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道士摇了摇头:“小道并非外头那等为了骗人钱财故意恐吓人的卜相之士。施主命中的确无儿女缘分,但有失必有得,施主妻宫却好,有贤妻主持中馈,得这贤妻相助,亦有科场早中之相……”

    宋时越听越神,那颗唯物主义的心都险些被他动摇,以为这道士是小说里写的神算子,甚至还有点点担心他算出自己是个穿越者。

    他的手在钱袋上越抓越紧,那道士垂眸看着,神情越发飘渺出尘,微微一笑:“人生在世,哪得样样齐全?施主这命数已占尽世间八分好处,再求子嗣,便是强求,需得多做几场科仪以敬送子娘娘。”

    哦。

    不用了。

    宋时眼中的老神仙重新变成了卖保健品的,他从钱袋里掏出几块碎银放到桌上,只当是算命的费用,请那老神仙帮他算算合该哪年收养子女。

    命中无子的意思,是不是养个女儿好点?

    那道士却没想到他这么痛快就放弃了子嗣,宁可收养也坚决不做科仪,一时有些语塞。不过这财主不肯花大钱,还肯花小钱,也比不花的强,便重对着他的八字掐算了一阵,说道:“若是收养子嗣,倒没什么妨碍,不过公子如今正是文昌运极盛时,子嗣运数差些的怕当不得你的福运,读书上会差些,女儿家却不妨事……”

    宋时连连点头,满意地说:“那就好,我也觉着女儿好,女儿留在家里比嫁出去放心!”

    他一口气堵死了道长再要小儿八字来合的路,含笑问道:“道长可算准了我该何时收养孩子?”

    泉阳子道长轻轻点头,拿过一张帖子,在上头写下了“辛酉”二字:“干支逢辛酉便可行礼过继,施主自家斟酌便可。”

    辛酉两字年月日时都能配上啊。道长这意思就是随便想什么时候收养就什么时候收养吗?

    宋时拿着纸条回去,先回家缴了任务,跟父母兄嫂复述道长建议他收养侄女的事,还把“辛酉”两字的纸条拿出来给他们看。他大哥大嫂从此定下心,二哥二嫂却对着那纸条愁了许久,又觉得过继是好事,又舍不得亲亲的女儿从此叫他们伯父伯母。

    但若过继了连声父亲也不叫宋时,那还有什么父女之情呢?

    他们二人纠结着,宋时却在父母妻下大夸那道长算得准:他可不就是命中该得贤妻?得了贤妻辅导这些年,才中了三元,做了翰林编修,如今小日子也过得,家里也和美……

    哪儿来的贤妻?谁家领出来个媳妇比儿子还高?

    他爹一道哼声堵在喉头没哼出来,勉强道:“那道长既算得准,过继的事就这样吧,你侄女儿大几岁,离得开父母怀抱再说!”

    反正只有“辛酉”两字,挑个辛酉年、辛酉月、辛酉日、辛酉时还不都行?他儿子嘴上没毛,办事不牢靠,他得亲自去算一回,看这媳妇真有玉虚观道长说的那么好没有!

    他将纸条一塞,算宋时过了这一关,强留他在家住了一晚才放他回去。宋时转天从翰林院下班回到桓家,却收到了齐王送的温暖。

    替他收货的管事已把冬灰和石灰收进库房,各舀了一钵来给他看。一面依他说的往钵里加水,一面说:“大人之前交待的是一个王氏香檀铺的香灰、一个西窑厂的石灰,可那两家没来送,倒是来了几个着实豪奢的小厮,说是张二公子的家人,送了两大车灰来。”

    宋时低头看着草木灰和石灰,见冬灰加水后没有滚沸,显然没掺石灰;石灰粉又磨得细腻,加水后咕噜噜地冒泡,质量都不错,也就满意地点了头:“管他是谁家送来的,这两样东西质量不错就够了。那张公子我知道,昨天我去庙里时遇见的……”

    反正他当时也没说自己是王爷,还编了个张二的名字,连他外祖成国公王家也联系不到,宋时乐得不跟皇子连上关系,含笑答道:“他衣饰豪奢、行事洒脱放旷,张二这名字却又不似官宦人家的名字,应该是位少年侠士吧。”

    当代的侠士不虽然不似水浒里描写的那么多,也没多少能以武功出名的,但民间乃至文人官宦向往侠义的心也不死,并给“侠客”一词竖起新的概念——因为越来越多文人向往侠义精神,如今要当侠士已不需要武功高强,只要稍会骑射,能提剑舞一段,再肯仗义疏财的就算侠客了。

    譬如在另一条历史线上,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徐祯卿就曾给唐伯虎写文称“唐伯虎,真侠客。十年与尔青云交,倾心置腹无所惜”。难道还真因为唐伯虎武功高强么?

    疏狂任侠的精神最重要。

    桓管事一听这个“侠”字也心领神会:“原来是位少年侠客,怪道这么肯花钱,送来的两车灰小的验过,比咱们家从前用的还好……”

    说着忽然想起眼前这位爷姓宋,不能算他家的,连忙闭了嘴,偷偷看了宋时一眼。见他似乎没听清自己说的什么,方放下心,小心翼翼地说:“这东西无误,小的就安心了。那张大侠的童儿却没留下什么表记,小的不知如何谢他,还请宋大人示下。”

    宋时手里有了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哪儿还记得一个齐王,漫不经心地说:“回头再说吧,他们侠客都是施恩不望报的。你哪天去我订灰的店里把订金要回来就行。”

    张大侠既然做好事不留名,咱就成全他了,做出高锰酸钾他才能安心。

    当然高锰酸钾不只是治痔疮的良药,还能做土壤消毒剂,比石灰的消毒效果好,也不影响土壤酸碱度;能杀灭细菌、真菌,防治水稻、白菜等蔬菜病害;又能消毒鸡舍猪圈,减少流行病传染;还能杀死水生萍藻之类……

    当初他做土法农药时就眼馋高锰酸钾很久了,一直没得机会做,如今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

    先泡草木灰!泡完的草木灰水拿密实的草帘子滤掉杂质,再架上大锅煮干。从锅底刮出的结晶再泡水、再拿帘子滤杂质,再煮……

    前期工作他就起个领导带头做用,叫桓家拨出两个家人架起大锅煮吧。等滤个六七八回,碱面熬成雪白的碱饼子,他再亲自来配氢氧化钾溶液。

    晚上桓凌回到家时,便见家里浓烟滚滚,却是有人在一个偏院里架起柴灶煮水,煮得热气腾满一院,大十月天竟有了几分春日的气候。他顺着半空白雾柱指引走到那座院子门口,隔着月亮门往里看去,却见守着大锅看水的竟不是厨子,而是宋时。

    本朝第二位三元及的才子名家,简在帝心的宋翰林。

    在他家里烧大锅。

    夜色太深,火光映照着人脸,又有水雾隔着,有些看不真切。桓凌怕自己认错人,不自觉地揉了揉眼,眨清泪光再往里看——

    再看也还是宋时穿着深青色窄袖布衫,双手袖子高高挽到臂弯,身前还搭了一块上至胸口、下齐膝的长布头,不知怎么用细线系在身上,带着一群同样蒙着脸的家人烧锅。锅里腾起一柱白雾,像是在烧开水,水中却夹着些古怪的味道。

    他忍不住走到近前,叫了一声:“宋师弟?”

    外人面前,他还是要给足宋时面子,不肯轻易叫他的小名儿。

    宋时正在热火朝天地指挥人熬碱,不防听到桓凌叫他,蓦地抬头,透过雾气见到他朦胧的、难得显出几分迷惘脸庞。

    自从他长大后,罕有这么可爱的神情了。

    宋时不禁微微一笑,在围裙上抹了抹手,大步流星走到他面前,含笑问道:“师兄回来怎么不先回去换衣裳,跑来这院子里看我们熬碱?”



    穿到古代当名士 第86节

    

桓凌倒没看出那一锅滚沸的白水是碱,只看出他身上那块布是用两根细绦吊在颈后,两根丝绦系在腰间的,腰间扎得极紧,下摆衣料微乍,勒得他“腰同沈约”,叫人不禁想上手量一量。

    他克制地把目光挪开,看着那锅碱水问道:“这就开始炮制药材了?怎么还要自己熬碱,市面上买的不中用么?”

    宋时摆了摆手:“自己做的放心,回头熬好了咱们厨下也留一罐用,这种碱做面条好吃,有劲道,不过发不起面来。”

    他看桓凌仿佛在等着他,不肯自己回房,也只好暂放下熬碱大计,吩咐锅边众人时时翻搅,到睡时若熬不完就先熄火,将锅盖严实了再走,免得落入灰尘。

    那些人齐应了一声,宋时点了点头,自然地朝着桓凌一伸手,牵着他朝外走去。回到屋里,桓凌才提起腕子,双手握着他牵住自己的手笑道:“时官儿总是这般放达,不怕外人议论。”

    嗳,得了玉虚观高道盖章帮夫旺夫的贤妻,怎么舍得不体贴么。

    第135章

    桓凌的手在外头冻久了,触手冰凉。宋时便将那手揣到围裙里焐着; 颇有些感慨地说:“都叫当今皇子摸着同居一府了; 咱们还用瞒着谁来?你知道今日熬碱用的草木灰是谁送来的么?”

    听到皇子二字; 桓凌脑中简直想不到第二个人,讶然问道:“难道是周王送的?周王殿下来找过你么; 难道是要你为他说情?”

    虽说周王是他妹夫,可论起亲疏远近来,还是入了家门的弟弟亲; 他此时顾不上想周王会不会被人拿住把柄; 只想着宋时一个小小的从六品翰林编修; 怎么经受得住朝中党争风雨?

    上回当着满朝文武为他作证,就已经伤了时官儿的名声; 再落个掺合储君之争可怎么好?

    他眉头微拧; 下意识想去碰宋时的脸; 手却卡在围裙里; 一时抽不出来,反而被宋时调笑地拍了拍脸颊:“不是周王; 是他弟。”

    齐王?魏王?二王如今都还是在上书房念书的年纪; 寻常无事不能出宫; 怎么会撞上宋时?

    他抬眼看向宋时; 微一挑眉; 宋时便知道他想问什么,在他脸上轻轻拧了一把,含笑解答:“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 头发都束上去了,带着一群雌雄难辨的内侍,我估计是齐王。

    他可不想叫桓凌知道自己去求子,只说了后头与齐王本人见面的事:“我昨日去买灰,回来路上和他撞见,被他请我到酒楼里吃了顿饭。不过他没正经通名,只说自己叫张二,今日派人送冬灰和石灰来,也是跟你家管事留言说是张二公子所赠。

    “不知他怎么打听来咱们家地址的,不过也不必理他,只当是个做好事不留名的张大侠吧。”

    桓凌叫他这声“大侠”逗得忍俊不禁,偏了偏脸贴在宋时掌心里,含笑说道:“你说得对,哪有皇子特地在路上拦截大臣的?必定是个意气豪迈的大侠,咱们只在心里谢他一谢,不必多想。”

    周王在部院行走,都没敢公然结交大臣,齐王一个还没成亲没授职的皇子敢在路上堵翰林,可是有些心急了。

    等到宋时的碱饼晾出来了,桓凌便先问他要了几块形状圆实、雪白细腻的带到都察院,要拿去院里分与相熟的同僚。

    他与宋时解释道:“齐王那天能舍下面子亲身在街上拦你,只怕对你的兴趣不浅,一日不把你纳入麾下便不肯罢休,甚至可能在外头放消息,说与你早有交情,送过东西与你。你好好儿的翰林编修,编出这本大典,养足人望,便足以从侍讲、学士一步步踏上去,何必卷入皇家事?

    “咱们只说是有位自称姓张的大侠给我家送了些上好的冬灰,家里自己熬制成了干净可靠的碱面,拿去与同僚共享。这消息传开,外人不会想到齐王,而他自家知道你住在我家,自必能想到我所说的‘大侠’就是自己,以后也不会再借着张二的身份与你结交了。”

    毕竟一个皇子当以端重为上,怎么肯传出“侠”名来?

    宋时倒不在乎他拿几块碱饼,反正偏院里还晾着满架子饼,不耽搁他做实验。

    不过,对于桓凌过于乐观的思路他倒不敢苟同,雍正王朝里的老十三不就叫“侠王”吗?宋太祖还创过太祖长拳,“千里送京娘”,万一齐王也安心做个侠王呢?

    桓凌听着“侠王”二字,不禁轻笑,朝他头上揉了一把:“你也知道是宋太祖,宋太祖是武将出身,在柴世宗崩逝后黄袍加身遂得天下,咱们朝中这些皇子可不是……”

    大郑朝政清人和,皇位稳固,又是父子世传的江山,皇子们自幼有翰林学士讲学教导,怎会想做什么“侠王”?

    更不要提“黄袍加身”这四字。哪个敢有这样的心思,哪怕再是得宠的皇子,圣上与国法也容不下他们。

    他含笑摇头,拎着碱饼子去了都察院。宋时自己熬的碱,索性也别光让他送人,自己也拿了一篓带去翰林院,当作特产从掌院学士送到自己同僚兼刻版学生的庶吉士们。

    他是为了方便在坩埚里燃烧扣出的迷你碱饼,雪白可爱,只有化妆镜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