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大人果然没看出他现代战争专家的本质,待下人送上笔墨,便与他各写各的帖,各选各的差役往外送信。正经事都安顿好了,闲下心来,又拈了几粒新鲜爆出的米花品尝。

    这米花里搁了糖,微带清甜,比炒的阴米更酥松,用舌尖儿一碾即融,味道、口感都相当不错。他尝了几口,垂眼瞥见桌上点心盘中的芝麻米花糖,忽然笑了起来:“这点心原来是你衙门里自家造的!本官原以为是王府的内造点心……”

    那些奶糖、糖水蜜饯什么的,不会也是汉中府衙做的吧?他竟都以为是内造之物,还郑重其事地叫人捎回老家了。

    杨荣一面摇头,一面笑了起来。宋时担心他笑时不小心把米花呛下去,连忙叫人送上今夏初开的新荷熏制的莲花茶,请大人喝口水定定神。

    等杨大人安稳下来,宋时才解释道:“本府这两年产的米粮多,百姓们吃用不了,我们官府收了也不能只在仓里存着。近处几府今年收成也好,卖不得那么多了,再往远处又有运费、关税,再卖下去不划算。下官试用这压力计时恰好弄出了爆米花,尝着和蜀中的阴米差不多,便叫人弄些糖来做了米花糖,想试试再给府中百姓开一处财源。”

    爆米花简单、省时,爆出的米花膨得更大,拿来做点心比炒的阴米合算。再用熬得浓稠的糖浆浇裹压实,放凉后又甜又干,冬日里糖不易化,这米花糖的保质期也可以很长的。

    若能扶持起做这种生意的商人,本地又能添一项出名的小吃,百姓有处卖粮,他们府里平抑粮价的压力也能稍缓解。

    杨大人一面听着他的计划,也尝了尝米花糖。这东西说是糖,却没有糖块结在米粒间,口感略硬而脆,每一口都浓香甜脆,仿佛用糖并不多,倒是种实惠可口的点心。

    不过汉中不产糖,这糖食做出来只怕本钱也不少吧?

    宋时笑道:“糖倒还好,蜀中便有种甘蔗的。下官带的厨子记过一个福建做西洋糖的方子,从蜀中买最便宜的粗老红糖,用黄泥滤过便成白的沙糖了。”

    滤不到雪花洋糖那么白,带点黄色也不要紧。因为这东西本就是个薄利多销的路子,不用拿宫廷御膳的标准要求,而且炒焦的糖汁本来也带点焦糖色。

    他不仅不思严格自我要求,提升食品质量,甚至还想开个食博会,把这类膨化食品推广到全国各省和直隶州县。

    这爆米花不光可以用大米爆,还能用小米、高梁米、糜子……九边之地缺少细粮,老幼吃粗粮不易下咽的,拿爆米花机加工一下,空口吃也可以轻易咽下去,或再倒点热水泡着吃,就是软滑顺口的米汤。

    他亲身品尝过,对大人说:“其实在茶里泡上一把爆米花也不难吃,还有些清香味。”

    杨大人吃过关外牧民传进来的炒米茶,忆起其味道,也赞同地点了点头:“添了米味道香醇,也有饱腹之功。只是酥油、牛奶最好少放些,不然不够清口解腻。”

    他这般年纪,喝了奶茶就饱了一大半儿,都吃不下去什么羊肉了。

    大人放心,汉中府里喝不上正宗的蒙古奶茶,晚饭也没备羊肉。

    晚饭的主菜是高压锅炖的牛腩和红烧小排,一个本地风味的大锅烧鹅,一盘黑鱼脊背肉做的假江瑶,一盘腰肚双脆,各色清炒、凉拌时蔬……多半都是府里自产的东西。

    杨大人性情俭朴,并不是那等一顿饭少说要三十几道大菜以显巡抚身份的人,吃着这些农家菜也觉得适口。尤其那道牛肉,格外软烂咸香,吃着不像年老可宰的牛肉,倒像是健牛的口感。

    他不禁问道:“这牛肉尝着甚嫩,莫非是下田撞折了腿,抑或是生了病的?”

    宋时笑道:“下官如何敢让大人吃病牛?这是健壮的老牛,市官看着看迈可杀才叫人杀的,府里买办晓得下官爱吃牛肉,便割了几斤,用高压锅炖出来的。”

    这种老牛的肉柴,就是搁上山楂、茶叶、醋也不容易炖烂。往常一锅牛肉要多烧上几个小时才能入口,有高压锅之后省了大工夫,炖上一个多小时就能炖得酥烂了。

    牛肉还是不易炖烂的,换成排骨,炖上半个小时连骨头都能炖酥。

    杨大人越听越惊讶,但想到庭中爆米花也只烤了不多久,就有做阴米时又蒸又炒的效果,便即信服了,寻他要个高压锅看看。

    高压锅里炖的肉都叫君子吃了,那锅也没什么不能看的了。

    吃罢晚饭,宋时便叫人把高压锅送上来给巡抚大人品鉴:一共有两种,一种是带气压计和扣锁的蒸气压力锅,一种是用限压阀的家用高压锅。只是如今没有橡校,不争气的杜仲胶又不能适应高温环境,高压锅盖里垫的是皮匠按形打磨的真皮垫。

    杨大人将一个锅从里到外摸了个遍,连声夸赞这锅厚实、好用,只恨小了些,做不得军营里的大锅饭。

    越大的压力越大,钢材不好承受不住嘛。

    宋时有些遗憾地答道:“这是材料还不够好,往后还能做更好的。不过这种带压力计的压力锅军中也可以用,不光能炖煮食物,拿它蒸蒸从军大夫用的刀、针、棉布消毒,比火烤、水煮的方便可靠。”

    杨大人摸了摸那口较深的、带压力表的大锅,笑道:“这锅今日煮肉、明日煮染血的布,可怎么叫人吃得下去?不过军中确实用得上这种东西,你这里炼的无名异也极有用,救了不知多少军士……”

    这个锅他要了,不过不能白要了。

    他过几天便要进上秘折,再向兵部行文,给汉中要一笔款子,帮他建个铁器厂,往后专产军中用的……这类带压力的器具。

    宋时原打算将方子献上,自己得个表彰,让兵部自己搞生产。想不到杨大人竟要给他申请一个光明正大搞军用器具制造的厂子,还要让朝廷给他拨款——

    他这个经济园从开始建设都是靠的地方经济,朝廷还没拨过款呢!进的贡物和朝廷采买都是按成本价、出厂价给的!

    他居然也有能薅上朝廷羊毛的一天?!

    不愧是传说中三杨内阁之一的杨大佬,人家这思想、这胸襟、这不计小利深谋远虑的气度!人家怎么就不想着挖地方的人才,还要扶持地方发展?大郑企业经济就是杨大佬和他们老师这样有长远目光的老大人扶植起来的!

    宋时激动地起身道谢,杨大人连忙托住他,含笑说道:“宋知府这是做什么。分明是你为朝廷将士做了许多事,我做兵部侍郎的理当勉励,朝廷理当嘉奖你,何须如此?”

    杨大人如此通情达理,宋时也不好再客气了。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143节

    

思来想去,无以为报,就再送大人一个行军时可用来做饭的神器吧——大人可知道这白铁皮油桶不光能装汽油、柴油、炸药,还能改造成多功能烧烤炉?

    第230章

    汽油桶可是个好东西。

    当初设计汽油桶时,宋时根本不用查资料就能清清楚楚地回忆起油筒的宽度、高度; 桶身上每一道环状突起的位置。这都不靠他的科学素养; 而是靠的年轻时无数次在马路边买烤红薯、烤玉米的深刻记忆。

    那时候他还嫌旧油桶不卫生; 吃这些东西时都是一边担心一边吃;如今他虽然坐拥满仓库没盛过油的新油筒,怎么烤怎么安全; 却再也吃不上玉米和红薯了。

    也不知道他有生之年还能不能赶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算了,他前世那么发达的科技,百岁老人还挺稀罕的呢; 现在这时代就更甭想了。

    宋时满心遗憾无法诉说; 决定回头不管杨大人用不用; 他自己得挑一个油筒改造成烤炉,以后收了芋头就烤芋头; 收了山药烤山药。

    他爹在广西任职时的下属、治下的商户们如今还肯给他送礼; 年年都有两手捧不过来的大荔浦芋头送到陕西; 吃着也是一样香甜绵软; 不比白薯差哪儿去。往年不是蒸着吃就是和扣肉一起蒸,至多做个粉蒸芋头、翻沙芋头; 今年就把它囫囹个儿烤了!

    吃不了的切成薄片接着烤; 洒上点盐五香粉和胡椒粉; 就当是薯片的代餐!

    他咬牙切齿地想着; 一面给杨大人强力推荐他的大油桶。这东西不光能烤红薯; 还能烤全羊,竖着烤就是挂炉烤羊,横着烤就是铁架烧烤; 也可以切成小块拿铁签竹签地串一串,串成烤羊肉串儿吃。

    虽然这时候没有辣椒,可是有孜然啊!烤羊肉的灵魂不就是孜然吗?洒点孜然、洒点小茴香,再洒点盐,拿酱料往上一刷……

    嘶,这油桶烤炉不用等到山药下来再改装了,现在立马儿就改一个,他要请巡抚大人吃烧烤!现烤现吃,拿大蒲扇扇风的那种!大人不吃他就自己吃!

    油桶烤炉还没做出来,府衙厨下特地为知府大人装的砖砌烤炉就失宠了。

    

    

    

    

    

    =

    两天后周镇抚亲自押着一箱火药来到府城,宋大人也备下了几个大小不一的新油桶,其中一个大的叫人挖开一扇,里头装了烤架,准备中午在外头野餐。

    杨大人不说什么,周镇抚却对他这个烤架十分喜爱,主动提议:“下官带了几个老军,大人身边也有军士。咱们到了那山坳里试用炮药,必定震得山摇地动,鸟兽乱走,就叫几个人去捉些野味来现烤了吃也好。”

    宋时跟他一拍即合,又装了两篓无烟炭,又叫周镇抚把药也放进他们府衙的高档抗震车里,三人一道往上回试汽油的试验场去。

    到得那片荒石场,周镇抚手下的老军们便从车上抬下药箱,小心地取出一包药,问宋时要个最小的油桶,量着炮药一点点地往桶侧旋口里倒。杨大人与周镇抚站在旁边监看着,两人商商量量,指挥军士们倒多少。

    宋时虽然是最有发言权的,但这时候却偏偏不能发话,只能看着两位上司相争。周镇抚拿出半辈子的经验劝道:“这药怎么能不压实?大人不记得当年太祖正是用棺木盛满火药,挖地道埋进某城下,炸塌了几丈长的一段城墙……”

    杨大人却道:“那样耗的药多,我这是为试个省药的法子。前日我见宋大人爆米花的深锅,烧得极热之后一分药都不必放,也能将里头的米炸得飞出去……”

    两位专家带团研讨,二人的心腹便将这里唯一一个纯正的文官领到数十步外的大石头后,切切叮嘱他藏好了,不要出去——

    火药炸开来可是能震天动地的。平常点个鞭炮都常听说有炸伤人的,大炮那么粗的铁管子也能炸开花……当年国朝初立时太祖可用火药炸开过好几座大城,满城的人都被震得七窍出血而死!

    那些军士只怕宋时不知高低,在前头受伤,尽量往严重里说,把他们穿越者郑前辈当年的事迹说得跟西游记一样,往哪儿一指都带着烟雾、爆炸特效的。

    宋·历史(与文化旅游)专家·时自从穿过来就把太祖视为偶像,也看过许多赞颂、纪念他的文章和民间传说、戏曲,这些士兵讲的他都听过许多遍。不过听得再多,也不妨碍他爱听这些,爱用太祖的传奇经历鼓励自己:

    将来还会有他们一样的穿越者,也能认出他是前辈,然后把他跟太祖视为指路明灯,沿着他们的道路继续前行。说不定几百年后还有人弄个大郑解密,解密他们都是从平行空间的未来世界穿越过来的……

    宋时越想越振奋,忽然想吟句诗抒发这份激情。

    刚要开口,恰听身边那士兵满怀激情地讲道:“我太祖当场便吟了句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宋时也慢慢跟着背出这句诗,脑中已想象出郑前辈当年北逐蒙元时,当着两军将士的面念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句诗的场面。

    真是爽文大男主的极致了!

    他虽然当不成那样的爽文男主,却可以亲手将这个大郑扶持起来,让这天下也像爽文男主一样飞快地升级,凭王霸之气压得四方来服。

    远处试验场中仿佛应和着他的想法,一道爆炸声轰然而起,硝烟味随着爆炸的烈风卷到他鼻端。

    身边还在讲古的士兵都停了下来,伸长脖颈看向场内,两位上官从另一处山石后面出来,手还半掩着耳朵,满面激动地去看成果。

    装的药太少,炸得不太厉害,桶盖先被气流冲了出来,打碎了对面一块山石。地面的油桶也炸开了花,却没什么碎片飞溅,近处的石块也有些被气浪撞碎的,地面还有残药在燃烧,满空都是浓灰的烟气。

    几名军士将山石捡了回来,还从附近石隙间捡着一条震得软绵绵的花蛇。两位大人不顾脏污凑上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