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还有什么意见,谁能在沔县买着煤,还非要往西乡县买的?至于那窑场,也是有利无害,大人要建便建。

    三位大人轻松地笑了起来:“府尊大人说得这般明白,便是三岁小儿也知道这样安排最好。”

    宋时亦含笑点头:“本官方才召石堰寺灰场管事侯某问对,他说沔县矿山里有官私几处煤场,私人的倒比官家的质量好、价钱低。本官有意叫他领路,寻个咱们府衙的自己人随周王府买办同去,转遍各家煤场,记下那些东西的实价,回头府里再用时也好按实价买。”

    官营的矿场隶属工部,不是他们这些地方官说改就能改的。

    但他宋时,一个有良心的地级市委书记兼市长,坚决不能看着他治下的汉中府地区长期存在这种仗着自己是国有矿场就懈怠工作、私自提价的毒瘤企业!

    要是他们的采购团真查出这些问题来,他就要向右佥都御史桓大人实名举报这矿场!

    他不动声色地打算着如何同黑恶势力作斗争,赵同知忽然起身问话,打断了他的思绪:“大人打算提拔哪个书办去沔州买煤膏?”

    宋大人回过神来,朝下扫了一圈,眼中含着点似笑非笑的神气:“本府初来,怎么会挑人?这却要请赵兄同苑兄、程兄各荐贤才,列出年资、实绩,看哪个书办更能干、更沉稳可靠,能得三位贤兄共举的,便选哪个。”

    他这大领导选人,下面的部门经理都可以举材不避亲嘛。不过推荐之前把实绩拿出来,光凭着他是哪个领导的儿子、哪位关系户塞进来的就硬往上推,可别怪他不答应。

    原本按官场的规矩,这种采办的好事都是知府安排心腹,或是他们要安插什么人上去,也得分润些好处给同僚。然而这位大老爷却是任人唯贤到了极处,凡提名的,都要详审履历,还要叫人上堂朝朝相、问问话……

    还出了些口算题,叫人当面算出数来。

    被举荐来的文书人里或有应答不对的,算数不准的,自家在众目睽睽下丢了人,灰溜溜地下去不说,他们三个推举的坐在堂上也跟着丢脸。

    这场会开得十分熬人,等到宋大人终于挑出了个会算帐、文字好、三十出头、年富力强的胡书办交托大事,三位陪座的大人也都累得有些气虚出汗。待出了正院,回忆起方才那场会,真是又羞耻又后怕:

    莫不是以后做事都得这样开个会再定吧?难道什么大事小情都得当着大人商量明白?

    哪个做外官的没有些私心、不养些私人呢!宋大人果然是个不识人间烟火的翰林出身,自己不贪权、不爱财,唯贤是举,也要拉着大伙儿一块儿做神仙?

    马同知心间萦绕着些清愁,却还是忍着幽怨拉住苑、程二人,低声嘱咐两人:“宋大人是个三元及第的名士,又是周王半个姻亲,这汉中府里谁敢违逆?他要清廉刚正,咱们就得跟着清廉,不可与他做对。岂不见前朝林文穆公,做地方官时清廉得上官下官都得跟着苦捱,不然就受他弹劾、惩处,偏他又有清誉、有政绩,谁也不敢动他,只能到考绩时拼了全力抬他升迁……”

    最后竟把他抬到中枢,成了御史,最后还得了文穆这个好谥号。

    依宋公这样的清廉公正,将来得个“文端”“文肃”“文清”,成天下官员榜样也未可知。到时候他名垂青史,他们这些下属是蹭个好名声好,还是和那位林文穆公从前的属下一般叫人当作奸佞议论的好?

    程经历比他们早一会儿到堂上,领受过宋大人关心的,更要替他说好话:“我看宋大人也不是不识人间烟火,不然怎么想到制耐火砖的?若那耐火砖真能推广到民间,光府里能留下的商税就能有多少?若作官营,那可就更了不得……”

    而且宋大人是个体恤下属的人,开个会又是送纸又是给印文书又是给他拿水晶镜,绝不是个苛待下属的人。将来那耐火砖真有成效,不说府中上下能分润多少银钱,只要汉中府献上佳品、得了上意,他们做佐贰官的岂能没半分好处?

    苑通判擦着在屋里面试时羞臊出的一头汗,连连点头:“我看咱们大人只是用人严格些,之前查出那些亏空他不是也没说什么,替咱们承担下来了么?开会时丢脸便丢脸,反正只是咱们四人之间见着,又不曾丢到外人面前。”

    说起例会,他忽然想起他们带来的年计划还没呈上去,府尊大人当初可是说定了要他们在会上亲自讲解这计划的……

    那他自己是否也有个什么本年计划要讲?

    不说他刚提起的耐火砖,就说他从前当风流名士时弄的的鸳鸯尺、羽毛球、宋版印书术……哪一样不是人人争羡的奇物?他只要将做这些东西的三分本事拿出来,还不能随便弄出些利民利国的好东西!

    原本想想就心慌的例会,此时倒仿佛叫人有些期盼了。

    第154章

    主席说过:“有了问题就开会,摆到桌面上来讨论; 规定它几条; 问题就解决了。”

    宋府尊开会开得神清气爽; 意犹未尽,又到隔壁周王府续摊; 请王府左长史褚大人给他介绍能去采买煤膏的买办。

    这点小事不必惊动周王,褚长史便把平常采买王府煤炭木柴等物的管事太监魏太监叫来,让他跟着汉中府的人去买煤膏、煤炭。魏太监也是个戴眉识眼的人; 知道宋时身份不一般; 笑着说:“大人放心; 小的在宫中便管买办,眼力极好; 必定挑得最好的煤炭; 把价钱压到最低; 绝不让咱们王爷和汉中府吃亏。”

    宋时眯起眼笑了笑; 官味十足地晃晃脑袋:“本官还有一项重任要交与老公。”

    哦?

    魏公公的小眼儿也眯了起来,目中闪过一道精光; 凑上前道:“请宋大人吩咐?”

    好的; 我们先来开个工作安排会议。

    宋时把侯管事、胡书办拎起来; 一人分了一套纸笔; 安排起了工作:

    他们三人的任务极重; 首先便是考察各地煤场的原煤质量,各炼焦作坊出的煤膏、焦炭质量。买的时候,煤膏尽量拣着清薄些的; 掺沥青越少越好;再买些烧得坚固、无裂痕、光泽如琉璃的上好铁炭,回来立刻就能投入使用。

    如今在石灰场还存着几车煤,煤倒不急在这一趟买。那里正烧着一窑数百斤的石料,按配比应当配上5%…10%的焦油,往富裕里算也只消买个百十斤,再买半船烧好的焦炭做燃料,就够他们用一阵子了,其余的看着这回消耗的速度再买。

    当然,买东西时还要讲究个性价比,不要只拣着贵的挑,更不能为了便宜选那些炼不出焦的烟煤回来!

    他加重语气叮嘱了几句,盯着三人在会议纸上记录下来,才放过他们。

    ——好在侯管事在煤矿那里有熟人、有门路,魏公公的天职就是采买时占便宜,再加上胡文书算帐,这个团队至少坑不了他们自己。

    安排定此事,给胡书办批了差旅费和买煤膏焦炭的定金,宋时又给他们设计了一个上级质检部门暗访黑煤场的剧本——他们三人到官办煤场考察时,想办法深入打探煤厂是否有贪腐事迹、产煤质量、年产量、矿工干活时长、一年收入多少……再问几家较兴盛的普通煤场的数据,拿回来给他做统计对比。

    当年他做旅游业的时候,上级主管部门和记者没事就暗访,把他们整得跟地下工作者一样,恨不能国家不设这些监管部门。可如今他自己成了上级领导,位置高了,思路也变了,看见底下的矿场有问题竟也搞起了暗访这套工作方法。

    唉,人心易变啊。

    他感叹一声,悼念着自己逝去的青春,却仍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高处不胜寒的冷酷道路。

    五日之后,买办团便带着半船煤、两大瓮煤膏从沔县回到府城,回来向他报帐。

    他们不光带回这些,交上了他交待的数据,还将各地的煤、焦都留了几块,煤膏也各装了一小瓶,一并交了上来请府尊品鉴。这工作态度真是细致到位,简直有点出乎宋时的意料。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99节

    

魏公公含笑上前,毫不居功地说:“大人是相信咱家,才命咱们到各处矿场挑选佳品。咱们也不敢自专,都得拿来请大人亲自鉴定,也好知道这回买来的是否合意,下回才得再拣好的进……买来。”

    他从前在内务府办差,应答时说惯了“进上”,跟府尊回话时险些没转过口声。好在宋时没在意这句口误,只笑道:“老公毋乃太过谦虚?若建一座合制的王府,只怕非止数万块砖,百千斤煤膏,到时候还要操劳老公。”

    出差补助他都申请好了,府衙的人自有奖励,魏公公那边该报的功他也报给了王府长史,下月结工资时会给他们惊喜的。

    三位买办虽然没能从知府大人口袋里掏出几块打赏银子,但之前支的差旅费足,宋大人又叫人到酒楼订了席面犒劳他们,一顿酒肉吃下来,也足叫人心满意足了。

    往后他们还得常为大人采买这些,自然还有长长久久的好处。

    这三人边吃边研究着以后采买的东西多了该怎么还价,怎么寻来更好的东西;宋时却已顾不得吃饭,叫人拿了几副攒盒,将煤、焦炭样本分别盛在格子里,盒边粘上写有矿场、炼焦场之名的纸条;煤焦油则倒出来装在自己从家带来的玻璃试剂瓶里,同样贴上标签,准备试烧耐火砖。

    他忙完了最要紧的事,便将魏公公送来的几处煤场、炼焦场的数据对照着看了一遍;再找出官办煤厂采出的煤块,与同盒里其他几处的煤对比了一下——

    数据对比与煤的质量一样鲜明,看得他连连冷笑。

    看来魏公公是没像康熙微服私访一样最后亮明身份要他们献上好煤,而是彻底做到了“暗访”二字,是个低调有自制力的人。

    当初黄御史在武平县微服私访时都没忍住亮了身份呢!

    要是他去暗访,都说不好会不会在最后亮出身份来,直接惩治那群贪腐的管事……

    宋知府眼中不容砂子,岂能放纵这种贪占朝廷矿产的人?当下列了小表格对比几组数据,又取画笔、蘸上不同颜料,用界尺比着画了折线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对照出这官办煤场价格比一般煤场高上多少,一斤煤中要少给多少,一年产出的煤又比别矿场少上多少。

    占着最好的矿,卖不出煤,产出的煤块也比别的煤块小,碎煤多,一看便是次品,却还要卖上比别处更高的高价。

    这般做派,不只占了朝廷的便宜,还要败坏官办矿场的名声,他岂能坐视!宋府尊拍案而起,收拾起这一摊东西,径自走到王府侧门,桓御史的临时官署,当面向桓大人检举本府治下沔县内官办煤场的弊病。

    这些问题本该由巡按御史监督解决,不过如今桓西巡按并不在本府,他为着汉中官民百姓着想,等不得上折子奏报巡按,只能越级向桓佥宪当面告状了!

    桓佥宪听闻本府府尊上门,自然不敢轻慢,直接请他进二堂说话。

    堂上装的玻璃窑户,早上阳光直晒满屋,略有些燥热,桓佥宪便亲自拉上一层纱帘,又给他斟了茶水,体贴地问:“这几日太阳越发毒了,宋大人一路赶来,不曾晒着吧?”

    宋时呷了口茶水,叹道:“下官如今为本府治下沔县矿场贪腐之事急得内火上升,也觉不出外头晒不晒了。大人请看——”

    他把自己画的图,一盒煤炭样本拿出来,当面告状:“此处煤场明知道周王殿下与大人俱在汉中,却还不知改过,实该从重处罚!”

    是该从重处罚,他这就写信给本省巡按御史,请他纠查此事。

    虽然他现在这身份几乎算是跟着周王流放,但四品佥都御史身份尚在,该查什么事,弹劾什么人也一样要干。只是他如今顶着为周王向导之职,不能亲身查探不在此行职责内的煤矿,还得交予当此职位的人。

    他把宋时列的数据和小表格抄了一遍,用白纸笺折成信封装进去,滴上蜡封,唤来门子,命将这信送往急递铺,寄给正在宝鸡巡按的督察御史刘大人。

    宋时还有点想看他微服私访,见他只是把信交给人查,倒有些遗憾地说:“我还以为你得亲自去查一趟呢,到那儿先装成普通客人,深入追察煤场中种种贪污腐败的罪行,到时候把马甲一掀,一堆士兵随从涌出来抓住贪官,帮你换上四品佥都御史的官袍……”

    多震憾哪!多威风哪!

    桓凌听得忍俊不禁:“你这是哪来的想法?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陕西又不是太平地界,咱们要出门还是备上全副仪仗,有士兵、衙差左右随侍的安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