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会在相见吗?”宋玲儿坐在椅子上面,一脸期待的询问道。
如果有选择的话,在民国十三年的时候,她会死死的缠着孙兴华,哪怕是他逃婚,自己也要和他结合到了一起。
只是,现在没有了任何的选择。错过了一次,就等于错过了一生。
宋玲儿不知道该怎么样形容自己的心情,或许那是无法说出来的痛,又或者是撕心裂肺的疼痛。
“会的。”孙兴华脸上露出了笑容,如同大哥哥一样,轻轻抚摸着宋玲儿的秀发。
宋玲儿点了点头,朝着外面走了出去。
刚刚走出去的时候,却恰好遇到了沈楠。
沈楠看了看宋玲儿,又看了看孙兴华,却没有说什么。
“她要回南洋了。”孙兴华轻声解释了一句。
沈楠一声叹息,却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宋玲儿离开的时候,是在清冷的早上。
孙兴华和沈楠两个人把宋玲儿送上了飞机,看着宋玲儿单薄的身体孤独的走在机场上面,孙兴华心里有些难过。
他紧紧的拉着沈楠的手,脸色有了变化。
沈楠默默的看着宋玲儿的离去,又默默的看着一旁孙兴华。
在宋玲儿离去十数日后,宁夏方面的大战,已经是一触即发了。
孙殿英和马宏逵的部队,已经是剑拔弩张了,双方都派遣了代表,想要得到孙兴华的支持,孙兴华则是两面应付,互打太极。
1934年一月一日,在元旦到来的时候,国民政府的各路大路,正式踏上平叛的道路,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也被抽调离开青海,参加对福建事变的清楚。
福建的作战异常激烈,除了一部分十九路军将领投靠蒋校长外,其余部队则是坚决抵抗,但是无法阻拦精锐的中央军进驻福建。
在福建展开大战的同时,在宁夏的马宏逵和孙殿英也拉开了大战的幕布。
在国民政府的授意下,任命孙殿英为宁夏屯垦督办,孙殿英有了国民政府的命令,于是在也不愿意离开宁夏了,而马宏逵虽然对孙殿英有怨言,却是始终克制自己。
在孙卫华的授意下,一部分马鸿宾的部队,装扮成马宏逵的部队,对孙殿英部队展开了袭击,歼灭了孙殿英的一个步兵连。
随后孙殿英部队出动了一个团,对马宏逵的一个营实施伏击,歼灭了马宏逵的一个步兵营,至此,双方的大战彻底拉下了幕布。
1934年一月十五日,孙殿英和马宏逵彻底撕破了脸皮,双方在宁夏展开了一次次的战斗,损失的人员在上万人。
他们似乎忘记了孙兴华的存在,他们都认为只要除掉了对方,就可以控制了宁夏,双方打的不分上下,甚至还出动了不为人知的隐藏实力。
孙殿英的部队之中有侦察机,马宏逵的部队之中有先进的高射炮。
几门重型火炮,更是让所有人惊讶万分。
孙兴华对于双方的作战,始终保持看热闹的心里。
在甘肃和宁夏的分界线上,孙兴华准备了一个师的兵力,在宁夏和绥远的分界线上,也有一个步兵师的兵力。
然而在这个时候,青海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情。
青海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国父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布实行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政体后,在对外宣言上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的称谓。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个民族的统称,说明中华民国代表当时中国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也标志着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由自在的统一体向自觉的民族统一体过渡的完成。
马步青的存在,就是为了不引起青海少数民族的疑心。
但是孙兴华实施的政策,却在青海受到了大部分民众的反对。
分田种地,是孙兴华最基本的政策。
农业,粮食为立国之本。任何时候,粮食都是国家的根本所在。
中国人多地广,为农业大国,更应该重视农业的发展。
所以孙兴华在来到甘肃之后,是以农业为重,积极发展农业,争取做到孙中山先生所说的那样,耕者有其田。
在胡宗南第一师调离青海之后,孙兴华就把马步青叫到了甘肃,让他宣传了一份政令,就是耕地三七五减租。责令青海全省,土地一定要种粮食,不要种植罂粟。
在孙兴华初来甘肃的时候,甘肃的土地上面,都是种植罂粟。政府方面不但不制止,反而鼓励农民去种植罂粟。
农民们种植罂粟,是因为可以给他们带来比种粮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应,但是却减少了粮食的储存量。
孙兴华到甘肃后,对待这个问题,可是十分的重视,使用了重典,才让百姓们开始种植粮食。
但是在青海方面,孙兴华的重典,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没有人愿意去种植粮食,多数的人都坚持种植罂粟。
鸦片是各地军阀主要的经济收入,虽然国民政府一再的实施禁烟法,防止鸦片对市场的流入,但是实际上面,国民政府的一部分税收,就是来源于鸦片。
“青海农民联合到一起,说是种罂粟,他们还可以活下来,种粮食连佃租都交不起。如果政府强令他们种植粮食,不如去要了他们的性命。”兰州省党部里面,沈楠一脸忧愁的说着。
甘肃是孙兴华的地盘,所有的政令都可以畅通无阻的执行,但是青海却不是,政令在各县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
第332章:民心
甘肃兰州,国民党甘肃省党部。更新快//
沈楠忧虑的站在窗户面前,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
在马步青控制青海以后,国民政府派遣了相关人员,入驻青海省,协同省主席马步青处理青海的大小事物。
不管别人是否承认,国民政府都是此刻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各省派遣人员,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即便是处于半**的云南,广西等省份,也有国民政府的人员。
各省军阀剥削人民,国民政府派遣的人员,却也是很少会站在人民这一边,这就造成了民众对国民政府的不满。
“名义上的统一,真正能够实行政令的,不过是几个省份而已。这样的国家,哪里还有什么前途可言。”孙卫华坐在椅子上面,不满的嘟囔了一句。
沈楠轻笑了一下,却没有说什么,而孙兴华却是狠狠的瞪了一眼孙卫华,这些话可是不能乱说的。
“国民政府的成立,不过是接过北洋政府的乱摊子。蒋先生不容易,国民政府更加的艰难。各省的军阀,还有一些野心很大的国家,都是国民政府的对手。而行政人员,不是北洋政府的遗臣,就是各个军阀的嫡系。国民党取得了成功,但是一些人随着权力的膨胀,就忘记了革命的要领。”沈楠无奈的说着,目光注意在孙兴华的身上,这些话只有在这样的场合才能说。
孙兴华并没有打断沈楠的话,因为沈楠说的很有道理。此刻的中国是内忧外患,即便是把孙兴华放在蒋校长的位置上面,他也没有任何把握处理好现在中国的事情。
中国地域广阔。各省军阀林立,各地行政官员不是以前北洋政府的遗臣,就是各省军阀的人员,国民党能够说话算数的地方很少。
即便是有那么几个地方,是国民党员在做主。但是这些变质的国民党员,早就不是十几年前可以为主义,为国家,为民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了。
安逸的生活,让他们受到了物质的腐化。
“青海的事情。不光是民众的抵抗,也是马家的抵抗,更是那些利益团体的抵抗。”孙兴华平静的看着沈楠,这一句话,就把问题所在说了出来。
鸦片是暴利,而粮食远远没有鸦片来钱快,很多军阀都喜欢让百姓种植罂粟。一些在各省的国民政府人员,收了军阀的钱,自然不愿意多事。
对于他们来说,百姓的生活,国家的前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口袋里面的大洋多不多,重要的是他们有没有钱过上更舒服的日子。
“这是中国各省都有的弊端,即便是蒋先生,恐怕也没有任何办法改变。”沈楠叹息的说着,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
沈楠说的是事实,对于蒋校长来说。他需要忠实自己的部下,需要巩固国民政府的力量。整顿内部,是需要内耗的。而此刻的国民政府,却经不起这样的消耗,因为日本人的刺刀,已经悬在中国的头上了。
“二哥,二嫂,我看根本就没有必要这样慎重。这件事情交给马步青去做。他要是做不好,就把他省主席的位置给撤了。至于那些人更简单。谁要是阻拦我们,我们就去找谁的麻烦。他们的职务大,我们也不是吃素的。”孙卫华小声的说了一句,按照他的意思,使用武力,是解决事情的最好办法。
只要拳头够硬,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
孙兴华摇摇头,如果不是沈楠在这里,孙兴华真想狠狠敲打一下孙卫华,可是沈楠在这里,他这个二哥自然是不好动手的。
“振国,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简单。青海看似一片静水,但是实际上面是波涛暗涌。马家的人控制青海十几年了,他们在青海的影响力很大。国民政府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掌握青海的机会,他们是不会轻易放手的。我们想要他们屈服,单单使用武力,是无法解决的。”沈楠笑着说了一句。
孙卫华尴尬的挠了挠自己的脑袋,并没有在说什么。
“我想去下青海,这件事情看似很困难,但是其实很简单。只要民众愿意种粮,那我们就可以取得胜利了。”孙兴华看了看沈楠,又看了看孙卫华。
正如孙兴华所说的那样,马步青反对没有用,那些国民政府人员反对也没有用,只要百姓们愿意种粮食,那么这件事情就很容易解决了。
民心,是最重要的东西。百姓们知道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你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在心里感谢你。你对他们不好,或许他们会迫于你武力的威胁,但是在心里面,他们仍然是怨恨你的。
“宁夏那里的事情,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有结果了。现在你去青海,宁夏那里的事情怎么办?”沈楠皱着眉头,看着孙兴华说。
“宁夏的事情交给你和叶正清来负责,政治上面的事情交给你,军事上面的事情交给叶正清。马鸿宾这个人,虽无才能,却是一个很好的傀儡。”孙兴华走到了沈楠的面前说。
沈楠皱了皱眉头,却也没有说什么。
孙兴华也清楚,青海他必须去,而不久后的宁夏,他也必须去,他必须去做一些事情,才能够让一部分人知道自己的位置到底在哪里。
人随着位置的转变,思想也会转变。
1934年一月二十日,甘肃省政府主席孙兴华,前往青海视察,督促青海省全省实施最新政令。
随同孙兴华一同前往青海视察的,还有甘肃情报处处长孙卫华,警卫团团长孙光平,以及甘肃省政府的一些政府参议员。
这次的视察,孙兴华并没用通知马步青,而是独自从甘肃进入到青海省,只是通知了一下驻守在青海的党军第四旅旅长梁浩。
虽然孙兴华通知了梁浩,但是却没有让梁浩做任何的部署,只是轻装简从,行走在青海的道路上。
甘肃省有轿车,但是孙兴华却没有乘坐,而是选用了马车。这倒是不是他故意装出清廉的样子,而是因为一旦孙兴华乘坐轿车,那么什么事情,他都不会知道的。
首先映入孙兴华眼中的,就是满地的罂粟花。
在村庄的四周,满是开满红色,白色的罂粟花。只有一小部分的土地,是种植粮食的,多数的地方,都是种植罂粟花。
孙兴华皱了皱眉头,示意马车减慢速度,看着这片嗜血的花朵,孙兴华陷入沉思之中,很多国家的人,都想让中国人吸食毒品,那样就可以彻底毁灭这个古老的民族。
自从民国政府成立之后,禁烟的政策下达了很多次,但是效果却是一点都不显著,而鸦片的税收,却占据国民政府税收的很大一部分。
“如果这样下去,根本就不用日本人来毁灭我们。我们自己就会把自己毁灭了,各地军阀想的只是自己的利益,根本就没有想过民族的未来。”孙兴华叹息了一声,马车缓缓的走进到了村庄里。
跟随在孙兴华身旁的,只有孙卫华和孙光平,还有十个卫兵,他们早已经退去了军服,换上了便装。
而距离孙兴华远处,则是有一个武装步兵营跟随,一旦出现任何情况,步兵营都可以给与支援,并且官兵们会在孙兴华的四周,设置观察哨,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