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仙人来种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假装仙人来种田-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村长叫他路上唱起山歌,方便楚天竹几人判断距离。歌声越来越近,一行六人出现在青石桥头。

    其中两人是向导,另外四人是近日住在村里的寻仙客。

    这四人原本并不是一路,一人来自京州,一人来自并州,另外两人来自遥远的辛州。

    他们都是来仙山参拜的,听说此处有异象出现,特来探索,之后在黄家村相遇,索性结为旅伴。

    只是他们盘桓多日,一无所获,又隐约听到传闻,说山中异相不过是有人夜间上山打的灯笼。

    几人失了信心,只觉此处尽是穷山恶水,无论环境风景还是衣食住行,皆不如山阳官道一侧,便是游玩也不称心意。四人已经商量好,再进山最后一次,如果依然白跑一趟,就离开黄家村。

    寻仙者们心灰意冷,行至桥中央时,忽有清风徐来,吹散晨雾。

    朝阳初升,普照四方,为眼前的一切镶上了一层金边。

    金光闪耀间,有人从容行于水上。他身着一袭奇特的白衣,英姿挺拔,行走间轻触水面,带起阵阵碎金般的涟漪。

    寻仙者们不由得屏息静气,生怕惊扰了这梦境般的景象。

    仙人之说流传已久,据说上古仙人可腾云驾雾,飞天遁地,行于水火之中。此人在水面行走,如履平地,难不成就是传说中的仙人?

    村长大儿子似被此景震惊,手中竹杖脱落,砸在青石桥面上,发出清脆的“啪嗒”声。

    水中仙人受到惊扰,停住了脚步,目光如电,扫向几人。

    被发现了。

    寻仙者们心中巨震。只是不及他们作出反应,水中仙人周围忽然冒出一阵浓烟,遮住了他们的视线。

    数息之后,烟消雾散,潭中空无一人,只余碧波荡漾。

    一名寻仙者着急的向前一步,想要仔细寻找仙人的踪迹。然而他刚才已经不知不觉走到桥的边缘。

    这乡野石桥,只为通行便利而建,并无栏杆,寻仙者一脚踏空,扑通一声跌入水中。

    同行几人大惊失色,急忙施救。一片慌乱中,没有人注意到,刚刚消失的“白衣仙人”从水中潜到偏僻处,悄悄上了岸。

    楚天竹把湿淋淋的白衣收起,身上原本穿着的下城衣物,稍微拧一下甩一甩,又是干爽如新。

    黄栌提着鱼竿和竹篓跟过来,脚步轻巧:“那几个城里人,都看得呆住了,哈哈,居然掉到水潭子里去。”

    楚天竹:“他们不会有事吧?”

    “师父放心,我们村离河近,大家都是玩水长大,凫水如吃饭呼吸一般自然,他们带了两个向导,捞人不成问题。”

    楚天竹点头:“确实。”

    他原本生活在下城,并没有下水的机会。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看见黄栌下河摸鱼,一个猛子扎下去不见踪影,过了一会,举着条大鱼从河的另一边出来,深感惊奇。后来他也学了游水,至今尚不如徒弟泳技高超。

    黄栌随手拔了一大把蒌蒿,丢在鱼篓里:“今日钓了这么多鲜鱼,不如带去先生家里,做成鱼羹吃。”

    这蒌蒿只生在山脚下的水边,山上是没有的。黄栌每次下山都要寻一些带回去,取嫩尖用开水烫过,清脆爽口,十分下饭。

    师徒俩厨艺不精,无论什么食材,只会水煮、清蒸或是烧烤。

    季玄凌自从搬到附近,时常来拜访,在竹林仙居吃了几次饭后,就经常招呼这他们去别院吃饭。

    季玄凌的别院里,光厨师就有五位。

    一位善煎炒烹炸,一位专攻汤羹,一位出身药膳调养世家,另有两位厨娘,负责各色精美面点、冷盘。

    楚天竹过去吃几次,就被养刁了胃口。这草鱼提回去,以他们师徒俩的烹调水平,做出来难免有些腥气,还不如带到季玄凌家,让大厨炮制一番。

    师徒二人兴冲冲来到季玄凌的别院。他们出门早,现在回到半山,还是上午。

    别院门前,停着一辆没见过的马车,一个留着八字胡的中年文士正被管家拦在门外。

    “我家主人近来偶感风寒,不宜见客,还请先生回去吧。”

    黄栌还要往前走,楚天竹拉住他,拐了个弯,装作路过。

    中年文士的目光在楚天竹的短发和异服上停留了片刻,又若无其事的对管家拱手:“既然如此,还请将此书信转交玄凌先生,就说京州故人有要事相商。”

    管家收下信件,中年文士上了马车。车夫轻挥鞭子,赶车向山下去了。

    楚天竹和黄栌看着马车走远,才从竹林中转了出来。

    黄栌:“师父,我们为什么要躲起来?”

    “因为管家刚说了玄凌先生身体不适,不见客人。如果我们过去了,他会很难处理。放我们进去,等于承认他在说谎;不放我们进去,又恐怕得罪了主人的朋友与弟子。”

    黄栌点头:“原来如此。”

    说话间,他们已走到别院门口。管家热情的上前迎接:“竹仙师、黄公子,主人正在水榭中赏景,两位请随我来。”

    他们进了院子,有机灵的仆从要接过黄栌手中的鱼篓,黄栌想了想:“我还是自己送去,蒿鱼羹是本地的特色菜,厨房未必知道怎么做,我给他们说明一下。”

    黄栌每日来别院上课,对这里熟悉得很,不用人带路,径直往厨房去了。

    管家引楚天竹到了水榭,水榭三面罩着重重纱帘,一面临水。

    管家隔着纱帘通报,水榭内传来季玄凌的声音:“进来吧。”

    楚天竹掀开帘幕,走了进去。

    此处本没有水,季玄凌使人从山中开渠,引了山泉水过来,汇聚成一方小池。

    池里种了许多莲花,巴掌大的叶片平平的漂浮在水面上?花朵有深粉色、金色两种,层层叠叠,玲珑可爱。

    季玄凌正靠在鹅颈椅上。他穿着白色常服,外面半披一件藕荷色暗花缎夏衫,衣带松松的系着,十足慵懒。

    他见楚天竹进来,就将手里的鱼食全部丢进水中,引得池中肥硕的锦鲤纷纷从莲叶下现身,挨挨挤挤,你争我夺。

    “黄栌说你们今天要去做一件好玩的事,怎么跑到我这来了?”

    楚天竹在他对面坐下:“好玩的事已经做完了……”

    他拣能说的部分,给季玄凌大致讲了村长的计划,和借助桥墩行走假装仙人行于水面的事,引得季玄凌抚掌而笑。

    “这黄家村的村长,倒是有几分机智。他一心想要让村子兴盛起来,此番有仙师出手相助,相信很快就能达成所愿了。”

    ☆、第 25 章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转眼就是深秋。楚天坐在一棵高大丹桂树下,双目微阖。

    秋风乍起,引山中万树相和,声如波涛。橘红色的小花纷纷扬扬,散落楚天竹一身,还有许多花朵落进清澈的溪水里,顺流而下。

    这棵高大的桂树,正是楚天竹往来穿越的地方。他先前不知此树品种,直到夏去秋来,桂树绽出米粒大小的花苞。

    楚天竹从下城送武·器回来,瞧着新鲜,折了一枝带给季玄凌看。听了季玄凌的讲解,方知何为丹桂。

    这棵树对楚天竹意义非凡,他实在喜爱它的香气和外形,干脆在树旁建了个小屋,不时前来居住。

    桂树下放了石桌石凳,坐在树下饮茶赏花,一切疲惫和压力,仿佛都被淙淙溪水带走了。

    山路上传来清脆的马蹄声,黄栌骑着一匹枣红小马哒哒而来,掀起一阵混着花香的轻尘。

    黄栌比夏天时,又长高了三寸,俨然是个少年人模样了。

    他翻身下马,缰绳一甩,挂在马鞍上,并不拴起。小红马极通人性,踢踢踏踏,自去饮水了。

    黄栌走到石桌旁,摸了摸茶壶,还有些温热,他提壶倒了满杯,一饮而尽。

    “师父,王家茶园的伙计又来送材料,我叫他们放在工坊那边了。”

    自从与王家兄弟俩达成合作关系,打通了进货渠道,各种材料就源源不断的运来。所有矿石材料都按要求仔细研磨好,楚天竹只需按比例混合装填,极大提高了他的工作效率。

    半山竹林的仓库不够用,楚天竹雇佣村人新建几件大屋,把秘密工坊改成了材料仓库。

    如此一来,此处也算不得“秘密基地”了。楚天竹干脆搬走,平日工作起居都在丹桂树下的新房里。

    他每日关在屋子里辛勤制作,一天结束时就地转移,将成品送到下城补给站中,十分便利。

    王家兄弟为楚天竹省去了许多麻烦事,楚天竹对他们颇有好感。因此王文举再来请求增加“辟谷丹”的产量时,楚天竹爽快的答应了。

    百草堂代售的“辟谷丹”,现已成为京州人人追捧的最新风尚。

    百草堂的拍卖会,一开始没有引起太多注意。

    京州乃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繁华之地,但凡有什么新的、好的事物,大多自京州开始流行。

    京州本地人故而十分自傲,对青州来的土包子药商,并没有很看得起。

    不过有些人却对这辟谷丹上了心。

    话说京州有个出了名的荒唐人,名为曹景。他明明是富贵人家的小公子,平日不思高官厚禄,娇妻美妾,却一心沉迷修仙。

    只是家人阻拦,不许曹景去仙山隐居,他只能从书中寻些仙人故事。

    曹景整日里抱着些野史杂记研究。他日思夜想,竟真琢磨出个“济饥辟谷仙方”来。

    他按照自己研究的仙方炼出了丹药,亲身实践,每日只服些药石符水,饿得面黄肌瘦。

    曹家人见他年纪轻轻,却折腾成一副有气无力、半死不活的样子,内心焦急。

    只是曹景坚信自己只要一直辟谷,必得长生,家人拿他毫无办法。

    王家百草堂刚打出“辟谷丹”的名号,立刻引起了曹家人的注意。他们多方打听,探知百草堂原是青州本地传承百年的老字号,此番花了大力气入驻京州。

    正经药房里卖的丹药,总比曹景自己胡乱琢磨出来的靠谱。曹家人不惜重金,拍下了百草堂在拍卖会上拿出的一枚“辟谷丹”并十粒“清体丸”。

    百草堂的东家王文举对他们十分客气,将两种丹药服食的方法、禁忌一条条写在纸上,细细讲解:辟谷丹乃是仙山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仙师所炼,壮年男子服用一枚可消解饥饿,代替一餐;清体丸效力稍逊,服用时需佐以鲜果、点心、清茶等物,更适合老人、孩童和女子。

    曹家人认真记下,将包装精美的丹药送给曹景。

    曹景一听说这些丹药来自仙山,乃是仙师所制,喜不自胜,当即服下辟谷丹。

    片刻之后,他突然感到一种久违的饱腹感。

    自从“辟谷”以来,曹景就一直处于饥饿状态。他虽对“济饥辟谷仙方”十分自信,但亦知丹毒之害,并不敢多服。实在饿得狠了,就多喝些符水挨过去。

    曹景轻抚肚腹:“这枚辟谷丹,竟比我的济饥辟谷仙丹效果更好,果然修炼还是得去仙山才行。唯有天地灵气汇聚之处,方可炼制出如此神奇的丹药。”

    口粮丸子在他的胃里溶解,快速转化成能量。曹景不由得伸展四肢,在院中走动起来。

    曹家人惊奇的看着他走动。曹景这阵子天天不吃饭,把自己活活饿成个软脚虾,走两步就气喘吁吁,直冒虚汗。

    但好在他尚且年轻,从小精养出来的身体底子还在。吃一顿饱饭,就如同在将熄的火堆里填上新柴,立时旺盛起来。

    见辟谷丹如此对症,曹家人连忙送上其余十粒清体丸:“这也是仙师炼制的,仙师特意交代,须配上鲜果、点心、清茶一并服用,才有效果。人家仙山里的仙师,都是这样吃的。”

    曹家人生怕曹景又讲他那一套“断食五谷、饿死三尸”的理论,赶紧抬出仙师来压制。

    曹景果然信服:“既是仙山中修炼的仙师,想来对丹道的理解,必然要比我这后生晚辈更加精深。”

    就这样,曹家人哄着曹景,每日一粒清体丸之余,额外食用蔬果点心。再煎煮茶水,放入人参、枣子、黄精之类的补品,给他喝下。

    如此十日之后,曹景虽看起来依然瘦弱单薄,但并不似先前般昏沉乏力。他揽镜自照,面颊丰盈了一些,口唇的颜色也从惨白变作浅粉。

    曹景出门参加诗会,一路行来自觉身轻气盛,顾盼间精神奕奕、眼透莹采,竟似脱胎换骨一般,惊掉满地下巴。

    我有朋友问起曹景的变化,他直言近期服食了百草堂的辟谷丹和清体丸。

    此事被传扬出去,一时间求购者甚众,几乎要踏破百草堂京州分店的门槛。

    百草堂一夕爆火,除辟谷丹外的其他项目也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