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听着,有些意动,但还是忍不住低头垂泪,低声斥道;“哥哥说的都是什么话,天家也是你我能编排的。”
薛太太也呵斥了薛蟠一声:“蟠儿,不可胡说!”
薛蟠看将妹妹说哭了,缓和了语气,接着劝道:“既然入了宫,咱们基本上就没有见面的可能了!你真的舍得我和妈妈?”
宝钗听见,伸手抱着薛太太的手臂,不舍之意更浓。
“你如果入宫是为了咱家的皇商家业,那么大可不必。金陵四大家族,说的好听,我们薛家豪富,其实不过是其他三家的钱袋子。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即使有钱,在官宦眼中,也不过是冤大头,待宰的肥猪。”薛蟠说着这些,痛心疾首,有些不甘,想起上一辈子的遭遇,他绝对不会重蹈覆辙。
薛蟠面向母亲和妹妹,郑重的说道:“妈妈,妹妹,要想恢复祖宗的荣光,走商途是走不通的。皇商竞争大,其中关系复杂,父亲去世后,很多人脉都丢失了。本来我就打算,不做皇商了。咱们一家三口,才能吃多少用多少。把那些不听使唤的大掌柜都裁了,忠心耿耿的留下来,收缩产业。一来,避免有人欺上瞒下,中饱私囊,败了咱们的家业,二来,生意没有那么大,也没有那么惹眼,省的有人眼红觊觎。至于我自己,我想走仕途,考科举。”
“科举?科举那么苦,蟠儿,你何苦要去受那个罪?”薛太太问道,宝钗也跟着点头。
薛蟠知道,母亲和妹妹不是怕他受苦,只是怕他吃不了苦,半途而废。
薛蟠承诺道:“妹妹,你就信哥哥这一回。哥哥定能护住你和妈妈,等将来,哥哥还要给妈妈挣一个诰命,让大家都称呼她一声薛夫人。至于妹妹,你且好好享受几年闺阁生活,等将来,哥哥会将你堂堂正正,八抬大轿,风光大嫁,十里红妆!”
薛蟠见宝钗脸现红晕,却没有斥责自己,知道妹妹心中也是肯了,只是放不下面子,不想说放弃罢了。
薛太太也同意了,如果薛蟠能立得起来,宝钗不进宫也无妨。她自然是不希望母女分离的。
薛蟠见如此,为了给母亲和妹妹一个台阶,干脆学着宝玉胡闹道:“妹妹,如果你打定主意要入宫,我就出家当和尚去!薛家的家业爱给谁,给谁。自己唯一的亲生妹妹都护不住,我还活着有什么意思!”
“哥哥别说了,我不入宫便是。”宝钗终于开口说道,说完,就将头埋在母亲的怀中。
“蟠儿长大了,你们都是好孩子。”薛太太用手抚着宝钗的后背,一下一下,欣慰的说道。
今日这些话,其实薛蟠已经想了很久。
薛家想要奋起,只有一条路,从商转士。
想做官,恩荫自己别想了。花钱买官,自己也没有门路,即使花大把的钱买了官,也不过是一个虚职,面子上好看。和贾蓉贾琏一样,说是官身,其实都是糊弄外人呢。
正规途径有两种,一种文,一种武。
文官走科举,武官需战功。
走战功之路,贾家和王家,都是军功起家,在军中有一定的势力。自己虽然和王家贾家有亲,却不一定能借用这些势力,那么自己只能在军中苦熬。即使自己能借用这些势力,那样自己就必须依附于贾家和王家。等到最后贾家大树倾覆,薛家还是难免被牵连。结局估计和上一世差不多。
薛蟠又想起自己藏在心中的丽影。
如果自己走武官的路子,如今天下承平已久,武备松懈,自己奋斗一生,估计也不能超过国公府,也压不住贾府的史老太君,她可是超一品诰命国公夫人。那么,自己和林姑娘就没有一丝机会。难道重来一辈子,自己依旧要眼睁睁的看她香消玉损在贾府中吗?
现今文贵武贱,文官处处压制武官一头。
对于自己来讲,要振兴薛家,科举的路子,是最正规,也是最快最没有后患的一条路。
而在这条路上,如果筹谋一番,凭借他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隐秘,娶到林姑娘,也许有一丝机会。最起码,他也能努力,让林姑娘不会无声无息的消逝在贾府。
自己要走科举,不仅要快,而且自己的成绩也不能差。毕竟,林姑娘的父亲是探花郎。
薛蟠想起科举要读书,颇有些头疼。不过既然下定了决心,就不能半途而废,必须硬抗到底。自己的科举之路,不仅关乎自己一人,还关乎很多自己在乎的人的性命。
薛家人达成了共识,宝钗不进皇宫。但是薛宝钗的名额已经报上去了,京城之行,不得不去。
薛蟠去辞别了刘大人,被刘大人告诫一番。从刘大人那里,拿了科举需要学习的基本书册名单,薛蟠去书店一一买了,打算在路上就开始用功。
薛太太将英莲母女安置好,带着薛蟠和宝钗,还有管家许升许迁和众多仆人向京城出发。
第9章 搅黄金玉良缘
到达京城,正好碰到王家母舅王子腾升官了,做了九省统制,皇上下了圣旨,要他出京都查探边境。如同上一世一样,薛太太提议,到贾家暂住。
薛蟠觉得自己这一世比上一世聪慧许多,上一世好多自己不明白、看不透的事情,这一世自己仔细想想,都能想清楚缘由。
上一世,薛蟠以为母亲要住在贾家,是因为和姨娘的姐妹之情,也是为了有人能够管束自己。有一部分这方面的原因,但是不全是。
更多的原因,应该是借贾府的势力,为薛家的皇商生意做依仗,为自己这个刚刚背上人命的儿子寻找庇护。
后来妹妹待选失败,母亲应该是看中了宝玉。恰好姨娘缺钱,姨娘要补贴元春,贾府亏空严重,为了从母亲手中拿到钱财,姨娘一定和母亲承诺了宝玉和宝钗的婚事,母亲才会一日日的住在贾府。
上一世,他们就是借住贾家,最后将宝钗陷了进去,误了名声,才不好嫁人,只能嫁给宝玉,最后将整个薛家的产业都赔了进去,宝钗最后也被磋磨死。
这一次,薛蟠坚决反对住在贾家。
“妈妈,我知道你怎么想,不过是借贾家的势力庇护薛家。不过既然我们薛家已然不打算做皇商,只做普通的商人,那么,仅凭我们和贾家王家的亲戚关系就够了,没有必要非要借住贾家。”
薛蟠将宝钗支了出去,给薛太太解释完,然后又郑重其事的说道:“妈妈,贾家的宝玉不是良配,我不同意将宝钗许给宝玉!”
薛蟠见母亲不语,知道母亲确实有这个心思。他有些着急,必须打消母亲这个心思,他无法说贾家以后会大树倾覆,子弟飘零,只能从宝玉的家世和人品出手。
“宝玉虽然顶着国公府公子的名头,但国公府是他的吗?国公府是他爷爷的,已经传给了他大伯,他大伯降等袭爵被封为了一等将军,而姨爹如今只是一个五品的工部员外郎。等将来,继承国公府的,也会是宝玉的堂哥,我王家表姐的夫君贾琏,和宝玉一点关系都没有。妈妈,你不要看着现在是姨爹住在荣国府正堂,姨娘掌着荣国府的内务,就觉得荣国府以后是宝玉的。那不过是史老太君的意思,但是老太君干涉不来朝廷的袭爵,这荣国府万万不会从贾赦的手中传到宝玉的手中。史老太君现在年龄已经大了,等她仙去了,一分家,宝玉凭着老太君的疼宠,除了多分点钱财,什么都得不到,而钱财咱们薛家缺吗?到时候,他不过是一个五品工部员外郎的幼子。而他的头顶上,还有他哥哥留下的儿子贾兰,那是长子嫡孙,那才是该正正经经继承姨爹财产的人。宝玉本人又不上进,最恶读书,以他母亲和祖母的溺爱程度,也不会让他走武官的路子。他将来有什么前途可言?”
薛蟠说完,看母亲有些犹豫,再接再厉的继续往下说。
“我也遣人打听了,那个宝玉如今只在内帏厮混,最喜欢吃的是女孩子嘴上的胭脂。小小年纪,说出喜欢女子,最厌男人的话。他一个男人,身边俱是美貌丫头伺候,可见是个好色的。妈妈,我希望宝钗以后找到的夫婿,能和爹爹一样,一辈子只妈妈一人。”
薛蟠提到薛老爷,薛太太的眼圈有些红,险些落下泪来。如果自家老爷还在,她又何必筹谋这么多。
“宝钗现在还小,才十一岁,咱们家现在是商家,找不到好人家。上赶着去找姨娘,也只会让姨娘瞧不起。你等我几年,只要我能考上举人,我们就能改换门庭,到时,宝钗的婚嫁自然就容易的多。到时我找个书院去读书,书院中都是举子。我在当中给宝钗寻个好的,岂不是比宝玉强上百倍。”
“罢了,都听你的。”薛太太有些意兴阑珊。
“妈妈,你怎么了?可是儿子有什么地方说的不对?”薛蟠跪在母亲的面前,慌张的说道。
“妈妈很欣慰,你长大了,只是觉得自己不中用了,妈妈调节一下就好了。”薛太太说道,挥挥手让薛蟠先出去。薛蟠无法,只能一步三回头的出去了。
薛太太听薛蟠说的话,确实很欣慰,蟠儿长大了,可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了。以前蟠儿的事情,都是她做决定,如今一件两件的都被蟠儿驳回来了,而且还是有理有据的,她不可避免得感觉到失落,也有些疑惑。
薛太太将最近的事情想了一遍。薛蟠最近的变化,确实有点大。不爱美色了,也不胡闹了,开始上进了,而且说起话来,有理有据,一套一套的。英莲的父母亲的事情,蟠儿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打听来的,毕竟英莲自己都不清楚。而且蟠儿对贾家的事情,知道的也太清楚了。
薛太太将这些疑惑按捺在心中。
薛家到达京城,没有惊动王家和薛家,直接回京城的薛家宅院。许迁已经提前带人打扫清理过了。一路奔波,几人都很累,没有多话,收拾完后,都睡了。
第二日,薛太太带着薛蟠和宝钗去拜访王家,和薛蟠的舅舅舅妈表哥表姐匆匆忙忙的见了一面,给了他们带来的金陵土特产,看舅舅忙碌,就辞别归家了。
第三日,薛太太要带他们往贾家去。
路上在马车中,薛蟠耐不住,终于开口问道:“妈妈,我让人打听,说是贾家姑奶奶的女儿林姑娘如今也客居贾府,不知道妈妈给她准备了礼物吗?”
“林姑娘?我并未听姐姐提起过,不曾准备,不过也没事,你看。”薛太太将自己的手臂放在薛蟠面前,将袖子挽起来,她的手腕上带着三只镯子,一个赤金缠丝的,一个羊脂玉的,还有一个赤金累丝嵌蓝宝石的,一个比一个精致。看薛蟠不懂,薛太太不由得意一笑:“我们出去应酬,难免会有人引荐一些小姑娘,又没有提前准备见面礼,直接从手上的镯子中选一个就可以了,既不失礼,也显得亲近。不然,我没事带着这么多的镯子干嘛?怪累赘的!”
薛蟠不由目瞪口呆。
宝钗看见薛蟠的呆样,不由偷笑,也将袖子挽起,手腕上赫然也有三个镯子,虽然没有薛太太的华丽,却更加精致。
“妹妹,你从来不喜欢戴这些,怎么也有?”薛蟠问道,问完就觉得自己问了一个蠢问题。
果然,宝钗回道:“在自己家中,又没有外人,嫌麻烦,自然不带。出去做客,有时会遇到喜欢的小姐妹,这是互相赠送礼物用的。”
薛蟠一时不知该赞还是该怜,只能在心中暗叹一声:“女人呀女人。”
薛蟠早在金陵,就暗中给林姑娘精心准备了礼物,就打算现在借机给母亲,让母亲代为送出,如今可如何是好。
让薛蟠将礼物收起来,他又有些不甘。本来以为送一个礼物应该十拿九稳,没想到横生波折。
这次去贾家,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见林姑娘一面,如果这一次见不到,下一次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重生以来,他一直将林姑娘压在心底,现在离贾家越近,他越是按耐不住。他们之间,不仅仅隔着深宅大院,男女大妨,还曾经隔着生与死的距离。如今,他终于能再一次靠近她,离她越来越近,他迫切的想见她一面。
他一直以为林姑娘在贾府生活的很好,却没有想到她颇受欺凌,最后落得心灰意冷,病死的下场。如今,他只希望,能够看上她一眼,确认她还安好,就足矣。
薛蟠顾不得宝钗还在旁边,直接对薛太太道:“妈妈,我替您给林姑娘准备了礼物。”
薛太太听闻,有些诧异,直接瞪了薛蟠一眼,“不成体统!”
薛蟠猜到薛太太在想什么,即使她正好猜中自己的心思,不过现在自己万万不能承认,辩解道:“妈妈,林姑娘的父亲林大人当年曾是探花郎,孩儿现在也想走科举这条路,却没有一个引导者。儿子是想着通过林姑娘,看能不能和林大人搭上话,请林大人指导一番。”
薛太太缓和了颜色,“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