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欢诧异:“真的?”
“大人不信?我陆迁是那种杀人不眨眼的凶徒吗?况且此事若是被殿下知道,殿下也不肯放过我的。大人放心就是。”陆迁信誓旦旦。
李承欢便点点头,胸中淤积已久的不畅终于纾解开来。
却在此时,李承欢耳尖的听到了身后有快马奔袭的声音,陆迁也听到了,两人相视一眼,叫停了马车。
一人一马很快赶到,立刻急声道:“大人!不好了!秦州连续七天七夜的大雨,引起水患,淹了整座城池,雨还未停,大坝坚持不了多久了,一旦大坝被洪水冲垮,接下来就会途经芦州冲向淮州,到时便糟糕啦!许大人知道后,立马叫小人快马加鞭将大人请回去,主持疏散百姓事宜!”
“什么?”李承欢震惊,怎么会突然发了大水?他忙是命人调头,往淮州赶去。
“大人,水患可不是小事,出了乱子,是要人命的,不若我们绕道走吧?”陆迁着急。
“淮州百姓如此信任我,此时回去尚且有一线生机,若是因为我贪生怕死,害了淮州十数万的百姓,我岂不是要以死谢罪。”李承欢毫不犹豫的拒绝了陆迁的提议,并冷冷的看着他说道:“陆参将若是怕死,可以此时与我分道扬镳。”
陆迁心头发苦,他若是这个时候逃了,往后天涯海角哪里还有他容身之处啊?
于是他立刻改了话锋,说道:“大人这是什么意思?我陆迁既然答应了殿下要保护好大人,就是死也要死在大人前头的!大人放心,陆迁与手下众将士,会以生命护卫大人,以及城中十数万百姓!绝不退缩!”
李承欢这才缓和了面色,点点头,面色依然沉重。
现在疏散去其他州县已经来不及了,况且不知道这洪水会波及多少州县,去哪里都不安全,若是在路上被洪水冲走,那就真是十死无生了。只能先找一处高地,将粮食物资组织人手运上去,等候洪水退去。
李承欢打定主意,便直接到了府衙和许从文会面。
“师兄,这下可如何是好?怎么就发了洪水了呢?这江南水域颇丰,从未听说过哪里发过洪水啊?”许从文已经急的团团转了,头发都要愁白了。
李承欢说道:“你莫要心急,此时最重要的是,组织百姓,千万不能慌乱!一乱,整个淮州城就完了!你先想想,淮州何处地势最高?又能容纳数量庞大的人群?”
许从文强自镇定了下来,很快就报了一处地方:“金坛寺所在的景云山,地势极高,乃淮州之最,主峰上因为有了金坛寺,香火旺盛,开辟了大片平地,其余侧峰也有拱卫主殿的侧殿,可容纳不少人。”
“如此甚好,那还等什么,赶紧召集差役们组织人手运水运粮上景云山,时间不等人,必须要快!”
“好好好,我立刻去。”许从文连忙应声,有了李承欢,他才终于稍稍定了定神,找到了主心骨。
“我也去。”李承欢也忙是奔出了府衙。
他几个纵跃间,便快速来到淮州城的醉月楼屋顶上,运起内力,将声音传得极远:“淮州百姓们,我是李承欢!刚刚接到了紧急通报,秦州发了大水,大坝就要冲垮,很快洪水就会波及到我们淮州来,在此时刻,大家千万不要慌乱,官府会派差役们组织人手让大家先上景云山金坛寺避难,大家一定要听从安排,千万不要乱!”
淮州城大部分百姓都听到了李承欢的声音,顿时恐慌起来,然后又听到了李承欢一直重复让大家不要慌乱,官府会派人组织避难,便又渐渐冷静下来,谁都可以不信,李同知的话怎么能不信呢?百姓大多时候是盲目的,尤其是发生混乱的时候,有一个主心骨可以依靠,便会全身心的去追随。
“我们听同知大人的!”
“大人回来救我们了!”
“大人回来了!”
“大人回来了!”
“大人回来了!”
……
最终整个淮州城只剩下了一个声音,那就是“大人回来了!”
大人是谁,不言而喻。
第41章
李承欢一直在醉月楼的屋顶上安抚民众,使得差役的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他们安排老弱妇孺先行赶去景云山金坛寺,留下年轻力壮的汉子准备粮食和一切需要的物资,此时乡绅们也不讲什么排场了,将自己家的马车牛车驴车统统拉了出来运送家里的粮食,生怕大水将这些稻谷给泡烂了,那就真的是要了老命了。
前线一直有人关注秦州大坝的情形,到了第二日正午时分,便有人快马来报,大坝已经出现了裂痕,最多只能支撑两个时辰了。
而此时,淮州城中几乎已经搬空了,仅剩官府的官员差役和李承欢一行,还有一部分在赶猪赶羊牵狗的汉子,同知大人的意思是,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这些难以运输的大型牲口是最后一批了。
李承欢想了想,两个时辰,恐怕来不及了,便立刻喊道:“别管牲口了,立即撤离!”
于是大家都不管这些猪了,有人将狗和羊一人一只抱起来就往景云山的地方跑,这一幕十分滑稽,真是又心酸又好笑,在这样紧张的时刻,李承欢竟然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鼻头却有些发酸。
就在最后一批人也爬上了景云山山峰时,天色已近黄昏。
西边的霞光恢弘瑰丽,将半边天际染成了一片红色,震撼人心。
所有人都很沉默,遥遥看着远方,然后他们就听到了滚滚洪流之声,由远及近,仿佛天地都在震颤,脚下的山峰仿佛都要被冲垮,紧接着他们就看到了让他们终身难忘的情景,从极远的地方,天与地相接的缝隙中,一道浑浊的黄线渐渐变得宽阔,巨浪的轰鸣声越来越大,直欲将人的耳膜震碎。
他们看到了洪流迅速吞没了田野,吞没了村庄,朝着淮州城扑来。
孩子们与心房脆弱的少女们都被吓的嘤嘤哭泣了起来,所有人都有些后怕的捂住了心脏,眼睁睁看着那一片黄色的巨浪瞬间吞没了整个淮州城,淹没了他们的家。随后奔向了景云山。
“轰”的一声巨响,水浪重重拍打在山峰上,随即被山峰劈成两半,各自冲向远方。
西边的霞彩也渐渐坠落,仿佛在哀悼那些不幸落难的生命。
这个夜晚无人入眠。
虽然他们侥幸偷生,但是他们知道这样大的洪水之下,不远处的州县必定死去了许多的人,那里有他们相熟的友人,也有他们的亲人,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本无人可幸免。
山峰的空地上,点起了一簇簇小小的篝火,众人生怕在山上引起火灾,火势控制的极小,只是几根木柴,刚好能照亮围在一处的几个人的脸,大家都没什么心情说话,只是看着火苗发呆,然后待火即将燃尽时,再添一根新柴。
而山峰之下已是一片浑浊的海,在夜色里,漆黑一片,仿佛恶鬼的巨口,随时要将人吞噬入腹。他们就像流落在海上的岛屿中,孤立无援,只能彼此取暖。
“大人,吃点东西吧,您已经一整日未曾进食了。”陆迁掰了半只烧鸡给李承欢,说来也是好笑,因为李承欢的一句,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山上的物资还是十分丰富的,这只烧鸡就是醉月楼的老板贡献给李承欢这行人的。
李承欢确实饿了,嗓子也喊哑了,几乎说不出话来,就默默的接过烧鸡,撕下一片肉来,放进嘴里慢慢咀嚼。
味道是很好的,但李承欢吃着吃着,却落下泪来。
“怎么了?大人?”陆迁有些惊慌的取来一方干净的帕子递给李承欢。
李承欢摇摇头,继续吃鸡。
这时一个小女孩走过来拉了拉李承欢的衣袖,李承欢回眸看她,见是角舍里的小兰,便摸了摸她的脑袋,哑声问道:“小兰害怕吗?”
“小兰不怕,大人不哭,大家都好好的呢。”小兰清脆的嗓音安慰了李承欢的疼痛的心脏,他笑了起来,点了点头,“嗯。”
李承欢撕了鸡腿递给小兰,“饿不饿?”
“不饿,大叔有给我烧饼。大人吃吧。”小兰没有接,笑着从怀里掏出用油纸包着的半块没有吃完的烧饼,献宝似的递给李承欢,“很好吃的。”
李承欢接了烧饼,将鸡腿塞进小兰的手里,咬了一口烧饼,眯眼笑了起来。
星辰也随之亮起。
有人注意到了夜空之上的璀璨星河,抬头仰望,于是更多人抬头看向星空,在这样浩瀚的星穹之下,他们依然活着,真好。
八百里加急快报连夜送入了皇城。
原本已经睡下的皇帝,立刻起身,召集了几名重要官员商讨江南水患一事。
江南乃是齐国的根基之所在,此事若是处理不好,是要动荡国本的,收到传召的官员纷纷赶入宫中。第一个赶到御书房的是萧胤,他一见到皇帝便单膝下跪请命道:“父皇,儿臣请命,愿赴江南治理水患,赈济灾民。”
“待诸位大臣都到了,再议。”皇帝的声音沉冷无比,此事,实在太严重了,稍有不慎,国将不存。
大臣们进来时,便看到披了一件外袍坐在御案后苍老却神色冷峻的皇帝,以及单膝跪倒静默无声的萧胤。
“江南的事情都知道了?”皇帝沙哑的声音里仿佛夹杂着冰渣子,众人顿时双膝一软,统统跪了下去,仿佛重新见到了当年威凌四海的君王,无人敢于直视他的锋芒。
“臣等知道了。”众官员齐声道。
“可有方案?”皇帝冷声道。
“回陛下,江南实属国之要害,如今情势不明,我等还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州县遭了水患影响,需先派一员钦差前去查访当地详情,再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方案,只是信报上所言州县已经占了小半个江南,情况恐怕不甚乐观,老臣的意思是,灾后必有民乱,可随行一支军队以做镇压,在携一定的粮草以作不时之需,待情况明晰后,再派辅助钦差运粮南下赈灾。”左相尚成海颤巍巍回话。
“可有钦差人选?”皇帝又问。
众人面面相觑,皆不敢应声。
这是个烫手的山芋,那是一个不好就要人头落地的买卖,谁敢轻易去接盘?若是其他地方,众人必定争相前往,分一杯羹,但是江南……
“父皇,儿臣愿往。”萧胤的声音再次响起,音调里带着恳求与固执。
皇帝冷冷的盯着诸官,没有理会萧胤,“尚成海,你可有人选?”
“臣,举荐……”
“父皇!”萧胤抬头紧紧盯着皇帝的眼角,声音里已经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强硬。
跪在案前的诸官均是倒吸一口凉气,这位殿下的胆子也未免太大了些吧?上头的可是陛下啊!
“啪!”的一声,皇帝重重拍向御案,在安静的御书房里,仿若一道惊雷,震的诸官紧紧趴伏在冰冷的琉璃地砖上,看着自己的倒影,大气也不敢出。
“你愿往?你可知这是多大的干系?你一个亲王,担待的起吗?若是出了岔子,朕是要用你的人头祭天的。”皇帝的声音从牙缝中冷冷的钻出,冻得人心底发寒。
“父皇,儿臣愿意签生死状!若是不能解决江南水患,儿臣愿意献上项上人头,以祭江南万万百姓。”萧胤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他必须要去江南,在听闻江南水患时,他才知道他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冷情决绝,没有那样的理智从容,只要想到李承欢就在那洪水里挣扎,他就心如刀割,他恨不能立刻飞去淮州。他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但是他无法控制自己。
诸官听闻此言,顿时心下大震,睿亲王真是……
他们不得不感佩他的勇气,这还是个年方弱冠的少年啊!却愿意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代价,也要亲自前往江南救灾,众人不禁感到羞愧。
“陛下!老臣也愿往。”李郸忍不住开口了。
“陛下,臣等愿往!”一下子,御书房里的诸位官员都被激起了血性,纷纷请命。
皇帝这才收敛了一些周身的寒气,沉吟了片刻说道:“左相要坐镇中枢,李尚书要在后方管控钱粮,二位就不要争了,那便周同去吧,你是佥都御史,我赐你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
周同立刻朗声道:“臣,领旨!”
半晌,皇帝又看了一眼萧胤,见他依然跪在在地上,垂头不语,便有些心疼,说道:“睿亲王领黑甲尉随行保护周御史。”
萧胤闻言,顿时看向皇帝,高声道:“谢父皇成全。”
事情拟定,萧胤收拢了黑甲尉三千精锐骑兵与周同连夜南下,赶往江南。
天明时分,景云山众人被第一缕霞光惊醒,然后便看到初升的朝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