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战后复苏和发展需要大量的金钱,可朝廷没钱援助,但一个快速复苏的印度对朝廷又非常重要,因此,杨士奇去接手一个一穷二白的印度,需要一个开源的办法,这条路子,杨士奇需要。”
陈景和算是听明白了陈云甫的意思。
自己的父王,如今功利心太重了!
“芙蓉花祸国殃民,虽然现在我们可以控制住这种毒物不在我大明国内出现,可阿拉伯的商人早晚会将这东西带进来的,他们是商人,眼里只有钱,我大明人口亿万、财富无穷无尽,什么时候芙蓉花在国外卖不出去,就势必会卖给咱们大明的百姓。”
陈景和急迫道:“不从源头上切断,时间拖久之后,必受反噬。”
“嗯,你说的有道理。”陈云甫颔首道:“等孤腾出手来,会处理的,可现在孤没时间,而且广东很多官员、商人都涉案了,把他们全杀光,影响太大,广东需要稳定,朝廷也需要稳定。”
陈景和差点气笑。
“事到如今,父王您难道还对广东的官员商人抱有幻想吗?他们不是国家发展的功臣,而是国家的毒瘤、是蛀虫!
任由他们这么无休止的壮大下去,他们会把这个国家吸干拖垮的,这次的货币改制,就是最好的例子。”
话绕上一大圈,最终还是说到了货币改制这件事上,陈景和的最终目的也是和陈云甫谈这事。
“父王,货币改制是一件好事,但现在的时机不合适啊,货币改制至今不过四个月,物价已经疯涨了七八成。
而现在,朝廷处处又都是花钱的地方,铁轨工程、西南战役,朝廷没钱了怎么办,继续加印吗?物价再涨下去,老百姓们的血汗钱可全部要被地方的商人给榨干榨净了。”
见陈云甫依旧不为所动的品茶沉默,陈景和站起身急道。
“涸泽而渔、饮鸩止渴的事断不可为啊父王。”
“饮鸩止渴?呵呵。”陈云甫笑了两声,面容逐渐冷峻起来:“所以,在你的眼里,孤现在做的事,是自寻死路了?”
陈景和跪下来,昂着脑袋直勾勾盯着陈云甫:“父王,这几年咱们大明从无一刻得到过休息,诚然,因为对外战争的无往不利和掠夺,我大明越来越富,但钱也经不住这么花啊。
无论是铁轨工程还是无休止的打仗都该停一停了,腾出手来,好好的整顿一下国内吏治与商治吧,您不觉得这几年,在国家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本的发展也越来越恐怖了吗,他们靠着奴隶贸易、宽松的管控环境、过热的股市和与朝廷纠葛不清的种种合作在疯狂的壮大。
儿臣在广州这两年多来,亲眼看着阿拉伯的商号从十七家开到现在的五十一家,看着从只有一个广东银行到现在十九家银行。
眼睁睁看着名不见经传的一个美第奇银行,从百万两白银的资本壮大到接近三千万两。
而如今,蒲向东更是拿走了广东铁轨三十年的收益权,具儿臣所知,蒲向东计划筹建一家专门的商号来管理和继续投资铁轨工程。
这次投资,将不再只局限于广东一省,而把目光对准了广西、江西、福建、浙江等省份,可以预料,一旦朝廷不出面控制,蒲向东将会逐步控制我大明东南沿海几个省的所有铁轨。
他的家奴所开办的商号也将随着他的铁轨,开遍我大明每一个省甚至每一个府,无数的我大明子民辛辛苦苦赚取的血汗钱,就这么进了他蒲向东的口袋里,更可笑的是,我大明的子民就在他蒲向东的商号、工厂里做工。
如今各省物价飞涨,将来势必会有一大批小作坊破产,甚至包括老百姓们的自营产业也会破产,比如酒楼、餐馆,难不成将来有一天,让我大明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一辈子被他蒲向东的产业所支配吗!”
陈云甫面沉如水,低声道:“那你的意思是什么?”
“杀掉他!”
陈景和没有丝毫犹豫的说道:“只要杀掉他,一切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是个好办法。”陈云甫冷笑:“将所有的阿拉伯商号和财富收归国有,就把所有的问题解决了,对吧。”
“难道不是吗?”
“在孤这么多年的扶持下,蒲向东已经在阿非利加、在阿拉伯、乃至欧罗巴有了很大很大的势力,超出你想象的势力,有很多的奴隶军,有无数的财富,孤的九州霸业,还要用他。”
陈景和听懂了。
在自己父王的眼中,现在只有所谓的九州,只有那功盖万古的功业。
其他的,都不重要!
哪怕明知道自己正在豢养着一头择人而噬的猛虎!
念及此,陈景和再不多劝,起身径直离开,一直走到门槛处时才悬足,侧首言道。
“爹,他现在的实力,就已经要比安禄山强大的太多太多,您,三思吧。”
第五百零三章 地球球长!
在广州只待了短短几天,陈云甫便启程离开,走广州港乘船赶往印度。
有一说一,这是陈云甫两世为人第一次远航大海汪洋。
有点晕船的感觉,海风的味道也有些咸腥,对于多年来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的陈云甫来说,这一次海上航行的感觉实在是不怎么太好。
好在他是一个君王,哪怕是在大海上,陈云甫也能很享受。
在福船基础上再次扩建的巨型海船完全被改造成了一个海上行宫,不仅有着琳琅满目的水果和各种在后勤船只上做好的海鲜美味,更是有着来自各国的各种美人为陈云甫排解寂寞。
而在这巨大的王船周遭,是数百艘护卫船只、后勤补给船只。
陈云甫每天的生活就是品尝美食、看看歌舞、骑骑马,实在无聊了就跑到甲板上吹吹风,顺便和蒲向东下下围棋。
这次去印度,后者随驾前往。
话说,这一个多月的海上旅行,陈云甫和蒲向东的关系倒是越来越好。
“向东,你对南洋各国了解的多吗?”
“大概知道些,但不是太详细。”
蒲向东对答道:“臣这些年的重心一直在印度和阿非利加,南洋的事务由臣一个家奴负责,没怎么太过问,大王要是对南洋有兴趣,臣回头让那个奴才来面圣。”
“不用了,孤也就是随口一问。”
陈云甫轻描淡写将此事揭过,随后拈起一枚棋子落下,面露微笑。
“向东,你又输了。”
“大王棋艺堪称天人,臣驽钝之姿,哪里是大王的对手。”
“哈哈哈哈。”陈云甫大笑数声,随手扔下手里剩下的棋子,起身说道:“今天就到这吧,孤累了,先去休息。”
“大王慢行。”
蒲向东的脸上露出暧昧笑容,目送走陈云甫后,便转身离开王船,搭乘一小船回到自己的船只。
这艘王船正是他们阿拉伯船厂斥巨资所造,而船上的美人自然也是蒲向东安排的。
足足三百名!
什么西域风情、火热南洋、温婉东瀛那是应有尽有。
蒲向东算是把中国古代佞臣伺候君王的传统技艺学的驾轻就熟。
怎么说陈云甫也为国操劳小半辈子,难道就不能放松放松吗?
在南京众目睽睽要克己守心,到了大海上,还不得伺候明白。
蒲向东觉着自己已经算是舔狗界的狗王了,可当王船抵达孟买港,杨士奇赶来接驾的时候,蒲向东却险些惊到吞舌。
肩辇想必大家都见过吧。
就是那种被人抗在肩膀上的小椅子,下面有两根横棍,四个壮汉扛在肩上,可以让人舒舒服服的坐着,四平八稳。
在大明国内,肩辇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地方很多官员和有钱的商贾府上都会有,平日里出门的时候,由家中的下人来伺候。
而在大明皇宫内,皇帝的肩辇是规格最高的,比如说太祖朱元璋时期,所用的肩辇就是需要六十四人扛的巨大肩辇。
不仅坐起来宽敞,而且排场排面什么的,看起来更足分。
而如今杨士奇为陈云甫接驾,准备的就是肩辇,并不是什么九龙车。
只不过,这个肩辇。。。。。。
“这他娘哪里是肩辇,这压根就是一个宫殿!”
三千人扛的‘肩辇’,谁见过!
足足三千名印度奴隶,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一座小型宫殿!
就好像《斯巴达三百勇士》中波斯帝国皇帝薛西斯出行时的那种,只不过比起薛西斯那个说是宫殿不过就是一巨大的王座,杨士奇准备的这个,才是实打实的移动行宫。
整体造型有些像是被削去了上半部分的金字塔,自正面踩着阶梯向上,顶部则是用木材构筑的小型殿宇,被打磨的十分光滑的木材体外,还手工雕刻出一条条栩栩如生盘亘环绕着的金龙。
这个大约一千平尺的小型殿宇(大约一百一十平米),不仅有着专属于陈云甫的王座,甚至还准备了臣子们的座位和一个用来观看舞蹈的空地。
在王座的背后是一面巨大的屏风做隔断,屏风后面甚至还摆了一张床!
考虑到印度常年炎热,这个小型宫殿内,还放了足足八个冰鉴。
随便打开一个冰鉴,都还放着各类冰镇水果甚至是冰镇的果汁。
足足二十个容貌俊俏的侍女跪在这宫殿之中,承担起了伺候陈云甫饮食起居的一切,现在明白那张床的作用了。
陈云甫昂首看着眼前这个移动行宫,脸上露出了满意至极的微笑。
“士奇,孤不过是来走一遭看看你,这么做,可真是太麻烦了。”
“大王远洋而来,当颐养圣躬,印度条件险恶,臣不敢怠慢。”
“过分了,过分了。”
嘴里说着过分,陈云甫的眼里却满是欣喜,当下拉起杨士奇的手就往这移动行宫上走。
一步一步,踩在三千名奴隶的肩膀上!
“向东,发什么呆呢,还不快些上来。”
这会功夫,蒲向东还沉浸在这巨大行宫所带来的震骇中,被陈云甫喊了两声才算惊醒,当下手忙脚乱的跟上。
心里还一个劲的咬牙。
自己这一路上鞍前马后的伺候,现在可好,什么风头都让杨士奇抢走了。
果然,论揣摩上意伺候君王,中国人才是祖宗啊!
这绝对不行,自己才是舔狗界的狗王,哪里能让杨士奇出这个风头。
等自己回头有时间,说什么也得造个一万人的。
逼急了老子,按照莫愁湖行宫的规格,一比一还原一个,带假山假水的那种!
一万人扛不动,就十万人!
真主和上帝在天上也没这待遇了吧。
这话还真就一点也不假,别说真主和上帝了,就算玉皇大帝临凡,看到陈云甫这排面恐怕也得退避三舍。
三千人扛起的移动行宫,周围拱卫着五千锦衣卫,外围撒下十万大军,整整辐射上百里的逻骑。
这就是,巅峰权力的具象化!
此时此刻,登顶的陈云甫站在边沿处,几名锦衣卫将王座搬来,如此,落座的陈云甫既可以眺望苍穹,又能如神明般,俯瞰苍茫大地。
陈云甫的右手,搭在九州玉玺上,左手杵着那柄璀璨的教皇权杖。
日月不可媲其伟,仙佛不敢视其面。
禹王?
不仅仅是禹王。
这一刻的陈云甫,就是十五世纪的。
地球球长!
第五百零四章 监国的朱允熞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陈云甫在印度舒舒服服的享受着人生,守在南京的朱允熞则忙的焦头烂额。
别看这位大明的皇帝在之前二十年政坛中的存在感等同于一个透明人,如今随着陈云甫的出国,朱允熞的存在感可就大了许多。
因为。
监国!
没错,陈云甫离开之前,将监国的权力交到了朱允熞的手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示对朱允熞的支持。
这一举动让在南京的朱明宗亲们欢呼雀跃并无限憧憬,仿佛就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将重新夺回被陈云甫‘阴谋窃夺’走的国家权力一般。
所谓的监国,就是玩笑话中的常务副皇帝,陈云甫不在南京,这个国家的大事小事,就全部推到了朱允熞的面前。
可朱允熞如今才多大,比陈景和只大一岁的前者今年才不过二十三岁,这个岁数,便是让他去做另一个大明的皇帝,他都干不好,更何况是如今的大明。
好在有军政院。
留京的邵子恒主持了大局,加上夏元吉、胡嗣宗、严震直、杨溥等人都在,这才让朱允熞能有喘口气的功夫,不然的话,怕是连睡觉都没机会。
虽然忙的厉害,可朱允熞却是甘之如饴。
这是多么难得的学习机会。
朱允熞很珍惜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所以即使再忙,他也没有丝毫的懈怠,不仅每日坐宫的时候勤勤恳恳,便是休息时间,朱允熞也会赶到办公司找杨溥学习。
虽然忙但是很充实。
不知不觉间,便到了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