你们行动,用警犬追踪熊的下落。”
  “你们找到熊之后,就尽快通知我。”
  林新一本来倒是想用警犬鉴别一下那个神秘人的气味。
  但时间毕竟过了一天,那神秘人又没有在现场留下什么可供追踪的足迹和物品。
  残留的气味都消散得差不多了,警犬也派不上作用。
  而熊就不一样了。。。
  野生动物的体味重,过了一天也不容易消散干净。
  而且它还一路掉毛,脱发问题比较严重。
  那些残留在落叶里,沾染着浓重气味的毛发,正好可以成为警犬追踪的线索。
  再加上大规模的警力协助搜查,应该是不难找到那头熊的。
  “对了,角田所长。。。”
  林新一安排完搜查工作,又问道:
  “我之前让你准备的往年命案资料,你准备好没有?”
  “时间过去那么久了,不会还没弄好吧?”
  “额。。。”角田所长神色尴尬地回答道:“准、准备好了,正好刚刚才送过来。”
  “好,拿过来给我看看。”
  “嗯。。。”角田所长不情不愿地,派人送上了一叠厚厚的文件。
  递交完资料,他就按照林新一的吩咐,跟大阪府警本部派下来支援的人马一同行动,赶着寻找起了那头当事熊的下落。
  而林新一拿起那叠资料,开始细细翻阅:
  “这些年死得还不少。。。”
  “包括这处悬崖在内,整个景区每年都要死好几个人。”
  这个结果倒是没让林新一觉得奇怪。
  因为景区每年要招待数以百万计的游客,难保里面会有几个心情不好跑来自杀的,遭遇事故意外身亡的。
  从概率上讲,一个景区每年死几个人很正常。
  这根本不会引起什么社会关注。
  事实上,很多有类似风险的大型单位,都有潜在的“死亡指标”。
  只要每年事故死亡的人数不超过一定数量,就不算有安全管理问题。
  “再看看死在这段悬崖的人。。。”
  林新一从那叠厚厚的文件资料里,挑出了仅在这一处悬崖死亡的案件资料。
  “意外、意外、意外。。。”
  “就这么一个地方,最近5年就发生了整整7起意外。”
  “所有案件都是以‘意外’结案,没有经过尸体检查,甚至,连现场照片都没拍几张。。。”
  “这些资料,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啊。”
  之前的7起案件,全都没有经过严谨调查便以“意外”之名草草结案。
  档案上除了干巴巴的文字记录和几张简略的现场照片就什么都没有留下,他就算想复查也没办法。
  那么,这些案件到底是不是意外呢?
  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而抱着那种细思极恐的怀疑,林新一翻来覆去地在资料里寻找着蛛丝马迹:
  “果然。。。还是有哪里不对劲。”
  “是时间——”
  “这些‘意外’的发生时间,全都是在景区的淡季!”
  他终于从那信息有限的资料里发现了可疑之处:
  7起意外,竟然都是在景区旅游淡季的那几个月份里发生的。
  是巧合?还是因为。。。
  “旅游淡季山里没有什么人,作案更方便?”
  林新一心里冒出了种可怕的猜测:
  这处悬崖位于密林深处,位置较为隐蔽。
  可算是加上这次死去的山口佳子小姐,5年里已经连续有8名游客误闯此地,还意外地掉了下去。
  这也未免太多了一些。
  说是意外有些解释不通。
  可要是有人熟悉这里的地形,故意把游客挟持到这里,再用左轮手枪加以恐吓的话。。。
  那受害者就一定会慌不择路地冲上土坡,坠入悬崖,以“意外”的方式死去。
  “事实真会如此惊悚么?”
  林新一表情无比凝重:
  他不能随便下结论。
  毕竟资料不够翔实,线索不过有力,他的怀疑就只能停留在毫无根据的怀疑。
  不过,假设这个怀疑成立。
  假设真存在那么一个用“意外”来作案的凶手。
  “让我试着做一下他的犯罪者侧写。。。”
  林新一开始默默地进行思考:
  首先,对方一定对景区的地形地貌非常熟悉——
  不然他不会知道这么偏僻的地方有处容易让人失足的悬崖,也想不到这种利用土坡和悬崖来制造意外的杀人手法。
  紧接着,通过上一点,可以大致推测凶手的身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