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洛阳城,百姓都时不时望一眼三座城池的方向,大晋面临的灾难他们何尝不知,心中的担忧可想而知。
好的一面是,军粮陆陆续续运往了前线。
现在能做的就是在后方全面支持前方的战斗,至少让前线的将军们无后顾之忧,以及等待消息,等待前线赵玄武的消息,等待太后和司马鹿鸣的消息。
这个寒冬有些难熬,倒不是粮食短缺,而是心里难熬。
但寒冬终有过去的时候。
冬天本该是下雪的时节,但今年直接到了冬天的最后几天也没有见雪花落下。
如此情况,来年本应该又是一个灾年,连续的灾年本应该让百姓焦头烂额,苦不堪言。
但意外的是,百姓的脸上的忧愁完全不是因为灾年的原因。
甚至还时不时能听到几句,今年的鸭子应该长得特别肥,等开了春我就去多买些小鸭子来养。
不下雪,第二年蝗虫肯定泛滥,但它适合养鸭子啊。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百姓居然不是那么恐惧蝗灾了,反正有蝗灾他们能收获鸭子,没有蝗灾他们能收获粮食。
不少人眼珠子还滴溜溜的转,等一开春他们就提前去买鸭子,买小圣人那些鸭子下的蛋孵出来的小鸭子,啧啧,别人不知道,但他们洛阳和周围的村里的人谁人不知道,小圣人养的那些鸭子长得实在是惊人的肥,连下的蛋都是前所未见的大。
和别人养的鸭子完全不同。
眼睛闪烁,就怕到时候哄抢起来买都买不到。
在又担忧又期待中过完冬天。
来自前线的第一个消息也终于传了回来。
这是开春的第三天,洛阳一如既往的有些压抑。
一大早,一匹口吐白雾的骏马突然从城外冲进了洛阳。
无人敢拦,因为马上的士兵手里拿着猩红的令旗,这是大晋十万火急的传令等级,任何阻拦传令的人可斩立决。
远远的,就能看到马上的士兵一脸激动如血,声音嘶吼得有些沙哑。
十万火急,前线大捷。
什么,整个洛阳都安静了一瞬。
他们没有听错?
前线大捷?
他们大晋弱小,面对如同虎狼一样的大辽怎么还能赢得胜利?
骏马在街道上飞驰,直冲皇宫而去,留下百姓如同痴呆了一样的视线,久久地看着绝尘而去的马尾都没有反应过来。
到了皇宫门口,马都倒下了,口吐白沫,这一路上也不知道累坏了多少匹骏马。
而那传令兵根本不管不顾,连滚带爬的冲进皇宫。
今日的朝堂依旧有些压抑,但这份压抑直接被冲进来的传令兵打破。
喘息,声音嘶哑,但依旧竭尽全力的大声吼道,陛下,前线大捷,赵将军诱敌深入,开坝掘堤,水淹大辽军队
我军无一人伤亡,便阻止了大辽人继续南下。
如今大辽人固守三城,暂时无南下的意向。
嘶!整个朝堂如同雷鸣。
赵玄武阻挡住了大辽军队?大辽人现在不再南下了?
无无一人伤亡?
如此大捷,犹如晴天霹雳,对被压抑到极点的大晋来说,如同一颗定心丸。
司马煜猛地看向周复礼,周复礼的计划成功了!
赵玄武真的按照周复礼的水淹大辽的计划取得了不可思议的大捷。
这也太牛逼了,坐镇于千里之外,运筹帷幄于弹指之间。
司马煜觉得,周复礼不仅仅是读书厉害啊,在想想他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只是周复礼那个死人脸,难道就不能兴奋得变化一下?
妈蛋,不管了,反正他是忍不住兴奋的。
司马煜大声问道,大辽伤亡如何?
这也是所有人现在想要知道的。
传令兵脸上跟打了鸡血一样,红得鲜艳欲滴,大辽伤八千。
当时天寒地冻,大辽人多是被冰冷刺骨的河水冻死
嘶!
无一人伤亡换八千。
难怪大辽龟缩了回去,不敢继续南下,八千相当于来犯敌人四分之一的数量了。
在大辽军队的人数没有补齐之前,肯定是不敢轻举妄动。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胜利对大辽人的打击可想而知,比起开始的势不可挡,士气必定低落。
整个朝堂都热闹了起来。
好,好,好!
连那些老官儿都忍不住将胡子吹得老高,激动的大声喊道。
这个消息比春日里面的阳光还让人舒坦。
虽然大辽依旧占领着大晋的三城,但前期的阴晦已经一扫而空。
他们看到了希望。
这才开春,是个好兆头啊。
整个金殿都是喜悦的气氛,和以往的气氛截然不同。
我们拖住了大辽人继续南下,现在就看太后和王爷那里的消息了。
能不能让大辽退兵,主要还是得看大魏和大齐会不会出兵。
周复礼也在想,加上游击战,赵玄武至少能将大辽拖一段时间。
不过,太后和司马鹿鸣去了大魏和大齐也有一段时间了,居然一点消息也没有。
虽然说让两国出兵困难重重,但终归是每个人现在都抱有的希望。
周复礼还在想着,不知道多久才能传回来点消息,是好是坏总得有个结果。
但没想到,消息在几天后就送达了朝堂。
而且,这消息一到,就震惊了整个朝野。
大齐答应出兵了。
周复礼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愣了好久。
赵玄樱去的大齐,她是如何做到的?大齐人应该十分憎恨赵玄樱才对,在周复礼的预计中,哪怕大魏答应出兵了,大齐也还得长期周旋才行。
没想到第一个传来好消息的居然是大齐,而且还是直接就出兵了。
整个朝堂都在听着探子的汇报。
原来赵玄樱去到大齐的时候,一开始也的确如周复礼所言,大齐人痛恨赵玄樱啊,所以对出兵的事情避而不谈,反而每天歌舞升平的宴请赵玄樱。
真的是宴请吗?不过是羞辱而已。
当年那个让他们大齐恨之入骨的女将,现在居然来求他们了。
宴会上都是来看热闹挤兑的,那些眼神可想而知。
结果赵玄樱根本不理会,甚至她自己子字都不提求援的事情,让大齐的人突然有一种有气无处发的感觉,似乎每一次重击都打在棉花上一样,连个波澜都没有。
赵玄樱不急,甚至都不主动说任何话,只是随遇而安。
结果反倒是大齐人先沉不住气了,干脆直接问赵玄樱的来意。
本想着这下总该看到这个不知好歹的女人低头了吧。
结果赵玄樱语出惊人,大齐将亡,本宫是来帮助大齐的。
居然说他们大齐将亡?将一群大齐人气得脸上涨红得能挤出血一样。
结果,不等大齐人反应,赵玄樱就继续道,难道大齐上下都没有发现,最近大辽的商人在各国售卖保暖的衣服?
他们已经有了渡过寒冬的办法,反倒是大齐每日歌舞升平,一点不知灭国的祸乱将至,在本宫看来离灭亡不远矣。
结果她这话一出可想而知,赵玄樱,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来这里的目的,现在大晋被大辽连取三城,要灭亡也是你们大晋吧,还在这危言耸听。
赵玄樱都笑了,我大晋若亡,你大齐又能活多久?
赵玄樱用一种讽刺的方式将她要表达的表达了出来,一点也没有低头的意思。
反正就是硬刚,一点不坑示弱,她赵玄樱这一辈子都没有示弱的时候。
结果这样的赵玄樱反而让大齐人心里还真有些慌了。
当然这还是不够的。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赵玄樱疯狂到极点的孤注一投。
大齐的情况其实和大晋差不多,他们也有一个小皇帝,不对,应该说是儿皇帝,才八岁。
与大晋不同的是,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国舅手上。
赵玄樱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联系到了大齐小皇帝一系,提出了一个让对方无法拒绝的条件。
第48章
赵玄樱让小皇帝一系答应,如果她出手替小皇帝扳倒了国舅,大齐就必须按照她的要求出兵。
大齐小皇帝一系开始是不怎么相信的,连他们自己都无法做到,一个异国太后又怎么可能有办法?
然后,大齐的人就见识到了赵玄樱的办法,以及一个女人疯狂起来是多么的让人胆战心惊,不可置信。
又或者说,一个女人到底是如何的杀戮果断,巾帼无敌。
扳倒一个人最直接的办法是什么?
赵玄樱用最直接的办法告诉了所有大齐人。
宴会上,赵玄樱借着给国舅进酒的机会,在大齐的宫殿中,当着所有大齐的官员,用她手上戴着的尖锐指环,划破了大齐最有权势的人的喉咙。
当时的赵玄樱,在大齐人眼中,估计已经是恶魔一样的存在了吧。
她怎么敢!
疯了,一定是疯了。
当时将年仅八岁的小皇帝直接都吓尿了。
赵玄樱这么做几乎是必死无疑,但谁能想到,她接下来的一句话,直接让大齐人无一人敢动手。
赵玄樱当时就那么随意的对着小皇帝说了一句,本宫答应你的事情做到了。
一句简单的话,却透露出来了她需要的所有东西。
人是她杀的,但却是小皇帝授意的,现在敢拿她,那就是和大齐的陛下过不去。
国舅一死,最大的当然是小皇帝了。
奇!书!网!w!w!w!。!q!i!s! h!u!9!9!。!c!o!m
没了国舅,那些人不得不有所顾忌,明目张胆的拿赵玄樱和小皇帝作对?那是造反,愣是让赵玄樱在如此境地下居然保住了性命。
当然,做出如此猖狂的事情,赵玄樱想要回大晋,恐怕也是不可能了。
周复礼和一群大臣听得是膛目结舌。
也也太猖狂了一点吧。
大晋的太后居然去当了刺客,还当着所有人的面杀死了大齐最具权势的人。
这他妈一定是疯了。
估计大齐的国舅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这种情况吧,再严密的防卫也逃不过赵玄樱的刺杀。
这他妈的,听得都让人忍不住直咽口水。
大齐居然以这种匪夷所思地方式出兵了。
不过赵玄樱却困住了大齐,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
但她已经表明是受大齐小皇帝所托,小皇帝只要不想被人认为是一个兔死狗烹的皇帝,他不仅不敢借机处置了赵玄樱,反而还得想办法保护。
好一个杀戮果断,但又心思深沉的巾帼英雄,周复礼心道,面对这样的女人,不知道多少男人都得自愧不如吧。
但无论如何,大齐出兵了,赵玄樱以一人之力迫使大齐不得不信守承诺。
赵玄樱对大齐的小皇帝一系来说,完成了他们以为几乎无法完成的事情,他们如何筹谋多年,也敌不上来自一个女人的剽悍。
对大晋来说,又何尝不是,本以为劝大齐出兵困难重重,没想到居然会用这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法实现了。
现在能不能形成直取大辽首都之势逼迫大辽撤兵,就看司马鹿鸣那边能否劝动大魏出兵了。
但消息比想象的来得更快。
在得知大齐出兵的消息没多久,大魏的消息也传来了。
大魏答应出兵了。
周复礼都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这两人还真是
也许大晋在他们手上还真能强大起来。
原来司马鹿鸣到了大魏之后,开始的时候连宫廷都进不去,根本没有人理他。
他是周复礼的学生,周复礼将大魏读书人按在地上摩擦了那么多年
司马鹿鸣在大魏了解了情况之后,居然找上了被贬的苏幕遮。
苏幕遮的身份十分尴尬,他是大魏男后韩子高的养子,本来他借着魏帝对男后的宠幸加上他自身的才华,也被封了个皇子。
但他这皇子可想而知得被多排斥,虽然他在大魏太学生中名声一时无二,但处境却相当尴尬。
最要命的是他带着人前往大晋参加文斗时,还立下了军令状。
结果狼狈的回到大魏后,可想而知被如何针对了。
大魏太子直接联合数人,让魏帝剥夺了苏幕遮的皇子身份,被贬为素人。
司马鹿鸣就是在这个时候找上的苏幕遮的。
两个逆境中的人,居然开始连手了,司马鹿鸣的完美加上苏幕遮在大魏的名声
司马鹿鸣不亏是周复礼的学生,直接将儿童基金给苏幕遮安排上了。
然后借助苏幕遮在太学生中无可匹敌的名声,天天有太学生集体抚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