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烆也有
些回不过神,但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傅里看着卫烆:“这样的大功劳,皇上会同意让薛家下一代参加科举吗?”
贾家既属于金陵四大家族,又属于京城的四王八公之一,当初被雍和帝抄家的时候,贾家上下遭受的打击也是最大的。但因为贾史氏第一个说出了金矿的位置,雍和帝最后竟然也同意了免除之前对贾家下达的,关于自贾赦后代始,子孙三代不得科举的惩罚。
薛家比贾家的罪行更轻,在雍和帝心里的印象也相对更好一些,若是立下如此大功,雍和帝应该也会同意免除薛家三代不得科举的惩罚吧?
卫烆却有些拿不准雍和帝的想法:“也许会同意。”
“嗯?”傅里有些惊讶,“那贾家为什么……”
卫烆开口解释:“因为犯罪的是贾家主家,立功的也是贾家主家,所以皇上惩罚是贾家上下一起,免除惩罚自然也不会漏了没犯大错的贾家旁支。但薛家犯错的是薛家主脉,立功的却是薛家旁支。旁支的惩罚当然可以免除,但薛家主脉的惩罚会不会免除……”
他也说不准。
傅里点头,明白了卫烆的意思。
不过……
她很快笑了起来:“听你这话的意思,反正薛蝌是可以参加科举了是吧?”
“薛蝌?”卫烆眼神闪了闪,“薛蝌是谁?薛仁明的儿子?”
傅里点头:“今天听薛秦氏说起,他们夫妇已有一儿一女,儿子今年六岁,女儿今年四岁。听她描述,都是很不错的孩子。那薛蝌我倒不怎么在意,我对她女儿……”
说着,她笑了笑。
卫烆先还没明白傅里的意思,反应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他顿时哭笑不得:“锦哥儿今年才九岁,这姑娘更小,不过四岁,你就想着将这两人凑作对儿了?你是不是太急了些?”
傅里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我倒是不想急呢,可女儿生于世,未出阁之前除了家里长辈带着,竟难得出来一趟。想要如我们这般在婚前见面相处,甚至彼此书信往来,实在太过艰难。我当初也就是亲人都不在身边,凡事儿都能自己做主,所以才能与你来往书信。你自己想想,若是当时我的母亲和弟弟都在身边,我可还能与你书信往来?可还能在婚前与你见面?可还能培养感情,最后成功走到一起?”
卫烆愣住,旋即摇头。
虽然他自己并不觉得两人当初的交流有什么出格的地方,但他也知道,若是两人在没有订婚之前被人知道有书信往来,自己作为男子还好,旁人至多只会说几句闲话,将其当做与他相关的风流逸事而已;可同样的事情落在傅里身上,却会让人说她不守妇道,说她浪荡不堪,说她离不得男人……
傅里摆手:“锦哥儿从小看着我们两人相处,所思所想与旁人定不相同。我之前也问过锦哥儿,他也告诉我,不说和我们一样相识相处,相知相爱之后再成婚相守,这成婚的对象怎么也得是符合他审美,与他思想共通婚后有共同话题的。你说说看,这样的人好找吗?”
卫烆不禁眉头紧锁:“确实不好找。但你怎么及确定,这位薛家的姑娘就是锦哥儿想找的那个人?你别忘了,那小姑娘今年才四岁,锦哥儿却已经九岁了。”
“年龄不是问题。男孩儿本来就比女孩儿更晚熟,锦哥儿又是被我宠大的,心性比其他孩子恐怕还要更晚熟一些,若是早婚,恐怕不能承担起属于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所以我决定等锦哥儿及冠之后,再来考虑他的婚姻大事。”怎么也得等锦哥儿到了法定结婚年龄二十二岁之后,再让他结婚吧?
锦哥儿比薛宝琴大五岁,等到锦哥儿二十二的时候,薛宝琴正好十七,然后定亲,走上一年的三书六礼,进进来刚好十八,虽然没满二十,却也已经成年了,怎么算都合适啊。
当然最关键的是,原著当中的薛宝琴不但才貌双全性子好,所见所闻也比一般的闺阁女子要开阔得多。薛宝琴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相比,才华和相貌孰优孰劣尚不能分,但若单论见识的话,从小跟着父亲走南闯北的薛宝琴却要超出两人一大截,何况她无论作诗还是杂学,也都没有落下过。
正好锦哥儿也从小跟着傅里到处开店,也见识过不少的风土人情。
就算如今薛家不比原著,但只要有薛仁明与薛秦氏这对父母在,想来薛宝琴以后就算比不上原著那般优秀,也绝对不会差到哪儿去。
傅里原本对薛宝琴就挺喜欢,如今将其列为自己的儿媳妇人选之后,自然就更加喜欢了。
这么好的儿媳妇人选,她既然遇上了,又怎么愿意轻易放过?
傅里是打心眼儿里觉得,薛宝琴这姑娘和自己的儿子是天造的一对,地设的一双,若是有机会在一起,婚后生活一定会幸福美满,人人称羡。
唯一不太合适的,可能就是……
“我虽然不知道你为什么对一个还没有见过面的小姑娘这么喜欢,但你是不是忘了一件事?”卫烆淡淡提醒,“就算薛仁明这次立下大功,免了自家子孙三代不得科举的责罚,他们这一支的身份也只是商人而已,与锦哥儿的身份并不匹配。”
傅里轻笑一声,而后凑到卫烆眼前:“那我也还只是个商人呢,而且之前还嫁过人,还带着一个孩子,你却是个侯爷,我们之间恐怕更不相配吧?那你又为什么一定要娶我呢?”
卫烆哑然,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好一会儿后,他才再次开口:“你是不是忘了,锦哥儿以后很可能是会回到林家的。你倒是对这位薛家小姑娘的身份一点儿不介意,可你能保证林家夫妇对薛家小姑娘的身份也不介意?也许林家夫妇对锦哥儿以后的妻子人选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安排呢?以锦哥儿在读书上的天赋,若是没有意外,他肯定是要走仕途的吧?林如海苦心经营这么多年,在清流那边也有了不少人脉,按照一般想法,林家应该更愿意给锦哥儿娶一个清流家的姑娘吧?”
傅里愣住,也是哦。
因为知道薛宝琴以后是什么样子,所以她才会从来没想过她配不配得上锦哥儿的问题
只要她本人足够好,傅里并不会在意儿媳妇的身份。
但从林家的角度来说,在不知道对方根底性子的情况下,他们当然会更愿意给锦哥儿娶一个能在事业上为他提供帮助的妻子。联姻之举,在这个时代实在太正常不过。
傅里自己倒是没这样想过,但……
万一锦哥儿长大后,也想娶一个对自己的事业有帮助的女孩儿呢?
见傅里打消了这么早就给锦哥儿定下儿媳妇的想法,卫烆着实松了口气。担心她还会惦记,卫烆开了个玩笑转移傅里的注意力:“锦哥儿今年才九岁,定亲还早得很,反倒是兰哥儿今年都十二岁了,你这个做母亲的是不是该为他的定亲人操心一下啊?”
傅里听到这话,下意识转头对上了卫烆的眼睛,见他眼神平静,甚至还带着几分戏谑,顿时笑了起来:“我倒是想要为兰哥儿操心一下定亲人选,可不出意外,他以后应该会娶一个勋贵家的姑娘吧?”就像是原著中,卫若兰最后和史湘云订婚了一样,“老太太与勋贵家的关系更好,对他们家与兰哥儿年龄相当的姑娘也更了解,这事儿交给他们应该更妥当吧?”
她自己倒是不介意为兰哥儿寻摸成婚对象,但她这人吧……
咳咳,从她想要给锦哥儿定下薛宝琴就可以知道,傅里给儿子挑选的成婚对象也许会在意对方的相貌好不好看,也许会在意她与儿子有没有共同语言,与儿子的性子合不合……但对这个时代最在意的家世身份,却并不放在心上。
若是给锦哥儿挑选成婚人选,她用这样的标准当然是没有半点问题的,毕竟是她的亲儿子,不论她给锦哥儿挑回来一个怎样的儿媳妇,旁人也不会多说什么,至多觉得她不够疼爱自己的儿子而已。
可若是她以这样的标准给兰哥儿挑选未来儿媳妇……
算了吧,她可不想被家里人误会。
她并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却担心卫烆与两位老人不理解自己的做法,也担心他们在听多了流言蜚语之后,会真的对她产生误解。毕竟,就算她与兰哥儿的关系再怎么好,她也只是兰哥儿的后娘,平时当然怎么做都没关系,可若在兰哥儿的婚姻大事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标准来,显然就不怎么合适了。
卫烆一脸疑惑,似乎没有理解傅里的话。
傅里犹豫之后,直接问道:“我若是给兰哥儿定下了薛家小姑娘这般身份的未婚妻,你不会觉得不合适吗?”她看了卫烆一眼,无奈地摊手,“听你刚才的语气,你甚至不觉得她配得上锦哥儿,若是我给兰哥儿定下了这么一个未婚妻,你真的不会生气?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因此多想?”
卫烆果断摇头:“你对兰哥儿的态度我看在眼里,怎会因此多想?生气就更谈不上了。”
但会不会觉得这般身份的小姑娘配不上兰哥儿……
卫烆怔住,他脑海中下意识的回答,竟然是配不上,不愿意,不可以。
傅里明白了卫烆的未尽之语,于是无奈地耸耸肩:“所以啊,兰哥儿的婚事还是交给你这个父亲,又或者交给老太太比较好。若是交给我,我就算严格按照你们的要求给兰哥儿挑选未婚妻,最后也难保不会受到自己真正的想法影响,到时候若是闹得不愉快就不好了。”
无论是定威侯府的两位老人,又或者是卫烆和兰哥儿,都是被傅里放进心里珍之重之的真正在意之人,她并不愿意与他们产生矛盾。
关系再亲近,也不能要求每一个人的想法都和自己一样
求同存异才是人与人之间最普通,最合适也最能避免矛盾的相处法则。
当然,若是兰哥儿也觉得自己这种挑选儿媳妇的标准更好,也愿意将这件事全权交给她,傅里当然也不会选择推辞。毕竟傅里也是真的将兰哥儿当做自己的孩子,并不想要厚此薄彼。
可惜兰哥儿的身份注定了他不能任性,若是他的长辈们都更愿意他取个门当户对的妻子,以兰哥儿的责任心,他恐怕也会选择遵照两位老人及卫烆的意见,最后挑选一个“配得上”自己的妻子。
谁让他以后会继承卫烆的爵位,有极大可能接替卫烆成为卫家的族长,身上将会肩负整个卫家的家族荣辱?
这般想着,傅里竟有些心疼兰哥儿了。
但……
卫烆突然开口:“不会闹得不愉快。”
傅里愣了下,没反应过来。
卫烆再次强调:“就算你给兰哥儿定下了一个如薛家这般身份的未婚妻,只要兰哥儿自己喜欢,我们一家人也不会闹出不愉快。”他听得出傅里挑选儿媳的标准,是完全由孩子自身的喜好出发,就算不符合寻常婆婆挑选儿媳的标准,孩子却肯定会喜欢。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
第108章
两人就两个孩子以后的成婚对象一事聊了许久;甚至都忘记了正事儿;最后还是下人来说,热水已经烧好了;问卫烆什么时候要用;才将两人的话题给打断了。
傅里笑意盈盈地看着卫烆:“既然两个孩子还小,我们就等以后再来说这件事行吧?你先去泡澡放松一下;不要让自己太累了。”
卫烆点头;乖乖去泡澡了。
等泡完澡;两人随意说了几句话;卫烆便直接去了书房,然后开始处理公务了。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知道了路子;只需要等着醉烟楼的人去广海府的那次机会,卫烆就可以守株待兔直接将那些人给抓了。而只要能将那些负责运送的人给抓了;让湖州这边的官员没办法拿到让他们受制于人的福禄膏;这群本身就只是被逼绑在一起的官员们自然就成了乌合之众;甚至都不需要卫烆逐个击破;就能将所有人一网打击。
只是两人来到湖州不久前;醉烟楼的人才刚从广海府回来,距离下一次再去还要近一个月的时间。
不过两人也不急;因为两人都觉得在此之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若是可以,他们当然更希望将湖州这些官员里面仅有的几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官员给分辨出来,这样等到最后抓人的时候;也不至于让这些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都还坚持底线的人被其他人连累,被泼了脏水后因为自己也“吸、毒”的缘故,有嘴也说不清。
只是这样的人也找不到机会单独与卫烆接触,湖州府的官员行动时基本上全是三两同行,几乎时时刻刻都有知府等人的爪牙在旁边看着。就算难得可以见到卫烆,可以和他接触,他们也根本没有办法暗示自己只是假意投敌的身份,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那些担心自己被卖而时刻盯着其他人的官员发现,从而功亏一篑,甚至受到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