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太师- 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五百二十三章 时代的传承接力
  九州二十一年,正月初八。
  结束了持续近乎七天的内阁会议,一脸疲惫的陈景和刚刚走出皇宫,一直守在宫门外的于谦就迎了上来。
  “太子爷,广东的报纸。”
  “广东的报纸?”
  陈景和错愕了一下,随手接过就踏上马车,于谦跟在身后说道。
  “今晨送进京的,一共两份,一份是《广州日报》大年三十那一刊,还有一份是《广州经济报》正月初一刊。”
  陈景和打开来看,只见两份报纸的头版都是相同的几个刺目大字。
  “港区封锁,数万家庭嗷嗷待哺。”
  报道的内容围绕着明珠港被封锁的事实进行展开,笔墨着重引申到自从明珠港封锁后,依赖明珠港讨生活工人们的生存现状。
  总之就是一个核心意思。
  好几万工人以及他们各自的家庭,就快要活不下去了。
  “广州的物价最近有抬头的趋势,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操控物价,但下官想这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物价上涨,工人失业,生存已经成了一个大问题。”
  于谦凝重道:“太子爷,有人已经开始发难了。”
  陈景和点点头,将报纸扔到一旁,疲惫的扶额。
  “笔杆子、钱袋子。父王说的话一语成谶,咱们的敌人现在就通过这两种东西向咱们发起进攻了。”
  “广东办公司是干什么吃的,这样的内容也能刊报?这不是添乱吗。”
  于谦垂首道:“广东和内陆省不一样,广东一直是咱们中州改革试验的前锋,言论自由已经在广东试验了近十年,只要不是公然违反国法的,哪怕是质疑朝廷政令的言论都允许刊报。所以很容易成为政治斗争的喉舌。”
  “另外,广东办公司的李凤和也来了信,他汇报说,这是新闻处的失察,已经严肃处理了负责这次内容刊报的审核公员,请示,要不要出版一篇文章辟谣?”
  “港区几万工人失业是谣言吗?物价上涨是谣言吗?”陈景和反问道:“如果是事实的话,那所谓的辟谣不就成了公然撒谎?李凤和存的什么心,他这是想让朝廷睁眼说瞎话,让咱们自己把朝廷公信力扫尽尘埃中!”
  这个时候,陈景和突然就想到了几天前陈云甫和自己说的话。
  “君王在骗世人,他也知道世人知道他在行骗,但君王还要继续行骗。”
  联想到再之前陈云甫说及的那句‘有些东西现在已经不适用了’,陈景和恍然大悟,老百姓不好骗啊。
  “我们若是想打造一个具备公信力的朝廷,就要有直面面对质疑的勇气,而不是全靠欺骗老百姓来勉强维系所谓的面子,那只会让我们的朝廷成为老百姓口中的笑话。”
  “指示李凤和,决不允许他那所谓的狗屁辟谣,报纸爱怎么发怎么发,我这就回广州。”
  于谦一愣:“咱们不留京了?”
  “会开完了。”
  陈景和说道:“父王和内阁通过了西线用兵的决议,打算在开春之后,会同蒙州、藏州方面出兵三十万西征。”
  “要打仗?”
  “不单单是打仗。”陈景和将会议内容说了出来:“也不单单是咱们自己打,这场仗蒲向东也会参与,他的私军将从阿拉伯方面东进,与我军会师讨伐帖木儿汗国,战争结束后,帖木儿汗国往东属于咱们,往西属于蒲向东。
  一个新的国家、一个属于蒲向东自己的国家就要诞生了,曼努埃尔苏丹国!”
  于谦顿时大吃一惊:“大王要扶持蒲向东开国?”
  “没那么简单。”
  陈景和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因为除了这件事之外,内阁还批准了一项关于铁路运营的提案,在这份提案中,就关于运营权和管理权的划分,给了地方和民间资本更大的自主决断权。
  而全天下都知道,地方和民间资本在铁路运营中握有最多控制权的,都是阿拉伯人的商会,他们出资最多,建设过程中出的奴隶也最多,这项提案通过后,阿拉伯的商号将直接控制咱们国家超过七成的铁路线。
  而通过铁路线的链接,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阿拉伯商号毫无疑问会炮制出一轮更大的近乎剥削式的资源掠夺。”
  于谦顿时恍然大悟。
  “我明白大王的用意了。”
  “是啊。”陈景和点点头道:“父王之前对我进行了鼓励,联想到这次会议,我已经明白了父王的用心,父王真是下了一盘大棋啊。”
  于谦点点头,随后惊叹不已。
  “所以说,从二十年前,大王就已经把今天的一切都安排好了。”
  “也不全然。”
  陈景和摇了摇头:“因为这中间的变数还是很多的,包括即使到今天,变数依然还有,如果咱们做不出成绩来的话,父王很有可能会重新下场拨乱反正。”
  “父王说,以前的舞台有且只有他一个人,而今天,这个舞台属于内阁、我还有所有的中州人,不再有他。”
  马车停下,陈景和撩开窗帘看着外面那繁华至极的长安街,冲着于谦展颜一笑。
  “以前我一直认为父王是曹操,明明有篡汉的实力只是顾忌颜面,想着让我去做那一步,现在才知道,我父王从不屑于那般。
  他的内心远比咱们能想象到的更伟大,他正在用双手,缔造一个我们想都不敢想的恢弘大世,而如今看来,我父王,就快要成功了。”
  “我父王说,所谓的二十一史,不过是一本华夏民族的族谱罢了。”
  陈景和走出马车,昂首挺胸的向前走:“我父王真正想要致敬的,是那位元圣,也就是创造这本族谱的周公旦。
  元圣为咱们华夏民族、为咱们中国创造了礼法制度、司法制度、国家制度、政治体系、社会制度、宗法制度、经济制度、伦理制度等一切的雏形。
  而我的父王,现在想要完善这一切,并将其传至万世千秋!”
  “他要给后人留下的,绝不只是一个强大无比的王朝,更想留下的,是这个可以让国家永远强大并且一直走向强大的完善体系。”
  “下面,该咱们接力了。”


第五百二十四章 世间百态……士
  番禹县六榕街。
  适逢过年,大街上处处可见舞狮乐班,到处都是鞭炮的炸响和弥漫的硝烟。
  老人孩子都喜笑颜开,共同庆祝着一年一度的佳节。
  只有刚从县衙出来的卢升民一脸的惆怅和失落。
  作为番禹县财政科的科官,卢升民的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起码在这番禹县能排进前五,可卢升民也有自己的烦闷。
  看名字或许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来,卢升民的家庭背景只是寻常,要不然也不会取一个升斗小民的名字,只不过卢升民自己争气,先是考上了南京大学,后又考上了公员,这才在二十四的年轻岁数就回到家乡做上了一县科官的位置。
  “夫君你可算回来了,家里就等你了。”
  推开家门,面对着眼前温婉懂事的媳妇,卢升民的脸上换了一副笑模样,他大步走进正堂,望着聚齐的一大家子作揖问好。
  “见过岳丈、岳母、父亲、母亲大人。”
  “升民回来了,快坐快坐。”
  两家的老人看到卢升民都很高兴,卢父卢母的脸上更是带着三分骄傲,自家的孩子争气啊。
  刚坐下,卢升民的岳丈就开了口。
  “升民啊,今天除夕,衙门不是休年假了吗,你主管财政的怎得还去衙门作甚。”
  “唉,岳丈有所不知,还不是为今年过年财政津贴的事。”
  卢升民给自己倒上酒,叹气间道出缘由:“今年省里不宽裕,财政津贴迟迟发不下来,这是往年没有的事,所以县里那些公员和差吏都闹腾起来。
  您也知道,谁家不带着几张嘴啊,眼下广州的物价又蹭蹭的往上涨,都指着这份津贴好吃顿年饭呢,现在津贴没了,大家都得过一个穷年,赶着家境不好或者有个三灾五病,连下锅的米都没有,我这个财政科官,可不就得想着法子给挤点钱出来,总得让大家伙新年里吃上口热饭吧。”
  “哦哦。”
  老人们没有做官的自然是不懂,卢父听不明白还是问了一句:“那现在问题解决了吗?”
  “上哪解决啊。”
  卢升民陪着喝了一杯酒,放下酒杯又开始发愁起来:“全县一百一十九名公员、六百多差吏,津贴应发二百一十七万,现在才挤出来四十万,还差着多呢。
  现在咱们番禹,除了县尊之外,就连我们这些科官的津贴都没领呢。”
  说着这话,卢升民看了一眼自己媳妇,用满带歉意的语气说道:“本来还说过年给晴儿和几个孩子做两身衣服,现在看来,委屈了。”
  媳妇很是善解人意的微笑:“不碍事的,既然朝廷今年有困难,夫君作为朝廷官员,自当做个表率。”
  这个时候,同桌的小舅子邹志高嘟囔了一句。
  “要不是咱们新来的那位布政使闹出封港的幺蛾子来,大家伙至于今年那么难吗。”
  “志高,胡扯什么呢。”
  岳丈呵斥了一句,拱手向天惶恐道:“那位可是太子爷,可不敢出言不逊。”
  “我说的是事实啊,事实还不让人说了。”
  做着小生意的邹志高哼出一声来:“爹、姐夫,你们没看今天的报纸吗,广州日报可是官报啊,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呢,现在咱们港区,好几万工人是嗷嗷待哺,咱们不知道今年过,还有比咱们家更难的呢,那才是真的惨。”
  “真有这事?”
  家中老人都看向了卢升民,后者点了点头,面色忧愁。
  “是有,不过这事也不是今天的事,早在十几天前刚封港的时候就开始了,确实现在好几万港区的工人都没了饭辙。”
  “在这样下去,可是要饿死人的啊。”
  老人们替着操心起来:“咱们广东这,多少年没饿死过人了。”
  “那到不至于。”卢升民赶忙说道:“江布政使这段时间一直亲自坐镇,一应生活物资都有在发放,饿死人的事不会出现,最多就是年难过些,倒是家里人三灾五病什么的,这一点上,朝廷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是啊,没钱看病那谁也救不了。”
  老人们都还是比较明事理的说道:“历朝历代,也没说朝廷出钱给老百姓看病的道理,能护住几万户人家的吃喝,这已经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了。”
  “要我说,不封港就没这么多乱码七糟的事。”
  邹志高又嚷嚷起来:“明珠港那是能随便封的吗,姐夫,你就看看现在这折腾的,封了明珠港,连着广州港也受到影响,港区在咱们广州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地方,慢说广州,就连整个广东那都是离不开港区的啊。”
  卢升民皱了一下眉头:“谁告诉你离不开的。”
  “能离开吗?”邹志高说道:“就说现在,要不是封港,姐夫你的津贴能发下来吧,我姐和宝儿他们新衣服能穿上吧,要不是封港,几万工人至于没钱吃饭、没钱看病吗。
  现在倒好,你朝廷封了港,导致工人们没饭吃,那发粮赈灾不是应该的事吗,怎么着,还得工人们感恩戴德啊。
  我就觉得报纸上说的对,感情你打断我的腿再给我一副拐杖,还教导我要感恩?”
  “砰!”
  卢升民猛然拍了一下桌子,突如其来的动静吓了在座人一跳。
  但见卢升民指着邹志高怒斥道:“简直是一派胡言,说的什么混话,你知不知道朝廷为什么要封掉明珠港,你又知不知道为什么封了港之后,报纸上那么多说朝廷百姓离不开港区的说辞。
  封港是因为明珠港涉及多起严重的犯罪案件,如果不封港,就会有很多犯罪证据被销毁,会有很多犯罪之人逍遥法外,你知不知道他们都干了哪些混账事。
  那群人贩毒、走私、卖奴甚至还有更多严重犯罪行为,不把他们抓住,我问你,这对于那些被毒品毁掉的家庭公平吗,对那些自家孩子被卖往海外做奴隶的父母公平吗!
  你的眼里只有咱们自己,你去想想今天除夕,多少原本圆满的家庭已经支离破碎,他们现在都在等着朝廷能还给他们一个公道,如果不把这些犯罪证据固定保护住,不把那些犯罪之人抓起来审判,那么这些破碎的家庭,这些可怜的百姓可能到死都等不到一个公道!
  而报纸上,之所以有那么多说朝廷百姓离不开港区的说辞,压根就是港区那些犯了罪,双手沾满百姓鲜血资本家在背后指使的。
  暂时性失去工作的工人们被他们蒙骗,不明事理真相的百姓受到这种说法的蛊惑为他们摇旗呐喊,你以为你很聪明?不,你只是因为你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封港的影响,所以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而发声,你是不会去替那些曾经以及正在被明珠港伤害的人考虑的。”
  “朝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