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群,你去一趟大牢,最后再审一次,看看还有没有牵连的官员,若是没了,就派人将他们押送回京,明正典刑。”
“是。”
穆世群抱拳正欲离开,又听陈云甫说道。
“把老胡的徒弟带过去,到他一展手艺的时候了。”
脚步顿住,随后穆世群点头离开。
这是要上大刑啊。
“昭季,你陪本官在这辽阳转转吧,明日一早,咱们北上,到处看看。”
“是。”
张紞应声,转而做起了辽东导游,陪同陈云甫开始在辽东四处视察。
而就在陈云甫忙于视察辽东的功夫,金陵城内,朱标见到了仓惶赶至的朱棣。
“大哥救我!”
“老四,你这是咋了?”
朱标被这一声宛如杜鹃啼血的嚎丧声吓了一跳,赶忙将朱棣从地上拉起来。
“你可是我大明的燕王,谁能害你,谁敢害你。”
“陈云甫!”
朱棣一口咬死,目露悲切之色。
“那陈云甫到了北平之后,极其恣意狂妄,对臣弟百般羞辱,还言今年冬至,父皇要行禅让大典,到那时,他便权倾朝野,要臣弟面他而执门下礼,不然就诬臣弟坐镇北平图谋不轨。
臣弟心神惊惶,特来找大哥求救,求大哥撤了臣弟的藩,留在金陵做个安乐王爷吧。”
“胡说八道。”
朱标闻言直接摇头表示不信:“云甫素来谦和,为人恃才却不傲物,可谓为人臣之典范,怎么可能如你说的那般,老四,休要胡言不然为兄可是要责罚你。”
对朱标的反应,朱棣那是早有心理准备,就知道自家这个大哥在涉及陈云甫的事上,那是绝不会信任自己。
“此事臣弟断无一字虚言,北平城很多人都知道,臣弟看在他身为左都御史的面上出城迎他,他竟然在臣弟之前先入城,置王公礼法于无物。
不仅如此,当晚接风之宴上,那陈云甫竟与臣弟并肩同坐,这、这厮眼里哪还有什么上下尊卑啊。
他在您面前完全是伪装的谦和有礼,背着您,您是不知道他有多猖獗,此子已有权臣反骨之像了。”
“够了!”
朱标眼见朱棣越说越离谱,不由得眉头一皱,直接喝住。
“老四,你到底和云甫之间有什么龃龉龌龊,竟然如此言语攻讦。”
“臣弟一颗公心为国朝,不以私怨而报复,字字属实啊。”朱棣泣声道:“大哥若不信,可坐看此番陈云甫回京,辽东出了大案,可那张紞却是陈云甫之党羽,此次他必护张紞之周全。
另外,他更会推荐自己的党羽接替张紞,其险恶用心,就是为了变辽东为他的私人领地,好以此拥兵自重将来挟制中央。”
“大哥,辽东如今已经有口百万,十万精锐了,若是再让他陈云甫握在手里,将来,他可就真成第二个曹操、霍光了。”
朱标的面色愈加难看,眉宇中更是陷入了沉思。
老四说的,也确实不得不慎重对待。
“大哥您可千万别忘了,李成桂的威化回军之事。”
闻听此言,朱标着实面容一变。
所谓的威化回军是发生在几年前,那时候冯胜刚刚收复辽东,辽东处处乱作一团,高丽国王王禑打算出兵辽东,趁乱牟取辽东疆土,领兵大将便是李成桂。
熟料李成桂带兵行至威化后,突然发动兵变,和另一名主将曹敏修联合将军中王禑的亲信杀光,带兵从威化回师,倒戈高丽朝廷。
如今兵锋更是打到开京城外,高丽行将改朝换代。
“自朝廷收复辽东以来,这四年多时间,辽东可一直都是张紞主管,张紞又是他陈云甫的党羽,致使辽东从未服过王化,只认作他陈云甫一人之私民而。”
“行了,你退下吧,孤自有考虑思量。”
不想再听的朱标开口赶走朱棣,一个人背着手在文渊阁内来回走动,蓦然停下脚步,谓吉祥道。
“让齐德来见孤。”
第二百一十六章 扑朔迷离
明明是鸟语花香的春天,大明皇宫的气氛却如秋天一般,充满了萧杀。
要变天了。
当距离朱元璋禅位,朱标登基的日子越来越近时,这天下,顿时暗流涌动。
没有谁不想在新朝中攫取更多的权力,但权力是有限的,所以要争、要斗、要抢!
政治斗争的残酷就在于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齐德迈着轻快的步伐进了文渊阁,拜见了朱标,听到了后者的垂问。
“谁可经略辽东?”
这个问题是在问辽东吗,不是,这甚至都不是一个问题。
齐德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殿下,辽东之事事关重大,牵涉国家之安定,臣位卑职浅,不敢妄言。”
看似齐德什么都没说,可却又说的太多了。
“是啊,辽东之重,牵涉国家之安定。”
朱标频频点头:“多年来,辽东一直沦于异族之手,好不容易被国朝收复,正是民心思定的时候,中央一定要强化对辽东的管理,所以孤在想,要不要暂时取消辽东经略,暂由孤的兄弟临时权管,等过几年之后,辽东已同内省无二后,再行置省设置三司。”
齐德的心头狂跳起来。
他果然没猜错,朱标这几年越来越像朱元璋了,已经开始知道什么叫权衡之术。
辽东太重要了,重要的必须归权于中央,而不能任由一个臣子去想怎么改革就怎么改革。
“殿下英明。”
有了齐德的支持,朱标自己心里的主意便更加坚定。
可能连朱标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自打辽东的案子出来之后,他心里对外臣的信任度正在逐渐降低。
张紞,会是陈云甫的党羽吗?
而陈云甫,真的会是如老四说的那样,是个弄权之臣吗?
在这般沉默中,吉祥带来了一条朱标不愿意却又不得不相信的情报。
朱棣说的是真的,陈云甫在北平城外的表现确实极其猖獗无礼。
“这小子,看来确实是飘了,要敲打一下。”
京城内外,不知道多少双眼睛在这一刻都望向了北方。
在这般等待中,陈云甫,总算是从辽东赶了回来。
此刻,已是年中,离着冬至还剩下不到四个月。
“你要小心,这段时间,京城内的气氛有些不太对。”
抢在陈云甫入宫之前,邵质在西长安门处和前者碰了头,小声递给一句。
“几个月前,燕王来了京,不知道和太子爷搬弄着什么是非,这段时间,齐德没少被太子爷召见。”
“他本身就是左春坊大学士,和太子爷走近是常理嘛,无妨。”
陈云甫报之以微笑,随即神情泰然的迈步进入皇宫。
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内。
抵至文渊阁外,陈云甫诣唱得到了朱标的召见。
“云甫,你可算回来了。”
几个月不见,此刻君臣会面,要说不想那是假话,因此朱标一瞬间又忘却了之前朱棣和齐德说的话,满心只有和陈云甫的兄弟之情。
“让殿下久等了。”
陈云甫拱手作揖道:“本来是可以很快回来的,不过难得去到一次辽东,所以顺带着四处看看,辽东太大,不免耽误了行程。”
“是吗,快和孤介绍一下现在辽东眼下情况。”
朱标也来了兴致,要听取辽东的汇报。
陈云甫自然是侃侃而谈,将辽东时局尽数汇报,听得朱标不住点头,最后感慨道。
“这几年辽东能发展的如此之好,张紞身为辽东经略,还是有功于国朝的。”
“是啊,虽说功不抵过,但毕竟还有句话叫做瑕不掩瑜,此番也不过是地方的官员犯罪,张紞身为辽东经略负失察之罪。”
“那么,你是什么意见?”
陈云甫字斟句酌的说道:“将张紞先行撤职查办,如无其他枉法行径,暂行搁置,过两年风声过了,再复仕。”
“可辽东的大好局面不能耽误,张紞撤了职,谁可接辽东?”
当朱标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同在文渊阁内的齐德瞬间抬头,目光炯炯的盯向陈云甫。
“臣暂时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陈云甫蹙着眉头,谨慎道:“不如,先由燕王代为权管着,殿下觉得如何?”
这什么情况?
齐德不可思议的瞪大双眼,而后眸子中瞬间被兴奋所点燃。
这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陈云甫啊陈云甫,枉你聪明一世,这次这个火坑你是不跳也得跳了。
等着引火烧身吧你。
而朱标也是愣住,完全没有想到陈云甫会建议让朱棣权管辽东。
老四不是说他和陈云甫已经水火不容了吗。
说好的陈云甫有培植党羽之野心呢。
“这样啊,那。。。孤考虑考虑吧。”
朱标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给出答复,遂言道:“云甫几个月劳苦奔波,今天先回家吧,等明日,到孤家里吃饭。”
“是,臣告退。”
看着陈云甫离开的背影,朱标偏首看向齐德,蹙眉道。
“你怎么看?”
齐德压抑住心头的兴奋,拱手肃声道:“臣在想,都御史和燕王殿下的关系到底是如何?”
“什么意思?”
“会不会,两人本就相交莫逆呢。”齐德小心翼翼的说道:“臣听闻,都御史还俗之前在天界寺有一师兄叫做道衍,如今就是燕王殿下的府上门客。。。。。。”
“所以说,老四之前是在孤面前演戏呢?目的就是为了能顺利的接管辽东。”
“臣不好说,但辽东有口百万、十万精锐。。。。。。”
此时此刻,齐德已经看到日后陈云甫的凄惨下场和裁撤诸藩时的盛景。
笑到最后的,将会是自己!
朱标沉默着,只觉得自己的脑子是越来越不够用了,他现在既觉得朱棣是假的,又觉得陈云甫是假的。
两人说的话,到底谁的能信,谁的不能信?
目光转向殿外碧蓝天空,朱标一时间只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扑朔迷离。
他看不清了。
“太子爷,陛下他派人送了信来,说不日就要启程回京。”
吉祥匆匆的跑到朱标耳边,递上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消息。
朱元璋,要回来了!
第二百一十七章 老朱在,朱标心里就踏实
赤色的余晖撒在金陵城墙上,也为金陵城外的上千臣民各自披上了一件外衣。
当远处的一杆大纛旗探出金色的穗结,这支千人的队伍便齐齐弯下了腰。
礼乐声响,鼓声激荡。
大明朝的皇帝,回来了。
“儿(臣)等恭迎皇帝陛下归京,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这齐声嘹亮的唱词中,一驾奢华宽大的九龙车缓缓停下,御前司总管太监宝祥从车中走了出来。
环视一圈,尖声喊话。
“请太子爷上车,诸臣工序归其班,明日列朝。”
百官队列之首恭立着的朱标走了出来,直至登上驾辂,在他的身后,是齐刷刷恭退三步的文武群臣。
文官之首的陈云甫、武将之首的徐辉祖各引一班跟在朱元璋的驾辂后转道回城。
“儿臣叩见父皇圣躬金安。”
朱标伏地,恭恭敬敬的叩了一记首后才起身:“父皇的气色真是越来越好了,实为我大明之福。”
“标儿快来坐。”
朱元璋指了指自己的身边,待到朱标坐下后才满脸的满意笑容,拉住朱标的手不住夸耀道:“吾儿如今已有七分帝王之相矣,咱心甚慰,好的很呐。”
“都是父皇教诲的好。”
“这一年咱不在京,京中都可有什么事发生啊。”朱元璋说是发问,却还不等朱标开口便继续向下说着:“咱听说,老四从北平回来了,是吗?”
“是。”朱标点点头,不做隐瞒如实禀告:“四弟此番回来,是请儿臣撤其藩。”
朱元璋哦了一声,情绪没有丝毫的波动,只问道:“那你的意思呢,撤还是不撤啊。”
“北地刚刚平定没几年,暂时还是离不开老四的,儿臣打算先保留下老三、老四和老六的藩不动。”
“你能有这种考虑,确实很好。”
朱元璋点点头,表示满意:“虽说诸藩可撤可不撤,但现在咱们大明朝各处也都不平静,老三、老四、老六都是人杰,有镇守一方、开辟疆土的能力,撤藩回京也确实浪费了。
再等几年吧,等几年贵州、湖广的土司彻底平定、辽东的成绩也日趋显著之后再行撤藩吧,这样你的江山便彻底稳定了。
对,咱差点忘了,这湖贵两省带着辽东能有今日这番局面,还都是那陈云甫的功劳呢。”
说完话,朱元璋便看向朱标,见后者沉默不言,便故作好奇的问道。
“怎么?吾儿这是有心事?”
“啊,没。”
朱标摇头,而后接过朱元璋的话,对陈云甫一顿夸赞。
后者也是满面微笑,频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