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重塑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重塑盛唐-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拖到现在,总算是要出兵了。”

    “皇上,韦大人在奏折中还提及,为了更好的整合军队以及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特建议朝廷置永平军,治邛州(今四川邛崃),并保举王建为节度使兼任行营诸军都指挥使。”

    “建议、保举?”海无影心里暗自冷笑一声,不过,神情却是自若道:“刘爱卿,传朕旨意,加封韦昭度韦爱卿为行营招讨使,杨守亮将军为行营招讨副使,顾彦朗顾爱卿为行军司马。另,置永平军,以王建王爱卿为节度使,兼任行营诸军都指挥使。”

    “是,皇上。”

    海无影清楚,这并非是韦昭度之意。在讨伐陈敬瑄的三路大军中,以王建、顾彦朗麾下的两支军队实力为强,且两人又暂时结为了同盟,自然而然地就拥有了话语权。至于杨守亮,本身就是杨复恭的党羽,既不会偏向朝廷,也不会和王建融于一处,作为朝廷代表的韦昭度自然也是指挥不动,可以说,不通军务又无兵可调的韦昭度只是一个空架子而已。

    不过,海无影对此也是无能为力,只能接受王建的要挟。

    接下来,海无影陆陆续续地处理完其他大臣的奏折。

    最后,崔胤出列道:“皇上,臣崔胤有本上奏。”

    “崔爱卿,请讲。”

    “皇上,近几日来,臣多次审讯了张绾和杨守信,总算有了少许收获。”

    “是吗?”海无影饶有兴趣道:“这二人都交代了些什么?”

    “皇上,据张、杨二人交代,有关神策军军饷贪污一案,牵涉面众多,除了杨复恭和刘季述以外,神策军另一名中尉王仲先、枢密院原上、下枢密使韩全诲、王彦范等人皆有份参与,从中都收取了大量贿赂。”

    “哼,这些阉人,就没有一个是好人。”孔纬愤怒道:“皇上,臣提议,将这些阉人全都捉拿处斩,以绝后患。”
………………………………

第二百一十九章 民情(一)

    第二百一十九章 民情(一)

    “皇上,臣以为,孔大人之提议有所不妥。(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好看的小说)”很少说话的礼部尚书李溪出列道。在现任的六位尚书中,李溪算是唯一的一个中间派,其政治倾向虽然略微偏向于南衙,但又不完全属于南衙阵营。李溪出自官宦世家,家中因藏书万卷,世号“李家楼”。平日里,这李溪甚少发表言论,始终保持中立。因其学识渊博,擅长经文,门下弟子众多,所以,北司、南衙之人很想拉拢他,只是都没有结果。

    “李大人,这等阉人危害我朝多时,况且又犯下贪污之罪,借此机会将他们全部斩杀有何不妥?”孔纬反驳道。

    “孔大人。虽然在下也一直看不惯北司之人所为,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按照我朝律法,必须首先查明嫌犯贪污款项的金额,并依据金额的多少予以量刑,如此方可符合本朝之律。”

    “李大人,平日里总不见你言语,孔某还以为李大人你对于朝政漠不关心,只会研究之乎者也,今日听你之说,怎么觉得,觉得似乎有些为阉人开脱之嫌昵?”

    李溪微微一笑,不慌不忙道:“孔大人,此言差矣。(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奇 书 网 )昔日,李某不言不语,乃是因为这朝堂之上乌云蔽日,毫无道理可言。而今,乌云散去,光芒四射,有明君高高在上,李某自当言无不尽。”

    说完,李溪转身又对海无影道:“皇上,臣提议,此事当交由刑部,待全部查实之后再行处置。更何况,皇上刚刚亲掌朝政,当以柔和政策为上。”

    “众位爱卿,你们所言均有道理。今,已近年关,朝中大事繁多,改革之事刻不容缓,朕暂且不欲节外生枝。所以,此事还是等崔爱卿彻底查清之后再将案子移交给刑部处置吧。”

    “是,皇上。”孔纬等人见海无影又祭出和稀泥的法宝,也就不再坚持。

    按照后世的说法,北司之人已经全部下岗,不在朝中担任任何军、政职务,除了杨复恭和刘季述之外,海无影也不想将他们全部斩杀,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动荡。

    “不过,在案件终审之前,崔爱卿,你当多和那些北司之人谈谈,将当今之局势好好地和他们说说,要让他们明白,忠于朕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在做到这一点的前提下,其他事情嘛,只要他们能够全部坦白,拿出诚意,朕可以考虑从宽处理。”

    “皇上放心,臣必会让他们拿出诚意来的。”

    “嗯,崔爱卿,有了结果,你单独向朕汇报即可。”

    “是,皇上。”

    退朝后,海无影在后殿继续召开由朝中重臣参与的改革会议,京兆尹孙揆则陪同皇妃郭秀蓉前往位于长安府附近的一处安置点视察。

    对郭秀蓉而言,这还是入宫之后第一次离开大明宫,生性好动的郭秀蓉心情大好,不时地从坐轿窗户往外看去。

    一炷香(古代的一炷香表时间,大约等同于三刻钟到一小时)之后,在前面带路的孙揆来到郭秀蓉坐轿前道:“郭妃娘娘,到了,这处安置点的灾民都是来自龙神沟村的村民。”

    “嗯,落轿。”

    “娘娘莫急,进去之路上都是雪,还是等进入屋里后再下轿吧。”

    “孙大人,无妨。”郭秀蓉笑笑,走出坐轿客气道:“孙大人,请。”

    孙揆哪敢走在郭秀蓉前面,忙道:“娘娘,您先请。”

    三间低矮的大屋内集聚着一百多名面无表情的灾民,此时正值午餐时间,这一百多号人排成三队,缓缓地走入旁边一间类似厨房的小屋。

    “娘娘,他们正在排队领粥。”

    “嗯,过去看看。”

    来到近前,孙揆大声叫道:“各位龙神沟的村民,大家先停一停,郭妃娘娘驾到,大家先来参拜娘娘大驾。”

    “娘娘?”一众村民全都愣了一下,不约而同的将目光齐齐聚集在郭秀蓉身上。

    对于这些村民而言,平时所见的官员不外是村正、里正、耆老(唐朝时乡长的称谓),再往上,至多也就是县令 、县丞等,哪里能见到高高在上,身居宫中的娘娘。

    突然之间,大家看见娘娘现身,自是不知所措,连应有的礼节也都忘了。

    “各位村民父老,本宫郭氏,闻听龙神沟村受雪灾影响,特奉皇上旨意,来此看望大家。”郭秀蓉并未介意村民们是否行礼,面带微笑,简单地说明了一下自己的来意,接着道:“本宫也没有吃饭,想与大家一同领粥,不知可否?”

    此言一出,所有村民全都安静下来,脸上呈现出一派惊讶之色,暗道:“娘娘怎么会和我等一起领粥,这粥虽说还算不错,但娘娘。。。。。。”

    片刻沉默后,一位年长者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大礼参拜道:“草民龙涛拜见郭妃娘娘。”

    “娘娘,这位龙涛乃是龙神沟村村正。”孙揆介绍道。

    “原来是龙村正,老人家,快快请起。”郭秀蓉一边说一边上前,亲自将龙涛搀扶起来:“老人家,本宫恰逢肚饿,就在这里和你们一起吃吧。”

    “娘娘,使不得,使不得。”

    “为何?”

    “娘娘,这里只有白粥和咸菜,而娘娘乃万尊之躯,哪能委屈娘娘啊。”

    “老人家,你们能吃,本宫就不能吃吗?”

    说罢,郭秀蓉走进厨房,让厨师盛了两碗白粥,又加了少许咸菜,将其中一碗递给了紧跟在自己身后的龙涛道:“老人家,来,我们一起吃。”

    对着热腾腾的白粥,郭秀蓉吹了吹气,待白粥稍微冷了点后,便就着咸菜吃了起来。

    龙涛见这位娘娘清秀可人,言语平和,衣着朴实,不免心生好感,加上肚子也的确饿了,随即大着胆子也吃了起来。
………………………………

第二百二十章 民情(二)

    第二百二十章 民情(二)

    刚吃了两口,长安府衙役便送来了两张凳子,孙揆道:“娘娘,您请坐。”

    郭秀蓉点点头,却未立即坐下,而是指了指另外一张凳子,对龙涛道:“老人家,你也坐下吃吧。”

    龙涛自是不敢落座,忙道:“娘娘,草民不敢,孙大人,还是您坐吧。”

    郭秀蓉的声音听起来婉转柔和,犹如孙女和爷爷在拉家常,但在隐约之间却有一种威严:“老人家,莫要客气,这里以你年纪为长,长者为先,坐吧!我们边吃边说。孙大人,还有多余的凳子吗?要是有,多拿几张来,大家一起吃。”

    “是,娘娘。”

    郭秀蓉坐下后道:“老人家,在这个安置点里,你们能吃饱,能睡好吗?”

    “回娘娘,草民等人在这里还是能吃饱睡好的。”龙涛叹了口气道:“娘娘,不过,总归还是没有在家里舒坦,哎,家中的房屋都损坏了,这以后的日子,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啊?”

    聊着聊着,龙涛渐渐放开,话也开始多了起来。

    “住得习惯就好,这场风雪来得十分突然,所造成的伤害也很大。老人家,你们先克服下,皇上正在想办法,近日就当会有更多的救灾物资运到。等大雪彻底停止后,皇上会派人帮助你们重建家园,这几日里,你们就放心住在此处吧。”

    “帮助我们重建?”

    “正是。”

    龙涛激动道:“皇上之恩,草民定当铭记于心。”

    郭秀蓉笑笑,从杨会手里接过一个馒头,边吃边道:“本宫来此之前,皇上让本宫转告大家,无论灾害多大,朝廷都一定会保证大家的基本生活,让你们放心。”

    坐在郭秀蓉身旁的孙揆接着道:“是啊!龙村正,娘娘说得没错。皇上已经下达指令,让我们长安府派人帮助你们重建家园,所有的费用全由朝廷负担。今日朝会时,皇上还言及,如果人手不够的话,皇上还会派禁军相助,命令本官一定要在大年三十前修缮所有被毁的民宅和村落。”

    在龙涛数十年的记忆中,朝廷拨款帮助灾民之事不是没有,但要派军队相助,更有娘娘亲临慰问,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一时之间,龙涛眼里不由自主地湿润起来:“多谢皇上,多谢皇上啊。”

    “皇上之恩,我等都需铭记。”孙揆感叹道:“娘娘,龙村正,说心里话,我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皇上竟然如此重视受灾民众,如此体恤民情,我这心里啊!同样十分感动。”

    “皇上圣明,我等百姓有福了。”

    喝完粥,郭秀蓉问道:“老人家,你们有何需求,尽管向长安府提出,如果长安府解决不了,本宫自会从旁协助。”

    “多谢娘娘关心,草民感激涕零。”

    “老人家,你也无须客气。我朝乃一整体,无论是皇上、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是我朝之一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皇上亲自定下的治国方针之一。”

    “好一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草民王酒胡见过娘娘,见过孙大人。”

    “我道是谁,原来是王财神。”孙揆愣了一下,笑道:“王酒胡,你怎么来了?”

    “孙大人,当然是有事而来。”

    “何事?”

    “大人,王某前来有三件事。”王酒胡收起笑容,一本正经道:“首先,我中华报行之全体人员,为此次受到雪灾影响的百姓捐款五十贯铜钱。王某受大家之托,前来将此笔款项捐给灾民安置点。”

    “五十贯?”

    “不错。”

    孙揆失笑道:“以你王酒胡长安首富的身份,怎么就只捐了区区三百贯?”

    “这些都是报行同仁所捐,王某并未参与。”王酒胡正色道:“大人,我们报行开办仅仅数月,加上报行一直亏损,所以大家也并非富裕之人,但听得有人需要帮助,随即纷纷解囊,以表心意。”

    “难得报行之人如此慷概,可敬可佩。”郭秀蓉赞道:“此等举措无疑就是皇上所说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之精神也。”

    “娘娘说得对。王酒胡,那第二件事昵?”

    “第二件事嘛,乃是王某受皇上之托,先行送来棉被、棉衣、粮食等一批物资,以供灾民使用。对了,孙大人,你派人到外面接受一下,并清点数字。”

    “好,本官这就安排。”

    “孙大人,需要我们帮忙吗?”龙涛忙道。

    “如此最好,龙村正,劳烦你安排二十名青壮吧。”

    “没问题。龙风、龙裕,你两带人去帮忙。”

    “是,父亲。”两名中年男子应声而道。

    “王酒胡,最后一件事昵?”

    “孙大人,王某这次还带来了几位报行同仁,就此次赈灾之事进行采访,准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