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太师-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辅没意见,诸位可有意见?”
  见无人发声,陈云甫便点头道:“那好,咱们表决。”
  这一次,除了徐辉祖这个千年不变的弃权之外,在场十七人全票通过这份永乐元年的朝廷财政支出预算。
  “好,下一个议项,中直各衙门的人事任命。”
  陈云甫手里捏着笔,扫了一圈道:“各部尚书头上的试字可以拿掉了。”
  在场众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以前没有内阁的时候,做试尚书也就是个流程,一般三个月或半年的时间,吏部就会正式下公文正职。
  现在呢有了内阁,涉及六部堂官的主要任命,自然是由内阁下公文明确。
  “另外呢,齐阁老是内阁次辅,分管的部门也多,本辅认为,兵部就不要让齐阁老亲自兼任尚书了,左侍郎张忠完全可以接任。”
  这话一出,第一个傻眼的就是齐德。
  这算是个什么意思,当着自己的面挖墙角吗。
  扭头一看,那张忠果然是激动的不得了。
  “少师,这。。。”
  陈云甫甚至没有在这件事上给齐德发表意见的机会,直接进入到表决流程。
  毫无疑问,这一次表决取得了十几张票。
  尤其是张忠,这可是提拔他,他还能拒绝不成,手举得比谁都高。
  徐本本来是不想举手的,不过看了看齐德,心中对后者的失望简直是无以言表,索性也举起了手。
  两人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议项继续,就各省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的人事任命,让吏部来介绍各省两司以及直隶各府眼下的主官情况,诸位看看有没有需要调动或变动的地方,本辅对地方人事不太熟,这个议项就不发表个人意见了,完全尊重内阁办公会的集体决策。”
  要想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草!
  这是高手啊。
  徐本心里一个劲的感慨,随后便是由衷的佩服。
  这个议项明显是陈云甫故意让出来给内阁所有人的,换言之,地方哪怕是一省布政这种封疆大吏的人选,陈云甫都一概不要!
  格局要打开。
  陈云甫身为内阁首辅,只需要牢牢的将内阁办公会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就足够了,地方省、府的两级的主官是谁的人陈云甫压根不在乎。
  是自己的党羽也好,是田士恭的党羽也罢,哪怕是齐德的、徐本的又如何呢?
  只要内阁一天在陈云甫手里,那么,陈云甫想换地方的主官随时都能撤换。
  他完全没有必要上赶着亲自下场去和内阁众人抢这点政治红利,那太自降身价了。
  凡有资格参加内阁办公会的,但凡想要安插自己的党羽、亲信在地方主政,就必须要积极的向陈云甫进行靠拢。
  这才是陈云甫这么做想要释放的主要信号。
  陈云甫玩的是展示权力,齐德想的只是抢占利益,两人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除了一个辽东经略使不在此次办公会上讨论之外,一群人开始围着各省左右布政使、左右参政;直隶各府知府、同知的人选名额争论不休。
  你说你的人行,我说我的人行,谁也别指望能说服谁。
  吵到最后,所有人找到了一个相融点,开始齐刷刷将目光对准陈云甫。
  “议论出结果了吗?”
  陈云甫面带微笑,耳朵听着、眼睛看着、心里想着,当然知道眼前这些位已经在互相退让、互相妥协交互的过程中瓜分完了所有的政治蛋糕,这么问,纯粹就是句废话,给众人一个台阶。
  “出结果了,经过诸公的深思熟虑,遴选了一批实干且有能力的官员。”
  邵质接过话,随后冲那胡嗣宗招手,后者忙跑过来递上一份名单。
  陈云甫甚至连看都没有看,就说道。
  “那诸位就这份人事任命的名单表决吧,本辅此决议弃权,尊重诸位同工的决策。”
  于是,除了陈云甫和徐辉祖外,其他十六人都举起了手。
  人事任命顺利通过,陈云甫满意颔首道。
  “这就对了,本辅这个内阁首辅一样要尊重和服从内阁办公会的集体决策,所以,内阁从来不是谁的一言堂,以后这种话,本辅也不希望再听到了。”
  众人皆附和。
  “少师所言极是,如此无妄失语确失妥当。”
  唯有齐德垂首、沉默不语。


第二百三十九章 少师欲学卫鞅公乎?
  内阁会的节奏已经完全被陈云甫所控制,齐德再接二连三的遭受到陈云甫的打压后也认清了现实。
  别看他现在挂着个次辅的头衔,和陈云甫完全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陈云甫想要把他架空完全是随手就能办成的事。
  但好在,目前看来陈云甫并没有这个打算。
  因为陈云甫没有将手伸进户部和吏部这两个重要职权部门,不论是刚才的人事任命还是之后的恩科取士,陈云甫都让齐德第一个发表意见,并以齐德的意见进行表决。
  齐德做梦都想不到,陈云甫竟然会第一个带头支持自己。
  看着整个文华殿十几只举起来的手掌,齐德差点没哭出声来。
  这就是被所有人支持认可的成就感吗。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议项了,那就是官员的俸禄和致仕银。”
  陈云甫很是认真的说道:“我大明朝官员的俸禄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诚然有官员自身的不知足的原因在,但也不能全怪官员。
  毕竟礼法、世俗的约束和偏见一贯存在,一个官员,总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妻子出门务工,所以一个官员往往要养着几个成年的孩子在家读书、备考科举,还要养着妻子不使其出门抛头露面,仅凭着微薄的俸禄确实吃力。
  所以呢,本辅想,给五品及五品以下的官员加俸,至于加俸的具体数字,由会后吏部、户部根据当前国朝的基本物价来考量,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不够生活那完全是因为妻妾过多、日常礼节过重、平素去青楼消遣的次数太多,所以,少纳几房妾、少送点礼、少去几趟青楼问题也就解决了。
  故而五品以上官员不加俸,谁敢贪腐,按照国法还怎么办还是要怎么办,本辅不想再听到任何的狡辩和借口。”
  众人皆无意见,齐刷刷的表决通过。
  “很好,今日这堂办公会,我们诸位齐心协力为国朝解决了许多的问题,等到再过几日进入新朝,本辅相信,我永乐朝一定会缔造一个千古罕见的盛世,好了,诸公散会吧。”
  众人起身。
  “恭送少师。”
  陈云甫拿着书笔离开了,但紧随其后的却并不是齐德这位次辅,这家伙现在还懵着呢。
  因为在最后的两件事情上,陈云甫表现出来的姿态,确实是极其尊重他这位分管户部和吏部的次辅,一股脑的将所有事都交给了他来办,一派一心为公毫无偏见的表现。
  这显然是齐德始料未及的。
  “该压的时候要压他,该捧的时候也得捧他,既要敲打也不能一脚把他踩死。”
  陈云甫悠悠哉哉的走出文华殿,内侍为其换履的功夫,陈云甫笑着谓邵质道:“岳丈,今晚喊上子恒兄,咱们爷仨喝几杯。”
  “你怎么突然想喝酒了,这可不像你。”
  “天冷了,去去寒嘛。”
  “好。”
  爷俩刚刚换好鞋子打算离开,身背后响起了徐本的声音。
  “少师。”
  “徐阁老,有什么事吗?”
  徐本走上前来,在内侍的伺候下穿上大氅,冲陈云甫笑道:“今日这堂内阁会的内容很多,下官有些地方不太懂,想请教少师一番,不知道少师可有时间。”
  “那咱们去偏殿吧。”
  “好。”
  邵质遂言道:“老夫先去。”
  目送走邵质,陈云甫等到徐本换好鞋子,便同后者并肩走进偏殿。
  二人分主从落座,自有内侍斟茶倒水不忘备上点心。
  “徐阁老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
  陈云甫笑言道:“本辅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要徐阁老别嫌弃本辅才疏学浅就好。”
  “不敢不敢,若是少师都才疏学浅,那国朝上下全是愚人了。”
  徐本一言,二人皆笑了起来。
  玩笑罢,徐本端起茶杯沉吟起来。
  “少师,您新年打算动礼法,之前又着重提醒山东布政使司要去清点曲阜的丁口土地,下官有一句不当问的话,您这是打算做什么?”
  不当问你还问。
  陈云甫沉默了一阵,蹙眉将这话题又给推了回去:“徐阁老,你觉得本辅是要做什么呢。”
  “清查丁口、隐户和田亩,今日又要动礼法,下官如果所料不差的话,少师这是打算学卫鞅公,对我大明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法了。”
  商鞅变法的典故人尽皆知,秦自此变法后国力突飞猛进,后传至秦皇手六国毕、四海一。
  而卫鞅变法对秦国的改变,毫不夸张的说,其变革的力度不亚于任何一次耳熟能详的社会变革。
  “徐阁老太看得起本辅了,莫说只是动礼法和土地,便是本辅再多动几样,又哪里敢说能及得上卫鞅公变法呢。”
  “可少师要知道,卫鞅变法的时候,秦国只是小国,他虽然改了整个国家所有早已习以为常的一切,哪怕触犯国家所有的人,其阻力也绝不可能有今日少师改革来的大。
  因为我大明是大国,有六千多万的百姓,有千万里的江山,最重要一点。。。。。。”
  “最重要一点,是还有几十万根深蒂固的、传承千年的守旧派对吧。”陈云甫打断了徐本的话,说出了后者想说的话。
  徐本点了点头。
  “荀孟之变,到底还是以王荆公的失败而告终,朱子曾多次谈及恰是荀孟之变的余害导致了靖康之耻,少师领阁十年,就不怕我大明朝十年后,也遭受一次荀孟之变吗。”
  陈云甫拨弄着身旁的茶船,对徐本的话没有回应,足足沉默了片刻才松开手。
  “本辅当然怕,同样也想过,正如徐阁老说的那般,我大明朝不是老秦国,但同样,我大明朝也不是赵宋,陛下和太上皇的雄才伟略更不是宋神宗可以媲美的。
  荀孟之变究其原因在于决心不够、在于士权过盛,而我大明朝是太上皇一手从废墟里缔造出来的,慢说只是变法,就哪怕让整个大明朝翻个底朝天,只要有太上皇支持都能做成。”
  “会死灰复燃的啊。”徐本急声道:“太上皇为什么退,天下谁能真的万岁吗,少师难道连这个都不懂吗。”
  “卫鞅公的下场可不好,徐阁老的一片好心,本辅感受的到,由衷感谢徐阁老的提醒。”
  陈云甫冲徐本一笑,复又言道:“那本辅想问徐阁老,若是本辅十年后退了,徐阁老能保住本辅不落个卫鞅公的下场吗?”
  徐本怔住,一时间不知道陈云甫此话何意。
  “十年内,本辅替陛下和国朝把一切碍事的、挡路的通通扫清、连根拔除,十年后,有想要死灰复燃长出来的杂草,还希望徐阁老能替陛下再清理一遍。”
  说完这话,陈云甫就站起身直接离开,只留下一句话飘在这偏殿中。
  “本辅不知道能不能比得上王荆公,但本辅知道,徐阁老绝不会做司马文正。”
  身背后,徐本呆滞起身,望着陈云甫的背影出神。


第二百四十章 端倪
  “今天徐本找你聊什么呢?”
  堂内支起了一口铜锅,咕咚咚的翻滚着热气腾腾的气泡,邵质夹起一片嫩羊肉涮着,开口问了一句对面而坐的陈云甫。
  后者忙着给邵柠夹菜,便头也不抬的说道。
  “没什么,徐本问我,是不是打算做卫鞅公。”
  邵质的手顿了一下,继续搅动:“你怎么说?”
  “卫鞅公的下场可不怎么好,我问他,十年后能不能护我一番。”陈云甫轻松言道:“柠儿,多吃点肉,那素菜有啥好吃的。”
  “不吃,油死了,看不见本小姐现在都长胖了吗。”
  邵质看陈云甫现在还有心情闲白,便皱起眉头言道:“这么说,你这一次还真打算动真格了?”
  “那当然,这国家国策的事,总不能玩笑吧。”
  陈云甫哈哈一笑,举杯招呼邵质爷俩:“来喝酒。”
  “哈~”
  放下杯子,陈云甫开口道:“徐本呢,跟我谈什么荀孟之变的遗毒,他担心我这么一搞,十年后咱大明朝也会出现荀孟之变,到时候两派打个上百年,头破血流的拖累国家。
  所以徐本觉得我很大概率会成王荆公,而绝不是卫鞅公,即使真成了卫鞅公,下场也会很惨。”
  “这也确实该考虑一番。”邵质夹起已经烫熟的肉,却已是无心再送进嘴里,只一个劲的蹙眉道:“再怎么说,你也是柠儿的丈夫,是景和、雅熙的父亲,十年后你也才不过三十多岁,总得考虑一番吧。”
  这功夫邵柠放下了筷子,有些紧张的把手搭在陈云甫手臂上,担心的望着后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