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达西小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了不起的达西小姐-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啊,福尔摩斯先生呢?”
  有人提到了名誉伦敦的大侦探,可是那位大侦探……
  莫里亚蒂戴上了帽子,穿过人群,他混着讨论声而行,由衷觉得有时候能够听一听人民的声音,也是一件不错得到事情呀。
  作者有话要说:


第133章 恨铁不成钢
  传闻达西先生和达西夫人回到了德比郡,所有德比郡的律师都被邀请到了他们家,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但是没有一位律师愿意接下达西小姐的案子。
  有记者去拜访其中一位律师,询问他缘由,律师摆了摆手,十分为难:“达西小姐这桩案子已经证据确凿,没有任何人能够为她翻案。”
  事实上,实情远不止于此。
  达西先生的财富虽然能购买下半个德比郡,可是在面对达西小姐谋杀劳伦先生一案,他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找不到一个愿意接下此案的律师,听说在德比郡碰壁以后,达西先生的目光不再局限于德比郡,而是放到了整个国家,只要能够接下此桩案件,必有重谢。
  新闻媒体持续跟踪这桩案件,认为克洛莉斯·达西是杀人凶手和认为克洛莉斯·达西不是杀人凶手的各占一半,前者有艾琳的供词和凶器上的指纹为证。而后者认为克洛莉斯·达西没有杀害劳伦先生的动机。
  直到《伦敦晨报》披露了克洛莉斯·达西杀害劳伦先生是因为她写给劳伦先生信件的另一部分,信的另一部分隐藏着一个惊天秘密,艾琳·莫里亚蒂已经确认这个说法属实。
  达西小姐那封丢失的信件还没有被找到,《伦敦晨报》的消息一出,金钱、绯闻、杀人动机这些事物如同裹上了金光闪闪的外衣,它诱惑着人们,吸引着人们。
  信件是被一个流浪儿给弄丢的,所以有许多人认为那封信还在流浪儿的手里,伦敦的流浪儿比蚂蚁还要多,他们又是居无定所的一群人,寻找一个流浪儿无异于大浪淘沙,不过依旧有人在执着地寻找着。
  除此以外,伦敦有不少人希望福尔摩斯先生能够接下这桩案件,如果克洛莉斯·达西小姐真的没有犯罪,那么在证据确凿、又有目击证人的情况下,只有住在贝克街221号的侦探先生能够帮助她洗清冤屈了。
  可是,贝克街221号的门紧闭,诺利·斯克的忠实粉丝特意上门请求大侦探接下这桩奇妙的杀人案件,得到的只有房东太太一句:“他们已经出门有一阵子了。”
  房东太太也不知道两位房客去了哪里,诺利·斯克的忠实粉丝满怀希望而来,满怀失望而去。
  福尔摩斯的不回应也让人渐渐记起一条旧闻,大侦探蹲在床底下,目光空洞,神情瑟缩,侦探的神话看来已经成为了过去。
  知道福尔摩斯去处的人同样知道他这一阵子着实不好过。对于一个天才而言,丧失天分已经是一件悲剧。更悲剧的是,没有天分的庸人还要承担所有人的希冀。
  “要是福尔摩斯在就好了。”这句话成为了西弗斯花园人最近说起最多的话。
  “福尔摩斯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这句话成为了西弗斯花园人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福尔摩斯受不了灼热的目光,开始一天天把自己关在柜子里,不愿意出来。
  这种种都被西弗斯花园的佣人记录下来,传递给米尔沃顿那边,米尔沃顿又一字不漏地将消息传达给莫里亚蒂。
  莫里亚蒂看着这些消息,突然觉得没有福尔摩斯捣乱坏事,日子顺利是顺利了,但是却没有那么有意思了。
  福尔摩斯是莫里亚蒂最得意的学生,可是他也是一个脆弱的年轻人。
  学生还是不如老师的,青出于蓝,可是青毕竟不是蓝。
  莫里亚蒂的手里还有一件大事未了。如果这件事情了了,他就要把他的事业拓展到美洲、东方,征服世界的渴望刺激着他。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了达西小姐身上,甚少有人发现,有几批远道而来的客人陆续来到了伦敦,他们受到了莫里亚蒂教授的邀请,来伦敦共商大事。
  大事就在伦敦最繁华的街道上,无人知晓在这里关着一个不死之身,他颓废、衰老,如同热带雨林中一滩腐烂了的泥水,他的头发披散着,和流浪汉也没什么两样,莫里亚蒂像驯养马匹一样驯养他,饿他几顿又让他饱餐一顿,当一碗新鲜的血液端到了他的面前时,他的表现全无骨气可言,哪里还有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模样。在饥饿面前,一切美好的品德都如风消散。
  他已经完全诚服于莫里亚蒂,他的身体诚实地表达了他的忠诚,他没有力气再为自己修饰皮囊,露出了曾经耗费苦心隐藏的模样,莫里亚蒂「嘁」了一声,饶有兴趣地给他拍了几张照片,递去米尔沃顿封存。
  对于莫里亚蒂教授而言,日子无聊,每一天他都觉得时光漫长,跟他有同样感觉的还有一个人,就是被关押起来的达西小姐。
  达西小姐觉得日子太难熬了,毕竟,她是在坐牢啊。
  但是,她每天吃得好睡得好,倒是没看见什么烦恼,狱卒们暗地里将她评为「心最宽的犯人」。
  如果达西小姐知道了他们对她的称呼,一定会铿锵有力地指出来:“我还只是嫌疑犯,可没有成罪犯。”
  对她的审判在三天以后,她被关在监狱里,却知道她的家人朋友一定在想办法营救她。
  不过,这个营救一定不包括带她越狱——克洛莉斯·达西碰上了一个自称是她的忠实读者,偷偷溜进了监狱之中,要带她逃离监狱的这么一个人。
  “大哥,我十分感激你,越狱这件事还是没必要,别弄了吧。”
  克洛莉斯实在认为越狱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而且,她能越狱到哪里去,她没跑还能等着洗清冤屈,要是跑了,怕真会成了畏罪潜逃。
  忠实读者告知她,没有律师愿意接她这桩案子,苏格兰场也没有再去探查真相,没有新的对她有利的证据证词出现,她如果不逃,真的会在监狱里度过一生。
  “到时候,你就没有办法给读者带来好的戏剧了呀。”
  德古拉没有什么「读者综合症」,她面前这位可能真的得了「读者综合症」。
  “那我也不能越狱啊,我的名声会臭的。”
  克洛莉斯看到忠实读者一副要哭的模样,只得好声好气安慰他:“生活远比戏剧更精彩。”
  忠实读者不解。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词是好词,话是好话,克洛莉斯没办法给他解释得更明白,把这两句话掰开了、揉碎了、翻来覆去说来就来好几次,终于把这位读者送走了。
  克洛莉斯舒了一口气,她可不会越狱。
  在狱卒给她送饭的时候,克洛莉斯还特意提醒了他们:“监狱里关押着这么多人,你们的安保工作能不能搞好一点,万一碰上劫狱的、越狱的、逃狱的怎么办?”
  克洛莉斯恨铁不成钢。
  作者有话要说:


第134章 暗潮风涌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听说达西先生还是为他妹妹的案件找到了一位律师,他肯接下这一桩案件完全是因为高额的报酬。
  这位律师的名字叫做朗·费罗,他的确是一名执业律师。只不过官司的胜率极其低,可以约等于没有。
  朗·费罗不光官司胜率低,而且已经有十年的时间没有接到过新的案子,这个时间长到足以使米尔沃顿那边都忘记给他也递上一封威胁书。
  顺带一提,其他收到威胁书的律师们心里头都憋着一口气,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把柄落到了别人的手上,只能看着朗·费罗这个废物将几千英镑收入囊中。
  “真不知道达西先生是要将达西小姐救出监狱还是想让她在监狱里度过一辈子。”知情人士不由慨叹。
  而达西小姐是知道监狱外发生的一切的,这都仰仗她的忠实读者,他似乎就是监狱里的工作人员,隔一段时间就来告诉她外面的动向。
  “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找到了律师不对吗?”
  找到肯接下这桩案件的律师是好事,可是忠实读者愁眉苦脸。
  “朗·费罗已经十年没有打过官司了!”
  “噢,那我这一场还算是他重出江湖之作……”克洛莉斯压低声音,她是犯人,不可以高声说话,“这多么像一出戏剧的转折点啊,一位律师久不接案件,时隔多年又重新出山,写进剧本里都会让人激动的。”
  “他没几场官司赢过。”也不是忠实读者要给她泼冷水,只是提前让她认清现实总比她耽于戏剧情节要好。
  “可能他这一场就会赢呢!”
  “他是个结巴。”
  结巴怎么替人辩护,也难怪这人要转行了,朗·费罗转行去当了一个鞋匠。
  “监狱的防卫还是太松懈了!”
  每次克洛莉斯说出这句话,忠实读者就知道她不想再与他继续聊天,等到开庭的前一天忠实读者终于跟克洛莉斯说了,他是来监狱体验生活的。
  “我迟早也会写出一部惊天动地的作品。”他是如此壮志昂扬。
  克洛莉斯高兴地说:“那我等着看你的作品。”
  忠实读者是摇着头离开的,他也希望诺利·斯克还有机会能读到他的作品。
  被关在监狱里少有的一个好处就是——克洛莉斯·达西和科林·博格的绯闻得到了彻彻底底的澄清。
  因为自从她入狱以来,各方都在为她洗刷罪名而奔波。唯独伊丽莎白花园安静得很,连人都没有出来过。
  不过,克洛莉斯·达西杀害劳伦先生一案还有一个重大的收获,即她写给劳伦先生另外半封信上的秘密。
  这个秘密可不得了。
  伦敦藏着一个吸食人血的怪物啊,他所居住的地方还有一个房子都装满了人血,花园里的成片的紫藤花下尽是人的尸骸——
  其实后半部分谁都没有提到过,纯粹是当局根据证人艾琳·莫里亚蒂的口供添油加醋。
  要不然伊丽莎白花园种成片紫藤花做什么呢,难道纯粹为了观赏吗?
  所以要不要行动,趁着伊丽莎白花园里的不死怪物不注意就把他们抓捕回来?这实在是一个问题。
  苏格兰场讨论了半天也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没有结果的事情如何决策呢?那就请教上级。
  消息一层一层传上去,到了某位被称为「掌握大英帝国命脉」的官员手里,他实在懒得看厚厚的材料,大致听秘书说了一下事件原委,大手一挥:“那就去办吧,不要扰民。”
  他从办公椅上站起来,伸了一个懒腰。
  他的秘书认为长官实在是公务操劳,整日办公,他的腰都整整粗了一圈,他应该要出去走动走动。
  于是:“长官,城北有一个畸形秀,您想不想去看一看?”
  报纸上已经贴出了广告,伦敦最近有两场表演令人瞩目,一场就是这个畸形秀。
  而另一场则是达西小姐杀人案的庭审——这当然也是一场演出,辩护律师、证人、犯人的联合秀,而且嫌疑犯是风云人物,受关注程度着实不亚于一个有名剧团上演戏剧表演——但遗憾的是,畸形秀和庭审是同一时间。
  “畸形秀?”
  秘书把海报递给了长官,长官的手指划过海报,落到了标得最大的那一行字:最震撼人心的怪物,《启示录》中最不可饶恕的妖魔?
  “我倒是有兴趣了。”长官点了点海报。
  “是呀,最近有不少人都是为了这一出畸形秀来到了伦敦,朗格酒店入住的客人里不少公文包里都塞着这张海报。”
  “我对畸形秀没有任何兴趣,而且这其中的怪物,我肯定已经见过了。年轻人,容貌的恐怖并不让人感到害怕,最令人恐惧的,是文质彬彬外表下一颗浸在泥潭里的心。”
  秘书受到教诲,卷起了那张海报。
  长官让他过一会儿再进来,把他的信寄出去,而且一定不要通过公共路途,确保这一封信通过可靠的人交到收件人的手里头。
  秘书点了点头。
  长官开始写信,写一封信用不了多少功夫,他把信叠好放在信封中,同时在信封里加入了一条蓝色的丝带。
  不出意外,这封信当天晚上就会被送到收信人的手中。
  写完信件,秘书将信件通过当局的秘密渠道输送,长官站了起来,背着手,看着窗外的天空,像是有一场暴雨要下,又像是会遇上难得的晴天。
  跟伦敦潮水暗涌相较,法国巴黎则是要平静许多,人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丝毫还没有注意到他们的生活中有一些暗戳戳的眼睛在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在法国最大的交易所中,有一笔大生意即将谈成,久富盛名的一条街道的拥有权即将被拍卖出去,不出意外,这会成为全欧洲最富裕、最繁华的街道,参与竞标的商人带来了各自的方案与诚意。
  各家媒体报社已经在赶制第二天的新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