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导演[娱乐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一样的导演[娱乐圈]- 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聪明的人都知道,秦砚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把自己变为特殊的存在。
  试想秦砚说了这些话后,有人说其他的导演、演员,应该向秦砚这样把自己电影的收益给拿出来做慈善。
  无论是其他的电影从业者还是整个市场,都可以光明正大的直接反驳道:我们又和秦砚不一样。
  别人秦砚这么厉害,我们就一个普普通通拍电影的,哪有那么多的利润?
  而且很多影视从业者还会因此感谢秦砚,他们又可以继续低调赚钱了。
  虽然这并不是秦砚的本心,但的确是他能够想到最合适的办法了。
  当然影业公司赚得钱恐怕不比秦砚少多少,但是给这些人一万个胆子,他们也不敢直接把所有影业公司给牵扯进来。
  能够在国内电影行站稳脚跟的公司,背后谁没有一些通天的关系,一不小心就是引火烧身。
  一想到这儿点金梦公司的高层们脸色都不是特别的好看,有人直接问道:“难道这一次就这么轻松的放过秦砚了吗?”
  “不放过他还能怎么办?不过这也可以,那个东西你不是已经拿到手了吗?
  对方点了点头:“嗯。”
  “只要能赚钱,让秦砚再蹦跶一会儿也行。”


第137章 申明
  先不管这件事背后的波涛汹涌,网上对于《生于淤泥》和秦砚的评价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
  之前对于《生于淤泥》有多么的不满,那么现在对秦砚称赞就有多么的夸张。
  “我真的服了秦砚,实在太牛逼了!电影刚刚立项,就敢决定把所有利润拿出来来搞慈善!”
  “别的不说,我一定要去电影院支持《生于淤泥》。我tm就是在电影院里睡着了,也要买这张电影票。”
  国内观众的激动与亢奋,大家都能理解,但谁能料到国外对于这件事情也报道轰轰烈烈。
  毕竟在《地球要塞3》和《生于淤泥》上映期间内,“秦砚”、“谢北杨”、“奚芊芊”这些词儿就是关注度密码。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国外还有一些不满秦砚的决定。
  因为秦砚宣布用《生于淤泥》全球票房的利润成立池塘基金,大家都默认池塘基金只解决大陆的基层教育问题。
  但很明显《生于淤泥》明显是一部国际电影,华国只贡献了一半左右的票房。
  如果把全球票房的收益全部拿来投入华国基层的建设,这肯定会引起人有些人的不满。
  这也是秦砚一开始并不是特别想提前公布资金信息的原因,等电影尘埃落定,钱已经全部落到秦砚、演员的手中,属于他们的私人财产他们再把钱拿出来进行捐赠,如何支配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所有观众都有共同的感受,每个国家类似问题都层出不穷。
  这也是为什么《生于淤泥》能得到西方观众喜欢的原因,因为电影能够让观众联想起自己国家的情况。
  全球各地的公益组织、公益基金的确在电影上映之后,变得更加活跃了。
  更何况当初秦砚在宣传《生于淤泥》的时候,说得可是“立足于华国,而又拥有全球视野的电影”。
  现在电影才还在热映中,就让外国观众知道自己看电影的钱实际上是在帮助另外一个国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而对自己国家,多少会有些不爽。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全人类都无法避免的人性。
  但谁知道在池塘基金公布的同时,负责海外院线发行的华纳影业就同时宣布了一件大事——
  其他国家、地区的电影票房收入,将会按照当地政策,扣除税率后,通过池塘基金转捐给相应国家、地区的公益基金。
  取之于当地,用之于当地。
  虽然国外对于这件事的关注度并不像华国电影观众那样激烈,但是每个人打从心底的佩服秦砚。
  很多电影在上映期间,就是因为各种政治弄得满脸灰,而秦砚完全一碗水端平,实属不易。
  这也是当初为什么秦砚选择将两部电影的海外放映权全部交给华纳公司去处理的原因。
  现在华纳实时公布全球各地票房、院线分账数据。在信息管理方面,华纳做得同样干净利落。诈捐这种事在灯塔国的惩罚力度相当严格,华纳公司可不敢作假。
  让了很大一部分利润给华纳,让华纳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名声,而秦砚则免去了绝大部分的麻烦。
  国内对于秦砚这个做法并没有任何的排斥,现在舆论完全站在秦砚身边,秦砚所公布的一切消息,公众都愿意认真去倾听。
  对于海外票房的处理,只要换位思考一下,便能理解秦砚的难处。
  试问华国观众,拿着自己电影票的钱去给其他国家做公益,尤其是自己国家也有各种问题的情况下,同样不会太高兴。
  秦砚对于整体的舆论把控相当自信,不过还是有一点超出了秦砚的预期——全球各国的观众竟然出现了攀比心情!其中又以国内观众反应最为激烈。
  明明没有任何直接比拼环节,但不知道为什么各国的观众们就突然开始比拼谁能给《生于淤泥》贡献更多的票房。
  “华国票房绝对不认输好吧!我们可是全球人数最大的票房市场,而且《生于淤泥》可是华语电影,这都比不过,以后秦导怎么在国外混啊!”
  “我们灯塔国才是世界第一的票房市场,怎么可以认输?”
  “《生于淤泥》可是我们雄鸡国评选出来的电影,也是我们的康城电影节赋予了它奖项和荣誉,我们也不能认输。”
  “论全球的公民素质、慈善公益,还是我们欧罗巴大陆最棒!是时候展现我们白种人的善良了!”
  这就是全球网络互通的结果,各国的网友之间经常明争暗斗,都想让自己国家更出风头。
  最直接的后果是,发布会的第二天《生于淤泥》的票房直接翻倍,已经接近了首映日的票房!
  而且这还是《生于淤泥》最近排片率低,只有白天和深夜档的原因,各大院线立刻调整自己的排片计划。
  《地球要塞3》肯定不能动,只能进一步压缩其他电影的排片。一时之间,《地球要塞》和《生于淤泥》的排片率超过75%。
  虽然这是两部电影的总和,但这个数据也足够让人啧啧称奇。
  这还是一个开始之前,很多对秦砚进行猜疑而心怀愧疚的观众、本来就支持秦砚的影迷、总算把弄清楚事情来龙去脉的群众,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发声。
  “我现在算是明白,秦砚为什么能够成功了,我为我之前的各种言论进行道歉。”
  “我已经重新买了《生于淤泥》的电影票,这也算是我对于秦砚的尊重。”
  “虽然我之前已经看过一次,明明知道《生于淤泥》是一部好电影,却从来没有为秦导发声。总觉得自己还亏欠的秦导,我必须再去电影院支持。”
  “为了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为了华语电影的为了!我们都应该去电影院!”
  开始有人在网上号召说“自己欠秦砚、《生于淤泥》一张电影票”,或者说“去电影院看《生于淤泥》,就是为华国的慈善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越来越多的人在响应号召这件事,到了后来已经演变成为“不看不是华国人”、“不看就是没良心”。
  包括《公民报纸》等大媒体在内,对于秦砚、谢北杨都予以了高度的赞扬,甚至在第一时间就用X央有关人士联系他们,邀请他们出席一些官方活动,各种“慈善大使”、“全国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加身。
  甚至有些单位、学校已经开始号召、组织全体一起去电影院看《生于淤泥》。一部私人拍摄的电影,突然具有了社会属性。
  这可不是携民意而赚钱,更不是消费大家的善良,毕竟《生于淤泥》的票房再高,秦砚也不可能赚一分钱。
  而且有了官方的盖章,别人就想挑骨头,也和秦砚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一件纯收名利的事情,也算是对秦砚的一种嘉奖吧。
  然而这些苗头一出来,还没形成气势,秦砚立刻通过公司发在怪味豆平台上发表了声明,而且还利用业内关系找个很多媒体帮忙转载、评论——
  《生于淤泥》只是一部电影
  “希望大家理性看待《生于淤泥》,捐款是我自己的选择,这是我在物质已经得到满足之后才做出的选择。”
  “我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慈善,尤其是先爱护身边的人,再去爱更多的人。”
  “而且我一直觉得电影想要得到更健康的发展,不能够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电影就是电影,它只是我们这些电影制作者提供给大家可以随意挑选的商品。”
  “如果大家愿意去电影院,我希望是因为大家对于电影的质量感到认可,而不是因为这一部电影与公益有关。”
  “不好意思,我更想凭借自己的电影创下记录,希望大家给我个机会,谢谢了。”
  秦砚的声明发表出来之后,大部分都不是特别的惊讶。他们觉得秦砚这是被搞怕了,毕竟之前千奇百怪的脏水泼给秦砚,不也是先夸赞然后再诋毁吗?
  如果一不小心又会被别人描述成为用“公益”作为噱头来赚取票房,那才是完全洗不清了。
  其实这一次秦砚想的只是电影本身,希望电影市场能够健康发展。
  电影就是商品,商品就应该对消费者有用,而不是靠各种各样的噱头去骗消费者。
  哪怕现在池塘基金已经如此公开,只要秦砚愿意总能找到方法弄虚作假,他可不想再给某些影业公司提供一种新的诈骗手段。
  秦砚很担心《生于淤泥》成为始作俑者,他知道利用观众、消费者善良骗钱的电影比比皆是。
  电影质量,一直都是秦砚谨慎掌握的底线。
  秦砚原本以为自己这篇《申明》会让市场恢复到一个比较理智的状态,但事情再一次超出了秦砚的预期。
  一则申明让秦砚再次成为舆论的中心,而这些年秦砚所做的一切都被逐渐翻了出来。秦砚对于电影各个环节的资助、对于工业体系的发展、这些年所做的好事……
  随着这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影视圈的很多事情被直接摊在公众面前。尤其是现在全球网络互通,有些肮脏新闻根本掩藏不了,很多公司在网上互揭伤疤。
  都不用秦砚自吹自擂,只要对手足够垃圾,就能够体现出秦砚的可贵。
  虽然有《申明》在前,但无法阻止观众对于秦砚和《生于淤泥》的追捧,《生于淤泥》的票房在上映两个周之后,再次画出一条惊艳所有同行的上升线。
  而且国内国外的观众,意识到《生于淤泥》的票房不能给秦砚带来任何的财富增加。
  他们突然想起了秦砚在《申明》中的那句:
  “我希望大家用手中的电影票去为自己喜欢的电影投票,你们所有的选择共同决定未来市场推出的电影。”
  “所有人都选择优秀的电影,资本就会看见大家的需求。”
  或许,电影的选择权真的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怀揣着支持秦砚、支持自己喜欢电影的情绪,观众们开始向周围的人推荐《地球要塞》,二刷已经是常态,甚至三刷、四刷都有。
  本来已经进入了平稳期间的《地球要塞》,票房同样开始逆势上涨,虽然涨幅幅度不算大,但架不住票房基数大啊!
  “我希望以后国产电影都要有《地球要塞》、《生于淤泥》的质量,所以我用电影票来投票。”
  “好的演员、好的剧本、好的电影!它们值得更高的票房。”
  “突然想起那首诗: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我时,已无人替我说话了。我不希望继续被资本市场所愚弄。”
  “对啊!只有票房才是资本市场关心的东西。”
  秦砚没有继续阻止市场的回馈了,因为他知道什么叫过犹不及,再继续推辞反而就显得他虚伪了。
  虽然秦砚在做所有事的时候,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成就与责任感,与他人无关但看着网络上的评价、留言,秦砚心中也满是感动。
  至于国外市场,华纳在看到华国市场的反常数据后,立刻派了专项小组进行研究,在弄清楚其中的种种原因,在短暂的犹豫后,立刻把秦砚的申明发在全球各种网站上。
  秦砚对于国际市场而言,只是一个比较出色的导演,绝对不像华国观众那样给予无限的希望,反应并不想国内那样的激烈。
  但这意外的涨幅已经足够让华纳乐开花,原本以为是《地球要塞》给《生于淤泥》运输票房,谁知道《生于淤泥》的回馈如此明显!
  秦砚,这种天生自带话题而且永远获胜的导演,实在太难得了!一定要和秦砚打好关系才行。
  所有人都有预感,《地球要塞》和《生于淤泥》最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