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第一庄- 第5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三份是什么?”

“西突然派人去了河间郡王李将军处,说是要派使来长安献礼,可却没说是什么礼?”

烟点上了,李元兴没有让裴喜退下,裴喜也只是站在那里。

过了好一会,李元兴突然问:“老孙,我儿子什么时候出生?”

“从殿下的面相上,还有李淳风七天前在天策上将府摆平安阵时观察三位王妃的面相,以及雪晶的最后一次诊脉,连同御医的脉案。时间可以肯定就在是明天傍晚开始,出生会到后天子时末!”

李元兴眼睛用力的一闭,心说难道真的这么神奇吗?

“老孙,另外两个呢?”

“在同一天,十八天后。但时间却是有早晚之分,可以说,一整天到晚上才会全部结束。”

“会在那里?”李元兴反问了一句。

这个问题倒真的没有人能够回答了。生孩子肯定是在自己家呀。

李元兴有些不敢相信,原本说的是自己逢喜就见血,只是自己一句玩笑话。可现在却似乎成了自己的命运一般,这种神秘的东西,让李元兴感觉到有些不安。

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之后,李元兴长长的吐了一口气:“裴喜,依本王的名义给李孝恭发电,不是公文,就是本王私下告诉他,西突然会在明天晚上攻击高昌,一夜就会平了高昌,然后会将高昌作为国礼献给我大唐,怎么处理此事,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是!”裴喜重重的点了点头。

“再给王霸说,告诉他加强戒备,十月中旬倭人可能会有军事行动。然后你再给莱州与丹东发电,请丹东借十条战舰给莱州,在新年之前护送莱州往倭岛运物资的船,或许会有水战,也可能会需要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帮王霸一次!”

裴喜是在半岛那里打过仗的,知道出兵代表着什么。

所以裴喜多嘴问了一句:“殿下。倭岛是否会有战?”

“或许会,小心总无大错。你告诉王霸,丢了江津港,军法从事!”

“是!”裴喜重重的行了一个军礼后退了下去。

裴喜出去了,李元兴脸上多了几分冰冷,武曌盯着李元兴,李岚姗也盯着李元兴。李岚姗没话可说,也没办法说话,她才刚刚来到大唐,许多事情并不是她有资格开口的。

“接下来呢?”武曌突然开口问道。

“吩咐下去。叫所有人休息。今天晚上回长安。我要去看看他们制作的几台机器。”李元兴站了起来,想了想之后对李岚姗说道:“你休息一下,你们都不用跟着了。”

孙老道回去了,他来的真正目的就是青霉素的临床实验。

战场上是最合适的地方。

李元兴出去了。李岚姗这才问武曌:“他在想什么?”

“你认为秦王府是一个什么地方?”武曌反问李岚姗。李岚姗几乎就没有思考。立即回答道:“在大唐一人之下,万万之上,集军政大权与一身。可以说秦王府的决定,几乎影响着大唐以及周边所有的国家。”

武曌冷冷一笑:“秦王府内外,都在不断的征战。”

“为什么?”

“因为,王妃们会长大!”武曌只回了这么一句,就不再多话了。

李元兴已经不再想这些事情,有些话他是永远不会给别人说的,包括武曌与李岚姗在内。这是大唐最大的秘密,就是李二也仅仅只是知道一半罢了。

收拾心情,李元兴准备去视察工坊。

岑文本,作为耀州府尹,来了耀州已经大半个月了,有些工坊他都没进去过。不是他的身份与级别不够,而是他认为在明月公主没有回耀州之前,他不方便一个人进入几个门前挂有仙字的工坊。

仙工坊,代表着大唐顶级的工业技术。

这是陪着秦王,他才头一进入仙工坊。

“殿下,车床的精度已经达到了一丝!但动力部分不够稳定,蒸汽机没有办法保持一样绝对平衡的速度,有时候会因为突然之间那一丝的速度变化,影响到精度。”马原在旁边汇报着。

马原是知道岑文本的,在府尹的交接仪式上他有参加。

岑文本懂多少,马原不知道。

可马原却是必须要介绍的:“这一个一丝,就是丝绸那原丝的粗丝。殿下给的要求是,三年之内达到零点一丝的精度,零点一丝就是指一丝的十分之一。”

“了然!”岑文本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明白,给他解释这些,就是给他这个府尹面子,他来到耀州并没有作太多的事情,只是先熟悉与维持原先的动作,处理一些大事上,还是在多听耀州各位一等管事的意见,好在各工坊花的钱都是年初作过预算的,也没有什么追加之类的麻烦。

“镗床呢?”李元兴没有管车床,车床的精细化已经远远超出李元兴的想像了。

要知道后世普通的车床,精度也不过是千分之一至三毫米。大唐的蚕丝,一般长度可以达到上千米,精细为千分之十五至十八毫米。可以说,大唐现在车床的精度,只要电动机成功,那么车床的稳定性提高,一定会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马原听李元兴问到镗床中,行了一个单膝跪礼:“马原无能,镗床眼下只能勉强达到五十丝的精度,而且只能镗纯圆内镗,线镗就算是二等镗匠师也达不到要求。”

“不要动不动就请罪,去分析,去研究,需要银钱之类的,你们报上合适的理由,合适的用度,岑府尹会考虑的。镗床有大用处,不要急,精细程度不是用嘴说出来的,用数据去计算。”李元兴对马原说完,转身对岑文本说道:“耀州这边,每年都要进行算师的考核,算师很重要,还有理学、道物学都要选择优秀的人才进行培训!”。)

ps:从医院回来,还算平安。

这几天,会给大伙加更的。

昨天三更,前天四更。最近七天,平均更新字数达到了九千四百多字。作者的诚意满满的,求保底月票,先让本书回到分类前十。

谢谢各位的支持了。

第754节钢铁钻山兽【第二更求月票】

李元兴说的道物学,其实就是化学。这东西就是一个名字罢了,谁也不会放在心上的。那理学,就是现代物理学。没有这两样知识,大唐难以发展起来。

好在,李元兴是这些原本就优秀的人才作学生。

用现代已经有的理论知识变成他们自己的知识,如果从零开始研究,怕要慢上几十倍。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会更高。

“殿下,那巨兽,最多再有十天就可以试机了!”马原这句话,却是让李元兴很高兴。

耀州,一座石山前,光是卫兵都有三百人。

岑文本来的时候,只知道这里有重要的任务,却不知道是作什么。

四条钢轨上面有一个高五丈,宽七丈的巨大圆形,如长蛇一样的钢铁巨兽。这会正在组装之中,许多零件不合适也赶紧回去返工。

最原始的蒸汽盾构机。

马原命令两个工匠将图纸打开放在李元兴面前。

“殿下,前面开路的有八个蒸汽钻,四条传输碎石的传送带,向前推进的力量与轮子无关,用的地抓,好在每天也就只有几丈的距离,所以给轮子加动力,感觉浪费了。现在唯一让我等头痛的问题就是,深度超过一百丈之后,蒸汽机会无法排气。”

李元兴看着图纸。

这台盾构机,并不是用现代那一种高超的一个巨大的圆盘作为开路。

而是用了一个可以升降的平台,以一个山洞而言,一次可以打进去一尺深,先从最上面用气压冲击的钻头打碎石头,下面紧贴在石壁上的铁板会把石头滑到传送带上,然后再运到后面去。

最高可以一次挖两尺,然后钻头的平台下降,再打碎下面的石头。

可以说,这是半人工,半机械式的。

那种切削式的盾构机,大唐就算制作出来也需要两年时间,而且也没有足够的动力。

李元兴准备从长安开到华州,就是后世西汉高速铁路选择的路线,恐怖的一百三十五公里,就有一百二十七公里长的隧道与桥梁。

李元兴的长成铁路,远比后世的有更多的山洞,却减少了桥梁。

对于大唐来说,挖洞比架桥更容易一些。

也改了一些路线,能从山边走的,只需要在山体上挖出一块就行了。

可就是这样,按大唐这边计算的二百七十里,可以说全部是挖出来,去拿桥架起来的。隧道最高的一条,达到了两公里,最短的也有三十步。隧道占整个长汉铁路的六成,还有几座桥是根本不可能回避的。

建这一条通往成都的铁路,李元兴给出的预算,高达七百万贯。时间为三年。

七百万贯,这个数字放在后世的现代,就是差不多三百多亿。可后世的三百多亿占国民总产量的比例却是很小的。

李元兴这七百万贯,对于大唐来说,武德年间,一年户部的总收入也达不到这个数字。

在贞观初年,不算秦王府,整个大唐铸钱才不过四五十万贯。

就是现在贞观二年,整年的收入也不过八百万贯。

李元兴光是一条铁路,就要投资七百万贯,当初让几位老臣子吓的心脏病都犯了。

不过,崔君肃却认为,李元兴算错了。因为人工,物力,粮食,劳役的消耗,远没有李元兴所说的那么大,他给李二上了表章,工部也上了表章,认为这条铁路,虽然土方量巨大,但消耗钱粮物资最多不过三百万贯。

理由是,大唐各州县都有劳役的义务。

而且,秦王殿下给定的伙食标准太高了,每个人,每天二十文钱的伙食标准,这不是修路,这是宴客。就是大唐边疆最苦之地,伙食标准也没有一人一天二十文钱这个道理。

李元兴算错了吗?

李二大概知道原因。

李二记得李元兴给自己的提到过,秦岭山中开路,辛苦异常。而且又十分的危险,所以出的工钱至少是长安到洛阳段的三倍,伙食费至少要高出三倍。然后还有伤残抚恤之类的支出,所以长成铁路消耗八百万贯。

李二知道李元兴算错了,他却没有提醒李元兴。

想前隋的时候,杨广动用数百万劳力修运河,然后又三征高句丽,光是死在路上的劳役就号称是百万之巨,可百姓们在接到劳役命令的时候,明知是死,却也没有办法躲避掉,硬着头皮也会上的。

你李元兴修大唐竞技场,那么大的工程量,放在前隋至少用两年。

可你秦王府,三个月就修好了。

而且只用了不到十万劳力。

再看长安到洛阳的铁路,李二相信,给杨广你十年也修不起来,我大唐,一年就修成了。

所以李二不会提醒李元兴,他要让李元兴看一看,大唐百姓的潜力。

一条长成铁路,让天下人看一看,我大唐的威武。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大唐,一rì长安到成都!

所以李二要亲眼看一看那个耀州制造出来的,可以开山打洞的钢铁巨兽,一口气,在秦岭山中打出一条山洞,直通蜀中!

巨大的原始盾构机,李元兴没有作评论。

依现在马原的机械学能力已经远远的超过李元兴了,所以李元兴不会随便乱说话,也不敢乱说,不是怕丢了面子,只是担心自己的话会影响到马原的决策。

“此物,很重要!”李元兴看完全部之后,给岑文本说了一句。

岑文本一欠身:“下臣知道,圣上也有关注。礼部已经在测算开工时rì,此时关乎大唐国运,任谁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李元兴又看了其他的辅助工具,特别是开山钻孔的机器。

还有运输用的轨道车。

“这个设计很有趣!”运碎石的车子不是正方,或者是长方形,而是梯形。

对于这个一头长一头短的设计,马原的解释是:“殿下,空车很轻,让人推着就可以进入山洞里。然后在机器下料口那里可以转过来,然后再转到另一条轨道上,挂上拉索,就可以从山洞之中拉出来。

马原说着,又在车下打开了一个活扣:“殿下,这是翻斗。碎石出来的时候,直接就翻到坑中,然后再用其他的车子运走,进入碎石机,打成整齐的大小,铁路下的碎石路还是要用上的。”

李元兴轻轻的摇了摇头:“我的意见是,一边推进,一边加固圆顶。这个意见,你们参详一下。如果需要加固的话,那么进入山洞的车子里,就要有混凝土,还有加固作的预制板,或者是石材。”

“殿下,原本的计划了,开完洞,再修洞。”

“万一,开洞的时候因为震动,塌方呢?”李元兴反问了一句。

马原有些接不上话了。

他毕竟是机械学专家,这建筑学他不行。倒是岑文本接口:“殿下,此事可以叫工部负责建工的匠师议一议,如果需要一边前进一边加固,那么就要考虑这个机器是不是可以作一些调整。”

“殿下,机器好改,这原本机器后半段就是空的,增加一些架子,方便工匠们干活就好。唯一麻烦就是进料车是重车,怎么样送进去,这些小匠来考虑吧!”

李元兴没有再多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