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一脉之人,必然对神龙玺趋之若鹜。
当时若不是在神墓中发现了天佑神录,神龙玺就该被轩辕柔取走了。
轩辕柔不是没怀疑过乐小义,或许她把神龙玺交给乐小义后,乐小义用这样的方式反将一军,既可以不用誊译天佑神录,而且还能无声无息地除掉她。
可如果乐小义真存了心思,在地底的时候,她就不会把天佑神录上的古体字译给轩辕柔听。
提起这件事,轩辕柔有些感慨:驾崩的先帝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听到了神龙玺的消息,而且非常肯定神龙玺就在我手里,所谓的血缘与荣宠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先帝把轩辕柔囚禁起来,逼问她神龙玺的下落。所以乐小义虽然因为尉迟泉教唆天圣攻打剑神宗耽搁了好长一段时间,没来得及把天佑神录誊译出来,轩辕柔身陷囹圄,也没功夫去催她。
第302章
但正是乐小义没有传信给轩辕柔,反而阴差阳错躲过一劫。
毕竟那时候,轩辕柔的一切行动都被皇帝监管,东西真送过去会落到谁的手里,实在不好说。
我说东西不在我这儿,他不信,把我的寝宫掘地三尺,查遍了我所有可能接触的人,最后不得不承认事实,东西的确不在我手里。轩辕柔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乐小义没错过她眼睛里一闪而逝的落寞。
乐小义眉头皱起来,她听轩辕柔说这件事,有种奇怪的感觉。
轩辕柔注意到她的表情,问她怎么了。
当时有玄天宫的人在我们掉进地底之后突然闯入神墓,你还记不记得?乐小义问。
轩辕柔当然记得此事,不过她没明白这件事和她刚才说的那些有什么必然联系。
乐小义的眉头依然没有松开,继续道:当时我就觉得奇怪,只是有些细节没有想明白,姬玉楼的人马来时目标明确,离开的时候撤退也非常迅速,显然对当时那座神墓的环境提前有所了解。
她和轩辕柔在地底并未待太久,可出来之后,玄天宫的人马已经来了又去。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不先把神龙玺拿走,非要等到我们进去拿到神龙玺之后,再闯进神墓?乐小义提出一个问题。
当时菩提禅宗惨剧并未过去太久,姬玉楼与尉迟氏之间还存在一些合作,而尉迟氏又和龙都皇室密不可分,这样的大前提下,玄天宫的人却没有取走神龙玺,这绝不可能是失误。
而且,那一次,玄天宫的人的目标非常明确,要杀乐小义。明明轩辕柔和乐小义两人都进了神墓,姬玉楼派去的人手却只取乐小义的性命,这说明什么?
轩辕柔也意识到这一点,眼神微凝:你是说神龙玺可能是姬玉楼故意留在里面的?而且他们真正的目标其实是我?
乐小义点头,继续推测:既然他们要杀我,说明从一开始,他们就设计好了你能拿到神龙玺,只是阴差阳错我们掉进地底,避开了他们的袭击。
但是在此之前,你已经拿到了神龙玺,姬玉楼那一次袭杀失败,后面姬玉楼的人都没出现,足以说明杀我仅仅只是个幌子,他们自以为计划万无一失,却绝对没想到,你会把神龙玺交给我。
轩辕柔忽然沉默下来,若乐小义不细说,她还真没注意到这个可能。
可如此说来,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轩辕柔不知不觉顺着乐小义的思路往下想,难怪父皇那么肯定神龙玺就在我手里,这件事很有可能是我哪位皇兄伙同姬玉楼一起给我下的套。
可事实上,轩辕柔在龙都皇宫中从未表现出任何锋芒,何况她又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她那些兄长都认为她是给自小娇纵却一无是处的小公主,又怎会故意设这样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局针对她。
忽然间,一道灵光闪过轩辕柔的脑海,令她脸色一变。
乐小义敏锐地注意到轩辕柔的变化,向她投去疑问的目光。
我想起来一件事。轩辕柔道,我从姬玉泫手里拿到天山神墓的线索之后不久,我书房的东西被人动过。
当时她回到书房,发现桌上的文书翻过两页,书房中重要物件并未丢失,她便以为是风吹的,并未在意,可方才她突然想起这件事,立时感到不同寻常。
翻动文书的不是风,而是人。
有人发现了她的秘密,所以她也成了需要被清理的障碍之一。
被蒙在鼓里这么久,想想轩辕柔便觉得背脊发寒。
若不是皇帝突然驾崩,给了她可乘之机,或许她已经死在皇宫里。
乐小义的脸色也不好看,可左思右想没有结果,她便把话题重新绕回去:先说你受困之后是怎么逃出来的吧,我们一起找找线索,说不定能有发现。
轩辕柔从回忆中抽回注意力,转头神态莫名地看了乐小义一眼。
随着接触增多,她越来越发现乐小义身上有许多奇妙的特质,就如心细如发,思维严密,总能从细微之处发现一些寻常人难以注意的线索。
不论是之前天山神墓之行,还是今日这一场闲谈。
姬玉泫到底多有先见之明,能在乐小义微末之时就看见她平凡的外表下藏的真金。
乐小义注意到她的视线,但她神态平静,坦然接受了轩辕柔的打量。
来这里之前,她其实没打算和轩辕柔多么深入地探讨这些事,但在听轩辕柔讲述她在龙都经历之后,乐小义突然改了主意。
之所以对轩辕柔说那么多,是因为轩辕柔从受困于龙都,再到后来先帝驾崩,她带人逃了出来,从始至终,未将神龙玺就在乐小义身上的事情抖出来。
或许轩辕柔顾忌着抖出此事务必要提及天佑神录而引人怀疑,但天佑神录到底是身外之物,命都没了,要这神录有什么用呢?
许是乐小义方才一番推断解了轩辕柔的困惑,轩辕柔对乐小义的防备心又降了一些,她没犹豫,继续刚才未说完的话题。
我被父皇困了三个月,这三个月里,父皇一心要找到神龙玺,因此疏忽了皇子们私下愈演愈烈的争斗。
救我的是太子,他派人将我从宫中偷出来,一路护送我南下,我离开皇宫之后不久就听说父皇驾崩,具体是谁动的手,我也不清楚。
第448章
皇帝正值壮年; 不可能无缘无故驾崩,必然是遭了歹人暗算,至于这歹人的身份是谁; 争夺皇位的那几个皇子; 每个人都有嫌疑。
从轩辕柔这番话中; 乐小义又注意到一个细节; 她犹豫片刻; 还是决定问一问:柔公主和太子的关系很好吗?
轩辕柔挑了挑眉; 笑道:你问这个问题,不怕我跟你翻脸?
太子才刚救了轩辕柔; 他们又是有血缘的兄妹,乐小义的问话实在有点挑拨离间的嫌疑。
不怕。乐小义也跟着笑了,若殿下要翻脸,我也只好认栽; 但我不信殿下刚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乐小义说出那番话,轩辕柔就已经重新审视了自己和几位皇子之间的关系。
她不知道那日进过她书房的人是谁,所有人都可能,不论是嫌疑最大的三皇子,还是冒险搭救她的太子殿下。
将她从宫中救出; 并不能洗清太子身上的嫌疑。
既然皇帝没有得到神龙玺; 在那些人看来; 神龙玺就应该还在轩辕柔身上,只要是龙都皇室之人,不管是谁以何种方式接近她; 都很可疑。
硬要说的话,其实几位兄长之中,与我相处融洽的; 只有太子和六皇子。轩辕柔道,我自小任性,而且受宠。
说到这里,她话音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尴尬,说着受宠,可她前不久还被宠爱她的父皇困在宫中,她在先帝心中的重量显然不及神龙玺。
乐小义并未拿此事打趣轩辕柔,只在一旁安静听着。
几位兄长都不太喜欢我,嫌我太闹,唯有太子和六皇子与我能玩得来。轩辕柔继续往下说,太子的性情比较柔和包容,六皇子则是跟我脾性相投,也是所有兄弟中看起来最没有心机的一个。
当然,她这么说已明确向乐小义传达了一个信息,不管看起来多么无害,或者多么儒雅,只要生在皇家,就不可避免地惹上嫌疑,因为谁也不知道纯良无害的表象下是怎样的面孔。
就连轩辕柔自己也戴着伪装的面具,何况心思比她更复杂的皇兄们。
虽然她离开龙都之后南下进入太子统领的辖区,但这不代表轩辕柔和太子就真的毫无嫌隙。
乐小义表示自己了解了,然后轩辕柔就继续说起龙都事变:先帝驾崩之后,三皇子迅速占领皇宫,拉拢朝廷要员及十万禁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封锁了整个龙都,想来个瓮中捉鳖将其他皇子一网打尽。
乐小义意外于轩辕彻的野心,他究竟做了多少准备,才敢冒如此大的风险,意图一步登天?
轩辕柔显然看出了乐小义的惊讶,她冷嗤一声:轩辕彻藏得很深,除了尉迟氏,他和崇郡王的关系也颇为密切。
又是崇郡王!
乐小义脸色阴沉。
有崇郡王的青龙军在背后支持,他此行原本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奈何他的计划百密一疏,中途出了一点变故。轩辕柔说这话时的语气轻飘飘的,全然一副看戏的态度。
乐小义也被轩辕柔这番话吸引了注意:什么疏漏?
原本和轩辕彻统一战线的五皇子和七皇子不知受何人挑唆,在关键时刻选择叛变,出卖了轩辕彻,把青龙军布防的消息漏了底。
乐小义恍然大悟,这就是为什么三皇子明明占领了龙都,却只扣下了最不知事的六皇子,余下几位皇子却都跑了出来的原因。
这些皇子各自都有自己的私兵,合作对付崭露锋芒的轩辕彻的同时,又互相怀疑,彼此牵制,才形成大禹如今势力割据的局面。
而后轩辕柔从袖中取出一张地图递给乐小义,这图上标记了大禹十四州如今势力分布,太子虽然远离龙都,但是他手下兵马占据了足足六个州,远非只占领一州的九皇子所能及。
其余八个州也被逃出来的皇子瓜分干净,势力较弱的,便依附于信得过的皇兄,总得来说,分成四大阵营。
以三皇子为首的龙都阵营,扣留了六皇子及其下属两万私兵,加上轩辕崇的青龙军,合计兵马约有五十万。
另外就是以太子为中心的西南六州,除了太子从龙都迁出的十万私兵,加上五州州府三十万驻军,合计四十万兵马,是除龙都之外实力最雄厚的阵营。
二皇子和七皇子合作,占据西北三州,余下四位皇子各领一州,不约而同抱团对外,形成一股看似不逊于太子,却内部松散的阵营。
乐小义看完地图,抬头问道:这么重要的东西,柔公主直接拿给我,可不像柔公主以往的风格。
虽然这些情报乐小义花些时间也能查到,但轩辕柔从来不会主动给谁提供消息,之前去天山,她就算表面上相信乐小义,暗自还是会有提防,她这一举动,无疑是在向乐小义示好。
轩辕柔闻言笑了:乐少宗主与我也算打过一段时间交道,明人不说暗话,眼下大禹形势严峻,我虽有野心,但很多时候行事不便,太子虽然占领了西南六州,但龙吟山脉到底是剑神宗的地盘。
我愿交乐少宗主这个朋友,日后若有始料未及的变故,还望乐少宗主能拉我一把。
此前她收到苏听云代乐小义转交的天佑神录译本,就存了心思再与乐小义见上一面,相比于一个更比一个阴狠的兄长,她更愿意相信与她毫无利益纠葛的剑神宗,何况,有姬玉泫的关系在,她选择拉拢乐小义顺理成章。
如果乐小义愿意帮她,她便算是多了一张保命符。
毕竟剑神宗有涅槃境的守护神兽,可不是人人都敢招惹的,真遇上危及性命的变故,若能逃得进龙吟山,兴许就能保命。
乐小义眨眨眼,无奈耸肩:可是如今剑神宗的情况或许你比我还清楚,大禹王朝风雨飘摇,剑神宗几度遭受变故,如今人人自危,恐怕力不从心啊。
只要乐少宗主还在,剑神宗就不会倒。轩辕柔微微一笑,不是么?
剑神宗近些年数次遇袭,都是乐小义力挽狂澜,何况不论君澜剑还是鳄龟神兽,都与乐小义息息相关,能从微末之境短短两三年里名遍天下,玄天宫少宫主痴心相付,轩辕柔有理由相信,乐小义绝非凡俗之辈。
乐小义没有立即应声,两人平静地对视片刻,忽而相视一笑,便听乐小义道:柔公主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若在下不尽一分绵薄之力,怕是说不过去。
这话说出来,便代表了她的立场。
轩辕柔心里绷着的一根弦微微松了,连脸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