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重塑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重塑盛唐-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在神策军中担当的职位,郭云昭心里早有准备。

    刘季述的副手,听起来颇为威风,只是明白人都知道,这个军职可有可无,往大处说,刘中尉的副手,可以成为军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人,往小里说,也就是一个空无实权之虚职,无所事事,顶多也就能做点上传下达之事。

    一上一下,完全要看刘季述之意了。

    郭云昭自然清楚,自己身为皇室外戚,当然会受到杨复恭、刘季述等人的排斥,眼下的神策军就好比是北司的私军,杨复恭是不可能让与皇室有关之人握有实权的。

    同样,海无影也清楚这点,因此,之前就告诉了郭云昭,哪怕是在神策军中担任一名小兵,也要服从军令。

    刘季述点点头,继续叫道:“下一位,王晏球。”

    “末将在。”

    “王晏球,本帅令你到玉山军中担任副职旅帅,即日前往玉山军,向玉山军军使杨守信将军报道。”

    “是,末将遵命。”

    “韩桐。”

    “末将在。”

    “韩桐,本帅令你到天威军中担任副职旅帅,即日前往天威军,向天威军军使杨守立将军报道。”

    “是,末将遵命。”

    “张建林。”

    “末将在。”

    ……

    四十多名武举举人被刘季述一一安排完毕,中军大帐中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倒也让刘季述忙活了半天。除了郭云昭之外,这些武举举人全被分派到神策军现有的十卫中,成为了各卫的中下级将领。

    和神策军军部的热闹场面相比,兵部的大堂内则显得冷冷清清。

    “属下侯松参见刘大人。”

    “侯大人,无须客气。”对于海无影钦点的探花郎,刘崇望倒也不敢怠慢。

    “谢大人。”

    “坐下说话吧。”刘崇望指了指下首之位,淡淡言道,“侯大人,今后你我同朝为官,本官行事有何不妥之处,侯大人可以尽管指出。”

    “大人见笑,属下年轻,无甚见识,还望大人多多提点才是。”

    刘崇望笑笑,示意左右离去,继续道:“侯大人,此次武举考试前十位中,只有你一人入兵部供职,而且还是在皇上的坚持之下,否则……哎,老夫作为兵部尚书,甚感惭愧啊。”

    “大人何来此言?”

    “侯大人,当今朝中的形势错综复杂,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了,虽说老夫身为兵部尚书,但所能管辖的兵马却只有长安周边的一万多名禁军,而且都是老弱病残,说得难听点,连山贼的战力都不如啊。哎,本想借武举之名,多招揽些人才,充实到兵部和禁军中,却仅有你们几人而已。”

    侯松年轻气盛,倒也没有隐瞒自己的观点,直接摆明了自己的态度:“大人,我朝内忧外患,别说一万多名禁军,就算加上十万神策军,也根本无法和宣武军、河东军相抗衡。据属下所知,宣武军人马至少在二十五万以上,而河东军也绝对不会低于此数,而且,他们的战斗力远远强过朝廷的军队。因此,当务之急是要联合忠于朝廷的藩镇,分而化之,与此同时,更要强化我朝军队,将京中之师打造成一支无敌之师。如此,方有一线机会。至于兵部和北司之争,却是颇为棘手之事。”

    刘崇望点点头道:“侯大人年纪轻轻,却有这般见识,难怪皇上力排众议,钦点你为探花郎,像你这样一位文人,能够得以高中武举,在我朝武举史上也算是首开先河了。侯大人,本官只怕你到了兵部以后,无用武之地啊。”

    侯松道:“皇上恩宠,属下自是铭记在心,大人,朝中之事,属下也知一二,属下愿听大人吩咐。”

    “侯大人,皇上封你为四品秘书,但没有明示具体事务,你自己有何打算?”

    “大人,属下初来咋到,还是在兵部先熟悉一下各部门的运作吧。”

    刘崇望想了想道:“也好,等你了解之后,再行安排吧。”

    两人正说间,就听门外卫士道:“报,大人,张公公到。”

    刘崇望愣了一下道:“快请。”

    片刻后,张浪狗步入屋内。

    “小张公公,哪阵风把您吹来了?”连忙迎上前去的刘崇望笑道。

    “刘大人,小的奉皇上之命,前来传达口谕。”

    “圣上口谕?”刘崇望微一颌首道。

    侯松忙道:“大人,那属下先行告退。”

    “也好。”

    “等等。”张浪狗四下看了看,见屋里除了刘崇望、侯松外,再无旁人,随即言道,“侯大人,这份口谕和你也有关系,你不用回避。”

    “是,小张公公。”

    刘崇望伸手一指主位,对张浪狗道:“小张公公,请上座。”

    “刘大人客气,谢谢。兵部之正位还是刘大人上座为好,哈哈。”说罢,张浪狗在下首之位坐了下来。

    刘崇望亲自泡了壶茶,道了声“小张公公,请。”然后才坐回到了主位。

    “好,这天气真是热,多谢刘大人了。”张浪狗接过茶杯,喝了一会茶道,“刘大人,侯大人,皇上之意,是让侯大人去禁军中实习一段时间。”

    “实习?何意?”

    张浪狗解释道:“实习的意思就是要在实、实践中去学习。所有的理论都是来自于实际经验,也必须经过实践,才能验证其真伪,侯大人年纪尚轻,当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如此,才能避免流于形式。所以,在刚刚进入官场时,只有通过实习,才能明白今后的定位。”

    刘崇望体会了一下张浪狗之言,随即赞道:“公公高见。”

    张浪狗脸红道:“小的也是随口一说。”

    刘崇望也知道,张浪狗可没有这样的本事,难道是皇上所言,又或是皇上身边有高人指点?随即想了想道:“小张公公,皇上让侯大人去禁军中担任什么职务呢?”
………………………………

第一百零一章 叛臣

    张浪狗道:“这个皇上可没说,皇上只是让小的转告两位大人,既然号称‘禁军’,就当名副其实,禁军,务必要成为保障京师安危的屏障。对了,皇上还言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出条件也要上。’”

    “创造条件?”刘崇望眉头一皱,看了看侯松,对张浪狗道,“小张公公,请转告皇上,下官遵旨。”

    “好,小的一定如实转告。刘大人、侯大人,皇上对你们可是十分器重啊。”

    “请小张公公转告皇上,下官时时以朝廷社稷为念,请皇上放心就是。”

    “恩,两位大人,那小的就先行告辞了。”

    “公公走好。”

    张浪狗来到门口时,突然回头又道:“差点忘了,侯大人,皇上让你先去将你父母和弟弟侯益接来长安。”

    侯松虽然不明白海无影之意,却立即答道:“是,请小张公公转告皇上,下官明日一早便启程返乡。”

    “好,两位大人,告辞。”

    张浪狗走后,刘崇望独自沉思了好一会,才对侯松道:“侯大人,皇上之意是为如何?”

    侯松稍稍压低了声音道:“大人,属下猜想,皇上是想将禁军、神策军合二为一。”

    “合二为一?”刘崇望神色一凛道,“那我们禁军不就没了吗?”

    侯松笑笑道:“也许,也许这就是皇上打算要对付北司的征兆吧。大人不用担心,按照刚才张公公所言之意,当是神策军没了才是。”

    “征兆?”刘崇望一下兴奋起来,“那可是好事啊。不对,不对,皇上怎么会……”

    和刘崇望等老臣不同,侯松对于海无影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传闻上,而仅有的几次接触并没有让他产生出海无影乃是传说中的昏君之感觉,甚至还颇有好感。

    侯松随即言道:“大人,那杨复恭等人过于嚣张,看来皇上对其是非常不满了。”

    “只是皇上怎么会有这样的觉悟?”刘崇望似是在自言自语,小声嘀咕道,“太宗帝的传说莫非是真?也不对啊,距今已有数月之久,我怎么就没有看出皇上有何变化呢?”

    “大人,除此之外还有更好的解释吗?”

    刘崇望想了想道:“侯大人,本官还是去找孔大人、杜大人,和他们说说此事。”

    “等等。”侯松劝阻道,“既然小张公公是以口谕的方式来通知我们,依属下看,还是暂且先保密吧。”

    “也好,等彻底明白皇上之意后,再和他们商议。”刘崇望转眼之间便明白了侯松之意,遂道,“侯大人,那你就先去禁军中任职吧,目前,禁军主帅由本官兼任,你就作为本官之副手,你看如何?”

    “属下遵命。”

    “目前,我们是没有条件,侯松,你回来后立即按照皇上的指示,创造出条件。”

    “是,大人,属下明白。”

    “侯松,如果真如你所说,皇上要对付北司,那会不会再出现一次甘露之变?”刘崇望忧心忡忡道。

    “大人,属下不知。”侯松摇摇头,认真思考了一会后道,“大人,属下刚才之言,纯粹是种直觉,对于皇上,属下并不了解,而且觉得还有些奇怪,就如同皇上要属下将家人迁来京师一样,属下完全不知皇上的用意何在。特别是属下之小弟,今年才刚满三岁,但皇上似乎,似乎就像认识他似地。”

    “这事老夫也觉得奇怪。”

    “大人,总而言之,皇上并非像传说中的那样一无是处,以属下之见,我等做好分内之事,静观其变吧,如果皇上有心要动那北司,当会有更多的预兆出现,我们小心留意便是。”

    “恩,也只能如此了。”

    六月末的朝会上,海无影收到了两份来自藩镇的奏折。当然,这些所谓的奏折和以前一样,实际上就是通告。

    一份是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的奏折,在其奏折中,李茂贞要求朝廷加封其为陇西郡王兼任检校侍中。

    “封王升官?”海无影冷哼一声道,“各位爱卿,此事当如何是好?”

    半响后,杜让能出列道:“皇上,李茂贞势力强大,凤翔又离京城很近,臣以为,还是答应其要求为上。”

    在朝中的文臣中,对于李茂贞来讲,杜让能算个特列,原因很简单,杜让能曾经领兵攻打过李茂贞,但大败而回,是以杜让能对李茂贞深怀惧意。

    孔纬支持道:“皇上,杜大人所言极是,此外,臣提议,同时加封李克用和朱全忠两位大人为侍中,以为平衡也。”

    侍中,古代官名之一,始于秦朝,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

    海无影面无表情道:“好,传朕旨意,就按两位爱卿之意办理。”同时,暗里却骂了一句“这群乱臣逆贼。”

    另一份奏折乃是蜀中王建、顾彦朗联名所奏,大意如下:

    臣王建、顾彦朗启奏皇上,臣等自年初接到圣谕后,立即开始准备,囤积粮草,训练军士,随时准备出击。那陈敬瑄、田令孜不尊王法,拒不外迁,且加固城池,以抗我军。臣等决心将其擒获,以正国法,以报皇恩。目前,我军气势如虹,正逐步蚕食其外围势力,只等肃清成都周边敌人,我军便可向成都发起攻击。

    看完后,海无影对杨复恭道:“杨爱卿,蜀中局势是否如奏折所言?”

    “回皇上,据臣所知,蜀中王建数日前已经率军抵达绵竹,遣其幕僚王宗瑶说服了当地土豪何义阳、安仁费师懃等,并得数万之众,军威大振。”

    “杨爱卿,此事有上报给你或者兵部吗?”

    杨复恭摇摇头道:“没有。”

    海无影愤愤而道:“又是自作主张,这王建和李茂贞一样,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皇上息怒。”刘崇望出列道,“皇上,王建、顾彦朗对于朝令同样也是阴奉阳违,并借机扩充自己的势力,和其他藩镇并无不同,这等行为实为叛臣贼子也。”

    杜让能跟着道:“皇上,眼下到处都是叛臣贼子,皇上当早日定夺。”

    紧接着,南衙众臣纷纷出言斥责各地藩镇的不法行为,一时之间,朝会变成了批斗会,这些大臣们个个义愤填膺,似乎那些藩镇都是豆腐做的,只要皇帝一开金口,他们便可将其骂死。

    说着说着,孔纬突然言道:“陛下左右有将反者。”

    海无影一听,顿显矍然。
………………………………

第一百零二章 姓氏

    上回说到,南衙大臣们在不经意之间议论起叛臣之事来,宰相孔纬对海无影言道,皇上身边就有即将反叛者,何况外地的藩镇呢。

    此言一出,海无影脸色一变,当场露出了惊恐之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