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甫客气寒暄完,脸就瞬间变的严肃起来,从桌上拿出一道自己带来的奏疏,摊开来读。
奏疏的内容就是当初在赣州,赣州知府张宏君等人的所作所为。
“啪!”
说完了,陈云甫猛一下将奏疏合上,清脆的声音把在座众人都惊的心头一跳。
“一个赣州府,从知府到六曹、到各司,十七名官员,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治下的地方有多少老百姓、每年的税课有哪几种,这种官还叫官吗。”
陈云甫冷笑道:“但是,你要问他们赣州城里哪家酒楼的饭菜好吃、哪家戏院的戏子漂亮、哪家勾栏的婊子床上功夫好,他们能背出个一二三来,但你要问他们老百姓天天吃什么、喝什么、靠什么谋生,他们几十个官加在一起连个屁都放不出来!
赣州最穷的一户,家里面八个孩子活活饿死了五个!他们竟然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还说什么消息不实,胡编乱造!”
一群御史纷纷心头狂颤,埋头不敢言语。
“江西监察御史余启光到了没有?”
人群中,一个瘦小的老头颤巍巍走了出来。
“下官在。”
“金陵城,繁华吗?”
“繁华、繁华。”
“有多繁华啊。”陈云甫笑问道:“本官已经四年没回来了,对金陵有些陌生,你能给本官介绍一下吗?”
余启光不知道陈云甫想问什么,但他现在心神不定,只能顺着陈云甫的话往下说,详细介绍了一下金陵城这四年来的变化。
“嗯,很不错。”
陈云甫非常满意的冲余启光一笑,后者连忙赔笑。
“余御史现在可以脱下官衣,好生去享受金陵的繁华了。”
余启光顿时大惊,不明白自己怎么就突然丢了官。
“你身为江西监察御史,四年多天天待在金陵享福,江西的老百姓都快饿死了你都不知道!出了那么多烂官、懒官你是一点都看不见,还当什么监察御史,给我滚出去!”
陈云甫一指门外,厉喝道:“本官不想把你下入大狱,脱了官袍,滚回老家种地去。”
余启光环顾一圈,发现所有同僚都不由自主垂下脑袋,知道不会有人替自己出头,当下连个屁都不敢放,连忙脱去官袍,仅着素衣,冻的哆里哆嗦离开。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陈云甫就烧的异常旺盛。
第二百零三章 治国先治官
碰头会的气氛因为陈云甫这第一把火烧的稍有些凝重。
所有御史全部都心中发冷,面露戚戚之色,唯独那左副都御史杨靖却是两眼冒光。
“江西赣州的情况,只是个例吗?依本官看,恐怕不是这样吧。”
陈云甫虎视一圈,沉声道:“在我大明一十二省、四百三十七个府州,还有多少类似于张宏君这样的懒官、烂官,为什么会有张宏君这样的官员存在,依本官看,这就是咱们都察院的失职、严重失职!”
“各省道监察御史不在各自该待的省道待着,一窝蜂的往京城跑,跑什么?有什么好跑的?是金陵酒楼的饭菜香,还是金陵的戏子唱歌好听,亦或者,金陵的婊子睡起来更舒服!”
好嘛,这位新上任的左都御史说话也太低俗了吧。
低俗吗?确实低俗。
可低俗有低俗的好处,起码低俗,能骂到人心里去。
浮词藻句不是他陈云甫吹,他比谁说的都好,写的都漂亮,前世干的就是这笔杆子工作。
可那顶什么用啊。
官僚主义要是靠那些个不痛不痒的文雅批评能骂醒,那就不叫官僚主义了。
“以前都察院是个什么样,本官管不到,现在本官来了,本官既然做了这左都御史的位子,都察院还真得好好管一管,再不管,天下的老百姓就该骂娘了,骂谁的娘,骂我陈云甫这个左都御史的娘!”
大案被陈云甫拍的震天响,带着所有御史的脑袋再次低下三分。
喝口茶润润喉咙,顺了心气的陈云甫长长呼出一口,声音这才缓缓平复下来。
“打今天开始,各省道监察御史不允许留京,全部回到各自该待的岗位上去,同时,在京的御史包括本官在内。
并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御史、左右副佥御史共七人,每人每年都要挑一到两个省进行下沉都察,本官亲领直隶各府和浙江。
右都御史张紞因为兼着辽东经略,所以他只负责辽东。
左副都御史杨靖。”
“下官在。”
“你负责山东以及北平。”
“是。”
“右副都御史申迟瑞。”
“下官在。”
“你负责江西和福建。”
“是。”
“左佥御史负责两广。”
“右佥御史负责河南、湖广”
“左副佥御史负责山西、陕西。”
“右副佥御史负责四川、云南。”
如此,大明一十二省并直隶、北平就算是全部都有了负责人。
“每年自三月始,各位就离京去实地都察,若是查出来地方有不法之事而地方省道监察御史隐瞒不报的,地方监察御史就地免职,锁拿回京按枉法论罪。
等第二年,各位的都察省份轮换,若是接替去都察的发现上一年有遗留案件而未纠办的,那就责任倒查。
如杨御史今年负责山东和北平,第二年由申御史负责山东和北平,申御史发现当地有上一年的诉官弹劾之案件而杨御史未办的话,那么杨御史就要负这个责。
不要想着官官相护,哪怕是你们在职期间十年互相遮掩什么都没查出来,换了一批新御史,他们查出来了,你们也跑不掉,这个责任终身制!”
这一刻,一众御史的脑袋都恨不得埋进地里去。
汗珠子像下雨一般,不停的砸在地上。
“第二件事。。。。。”
陈云甫继续往下说,可扫到面前一群头都抬不起来的御史,又是气不打一处来,随意点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御史。
“报上名号来。”
“下、下官河南监察御史吴凤全。”
“本官刚才说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你给本官复述一遍。”
吴凤全狠狠吞了一口口水,哆里哆嗦的说道。
“都、都御史说、说我们各省、省的监察御史各回地方,还说在京的御、御史们每年要亲临地方实地都察。。。。。。”
听到这吴凤全能背出来,陈云甫这才算顺了口心气,冲那尹子钊说道。
“给每位御史被一道空白奏本和一杆笔。”
“接下来本官说的事,你们给我全部记下来,不准忘。”
强调了一番纪律之后,陈云甫才接着自己之前的话头继续往下说。
“第二件事,从今天开始,本官不管你们之前是跟地方的官员关系好、还是跟京城六部、五寺的官员关系好,通通不好用了。
本官会向陛下、向太子爷请敕令,自今日始,都察院只许在公务上和刑部、大理寺有联络,除三法司,都察院做的任何事、收到的任何弹劾奏疏、每一起案件的卷宗,都必须由照磨所严加看管,你们拿要登记好,拿到哪、用多久要记清楚,本官会让照磨所去追、去问。
如果说谁拿的奏疏对不上,地方弹劾的奏疏还没等入文渊阁之前,风就露了出去,谁拿的、谁过的手,一律就地革职查办,本官告诫各位一句,本官撤职不分大小、陛下和太子爷的刀,杀头也不分大小!”
众人下笔飞快,哪怕已是汗遮了眼,此刻也不敢漏记一个字。
“第三件事,六科给事中的言官从今天开始,将完全由咱们都察院选调派遣,不再同属六部管辖,这件事,本官会向太子爷请谕。
日后再往六部、五寺派驻监察官员,不准派一个,派就派三个,别说人手不够,人手不够咱就扩招,那么多刀笔吏,考不出几个懂行的吗。
六部五寺有任何问题,不允许瞒报更不允许装瞎,另外,本官不管你们之前和哪个朝廷大员关系好、和哪个亲王、国公关系好,你们收到的弹劾奏疏必须要过本官的手,别跟本官玩什么突然袭击,拿到朝会上就开火。
我都察院,绝不允许做党争的利剑!我都察院,更不是谁谁谁的个人喉舌,谁要敢做这样的事,你今天朝会上弹劾完,本官保证你没法穿着官袍下朝!”
说完这三件事,陈云甫复又厉喝一声。
“都听清楚了吗!”
“下官等谨记于心。”
众皆起身,簌簌发抖。
“去吧。”
陈云甫挥手,却又叫住了左副都御史杨靖。
“杨御史留一下。”
后者停住脚步,有些许困惑。
“都御史有何示下?”
“坐。”
这一刻的陈云甫又笑了出来,示意杨靖坐下,言道。
“刚才本官训事,众皆惊悚不安,独杨御史你兴奋不已,何然?”
杨靖拱手,激动道。
“下官自入都察院以来,便觉都察院积病日久,弊政冗政甚多,只是苦于之前詹少保不愿处置,如今碰到都御史您,只觉拨云见日,故而兴奋。”
“唉。”
陈云甫叹了口气:“治国先治官,都察院自身若是都不清正,又何谈天下官员清正呢,任重道远,我等都当勉励之啊。”
治国先治官,新政的第一步,就要从改变都察院的工作作风开始!
第二百零四章 三法司联席会议
“咱听说你昨个在都察院,好生烧了这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太子府的别苑,朱标同陈云甫四处溜达,笑么滋的说道:“还说什么日后各省、六部五寺的弹劾奏本要先过你的手才许上朝弹劾,这金陵城一夜之间就风传,说你陈云甫要擅权。”
陈云甫也笑了。
“这群人断章取义的能力可真不是盖的,臣说的后半句他们没传出来?”
“什么后半句?”
“都察院决不许做党争的剑。”
朱标停下脚步,非常认可的点头:“说的对、说得好,不仅你们都察院,三法司都不许做党争的剑,因为你们是国法的底线,而国法更是道德的底线,你们一旦参与党争,那就意味着国法没了底线、礼法道德更没了底线。
到那个时候,不知道有多少腐败被掩盖、多少冤案被炮制而出。”
“就像当年的锦衣卫对吗。”
陈云甫默默言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锦衣卫知道陛下那时候怒火攻心,便大搞株连,动辄就要杀人一家,上至老翁下至孩提一个都不放过。”
对老朱的功绩,陈云甫那是一万个服气,就有一点实在不喜欢,心太狠。
别说陈云甫这个外臣了,就朱标也不喜欢,为此和老朱吵了多少架,要不是积了那么多年的矛盾,朱标也不会跑去找朱元璋逼宫了。
“母后还在的时候偶尔还能劝住,现在母后不在了,咱也只能靠着逼宫才能拦住,好在现在好多了不是吗。”
朱标揭过这个话题:“现在锦衣卫废除了,父皇也去了莫愁湖颐养圣躬,你放手大胆的去干,咱全心全力的支持你。”
陈云甫作揖:“谢殿下。”
“下一步你准备做什么?”
“组织召开三法司联席会议。”
朱标笑了一声,无奈摇头道:“你整天哪里来的那么多新词,不过好在你这些新词从字面上就能理解,倒都是大白话。
说说看,你召开这个什么三法司联席会议打算做什么。”
“重新修订《大明律》!”
陈云甫不开口则以,一开口就是重磅炸弹。
“律法为国之基石,律不明则国不正,律不严则国不稳,重新修订《大明律》有利于我大明朝官民自省自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朱标先是点了点头,而后又提醒道:“该严的要严,该松的地方也要松,中间的度你要把握住。”
“臣拟个草案,即刻送呈殿下审阅。”
“去干吧。”
朱标给到了他身为有史以来最有权势的监国太子所有的支持,陈云甫的工作便极其好开展。
前脚从这太子府离开,后脚陈云甫就找到了邵质和大理寺卿邹俊。
三人先简单碰了一下头,陈云甫将朱标的意思传达之后,三人便达成共识,定下这三法司联席会议的召开时间和参会人员。
都察院方面,除陈云甫外还有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御史。
刑部则是邵质这个尚书、左右侍郎。
大理寺方面邹俊这位大理寺卿以及审刑司司丞。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理寺审刑司的司丞正是陈云甫的正牌大舅哥,邵质的儿子邵子恒。
邵子恒能当上这大理寺最实权部门的一把手,完全是沾了陈云甫的光。
当年陈云甫被贬去吴中县后不久,是朱标亲自插手干预,让刚刚中进参加工作不久的邵子恒直接一跃成为审刑司司丞。
火箭式提拔的政治补偿。
没有任何非议,大理寺上下全都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