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太师-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九卿应该不太可能,现在他们多多少少应该都收到了一些风声,那就是老朱即将禅位,等到朱标登基,自己就是新朝第一臣,权势地位几乎快要赶上洪武朝的李善长。
  谁那么不开眼,和自己打擂台。
  若不是京城百官中人,又会是谁呢?
  老朱父子俩不可能,朱元璋什么人物,他想要自己脑袋一句话就够了,自己现在能活着全是因为老大哥朱标还活着,就那么简单。
  不杀自己,那是看老大哥的面子。
  老大哥就更不会了,陈云甫和朱标那是一起赌过命的,而且朱标的为人如何,陈云甫深有体会,并且亲身经历,朱标在自己面前从未玩过城府,有什么都是直眉瞪眼的说。
  另外,朱标没有上帝视角,更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寿命到底有多久,现在的朱标全身心的投入到今年的禅让登基之事,拿自己,是当新朝肱骨来用的。
  要说朱标现在已经做了皇帝,而且患病在床时日无多,担心自己驾崩之后,朱允炆压不住陈云甫,开始着手逐渐剪除陈云甫的羽翼这还能说的过去,可现在才哪到哪,所以这个担心完全多余。
  剪除陈云甫的羽翼,等同于剪除朱标自己的羽翼。
  不是老朱爷俩,还会是谁?
  朱老四?
  陈云甫眯起了眼睛。
  辽东离着北平最近,辽东发展的势头现在很猛,迁去的百姓也多,如果这个时候张紞出了事,最快稳定辽东事局的人还真就是非朱老四莫属。
  毕竟辽东的地域形势摆在那,西、北两面和漠北、极北之地接壤,尤其是木里吉卫,向西翻过哈剌温山脉就是呼伦湖,呼伦湖再向西不到五百里就是斡难河!
  辽东的边境线又极其长,无险可依,蒙古人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渗透进辽东,为了防止蒙古政权杀入辽东破坏辽东的大好局面,中央很有可能授命朱棣暂时权管辽东事。
  如此,朱老四就能顺势接管新兴的辽东都司。
  那可是足足十六个卫,将近十万人的卫所军编制!
  越想陈云甫的头便越发胀痛,朱老四应该也不可能有那么大野心,毕竟他也没有上帝视角,朱标继位,蓝玉在世,他再长两个胆子也不敢生狼獒之心。
  朱老四自己都没信心同蓝玉打擂台!
  政治上,朱棣的水平斗不过朱标,军事上,他更打不过蓝玉,文武都不行,他反个屁啊。
  所以,也不一定是朱老四?
  哎呀乱死了。
  “明台、明台?”
  俞纶见陈云甫迟迟不发声,遂出言喊了两句,这才把后者惊醒。
  “啊?啊!”
  “俞部堂刚才说什么?”
  俞纶只好把自己刚才说的话再复述一遍,不忘提醒道:“这件事,门下觉得一动不如一静,本就不归明台管,何必横插一手落人口舌呢。”
  “大理寺的案子确实不归本官管。”
  陈云甫点点头,无奈的摇头一叹:“可是俞部堂、诸位同工,辽东之重,牵扯我大明国本,哪怕是落人口舌,本官也不得不当这个出头鸟,亲身走一遭啊。”
  辽东的大好局面绝对不能因此事遭到任何破坏,绝对不能!
  陈云甫不希望给大明留下任何隐患,百年后,不会再有萨尔浒,更不会再有女真、有甲申国难。
  一个辽东、一个贵州土司,陈云甫只希望自己能把两个内忧外患给彻底解决掉,给大明这个国家一个最完美的生长环境。
  陈云甫或许并不爱大明这个国家,就如同他不会爱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一样,但陈云甫热爱这片土地,无限的热爱。
  所以,辽东陈云甫不能放,必须时刻监管。
  “辽东是必须要按照本官制定好的路线去走,因此,本官希望诸位能够支持本官,即使这一次张紞倒了台,继任者也必须是咱们的人。”
  陈云甫提出了一个人选。
  “现任山西右布政使的俞以丰不错,他在北平做知府的时候就成绩斐然,这次调往山西一年,中规中矩的也算干出了一些成绩,为人稳重有思路,若是真到了张紞不得不撤职回京的那一天,就共推俞以丰转任辽东经略。”
  几人对视一眼,俱都有些忧虑。
  “明台,这么做,会不会有些太招人眼球了,门下怕有人会风言明台您,擅权啊。”
  “你们只管照做便好,本官自有安排。”
  “既如此,门下遵命。”


第二百一十一章 臭皮匠也想上位
  这个年,齐德过的也很不痛快,于是在初七这一天,他邀请黄子澄来到自己家,借酒浇愁。
  “尚礼,你这是怎么了?”
  酒席宴上,黄子澄看着齐德埋头喝酒、面容苦涩,心中不由得大惑不解。
  这眼瞅着今年冬至的时候,朱元璋就要禅位给朱标了,咱们这些位东宫潜邸之臣都将一飞冲天,按说应该开开心心才对,你齐德有什么好发愁的地方。
  “子澄兄有所不知啊。”齐德叹了口气,低沉着声音,情绪很是失落道:“去年我向太子爷进言,说等今年冬至禅让礼的时候,趁着各藩王入京诣贺,便顺势裁撤众王,太子爷允了。”
  “这不是大好事吗。”
  黄子澄本身也是极其赞同削藩的,闻言那叫一个高兴,不仅替朱标高兴也替齐德高兴。
  “太子爷开明纳谏,尚礼此番可是立了一大功啊。”
  “呵。”
  齐德喝的微醉,本来耷拉着的脑袋因此扬了一下,面露自嘲之色。
  “我立功?我立什么功,小弟我说话能有人家陈云甫陈大御史说话有用吗。”
  “这是,出什么事了吗?”
  黄子澄不明其中之事,他和朱标的关系也没有齐德那么近,故而好奇追问。
  “陈云甫回京来不久,太子爷就找那陈云甫商量这撤藩的事,本来在小弟这太子爷都已经同意了把所有藩王通通撤掉,结果可好,那陈云甫现在又不同意撤藩了,陈云甫一反口,你猜太子爷怎么着,嘿,还真就不撤了,保留晋、燕、楚三王世系!”
  齐德拍着桌子,那是破口大骂。
  “陈云甫,佞臣、弄臣、权臣焉!反对撤藩,祸国殃民!”
  “尚礼慎言、尚礼慎言啊。”
  见齐德如此怒骂陈云甫,可把黄子澄吓的不轻,赶忙上前去捂齐德的嘴,小声苦劝道:“可能是陈御史也有什么难言之隐,或者是另有打算,你我不在中央,很多事情千万不能偏见。”
  这俩人是个什么官,齐德是升任不久的左春坊大学士,原左春坊大学士董伦已经升为太常寺卿。
  而黄子澄呢也不过是左赞善而已,原左赞善刘三吾升为翰林学士。
  人黄子澄说的一点不假,中央的决策和他俩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级别差着远呢。
  “位卑未敢忘忧国。”
  齐德来了劲:“哪怕我只是一介书生之时,北伐大事我也没少跟着操心,何况如今我已身为太子爷近臣,国家之事,更应该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黄子澄是想笑不敢笑,想讥讽又觉得不合适。
  小小一个左春坊大学士,人家朱标和陈云甫想的事怎么也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吧。
  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子澄兄,咱俩尽心尽力为太子爷鞠躬尽瘁,教育两位皇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他陈云甫干什么去了,跑去吴中县逍遥度世还不忘收了几房姬妾,享尽了天伦之乐。
  好嘛,现在转头换面一回京,左都御史兼两省经略!位居九卿之首矣!
  等太子爷登基,是不是该给他再加个太子太师的衔,是不是该复吴中侯爵了,我看啊,一大意还能再封个国公哩。
  那个时候,还有咱们俩什么事。”
  不患寡而患不均。
  黄子澄本还不当回事,现在一听齐德这么说,这心里也跟着难受起来。
  “他陈云甫有什么本事,不也就是个耍嘴皮子的佞臣吗,以前靠着给先皇后诵经守灵,打动了陛下的心,恩准他还俗入仕,后面又靠着这份人情做了太子爷的属官。
  咱们哪里比不上他,咱们就是没有他谄媚,要不然也不至于那么多年一直囿于左春坊。”
  人的攀比心要强,那这日子就过不痛快。
  同样是干秘书出身,陈云甫现在是九卿之首,齐黄二人还干着秘书,别比,比就是给自己添堵。
  黄子澄也被齐德说的心都掉进了醋坛子里。
  “撤藩势在必行。”
  齐德红着眼:“子澄兄你说,不撤藩能行吗?”
  “不行。”
  在撤藩这一点上,黄子澄和齐德的立场是一致且坚定不移的。
  “不撤藩,晋、燕、楚三王世系就会尾大不掉,现在陛下尚在,撤藩易如反掌观纹,若是有朝一日。。。。。。三王可如何处置。”
  齐德一片忧国忧民之心,慨叹道:“所以,咱们必须要向太子爷进言,务必说服太子爷在今年冬至禅让大典上,撤尽诸藩。”
  “可你不是说太子爷已经听了那陈云甫的建议,决定保留三藩了吗。”
  “但是机会已经来了。”
  黄子澄初时不懂,而后猛然大悟。
  “辽东?”
  “对,辽东!”
  齐德目光中的醉意一扫而空,清明且灼人:“辽东现在不是出了事吗,竟然有官员借着迁民之事私下将百姓卖给蒙古人为奴,张紞身为辽东主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张紞又是陈云甫保荐的。
  明日就是初八复朝,到时候大理寺一定会把这件案子说于太子爷,到时候就是咱们的机会。”
  “可案子是大理寺的,又不是都察院的,跟他陈云甫能有什么关系。”黄子澄不解道:“他陈云甫还能愚蠢到离京去辽东?”
  “他当然不会那么愚蠢,所以才要咱们俩发发力啊。”
  齐德说道:“国朝上下,独属他陈云甫办的案子最多,不都夸他能力强吗,这个案子咱们就向太子爷推荐,让他陈云甫去办。
  只要他离了京,撤藩的机会就来了。”
  “哪有这么容易。”
  黄子澄还是觉得这太儿戏,摇头道:“就算他离京,咱们俩想让太子爷改变心意的可能性也不大啊,毕竟,咱俩的份量实在是比不上那陈云甫,更何况,咱们俩这么蹦出来撺掇陈云甫去辽东,他陈云甫会不会怀疑,辽东的案子是咱们在搞鬼。”
  “那是张紞倒霉,和咱们有什么关系。”
  齐德嗤笑一声:“不过这却是咱们的机会不是吗?还有,咱们虽然不能让太子爷转变心意,但咱们可以让燕王,暂时兼领辽东啊。”
  “啊?”
  黄子澄大吃一惊,随后更加不解。
  “既然要撤藩,为什么还要让燕王兼领辽东,这不是平白又让燕王增加实力了吗。”
  “他不增加实力,这个藩还真撤不掉。”
  齐德解释着,声音变得极其阴冷:“等太子爷登基之后,咱们就说燕王手握重兵图谋不轨,到那个时候,你觉得太子爷还会留着燕王在北地吗。”
  “为国朝安稳计,不会。”
  “辽东的国策是陛下定下来的,是那陈云甫一力鼓捣,才非要搞什么辽东经略,致有辽东都司十六卫,足足十万大军。
  燕王手握重兵图谋不轨,他陈云甫就脱不了干系,说不准就是他陈云甫和燕王暗中勾结,秘密谋划的这盘大旗,其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让燕王摘了辽东的桃子好坐大谋逆。”
  黄子澄惊得满面苍白、冷汗遍体。
  这齐德,是准备把陈云甫往死了整啊。
  可很快黄子澄又反应过来。
  “不对,你刚才不是说,咱们想办法推荐燕王暂时兼领辽东吗,怎么能怪到他陈云甫的脑袋上。”
  “谁说咱们要自己说了,这话太子爷会替咱们说的。”
  齐德自信一笑。
  “我久伴太子爷四年,太子爷的为人,我心里,最清楚,你放心我有十足之把握。”
  “子澄兄,只有扳倒陈云甫,你我二人身为太子爷的潜邸之臣,才有出头之日,不然,永远都要仰仗那陈云甫的鼻息而活,干,还是不干。”
  黄子澄深吸了一口气,默默点头。
  “那好,那咱们就这么说定了,明日一早朝会上,共荐他陈云甫去辽东办案。”
  出离了齐德的府邸,正月初七的大街上处处屋檐还悬挂着大红灯笼,气氛一派祥和安定。
  可黄子澄还是紧了紧自己的襟口。
  他现在,冷的厉害,只想赶紧回家。
  “大人,到家了。”
  下人马夫说了一句。
  黄子澄点点头,半个身子已经探出了马车,可旋即又钻了回去。
  “去里仁街,左都御史尊邸。”


第二百一十二章 出发前的喜讯
  “这么说,本官这是养了一条白眼狼啊。”
  一身睡袍的陈云甫呵呵冷笑,不远处,站着瑟瑟发抖的黄子澄。
  后者思来想去都觉得齐德这想法太危险也太不靠谱,他和齐德本身又不是什么多好的兄弟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