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和屏住呼吸。
这两个职务,无论哪一个都是现在大明政坛最炙手可热的位子。
一个是全国最最富裕的地方省,一个是中央权力的枢纽。
怎么选?
“叔父,我、我服从内阁的决议。”
听到这种回答,杨溥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
“那好,那我就代表新内阁向你正式通知了。”
陈景和立时起身,作揖垂首等待杨溥的任命。
而后者也站起身,一字一顿的说道。
“经内阁决议,兹任命办公司副司长陈景和出任。”
“广东承宣布政使司试布政使。”
“半年后吏政部和都察院会对你进行考定,没有问题的话,拿掉试字转正。”
陈景和仰起头,兴奋不已。
“是!”
“回广东去吧,那里才是你一展抱负的地方。”
“是。”陈景和激动的马上就要转身走,又被杨溥从身后喊住:“等下,还有个人没给你介绍呢。”
前者诧异转身,就见杨溥冲外喊了一声。
“于谦,进来吧。”
于谦?那个新科状元?
在疑惑中,房门推开,一个年不过弱冠的儒衫士子走了进来,作揖下拜。
“后进学生于谦见过太子殿下、杨司长。”
“叔父,这是?”
杨溥站起身走到陈景和同于谦二人中间,笑道:“景和,这是我给你亲手挑的秘书,可别小看他,南京大学四年,年年全校第一,政治历史双科满分,本来你要是留在办公司接我班的话,他也就留在这了。
现在你走,他跟你一起去,相信我这个老头子的眼光,他能帮你不少忙。”
陈景和稍一思忖后便面露笑容:“成,都听叔父的。”
“去吧。”
杨溥挥手,目送走两人,最后转身一笑。
走到办公桌旁,翻找出几道奏本,沉吟片刻后付之一炬。
“一切,都快结束了。”
“大王,臣等陪您唱完这最后一出戏,只希望,时局真能在您的掌握之中。”
第五百一十一章 越加棘手的广东局面
回到自己阔别五年的广东,回到人生仕途的起点站,陈景和的兴奋溢于言表,虽然他还震惊于陈云甫做出的政治隐退决定,但这一切随着进入广州也都烟消云散。
自己的老朋友,广州知府江正勋给陈景和接了风。
“哈哈,明松,欢迎回广州来。”
江正勋哈哈大笑着上前迎接,而后又小声在陈景和的耳边说道。
“不对,臣应该称您太子殿下才对,失礼之处,还望殿下海涵。”
陈景和没多说什么,只是寒暄两句后就将江正勋请进自己的车辂,私下交谈才好放开了说。
“你,早就知道我是太子了?”
“广东官场上下都知道,包括伍士皐。”
陈景和的面色顿时一僵,很是惊疑不定的说道:“怎、怎么可能?”
“您要不是太子的话,伍士皐能留着您一直在广东吗。”
理是这个理不错,可陈景和还是不信的说道:“既然伍士皐已经知道我的身份,那为何?”
江正勋接过话去:“殿下想说,为何还敢不给您面子,对吗?”
“其实这个问题,臣想很容易理解吧。”
江正勋笑眯眯的看着后者,后者也很快笑了出来。
刚才一瞬间只是有些错愕罢了,现在稍微动下脑子,陈景和马上就转过圈来。
怎么说,自己也在办公司锻炼了整整五年,这点基本的政治智慧还是有的。
“您是隐姓埋名来的广东任职,那这必然是大王的安排,广东上下谁敢戳破呢,伍士皐是给您面子还是给大王面子?”
江正勋言道:“政治,是需要平衡的,尤其是咱们的大王,更重视这个平衡,所以,伍士皐笃信就算他不给您面子,在国家的平衡大局前,朝廷或者说大王,也只会向着他而不是您。”
陈景和深以为然的点头。
“以前不觉得,自打去办公司待了五年之后,我也算是有了切身体会,父王他,确实极重规矩和所谓的平衡。”
走马灯一般想想陈云甫几十年来的政治人生,处处都是平衡的学问。
陈云甫什么时候干过掀桌子这种事?
一次都没有过。
做臣子的时候不说,因为那时候陈云甫还没有掀桌子的能力。
掌权之后那就更没有了。
面对朱明宗亲、军中宿将,一手大分封一手优待就全部安抚下来,军政院的成立,不仅给了军中宿将擅权的借口,也给了前朝旧臣们攫取政治红利的平台。
所有人都安顿的非常好,换言之,陈云甫一边做蛋糕的同时,一边将蛋糕分出去。
旧儒党和新学派教育争论的时候,陈云甫也给了孔家入主教育部的跻身机会,给足儒家面子和里子,让国家的思想领域没有被血色杀戮所笼罩,过渡的也十分平顺。
解决了政治和思想矛盾之后,陈云甫主导的国家经济发展也取了平衡之道。
国营商号繁荣的同时,民间资本同样发达。
国内资本发达的同时,国外资本一样壮大。
国家越来越富,蛋糕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甜,整个国家所有的既得利益群体都被陈云甫牢牢的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稳定的、日趋繁荣的国家局面是前提条件和基础条件。
在这两方面条件皆具备的情况下,陈云甫实现了自己的所有雄心壮志和宏图霸业。
大九州计划、全国马车铁轨通路计划。
千古一帝这个称谓,已经不足以表彰陈云甫如今的功绩了吧。
“就可惜,父王也犯了好大喜功的错误。”
陈景和在心里叹了口气,自然是没敢将这句话说出来给江正勋。
“对了,和我说说看,你是怎么把伍士皐给扳倒的?”
不想在关于陈云甫的话题上过多说,陈景和明智的转移话题,笑问起江正勋是如何扳倒的伍士皐。
“他在广东不是根深蒂固吗,连我的弹劾都拿他没办法。”
江正勋挑了下眉头,随口说了一句:“他受贿巨大。”
“受贿?”陈景和不置可否的一笑:“你说他受贿我信,但要说是只是受贿就能扳倒他的话,那正勋兄未免也太拿我当小孩子了,他可是从一品的广东布政使,区区一个受贿,还不足以让中央下那么大决心吧。”
“殿下现在可是越来越成熟了。”
见糊弄不过去,江正勋哈哈一笑后将事情点破:“伍士皐这次倒台,完全是他自己作死,近两年来,在伍士皐的操作下,广东很多国营的商号都被私营资本入了股,而且股本比越来越重。
现在民间都说,在这国转私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财产流失,你也知道,伍士皐本身就是广东人,他背后的家族在咱们广东这地界也是豪富,虽说很多蛛丝马迹被伍士皐抹的很干净,但只要查总还是能查出来的。”
“所以正勋兄查清证据后,一纸弹劾就进了南京。”
陈景和叹出一口气来:“到底还是正勋兄厉害啊,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就抓住了这伍士皐致命的一点,不像我,除了会瞎嚷嚷,根本拿不出什么伍士皐犯法的实质证据。”
感慨完,陈景和又看向江正勋,用带有歉意的语气说道:“这次伍士皐伏法,若不是我的话,依着正勋兄的能力,一定可以做广东布政使的。”
后者摇头摆手:“殿下言重了,其实下官已经承了殿下的恩情,若不是当年大王为了殿下您,下官也做不成这个广州知府啊。”
陈景和闻言一怔,随即明白过来失笑。
“是啊,是啊。”
“不说这事,说说广东的近况吧,你刚才说,现在广东很多国营商号都被私营资本入了股,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对。”江正勋一脸严肃的说道:“具财政司、国资局不完全统计,这五年来,咱们广东就一个国转私便最少损失了超过三百亿的国有财产。”
三百亿。
也就是三千万两白银。
陈景和下意识握紧拳头,低声骂了句伍士皐该杀。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江正勋小心翼翼瞄了一眼陈景和的脸色,踌躇着说道:“真正严重的,是如今私营资本在整个广东的占比,因为朝廷的商号也被入了股,所以,在对市场定价的把控上朝廷的话语权受到了影响。
物价的增幅有再次挑头的迹象,另外,这五年来,闽粤两省蒲向东麾下的商号发展最迅猛,吸引来了更多阿拉伯商人的涌入,如今广东的经济局面大致可以说是四国鼎立。”
“国营、阿拉伯资本、本土资本。”
“这才三个啊。”
“还有就是。”
江正勋沉吟片刻后说道:“以美第奇银行为首的银行家们。”
听到这个名字,陈景和微微垂下眼帘。
如此看来,广东的局势比起五年前,似乎,更复杂了?
第五百一十二章 能不能救?
在了解到广东现在的情况后,陈景和的心情便低落了不少,连江正勋当晚为他准备的接风宴也是性质寡然,仅简单喝了几杯后就托词离场。
而作为陈景和的秘书,从南京跟着一道南下而来的于谦自然是紧随身后,一如今日在陈景和马车里一样。
“廷益,第一次来广东吧。”
陈景和的心情虽然不算怎么太好,不过同于谦在一起还是开口打算闲白几句,排遣一下愁绪。
“回殿下的话,第二次了。”
“第二次?”
于谦的回答让陈景和一怔,而后笑问道:“说说看,第一次是什么时候来的。”
“九州十三年六月末。”于谦老实作答道:“那一年南京大学的学年功课就是调研市场经济,臣的父亲在国资司述职,臣算是沾了父亲的光,就被安排来了广州,受益匪浅,侥幸功课也拿了满分。”
听到于谦还有过这样的经历,陈景和顿时兴致高涨,追问道:“快,和我说说,你觉得广州或者说广东的经济局势怎么样?”
“一派大好。”
陈景和顿时皱了下眉头,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广州或者说广东,不,乃至全国的经济现在都是在刀尖上跳舞才对。
是,国家确实越来越富裕,但财富的流向都进了那群资本家的口袋里,而国家的经济之所以还能撑到现在,完全是依靠着强有力的对外战争输出和掠夺输入才强行支撑的。
这样的情况,任何一个在经济有司衙门工作的公员都能看出来,而于谦竟然说,一片大好?
若只是这种水平,那可真是太让人失望了。
“说说看,怎么个一片大好法。”
存了一丝偏见和鄙夷心,陈景和的语气便掉了些许声调。
于谦却是一点也不急,语气依旧平稳。
“经济越来越活跃、市场供需关系稳定增长、生产水平逐步提高,同时资本刺激下,新鲜事物的发明和更新迭代速度加快,这难道不是一片大好的经济局势吗。”
“你看到的只是表面。”陈景和加重语气批评道:“在这个看似一片大好的局势背后,你难道没有注意到什么别的东西吗。”
于谦停住脚步,坦诚道:“财富向顶层集中,物价持续上涨,小商号生产利润减少,造成大型商号正在吞并小商号从而形成垄断。
越来越多的私营小型手工业和工商业遭到破坏日趋凋零倒闭,待业工人增多导致工人工钱廉价,许多资本家开始享受到人口红利,继而加大对基层用工的剥削,经济矛盾正在逐步演化成社会矛盾。
西南战役结束,对外战争输出减少,国内大量工厂订单减少造成经济下颓局面,而掠夺输入的减少更导致经济情况在未来将会进一步恶化。”
“你都知道?”
“这种情况,任何一个南京大学研究经济的同学都能看出来。”
陈景和好奇起来,招呼于谦到一处凉亭就坐,开始迫不及待的询问道:“既然你都知道也看到这些不利的局面,为什么还要说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呢。”
“就事论事而已。”
于谦如此说道:“无论是财富集中还是用工剥削,亦或者物价上涨、小工厂倒闭,那些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都能有吕不韦这种富可敌国的商人,可见均贫富是不现实的事情。
臣说市场经济大好没有错,至于殿下看到的那些隐藏矛盾不属于市场经济,那是政治经济,政治,往往带有杞人忧天的前瞻性。”
陈景和对于谦那是越加的有兴致,他唤来两杯茶水,开始和于谦仔细讨论起来。
“这怎么能说是杞人忧天呢,如果不加以控制,势必是会造成大麻烦的啊。”
“殿下,您认为,始皇帝会想过大秦亡国吗?”
这风水不相马牛的回答让陈景和错愕走神,不过犹豫一阵后还是说道:“应该不会看到吧,毕竟祖龙还想着大秦千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