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学验尸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柯学验尸官-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看那七零八落飘在江上的块状物体。。。显然,这是一场手段残忍至极的碎尸案件!
  “不好!”
  工藤新一猛然想起了什么。
  他一手聊胜于无地捂住耳朵,一手匆匆忙忙地遮住了小兰的眼睛。
  但小兰那突破天际的女高音却是已经像加了曼妥思的可乐一般喷涌而起:
  “啊啊啊啊啊!!!”
  “水里有、有尸体!”
  。。。。。。。。。。。。。。。。。。。。。。。。。。。。。。。。。。。。。。。。。。。。。。。。。。。。。。。。。。
  十分钟后。
  案发现场已经被闻讯赶来的警方封锁。
  水上搜查人员也开着小艇带着装备,开始着手打捞江面上漂浮的尸块。
  不得不说,能在寻常人都没睡醒的时间如此及时地赶到案发现场,东京警视厅的出警速度绝对无可挑剔。
  而这次带队来的是一个穿着棕色西装、戴着顶棕色帽子、身材圆润面相和善的中年警察。
  他正站在警戒线里,向发现尸体的工藤新一、毛利兰了解案情。
  听工藤新一对他的称呼,这位胖警官似乎该被称作目暮警部。
  而在拉起的长长警戒线外,聚在一起的是被这副阵仗吸引过来的围观群众。
  林新一也在这里。
  是的,刚刚穿越过来的林新一也按捺不住地凑过来看热闹了。
  看热闹是全人类的共同爱好,他也不能例外。
  更何况,出于以前养成的职业本能,他也按捺不住地想到这杀人现场看上一看。
  “尸体还没捞上岸来,具体情况还不好分析。”
  “不过既然是碎尸案。。。那可就不好破了。”
  林新一遥遥看着江面上的打捞队伍,心中暗自考量:
  碎尸的目的基本都是为了掩盖被害者的身份,碎尸案的凶手通常具有超出一般犯罪者的心理素质和反侦察能力。
  想从被高度破坏的尸块中找出能指向被害人和凶手的蛛丝马迹,需要高深的验尸技巧和细致的勘察、检验工作。
  而如果凶手还精通些许处理尸体痕迹的医学知识的话,那验尸工作就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不自觉进入加班模式的林新一蓦然回过神来:
  “我现在只是个路过的吃瓜群众。”
  “曰本的案件还是交给曰本警方来破吧。”
  他露出一个事不关己的轻松笑容。
  但那案件本身,尤其是江上漂浮着的尸体,却还是牢牢地吸引着他的视线。
  而与此同时,警戒线里的目暮警官也在为这次案件感到头疼:
  “碎尸案啊。。。”
  “很久没有遇见性质这么恶劣的案件了,恐怕不好办啊。”
  作为一名资深的东京刑警,目暮警官也很了解碎尸案的严重性。
  这个世界上的群众们似乎个个都是侦探文学爱好者,他们对刑事案件抱有超乎寻常的关注热情。
  这种手段残忍性质恶劣的碎尸案要是不能得破,他们曰本警方恐怕又要在新闻头条上向大家低头谢罪了。
  破案的压力很大,而现在目暮警官又对案情毫无头绪。
  所以,他只能习惯性地将探询的目光投向身边那位熟悉的高中生侦探:
  “工藤老弟,你怎么看?”
  工藤新一沉默着没有回答,但眼中的自信光芒却是在不断闪烁。
  而与此同时,警戒线外的围观群众也已经发出了阵阵惊呼:
  “工藤新一,是那个有名的工藤新一诶!”
  “太好了。。。看来这次案件马上就能有结果了。”
  人群一阵喧哗躁动。
  看那场景,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粉丝在路上巧遇了什么天王巨星。
  可是。。。这是案发现场诶,血淋淋的案发现场诶。
  旁边就是尸体还能这么兴奋,这些围观群众的心是不是大得有些过分了。。。
  林新一心中腹诽:
  他去过那么多现场,还从来没见过这种能把案发现场变成追星会的情况。
  “那个。。。工藤新一到底是谁?”
  林新一终于按捺不住地低声询问起了身旁的围观群众。
  而那些狂热粉丝看向他的目光却是更加诧异:
  “工藤新一都不知道?”
  “那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平成年代的福尔摩斯’这个称号吗?”
  “没。。。”林新一摇了摇头。
  “没?”
  围观群众就好像听到21世纪还有人不信大地是圆的一样震惊:
  “不会吧。。。平时都不看报纸的吗?”
  “曰本警方的救世主,这个名头你总该听说过吧?”
  “哈?”林新一眼露诧异。
  作为同行,即使他在穿越后不打算再干这份苦累难言的工作,这份职业也是他未曾后悔的理想。
  所以,他根本无法想象“警方”二字后面竟然还能带上“救世主”这样的字眼。
  救世主救世主。。。
  “曰本警方是有多菜啊。。。”
  “竟然要一个高中生来救?”
  按捺不住地,林新一把心中的想法脱口道出。
  现场顿时变得有些安静。
  尤其是那些在警戒线里忙碌的警察。
  他们个个身形僵立,脸色难看,嘴角微微嚅嗫却又始终没能发出声音。
  林新一读得懂这样的面部表情,他小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妈劈头盖脸训斥的时候也是这样——
  虽然被骂很难堪很耻辱,但菜就是菜,菜是原罪,被人骂就只能忍着。
  曰本警察的救世主,这个称号放在工藤新一身上是荣誉,放在曰本警方身上可就是大大的伤疤了。
  那些年轻气盛的警察都因为林新一的嘲弄而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只有见惯大风大浪的目暮警官还能保持镇定:
  “咳咳。。。”
  “能把案子办好就行了。”
  “不管破案的人是谁,让真相水落石出才是我们警方的天职。”
  目暮警官很坦然地承认了目前曰本警方需要场外援助的尴尬事实。
  然后,他又毫不回避地再次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一旁的工藤新一。
  “目暮警官。”
  这位赫赫有名的高中生侦探终于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现在尸体还没捞上岸,具体的情况还很难判断。”
  “也是。。。那我们还是再等等吧。”
  目暮警官点了点头,他其实也不期待工藤新一能在线索如此有限的情况下推断出什么惊天动地的真相。
  但是,就在这时,工藤新一却是又话锋一转:
  “不过,对于本案的嫌疑人,我已经有了初步的推断。”
  “什么?”
  目暮警官惊了。
  林新一也惊了:
  连尸体都不看就先锁定碎尸案的嫌疑人?
  这是该说这小子料事如神、多智近妖呢,还是说他空口胡言、狂妄自大呢?
  作为一名一切靠实际证据说话的前法医刑警,林新一其实是偏向后者的。
  但是,只听得工藤新一又爆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猛料:
  “而且,那名嫌疑人还就在现场!”
  “就在现场?!”
  围观群众们也骇了一跳。
  他们警惕地互相对视且各自拉开距离,生怕那个可怕的杀人魔就站在自己身边。
  而林新一也不禁在暗暗期待,这位来头不小的工藤新一到底该怎么把那个所谓的嫌疑人从人群中抓出来。
  然后,就在他期待的目光中。。。
  只见工藤新一在小兰那不自觉流露出的倾慕目光中,一手插兜摆了个帅气的pose,一手笔直地指向了人群中的某个男人:
  “林新一先生。”
  “还请你过来配合我们调查。”
第3章 一张口就是老罪犯了
  “哈?”人群中响起一阵惊呼。
  众人纷纷本能退避,林新一的身周自动空出一片空地。
  “竟然是他?!”
  围观群众的语气里满是惊骇,似乎是在后怕自己刚刚竟然和一个杀人魔站得如此接近。
  “竟然是他!!”
  现场警员的声音却是已然有些气恼愤怒:
  犯人是谁都好,怎么偏偏是这个刚刚才嘲笑了一遍警方无能的家伙?
  杀人弃尸还不跑,还留在这里当面嘲弄警方。。。
  这简直是丧心病狂!
  那些年轻警员一阵血气上涌,旋即气势汹汹地围上前来:
  “竟然敢这么挑衅我们东京警方?”
  “混蛋,你被捕了!”
  “喂喂喂喂。。。”
  林新一表情习惯性保持淡定,但心情却是不免有些愕然:
  “那个高中生随手指了一下,你们就直接确认我是凶手?”
  “作为警方,难道不懂得办案要用证据说话吗?”
  他隐隐感觉情况不太对劲。
  明明只是一个高中生,却能有这种让警方和群众本能信任信的话语权。
  在这个世界,警方的存在感似乎颇为薄弱,而一位名侦探的威望似乎有些大得过头。
  “证据。”
  林新一面不改色地笔直迎向那些投在自己身上的视线:
  “无尸不成案,最重要的证据往往就在尸体本身。”
  “你们连尸体都没验,怎么能妄下论断。”
  “额。。。”
  警员们面面相觑,但却仍旧没放松对林新一的警惕。
  而工藤新一却是及时出声说道:
  “大家冷静一点。”
  “我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林新一先生就是凶手。”
  “请他配合调查,只是出于推理而判断他有犯罪嫌疑。”
  “明白了。。。”
  目暮警部点了点头,及时制止了部下对林新一采取强制措施的冲动行为。
  然后,他很自然地流露出了一副温和近人的笑容,和声和气地对林新一说道:
  “林新一先生是吧?”
  “你这样出彩的年轻人看上去并不像是会杀人碎尸的恶徒,我也相信你与此事无关。”
  “相信通过我们警方的调查,一定能洗清你身上的嫌疑。”
  话听上去很暖,仿佛这位目暮警官根本不是执法严明的警官,而是一个设身处地为林新一着想的慈祥大叔。
  但林新一却是默默地翻了个白眼:
  得,目暮警官。。。
  一张口就是老刑警了。
  他以前是法医不参加审讯,却也跟一同办案的刑警同事了解过不少课外知识:
  目暮警部这招在审讯心理学中被称为“情感涉入法”,主要用于审讯的开场阶段。就是用从个人角度表现信任、替犯罪嫌疑人主动开脱的语言方式,让受审者放下警惕心理、消除对立情绪。
  而那些年轻警员的冲动其实也可能不是冲动,而是配合目暮警官展开审讯的套路。
  那招叫“定位刺激法”,就是一开场就劈头盖脸地给犯罪嫌疑人扣下罪犯的大帽子,从而观察嫌疑人在被当面指认犯罪时的细微反应,了解嫌疑人“定势心理”的程度——
  定势心理,也就是嫌疑人为应对审讯提前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准备。
  无论是定位刺激法还是情感涉入法,都是为了接下来突破嫌疑人定势心理做的准备。
  这两招组合起来,也就是那个广为人知的老套路:
  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
  用这两招在审讯开场阶段给犯罪嫌疑人施加压力之后,审讯者往往会先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来进一步拉近和嫌疑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按流程一般会从性别、年龄、籍贯这种“明知故问”的问题开始,这样可以顺便用一连串简单机械的问答给嫌疑人造成本能回应审讯的心理惯性。
  但是,在如今这种完全不了解嫌疑人身份背景的情况下,警方首先要做的还是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来了解嫌疑人的个人情况。
  而一个成年人的生活基本都是由两部分来组成的,工作和家庭。
  所以,目暮警官接下来多半会问。。。
  “你在哪里工作?”林新一轻声念道。
  “你在哪里工作?”目暮警官异口同声地道出了这个问题。
  “。。。。。。”
  一阵沉默。
  现场有些莫名的安静。
  目暮警官更是表情微妙、心中腹诽:
  这小子有点邪门啊。。。而且这表现也有些熟悉。
  对了,以前他审过某个腐败警察知法犯法的案子,那时候的犯罪嫌疑人表现得也是如此。。。专业。
  “麻烦了。。。”
  “嫌疑人的定势心理稳定性极强,不好对付。”
  目暮警官心中暗道不妙,却又觉得放松:
  林新一一开始就展现出了这么强的对抗情绪,他是犯罪者的嫌疑显然是更大了。
  “那么,林桑,你能说说你的职业吗?”
  目暮警官继续有条不紊地展开询问。
  林新一:“。。。。。。。”
  目暮警官在冷场中坚持发问:“你家住在哪里,家里有哪些人?”
  林新一:“。。。。。。”
  “有女朋友吗?结婚了没有?”
  林新一:“。。。。。。。”
  “你昨天夜里到今天早上这段时间在做什么?”
  林新一:“。。。。。。。”
  一连几次发问,一连几次沉默。
  几轮问答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