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堆乱七八糟的农产品,农场品种齐全,每次进城给小区送货,每一类都会拉上一些。
这
正惊讶莫名,脑中又是一阵眩晕,眼前哪里还有刚才看到的东西,只剩下手臂上巴掌大的画。
幻觉吗?
周复礼有些不确定,因为刚才看到的实在太真实了,大卡车上的东西哪怕现在让他自己去想,也不可能全部记得那么清楚,连数量都不多不少。
有些疑惑的又仔细观察起手臂上的图案。
不断的集中精神,不多时,眼前一晃,又来到了那个奇特的空间。
周复礼。
这一次进来就比上一次镇定多了。
确认了一番,的确是他的那辆大卡车无疑。
实在太过神奇,不过他能穿越到这个时代本身就无法解释,现在不过是又多了一件无法解释的事情。
周复礼仔细打量了一番大卡车上的货物,然后目光落在了几筐鸭蛋上,眼睛一闪。
在古代,其实并非没有治理蝗虫的办法,古人在经历过无数次的蝗灾之后也总结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历史上还持续了非常长的时间,有举足轻重的研究价值,哪怕在现代也经常用到,不仅自然环保,而且还不像使用农药那样污染环境。
学农业专业的应该都看过鸭群治蝗一类的资料。
只要鸭群足够多,总有将蝗虫吃绝的时候。
周复礼似乎想到了什么,脸上的表情都古怪了起来。
谁说退蝗虫文非得用写的?
比起毫无作用的祭文,他能拿出更有效实用的办法,运作一番,说不定正好能解现在的燃眉之急,渡过难关。
而且,鸭子以蝗虫为食,大大减少了对粮食的依赖,大晋百姓虽然穷,但一能保住农作物,二费不了什么粮食,最后还白得一群鸭子,怎么看都是划算的。
对于鸭子来说,蝗虫蛋白含量高,绝对是最营养美味的口粮。
一石二鸟。
不过,古代的鸭子和现代的鸭子还是有区别的,不只是鸭子,其他家禽也一样。
人类会潜意识的培育个头大的优良品种,这样经过一代一代的优选,到了现代,同一品种的家禽基本会比古代的大上一大圈。
周复礼心道,要是能将这几筐鸭蛋拿出去孵化出来就好了,绝对是除蝗的先头军。
才想着,突然一愣,因为眼前几筐鸭蛋就那么消失了。
这
周复礼在这个奇特空间是呆不久的,正疑惑,眼前一晃又回到了现实。
只是眼前,多了几筐熟悉的鸭蛋。
这
居然真的能拿出来。
周复礼又好奇的试了试,最后的结果是,能从那个空间将东西拿出来,但一但拿出来就再也放不回去了。
有些遗憾,要是随身能带一个储物空间多好。
不过,这种失落很快就被惊喜掩盖,他的那一大卡车货物,说不定能让他在这个时代站住脚跟生存下来,刚才不就是看到那几筐鸭蛋让他联想到了鸭群治蝗这个经典办法。
反正让他如履薄冰的去当圣人他是做不到的,光是要写文章这一点就得难为死他,而且也不符合他的性格。
周复礼惊喜莫名,怎么也睡不着,没想到才来这里的第一夜就让他想到了怎么解决一直困扰他的退蝗虫文的办法,当然其中细节还得琢磨一二。
将几筐鸭蛋藏在床下后,在床上辗转反侧。
这鸭蛋不能曝光,不然他无法解释它们的来历,但也好办,明天就让张叔和林大娘去洛阳收购老母鸡和鸭蛋,然后他来个鱼目混珠混在一起
至于收购老母鸡,当然是用来孵小鸭子的,孵化手段虽然落后但实用,谁让古代没有孵蛋器。
而且支开张叔和林大娘本来就在计划中,免得他们无意间看出他的一些异样。
就这么胡思乱想,直到实在困到不行才睡着。
第二天,或许心有所思,起来得也不算晚。
周复礼第一时间看了看床底下的几筐鸭蛋,确定昨晚不是做梦,这才走出去。
门口,知墨正睡眼朦胧的抱着小奶狗侯着。
周复礼有些迫不及待的对知墨道, 去通知你爹和你娘,今天去洛阳收购一些老母鸡和鸭蛋,我们自己养
越早孵化出鸭子他才能安心,写不出文章,他就用实际行动上呈他的退蝗虫文。
为什么非要到洛阳去收购?
大晋的百姓穷,家有余粮的不多,还能养得起家禽的就更少了,像山脚的山村,虽然近,但跑去这些村子收购的话,不知道要收到什么时候才能收到想要的数目。
知墨半知半解的哦了一声,跑去通知了。
林大娘都以为知墨听错了,怎么要买那么多老母鸡和鸭蛋,还专门来确认了一番,然后才出发。
这里离洛阳有些距离,她不可能步行回洛阳,张叔肯定得驾车同行,再说没有马车,那么多鸡和鸭蛋也弄不回来。
至于钱,到了洛阳去府里支取就行,他好歹也是当朝太傅,这点钱还是有的,加上金陵周家每到逢年过节,都托人将好东西不断往府上送,拦了无数次也拦不住。
张叔和林大娘估计打着早去早回的想法,跟周复礼打了招呼就出发了。
此时,院子中就只剩下周复礼,知墨,还有一只小奶狗。
周复礼就像活过来了一样,终于不用时刻做作的装圣人,这几天压抑得他喘不过气来,加上紧张的应对各种情况,再这么下去,他觉得他脑袋都得大一圈。
第4章
看着周围没人,忍不住深深的呼吸了一气,真爽。
这么危险的处境,他不也想到办法活下来了。
第6章 馒头
现在发现了手臂上图案的秘密,又找到了一个解决退蝗虫文的办法,简直是双喜临门。
要是能想个办法解决他说话舌头捋不直的问题就完美了,不然再好的方案,他解释不清也白搭
知墨在旁边抓了抓脑袋,他刚才好像看到小圣人脸上的笑容了?以前小圣人都不怎么笑的。
知墨说道,我娘说她刚才请山下的一位大婶中午来给我们做饭,让小圣人不用担心。
周复礼点点头,同知墨一起吃了早饭,喂了小奶狗,然后开始办正事了。
虽然想到了用鸭群治蝗的办法来代替退蝗虫文,但其中的细节还需要详细斟酌。
比如第一步孵化鸭蛋。
他一共就那么几筐鸭蛋,要是孵化过程出了问题,他得哭死。
倒不是说这个时代的鸭子就不能扑食蝗虫了,而是养习惯了又大又肥的优质鸭,突然让他养干巴巴的,心里总会有些落差。
孵化鸭蛋最好是比较安静的环境,光线阴暗一点更好,这是因为光线太强,老母鸡会充满活力,容易踩坏蛋。
黑暗的环境下,鸡都是一动不动的,伸手抓都不会移动,这也是千百年来为什么只听说过用老母鸡孵蛋而不是用什么鸭子鹅孵蛋的原因。
周复礼在柴房的位置停了下来。
这里位置足够偏僻,也安静。
柴房中因为长期没有使用都是空旷的,只有早上张叔才劈好的一堆柴。
他们这院子极大,不是乡下院子能比,柴房也十分的宽敞。
这地方用来孵蛋就不错,也不影响平时生活,周复礼心道,只要将窗子封掉,仅留下通风的地方就行。
满意的打量了一圈,或许心情好,喊着知墨一起出门遛狗了,正好也看看周围的环境,昨晚来的时候已经夕阳西下,没能仔细看。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吹着初春里还有丝丝凉意的风,一个字,爽。
唯一烦人的是,时不时会有青头蝗虫往身上撞,知墨就一直跟在身边,将落在周复礼身上的蝗虫赶走。
乡下的路边,最多的是大片的桑麻,远处农家的门槛前,还有人坐在门槛上搓麻绳纳鞋底。
安详的乡村生活。
周复礼既然决定养鸭子,观察的点就比较独特一点。
这里地势空旷,不远处又有洛水穿过,当真是水源充足,场地完美,特别适合放养鸭子。
他们走得特别慢,因为地上的小奶狗只要遇到一个小坑,就呜呜的不敢跨过去,非得知墨去抱着它跨过坑后,才又活蹦乱跳起来。
真是一个小傲娇。
等他们慢悠悠的逛了一圈回去的时候,林大娘在村里请来给他们做午饭的大婶也早早的来了。
等吃午饭的时候,周复礼才知道什么叫作饼磕牙。
他昨晚上觉得知墨他娘做的饼就够磕牙的,但林大娘那水准已经算得上特别好的了,以前跟着周府的大厨子专门学的,一般人还真比不上。
连知墨都眼巴巴地望着周复礼,啃不动。
也对,乡下人哪有他们府里讲究,太傅府虽然过得朴实,但精细。
周复礼想了想,给了些碎钱打发了帮忙的大婶。
早上他就没吃什么东西,现在实在饿得不行,那啃不动的烧饼他是没办法吃下去的。
倒不如自己随便弄点填饱肚子。
对知墨说道,我弄饭给你吃。
知墨有些愣,小圣人说什么?他应该是听错了吧?
周复礼是真会做饭,而且做得还不错。
教授的那个农场离市区有些远,平时吃饭不是特别方便,他就是自己采了农场的食材,学着网上那些网红视频自己做,一来二去慢慢研究,虽然称不上大厨,但厨艺进步飞速。
周复礼看着小眉头都愁得皱起来的知墨有些好笑,这么小个人儿想得还挺多
他们院子里面刚好有一个石磨,倒是可以磨了面粉蒸馒头,特方便。
正好他昨晚上在大卡车上还看到了特大一口袋酵母粉,这酵母粉还是他农场自己做的,效果特别好,一个熟识的餐厅老板非得用他们农场出的酵母粉,说做出来的包子馒头特别香甜松软,顾客就是喜欢,无论如何非得让他带一包给他。
都是老客户,的确不好推脱,也就在车上放了这么一大包。
其实没有酵母粉也没关系,他自己都能用面粉发酵出来,但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从厨房找来麦子,正准备磨面粉,这时院子外突然传来一些嘈杂的声音。
周复礼一愣,什么情况?
走到院子门口一看,就看到几个瘦瘦弱弱的乡下孩子,手里拿着竹竿,在院子外敲他们院子中那颗老榆树上的榆钱儿。
几个孩子见有人出来也是一愣,这院子不是没人吗?
他们家大人说今年是灾年,得早早的节约着粮食,不然会饿死人,他们每天都只能吃五六分饱,所以每天跑来这个院子外面,来敲老榆树上的榆钱儿吃。
榆钱儿有些苦,但终归能填饱肚子。
周复礼看着这些瘦瘦弱弱的孩子,眼中也不由得一暗。
这就是大晋普通人家的生活,年年蝗灾,受苦的都是这些普通百姓。
虽然脑子中的记忆也知道这种情况,但亲眼看到,心中的一根弦还是被狠狠的拉扯了一下。
既然被他遇到了,终归不能当作没看见。
而且,周复礼眼睛一动,他现在说话结巴,唯一能快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不断的练习,但他又不可能每天自言自语,又不能找熟人。
或许这些孩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几个孩子面前也不用担心暴露什么。
再加上知墨这么小就跟一个小古板一样,估计也是因为太少和同龄人接触的原因,这可不行,孩子就要有孩子的天真快乐,
周复礼对院外的孩子招了招手,示意他们进来。
结果几个孩子使劲摇头,他们父母告诫过他们,哪怕院子里面没人,也不能私自进那个院子玩,怕他们惹祸。
他们也是实在饿得慌了,这才偷偷来敲榆钱儿吃。
这个世界的阶级是十分严苛的,在村子那些大人眼中,这院子一看就不是他们普通百姓能拥有的,所以才会有此告诫。
见这些孩子死活不肯进来,周复礼对知墨道,抱着海棠出去和他们玩吧。
知墨平时就听周复礼的,有些可怜巴巴地一步三回头,估计等着喊他回去。
很快就隐约听到知墨小正太一板一眼的声音,我叫知墨,是我们家小圣人的书童,这是我们家养的小狗,叫海棠
周复礼摇了摇头,哪有一个孩子和一群小朋友玩耍的时候这么正经的。
不过也不理他们怎么交流,小孩子玩到一块去了自然就放开了。
周复礼又回去多取了些麦子来,然后开始磨面粉,石磨应该被张叔和林大娘清洗过,倒是免去了不少麻烦。
会做馒头的人,其实觉得特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