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管家的儿子吓得也跟着要逃,突然李成发现地上一名死去的蒙古兵胸口插着一柄短刀。他抽出短刀反手扔出去,正中正在奔逃的刘管家儿子,那个败家子一头栽倒,获得了应有得下场。
这时后铁狼军已经攻破城门,大队的宋军骑马冲进了城里。
李成冲过去,一把将马上一名宋军拽下来,自己翻身上马拍马便去追赶少布。
少布已成无头苍蝇,身边连一个侍卫都没有。他回过头,只见李成红着眼举刀冲来,吓得一个哆嗦,拍马逃的更加快了。
“嗖!”的一箭,有一名攻进城内的宋军一箭射中少布胯下的快马,少布摔下马来。
就在这个时候,李成到了。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二人话不多说,李成翻身下马扑了上去。
面对势如疯虎的李成,少布竟然吓得忘记了平生所习的各种格斗招式。
仅仅几个回合,少布一刀砍出,招数使得老了还来不及回刀。李成猛然跳起来,连人带刀撞了上来。
‘咔嚓’一刀,少布连手带刀竟被李成生生的砍了下来。
少布大叫一声,右臂血流如注。李成虎吼一声,疯了一样扑在少布身上。他并没有用刀,而是狠狠的用牙齿咬住了少布的耳朵。
‘哧’的一声,少布的右耳被李成生生的咬了下来。
复仇的怒火使李成丧失了理智,他一口一口的狠狠地撕咬着。少布早已吓破了胆,他的脸上血肉模糊。鼻子被咬掉了,脸被咬去半块。
少布挣扎着往前爬,李成终于恢复了一丝理智,他过去捡起地上的到。
他并没有一刀杀死少布,而是要慢慢的折磨他。
一刀下去,少布的右脚被砍了下来。伴随着不似人声的惨叫,又是一刀,少布的左脚仅剩下一块皮连着肉。
自己的老母妻儿在李成眼前一幕幕闪过,李成继续举起复仇的屠刀。
一刀一刀,又是一刀。不知道砍了多久,终于趴在地上的少布不再动弹,鲜血流了一地。
其他的人冲过来的时候,都被眼前的一幕吓呆了。
躺在地上的少布就像是被野兽撕咬过,而李成的嘴角还残留着血迹。他终于扔掉了刀,他用仇人的鲜血换回了自己的尊严。
格尔特自杀了,他的右臂本已受伤,他说是用左手横剑自刎的。
北城洛士奇的部队甚至没有帮上什么忙,泉州,现在就已经归了大宋。
第九十九章 传说瞪谁谁怀孕
“捷报,捷报!山西捷报!山西大捷,铁狼军全歼泉州守军,歼敌逾万!”
京城沸腾了,人们竞相传颂这个天大的喜讯。
政事堂,各部官员喜气洋洋,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铁狼军歼灭泉州蒙军的事。
狗皇帝赵桓好几日不上朝了,大宋有这样的皇帝不知是喜是悲。
此刻的仁明殿春意浓浓,皇后和小皇子围在赵桓身边谈论着铁狼军的英勇事迹。
“怎么样皇后,朕就没有看错人吧。朕就知道小青肯定有两下子,全歼泉州蒙古军,这是多大的功劳,皇后你说说这是多大的功劳。”赵桓很开心,自己总算又用对了人。
赵桓为拍皇后马屁,故意可劲吹捧自己的小舅子。
朱琏笑颜如花:“陛下看把你高兴的,小青臣妾本还一直担心他做不好。毕竟是关乎着我大宋将士的性命,现在看来陛下是对的。不过这孩子也不能太惯,陛下赏赐可以,可不能娇纵。”
“嗯嗯,朕自由分寸。赏肯定要赏,朕准备在京城给他赐个大宅子。至于加封一事,朕自不会亏待他。”赵桓高兴的说道。
“父皇,抱抱。”赵昕丫丫学步的张开双臂扑向赵桓。
赵桓亲昵的将他一把抱起:“乖儿子,让父皇亲亲。”
赵昕一脸嫌弃的躲避,他这个父皇亲他的时候总是很粗鲁,胡子扎着他的小脸很不舒服。
赵桓可不管这个,尽管小赵昕双腿乱蹬,他还是不管不顾的在他的小脸上亲了一下。
“陛下,臣妾也要告诉你件喜事。”朱琏笑吟吟的说道。
赵桓一怔,他放下了小赵昕:“哦,朕又何喜之有?”
“李贵妃怀孕了。”朱琏说道。
“什么?”赵桓又惊又喜。李思思一直未怀孕,是她的一块心病,不曾想竟然有孕在身了。
“皇后怎么知道?”赵桓又有些怀疑起来,昨晚他还在李思思那里,怎地没听她说过此事。
“李贵妃告诉臣妾的啊,陛下政务繁忙,想是她没跟你说吧。”朱琏笑着道。
‘蹭’的一声,赵桓跳了起来就往外奔。
“陛下,您慢点。”朱琏在后面叮嘱着,赵桓早去的远了。
对付李思思,赵桓最拿手。李思思李思思一直都盼着能怀孕,怎奈天不遂人愿。眼下太医终于诊治自己有孕了,她正在宫中高兴的抚摸着自己的肚子。
‘砰’殿门被踹开,赵桓闯进来一把抱住她:“哈哈,思思,你有了真的龙种啦,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朕。”
赵桓是真的高兴,他就想多子多福儿孙满堂。说句不好听的,他只有一个儿子,克继大统这事上,儿子越多越好。
“陛下,臣妾是想给你一个惊喜。”李思思笑着道:“是皇后娘娘告诉陛下的吧,不过臣妾也是刚知道。前几日臣妾去皇后娘娘那里玩儿,正巧皇后娘娘偶感风寒,太医赛华佗正在诊治。临走时赛华佗看出臣妾有异,慌忙给臣妾把脉,这才知是喜脉。”
赵桓吃了一惊:“你是说,赛华佗只是看你面色就知道你怀孕了?”
李思思点了点头:“其实也不算是,赛华佗临走之时无意中看了臣妾一眼,感觉臣妾气色不同。于是就跟臣妾说了,臣妾也是感觉最近身子乏懒,于是让他把把脉,谁知道,谁知道竟然是喜脉。”说着李思思笑了笑。
赵桓心道,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瞪谁谁怀孕?下次让他瞪瞪田盈盈和嫣然公主。猛的赵桓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什么瞪谁谁怀孕,大爷的,这不是给朕戴绿帽子么,这什么乱七八糟的。
赵桓是高兴的,他开心的有些过火,于是脑子里净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但很快他就冷静下来,对李思思正色道:“公主,朕要告诉你一件事。”
李思思打断他的话,幽幽的叹了口气:“我已经是亡国之人,何来什么公主。”
“朕正要跟你说这件事,朕想御驾亲征,去山西。”赵桓说道。
李思思身子一颤:“你,陛下你说什么?您是说你要去西夏打蒙古人?”
“朕想好了,他妈的合不勒欺人太甚。朕不是跟你说过会替你父皇报仇的么,现在朕就决定了,御驾亲征,将西夏的蒙古人彻底赶回草原吃草。你若是想复国,朕一样可以重新在西夏选一个新君,作为西夏的国王。”
李思思感动的无以复加,她流泪了:“陛下,我李家王室已经被屠戮殆尽。那里还敢谈什么复国,臣妾既然已经嫁给了陛下,嫁夫从夫,臣妾就是陛下的人了,自然会向着陛下。什么复国,只要能将蒙古人赶出西夏,西夏可以是大宋的国土。只是,臣妾希望陛下对西夏的子民和对汉人一样,无分你我。”
其实赵桓说在西夏选一个新君纯粹就是哄李思思的,老子费力赶走蒙古人,怎么可能将唾手可得的国土拱手让人。到时候就说臣子和将士们不愿意,纵然李思思心中不快,这事也就过去了。
谁知道李思思竟然答应西夏并入大宋国土,赵桓心中怎能不高兴:“放心吧思思,只要是大宋的人,便再也无分汉人,女真,西夏,辽人了。天下大同,只要是朕的子民,朕都会一视同仁。”
李思思幽幽的叹了口气:“陛下心胸宽阔,前朝女真便是个例子,臣妾还有什么不开心的。臣妾心中欢喜的紧,陛下,你抱抱我。”
“这,这不好吧。”赵桓四周看了看,殿内的宫女还有李思思从西夏带回来的那些女侍卫都低头害羞的走了出去。
狗皇帝虽然脸皮厚,但还是多少要点面子的。李思思这个异域公主倒是热情奔放,赵桓每次到这里来都感觉自己是小受。因为主动权都掌握在李思思手里,其实赵桓也挺喜欢这样,毕竟她和其她嫔妃不一样。
李思思的宫殿顿时春意浓浓。。。
“陛下,带我一起去好吗?”
“这,思思啊,你刚有身孕,怎么能长途跋涉呢?这可是打仗。”
“陛下,求求你。臣妾的家就在西夏,臣妾想替父皇报仇。”
“这个,那好吧。。。”
桌子上的烛台被吹熄,一系列不可描述的事正在发生。。。
第一百章 十万大军赴山西
紫宸殿,多日不出现的赵桓难得的来早朝。坦白说这个狗皇帝确实不称职,他不如历史上那些明君一般废寝忘食的忙于政务,而是如昏君一样留恋后宫,留恋美色。
按照李纲以前的脾性,早就率文武百官闯后宫去了。好在现在他们知道皇帝虽然表面昏庸,实则内心聪明的很。他只是把一些政务推给了这几名辅政大臣罢了。
当然这么做也是有风险的,再怎么忠心的人也会有私心。面对各种诱惑,这四个辅政大臣们说不心动是假的。有时候人事任免上,还是别的,他们都喜欢推荐忠于自己一派的人才。
如此一来就容易造成结党营私,不过赵桓也有他的应对之法。稻田水利,以及粮税漕运之类的奏报,李刚他们可以处理。不过处理完了以后,需要将奏折送到宫里由赵桓再次批阅。
赵桓也只是偶尔抽取一份,然后看看如果这几人处理的好便罢,若是处理的不尽如人意,赵桓会把他们请到文德殿一顿臭骂。
李纲挨过骂,何栗和段小容挨骂如家常便饭。就连一向清正廉明的孟谷饶也被赵桓骂的狗血喷头过。这四个辅政大臣本就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处理政务,一个差错被赵桓抓住提到宫里就是一顿骂。
再就是这些奏折递到李纲他们手里的不过是副本,原本还是要送进宫里去的。不过赵桓一般不去看,懒。偶尔也会翻一翻,主要是防止有人扣下奏折隐瞒不报。
再者,遇到重大事件,赵桓不在的时候李刚他们四人商量着办。赵桓在宫里的话,就让皇帝自己决断。
大明时期,出过的几个奇葩皇帝很多都不喜欢政务,有的皇帝甚至几年不上朝。可国家机器依旧正常运转,而且貌似还转的不错,这就是会用人的缘故。
人事任免上,赵桓一般不敢大意。他虽然没读过几本史书,但坑爹的电视剧看过不少。为防止结党营私,他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李纲和何栗二人递上来的人事任免职务,赵桓一般都会派虎衙司暗中考察一番。确定没问题的,他也不会按照建议任职。
比如李纲建议张三任河西漕运使,何栗建议李四任河东前粮使。赵桓就会将二人调换,李四任河西漕运使,张三任河东前粮使。当然也不能每次都这样,不能让这几个大臣摸清自己的套路。
等李纲他们发现这大宋朝的早朝有没有赵桓都一个样,反而有时候皇帝不在更好办事的时候。赵桓窝在宫里不出来,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见怪不怪了。
不过赵桓还是有些自责的,每当日晒三竿他从某位嫔妃床上起来的时候都会叹几句:‘对不起列祖列宗啊,荒废国事啊,朕心中有愧啊’之类的感叹,但第二天依旧如我。
今日早朝不知道吹了什么风,赵桓竟然亲自主持早朝了。
“陛下万岁,万岁!”群臣躬身行礼。
赵桓点了点头:“恩,朕决定了。朕要奋发图强了,不能再颓废咯。朕对不起列祖列宗啊,荒废国事啊,朕心中有愧啊。”
群臣面面相觑,皇帝这是要闹哪样,不过赵桓随即又转到正事上来了:“军器监使何在?”
军器监监事姜帆站了出来:“陛下。”
“朕问你,军器库现在火器装备怎么样了?”赵桓问道。
“启禀陛下,军器监正日夜加工不敢有误。现在的火器可装备十万人不成问题。”
群臣嗡嗡声大作,这么多。大宋的火器是指霹雳弹震天雷之类的武器了,但还有一种,红衣大炮。
赵桓满意的点了点头:“朕想知道,红衣大炮造出来了没有?”
姜帆慌忙躬身:“陛下,红衣大炮已经造出七十余门,而且重量比先前的轻三去其一。”
赵桓心中大喜,七十余门大炮,这还打个屁啊。有了这么多神器,还不一线平推一路碾压蒙古人么。
“好!蒙兀国合不勒撕毁宋蒙协议,屡屡挑衅我大宋。大伙儿也都知道了,铁狼军在山西打了一个漂亮仗,将格尔特的一万余蒙古兵全歼,并且拿下了泉州。这对大宋是一件好事,所以朕决定一鼓作气,将西夏全部攻下来,归我大宋国土,将蒙古人赶回草原吃草。朕,决定御驾亲征!拿下西夏!”
禁卫军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