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妾有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放妾有子-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锦哥儿走到傅里面前:“昨日我就知道你今天要到薛家去,本来还想着娘亲肯定会带着我一起去,谁知昨天等了一晚,今早又等了一早,娘亲竟然都没有让人来通知儿子要去薛家做客的事儿,儿子这才明白,娘亲根本就没打算今天带着儿子一起去薛家做客。”
  傅里顿住:“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锦哥儿不高兴了:“怎么就理所当然了?我作为您的儿子,您到朋
  友家做客难道不应该带着儿子一起去认认人,然后向朋友介绍介绍一下儿子?”
  傅里失笑:“不是朋友。”
  刚说完,傅里就恍然地看向锦哥儿,“说来也是,今天到薛家做客,确实应该将你带过去。”
  她为什么会对薛宝琴一家子另眼相待?当然是因为薛宝琴!
  而她又为什么会对薛宝琴青睐有加?说到底还不是为了锦哥儿?
  若不是为了给锦哥儿找一个合心意的老婆,她何至于在听说了薛家来到姑苏,上门拜访却被拒绝之后还大张旗鼓地找人?
  可是薛宝琴千好万好,若是锦哥儿不喜欢不也白搭?
  虽然她觉着薛宝琴肯定符合锦哥儿的喜好,但两人没有见面之前,谁能保证锦哥儿会喜欢薛宝琴这一款的美人?
  虽然薛宝琴如今年纪还小吧,但眼缘儿这种事又与年龄无关
  以两个孩子如今的年龄,想来不论是锦哥儿还是薛宝琴都不可能对对方产生男女之情。可没有男女之情,傅里总得问清楚锦哥儿会不会讨厌薛宝琴吧?
  人的气场很难说,有的时候真的存在两个人因为气场不和,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就互相针对的情况,现在将锦哥儿带过去与薛宝琴见面,也是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这般想着,傅里便带着锦哥儿直接上了去往薛家的马车。
  因为傅里昨天并未说要带着锦哥儿上门,鉴于她的女子身份,所以薛蝌的父亲一早就出门忙碌去了,只留下了薛秦氏和薛宝琴、薛蝌母子三人在家等待傅里上门。
  等傅里带着锦哥儿上门之后,薛秦氏还有些惊讶
  上次在湖州,薛秦氏可没见到过锦哥儿。
  傅里笑着为两人介绍:“薛夫人,这位是犬子傅、林桂,字文锦,你叫他文锦就好。”说完又转头为锦哥儿介绍,“这位就是我常同你提起的薛夫人,记得叫薛姨。”
  林桂是锦哥儿认祖归宗之后,由林如海取的名字。“桂”字取“折桂”之意,因为林如海当时得知锦哥儿马上就要参加科举,所以按照这一代从木字辈儿取了个林桂的名儿,寄托了他希望锦哥儿这次科举可以金蟾折桂的美好祝愿。
  至于文锦这个字,一来是因为锦哥儿用这个名字用惯了,贸然改名儿可能会让他不习惯,所以选择了保留;二来也因为文锦这两个字与桂字有着相同的祝愿,也算是符合给人取字的规律,所以林如海便直接为锦哥儿定下了这个字。
  薛秦氏听完介绍,当即笑着唤了锦哥儿一声“文锦”,同时还从袖袋里面拿出一个碧绿翡翠手镯放到锦哥儿手上:“见面礼,以后记得送给你的妻子。”
  锦哥儿愣了下,两颊微红。
  锦哥儿今年十二岁,因为前面有个兰哥儿险些订亲的兰哥儿带着,对男女之事已经不比三年前懵懂了。虽然在自家人面前谈起娶妻相关的事儿同样不会羞涩,但被外人以此打趣,自然也会觉得不好意思。
  傅里看着锦哥儿难得羞涩的样子,当场笑出了声。
  锦哥儿听到傅里笑声,没好气地转头瞪了她一眼,旋即很快调整好情绪,冲着薛秦氏躬身行礼:“薛姨好。”
  薛秦氏听到锦哥儿唤她薛姨,登时乐得不行,然后将自己的一儿一女拉到面前,开始为三个孩子介绍:“文锦,这是我的两个孩子,长子薛蝌,你只管叫他蝌二弟就行,他旁边站着是我的长女宝琴。”
  话音刚落,三个孩子以此见礼。
  锦哥儿今年十二,薛蝌今年十岁,而薛宝琴比锦哥儿小五岁,今年只有七岁。虽然只有七岁,但薛宝琴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完全可以从她此时容貌窥见以后的天人之姿。
  锦哥儿回头看了傅里一眼,几乎立刻就明白了娘亲为什么对薛家这般热衷
  谁让这小姑娘漂亮呢?
  锦哥儿可是对自家娘亲的德性再清楚不过,她对别人家的男孩儿还不怎么在意,反倒非常喜欢细那些漂亮小姑娘。漂亮小姑娘就算是犯了错,娘亲也能轻飘飘放过,可若是犯错的是男子,那完蛋,娘亲一点儿不会容情。
  想到这儿,锦哥儿忍不住抿唇露出一抹笑。
  锦哥儿继承了林如海与傅里最优秀的基因,相貌完全称得上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傅里笑起来就如春花绽放,已经非常好看了,锦哥儿笑起来还带着几分书生意气,更是好看得惊人。
  其他人还好,年纪还小的薛宝琴却看着锦哥儿笑颜完全移不开眼。
  傅里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看来这个儿媳妇稳了。
  从锦哥儿的态度上看,他对薛宝琴显然是没有恶感的,而从薛宝琴看锦哥儿的笑容都看呆了的行为来看,她对锦哥儿显然也有着相当不错的好感
  哪怕这点儿好感是建立在锦哥儿出众的外貌上的呢,也与男女之情毫无关系,但只要锦哥儿以后不长残,小姑娘以后喜欢上锦哥儿难道还有什么困难的?至于锦哥儿就更好说了,只等薛宝琴长大,这个和自己如出一辙的颜狗肯定不会讨厌她。
  锦哥儿可不知道傅里心里打的主意,他与薛蝌兄妹二人见礼之后,很快就被薛蝌带到前院儿,没有继续留下。
  男女七岁不同席,薛宝琴今年正好七岁,为了避免被人说嘴,他自然是要避嫌的。
  很快,傅里就与薛秦氏聊了起来。
  薛宝琴就坐在两人旁边,拿着一个九连环在那儿玩,没有人和她说话也一点儿不觉得枯燥。
  傅里看着她,心里愈发喜欢。
  想着薛宝琴在原著中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就已经是订婚状态了,傅里担心以后情况有变,便觉得还是赶紧将人定下为好。
  虽然傅里也觉得自己这么早就将人给定下有些夸张,但比起她以后被其他人给截胡了,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她还是觉得赶紧将人扒拉到自家碗里面更安全一点。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明天见感谢在2020022920:54:152020022923:59: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迷你馬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4章 
  薛秦氏对锦哥儿观感相当好;何况他不但家世过人;自己年纪轻轻就已经考中了举人,指不定明年还能考一个进士?这样的孩子不管在家世如何过人的人家眼里;那都是真正的乘龙快婿;面对傅里抛出来的橄榄枝,谁又真的愿意拒绝呢?
  薛秦氏听出傅里的打算后;当即受宠若惊地答应下来。
  薛宝琴虽然年纪还小;却已经对这种事儿有了一定的了解;只知道自己以后可能就多了一个未婚夫;等长大了就要嫁给对方,与对方生活在一起。但在她心里并不太明白订婚究竟意味着什么;只以为自己是多了个可以一起生活的玩伴。
  就跟自己的哥哥一样。
  所以就算听到傅里与薛秦氏说的话;她也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想法,反倒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傅里;似乎想要通过她;来回忆锦哥儿的相貌。
  傅里对上薛宝琴的眼睛;忍不住笑了起来。
  只是薛宝琴年纪还小;就算两家都有联姻的想法;也不可能这么早就开始走礼。所以两人只是交换了一下信物,约定好了等宝琴十五岁之后再开始商谈婚事;然后她们就默契地将这件事按下;没有再多提。
  临走之前,傅里犹豫许久还是提醒了薛秦氏一句:“你家丈夫在外行走,风里来雨里去的;也不知道身体健康有没有出事儿,你还是在府上养一个大夫,然后时常让他给你家丈夫把把平安脉才好。我瞧着你的身体仿佛也有些虚弱,到时候养了个府医,你自己的健康也有保障。”
  傅里会这样说,是因为原著当中薛宝琴与薛蝌两兄妹出现在荣国府的时候,就已经是父母双亡,只是书中并未说明其父母去世的原因,但想着以当时薛家的身份地位,薛蝌父亲在行商途中应当不会被人为难,更不会遇到危险才是,所以她才提醒薛秦氏注意自己与丈夫的身体健康,若是两人是重病而亡,若是提前查出病因,也许薛宝琴两兄妹就不至于落得和原著一般的父母双亡,然后只能被原本施恩的梅翰林家欺辱才是。
  薛秦氏愣了下,点头:“自从族长因病去世后,我便非常注意老爷的身体,唯恐一时不察,老爷的身体也如族长一般生了重病,等查出来的时候已经药石无灵,只能等死。”
  傅里愣了下:“薛家族长?”
  薛秦氏见傅里对这个话题有兴趣,不免多说了几句:“族长在薛家出事之后,也不知是打击太大,还是因为忙着安置族人及与那些不怀好意之人周旋一时没能顾得上自己的身体,总之没多久就查出了重病,没多久就去了。当时叫去的大夫还说,他那病虽然不是小病,但若非拖得太久,原本也是有一定几率治好的。”
  顿了顿,她叹了口气,“族长本来是薛家的主心骨,他这一去,整个薛家就都散了,各家顾各家,只想着争权夺利,将族长在抄家之时勉强留下的一些财物拢到自己手上,一时间乌烟瘴气,让人烦不胜烦。大人倒是还好,就可怜了族长留下的一儿一女。”
  傅里正等着听她说薛蟠与薛宝钗的消息,却见她转头摸了摸宝琴的头,笑容恬淡,“虽然薛家也不都是那等狼心狗肺之人,但如老爷这般还愿意对那孤儿寡母施以援手之人到底不过寥寥。我冷眼看着,可不敢不注意自己和老爷的身体,否则我们若是有个什么意外,薛家的族人恐怕不但不会出手帮助我这一儿一女,还会将徒旻剥皮拆骨,将两个孩子安身立命的本钱都吞吃入腹。”
  许是想到了薛宝钗之父薛仁亭死亡之后,自己见到的种种怪象,薛秦氏原本对女儿找到了一门上好亲事感到高兴的心情也受到了影响,整个人都变得有些忧心忡忡。
  傅里见状,不敢再问,便带着锦哥儿选择了告辞离开。
  不久,傅里与锦哥儿便收拾好行李,走水路,回了京城。
  以锦哥儿十二岁的年纪,能考中举人完全称得上“神童”了,傅里本以为回到京城之后,锦哥儿可能会受到不少骚扰,在路上甚至还想该用怎么的手段才能制止那些听到消息后前来道贺的人,谁知回到京城后,傅里却发现并无太多人关注锦哥儿考中举人之事。
  傅里让人一打听,这才知道,原来京城还出了一个比锦哥儿年纪更小的举人
  如今年仅十岁的贾宝玉,竟然也在几个月前回了金陵,并成功考中了举人。
  虽然他的成绩不如锦哥儿一路夺得第一名这般惊人亮眼,但他的年纪却是最大的噱头。毕竟他比起锦哥儿还要小两岁呢,就算成绩不如锦哥儿好,也让人觉得他的年纪更加聪慧。
  何况,锦哥儿与贾宝玉根本就不在同一个考场
  因为竞争对手并不是同一批,所以在没有看到两人的答题试卷之前,若是将两人的考试名次放在一起比较,并以此断定谁的才学不如谁,反倒容易让人笑话。就比如,那等偏僻到连录取考生数目都达不到的地方考出来的第一名,与江南各省的第一名难道还会有人觉得含金量是一样的?
  两人都是神童,锦哥儿年纪更大,所以受到的关注自然就少了。
  当然,因为锦哥儿身份更高,其他人也不可能忽视他。只是定威侯府上上下下都与傅里想法一致,并不希望其他人来打搅锦哥儿复习,所以每位得到消息想要上门道贺的人都被人挡了回去。
  反倒是贾家上下对这般热闹的景象相当高兴,并为此洋洋得意,仿佛吐尽了抄家之后萦绕在心头的所有郁气。自然,贾家对前来道贺之人的态度也更加热情。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人自然更加捧着贾宝玉了。
  一开始听到贾宝玉竟然在十岁的年纪就考中了举人,她还有些惊奇,但想到原著当中贾宝玉从小蹉跎自己天赋,并不在功课学业上浪费时间,却仍旧在贾家败落之后只复习一两年就考中了举人,乃至于进士,她就也觉得,贾宝玉能考中举人算不得什么奇怪的事儿了。
  贾宝玉本来在读书上就有着相当惊人的天赋,只不过以前不愿意学而已。
  定威侯府上上下下对这个结果都相当满意,并完全不为此感到失落。
  傅里倒是担心锦哥儿年纪小,见到贾宝玉受到的吹捧后会觉得不平,会因此感到不甘心,所以知道知道这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