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晋-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控制好水质,养好水草,就不愁养不好鱼。

    徐徐清风的河边,周复礼站在水池边实地开讲。

    一群纨绔子弟展开纸铺在石头上,拿着笔做着记录。

    他们学习很认真吗?不,他们只是从来没有体验过这样轻松自在的学习方式。

    比如司马荷华,笑眯眯的写上两笔,又去看别人写的什么,特别好玩。

    莫司南写两笔又在感受河风吹拂的感觉,不用去想大司空府那些事情,他特别舒服特别自在。

    宇宁朗压住快吹飞的纸,笑得嘻嘻哈哈的,这怎么做笔记啊。

    别看如此,但比起周复礼以前让他们死记硬背,效果更好,他们这样的学渣更愿意接受这种方式的教学。

    所以说因材施教,教学的方式其实很重要。

    旁边还有一群孩子,发出银铃一般的笑声追着蝗虫,时不时跑过来看看,他们不认识字,但也看得笑弯了眉毛。

    周复礼说道,养鱼的第一步,就是晒塘。

    讲了这么多,现在就是实践的时候了。

    得将池子里面的水放干,然后用太阳暴晒,这样能杀死池子里面的病毒。

    这一步特别重要,只有充分暴晒过后的池子,才能让鱼虾不得病,很大程度上防止鱼虾意外死亡。



    第24章

    就如同我们住的房子,不弄清洁住着也不舒服,容易得病。

    周复礼本来是准备雇人来挖池子放干水的,结果小板凳一群孩子一听,赶紧往村子跑,小圣人,我去叫我爹他们来帮忙。

    这周复礼犹豫了一下,想了想,反正都是请人来挖,到时候给他们工钱也行,而且村子离得近也方便。

    这些孩子回去一趟,还真叫来了一大堆人,连工具都带上了。

    这些村民是十分感激周复礼的,周复礼不仅给他们孩子饭吃,还给他们孩子工钱,这种事情到哪里打着灯笼也找不到。

    为了表示感激,他们下地的时候看到蝗虫也抓,然后交给他们的孩子拿去周复礼那里。

    现在听说小圣人要挖池子,就赶紧赶来帮忙了。

    张叔和林大娘赶紧迎了上去,准备谈谈工钱,结果别人根本不要钱。

    不就是挖个池子,我们还怎么好意思要小圣人的钱。

    就是,随手的事情,我们也就这么一把子力气,小圣人别见怪才好。

    现在春耕刚过,我们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好说歹说怎么也不愿意收钱。

    对这些村民来说,小圣人对他们这么好,他们要是收了钱,别人不知道怎么笑话他们村。

    他们没读过书没见过什么市面,但也知道什么叫做感恩。

    周复礼想了想,既然他们不收钱,这事儿他先记着便是。

    然后就是开挖了。

    这池子除了放水挖的沟,还得整改一下。

    池子需要挖成回形,让水的深度不一,天气变化的时候,深水和浅水的温度不同,鱼虾会自动去比较舒适的地方。

    周复礼看了一眼一群纨绔子弟,记笔记。

    当然他还得让这群学生也去挖池子,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的终生不忘。

    小板凳一群小孩子在旁边看得笑嘻嘻的,他们没有我爹挖得好。

    嗯嗯,我爹他们都挖两池子了,他们一个还没挖完。

    一群学生:

    哎呀,这群滴滴大的孩子还敢小看他们。

    改池子,晒池子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

    周复礼每天都带着学生两边跑。

    洛阳城中,突然少了这群惹是生非的纨绔子弟,还让人有些不习惯。

    最近城里都没有人在街上纵马了,奇怪。

    可不是,街头那家说书家的小姑凉,听说好几天没被人调戏了。

    那边斗鸡场,听说生意惨淡得都快关门了。

    别说百姓,连功勋家也奇了个怪了,最近怎么没有人来府上讨说法了?

    以前隔三岔五,总会有人惹点儿事情躲回家,让他们擦屁股。

    时不时有人气势汹汹地来砸他们大门,弄得左邻右舍皆知,现在安静了反而有些不习惯了。

    那谁最近怎么没有惹事了?不由得招来管家问上一声。

    少爷最近早出晚归,大半时间不呆在城里,听说是跟着小圣人去什么实地学习去了。

    实地学习是个啥玩意?听得人一愣一愣的。

    没惹事?不是偷偷瞒着?

    管家:

    老爷这是希望少爷惹事嘞还是不惹事嘞?

    你说这些个纨绔子弟能学会个啥?

    这样也好,免得三天两头给我添堵。

    洛阳城最近的确安静了些。

    最热闹的事情也不过是全城开始收鸭蛋,弄得鸭蛋价格上浮了不少。

    还有就是宫中大量招绣娘,听说都招到其他城池去了。

    最后便是,大辽运来了好多羊毛。

    但奇怪的是,大辽人非但没有将换来的粮食运走,反而还陆陆续续运来了不少粮食,听说是用来换什么保暖衣的。

    大辽人也有点懵,他们每年都来大晋胁迫抢粮,每年都能运不少回去。

    但今年,他们反而往大晋运粮了,因为羊毛换的粮食还不够换保暖衣,他们还得运不少粮来才行。

    欣慰的是,大晋的保暖衣的确好,暖和得超乎想象。

    而大晋的老皇帝丞相们睡觉都怕说梦话将羊毛的作用说出去了。

    今年得了这么多粮食,哪怕是灾年他们也不怕了,节约下来的赈灾的银两,又正好用来让各地收购鸭蛋孵鸭子,简直就是一举多得。

    等冬天的时候,各地估计还能白得好多鸭子,这些鸭子卖掉的钱又能充实国库。

    有一种时来运转的感觉。

    此时,周复礼正在养他的鱼虾。

    挖出来的池子经过几天的暴晒,现在开始蓄水了。

    就用的河里的水,河水是非常适合养鱼虾的,它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平衡的生态系统。

    不像溪水或者井水,因为缺乏一些必要的微生物,不能形成自循环,生态很容易被破坏,想要养活鱼虾特别困难。

    至于池子里面的水草,周复礼在河里捞的水葫芦和一些苦草,黑藻,这些都是养鱼虾常常用到的水草。

    周复礼还在水池周围种了不少空心菜。

    这样适合鱼虾生长的水草环境也算具备了,空心菜长好了还能炒来吃,味道十分不错。

    其实光是育种,两个池子就够了,周复礼是考虑到等鱼苗虾苗培育出来后,需要分池,所以得提前多准备些池子。

    不知不觉,他们居然挖了老长一排。

    鱼虾下水之前,需要做应激处理,就是不能一股脑儿的直接倒池子里面,得先让它们适应新的池水,笔记做好了。

    今天是放鱼虾下水的时间,周复礼正在讲解重点。

    将鱼虾分了好几个桶,然后用新池子里面的水泡着。

    这样侵泡一炷香的时间,然后慢慢倒进鱼池。

    一群学生心道,原来养鱼养虾还有这么多学问,难怪别人养不活。

    他们这些天学了怎么挖出一个好的鱼塘,怎么养水草,怎么放鱼下水等等

    剩下的就是喂养和根据水质换水了,还有就是怎么解决天气变热和天气突变鱼会缺氧的问题了。

    只要处理好这些,绝对能收获又大又肥的鱼。

    周复礼使用的鱼虾精养的办法,就是一个池子能养特别多的鱼也不会出问题。

    鱼虾的饲料我们就用蝗虫粉,蝗虫粉营养丰富,品质优良

    一群学生听得一愣一愣的,怎么在小圣人口里,那些让人深恶痛绝的蝗虫,反而变成了宝贝一样,看看这得是多大的用处。

    不过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多想了,因为周复礼继续说道,鱼虾每天都需要喂食,喂食的方法和量也要注意,量少了不够它们吃,量多了剩在水里,会让水变质

    周复礼讲的看似简单,可这些都是花费无数人的时间研究出来的,比如这一池子得用多少饲料最才科学,没有长时间的研究,还真不可能知道。

    水质,我们可以通过肉眼分辨,也可以通过水草的生长来进行判断

    现在的难点,对周复礼来说,就只剩下怎么解决天气炎热的缺氧问题了,不过他已经有了方案。

    周复礼都有一种回到了他原来那个农场那种感觉。

    每天种好他的菜,养好他的鱼虾,那简直就是享受。

    司马煜每天也屁颠屁颠地跟着听课,这娃现在心思都没放在朝堂上。

    也是,朝堂上他想插手也没有那么容易,在没有得到百官的认可前,他就是个儿皇帝。

    司马煜这几天也玩得特别开心,朝堂上那些糟心事儿似乎都忘记了,而且司马鹿鸣和太后都去巴南郡了,没有人和他演对手戏,他都有点缺乏斗志。

    和其他学生一样,时不时还要说上一句,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周复礼的课居然这么好玩。

    可不是,一点都不想听其他大学宗的课。

    周复礼心道,呵,要不是带你们出来实地学习,你们也听不下去。

    除了养鱼养虾,皇宫中的农场也得照顾周全。

    现在种的那些黄瓜和丝瓜已经到了爬藤的阶段了,得立一些篱笆,让它们爬,不然它们的尖部会断掉,根本长不高。

    一群学生直接跑去了御膳房,将做饭的柴火全部搬了出来开始倒腾。

    结果就是,隆庆殿中,老皇帝看着桌上的两个菜直皱眉,洪公公,为何今天只有两个菜?

    洪公公,今儿个御膳房来报,说是没有足够的柴火做饭。

    老皇帝那个懵,什么时候他们大晋穷得连皇宫里面烧火的柴火都不够了?

    洪公公赶紧回道,听说是至勤殿的各位爷冲进御膳房抢了柴火就跑,他们补多少抢多少,到现在都还没补够。

    连陛下这两道菜,听说都是哭着抢着才留下来点柴火做出来的,其他殿的娘娘现在还饿着肚子。

    放肆!老皇帝那个气啊,听说最近这些纨绔子弟消停了,他还欣慰了好久,结果这才几天,又干出来跑御膳房抢柴火这么荒唐的事情。

    真是出息了,带我去看看他们还能不能干出点什么能翻天的事情。

    老皇帝最近身体似乎好了一些,倒是能到处逛逛。

    率先就走出了隆庆殿。

    不过还没有到至勤殿,他就看到了他口中能闹翻天的一群纨绔子弟。

    只是脚步却停了下来。

    莫司南正用袖子擦干额头的汗水,都顾不得额头上汗湿的头发,继续将手上的树枝插进地里。

    两根两根的交叉着插,小圣人说这样才够牢固,哪怕下雨吹风都不会倒。

    身后,宇宁朗弯着的腰都没有抬起来,正将黄瓜藤儿一根一根的缠在篱笆上。

    藤儿的头得朝上,这样它们才会朝上长。

    腰杆有些酸,揉了揉又继续。

    一旁,司马荷华小胖子站在大太阳下,正拖着老大一捆树枝,因为太重,屁股翘得老高的拖着,一个不小心还一个趔趄摔了个狗吃屎,但没事人一样爬起来继续拖。

    司马煜也在插篱笆,看了小胖子一眼,你怎么搬来的树枝没别人多,我们这么多地不够用。

    小胖子气呼呼的,我抢不赢他们,他们跟疯了一样抢着就跑,你先弄着,我再去搬两捆。

    宋辞和卫褚也满头大汗,他们两算是弄得最快的了,时不时还高兴地抬头看看落后的几人。

    老皇帝:

    什么时候只知道玩乐,一天到处招惹是非的这些功勋子弟这么勤快了?

    老皇帝指向莫司南,这个是大司空家的莫司北吧,以前大司空好像带来我面前瞧过一眼,还有一点印象。

    洪公公看了一眼,陛下,这是大司空府的莫司南,是庶出的大公子,莫司北是他弟弟。

    哦,倒从来没有听大司空提起他这个儿子。

    然后指向宇宁朗:太尉府的宇宁乾?

    洪公公答道,陛下,是宇宁朗,太尉府庶出的大公子。

    老皇帝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然后又指了指宋辞和卫褚。

    洪公公也不等询问,答道,右卫将军府的宋辞和左卫将军府的卫褚。

    看上去倒是有些力气,就是不知道武艺如何。老皇帝说了一句。

    然后也没有过去了,而是回了隆庆殿,让御膳房多备些柴火,莫要耽搁了各宫的伙食。

    其实这事如果周复礼在场的话,他也不可能让这些学生做出这么荒唐的事情来。

    周复礼去了一趟工部,他要解决夏天鱼池缺氧的问题,需要一些工具,得工部匠作师的人帮忙。

    这次弄的东西比较精巧,他必须得亲自去说明一番。

    等他回来的时候,这些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