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在这时,刘耀武想了想,开口道:“之前短道速滑的总教练林国斌跟我提起过,他想要加大对短道速滑这个项目的推广宣传力度,曾经问过我,体育频道这里有没有可能提供一些帮助或者是合作。”
  刘耀武当时也心动过,但是他毕竟不能代表台里,林国斌那里也了解,于是只说他们会回去讨论一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合作方案,到时候再和体育频道这里联系。
  “合作?咱们是电视台,最多也就是出个新闻、专访、纪录片直播什么的,这对项目推广来说不是没有用,可是效果也不强吧?”
  又有人笑:“要说做宣传,还得是那些娱乐综艺节目,要不就是拍个电视剧什么的,等全国一热播,这才是有宣传效果呢。这些事情咱们体育频道又搞不来。”
  坐在会议室里一直安静的体育频道头儿听到这里,突然眼神一动:“嗯?谁说咱们搞不来?”


第70章 
  “编剧?取材?”
  裴景听到这消息时,还挺意外。
  “怎么就有编剧要来咱们冬季项目里取材了?我看那些夏季项目也没这待遇的吧?”
  蒋一波插了一句:“前些日子的事了,当时林指导就说,咱们冬季项目不应该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不做宣传,广大群众永远也不会知道冬季项目除了花滑之外还有短道速滑,咱们短道的成绩甚至比花滑还要更好。”
  “林指导这段时间去夏季项目那里取了一圈的经回来,像是国乒那里,他就去了好几回,回来就念叨,人家有乒乓王子双子星,咱们怎么就不能有?”
  “然后没多久刘记那里回了消息,说是体育频道也打算加大对冬季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两边宣传的目的不一样,但是总归都是要搞宣传,体育频道那里就给了几套不同的宣传方案,什么纪录片追踪拍摄啊,短道、花滑全锦赛、世青赛和世锦赛的全套宣传啊都有,还有一些央视的访谈节目邀请啊,最后就是这个电视剧了。”
  “刘记说,他们体育频道也是有一些影视片制作的额度的,但是过往一直都是用在纪录片制作和各种直播赛事的授权引进上,前段时间巧了,好像他们的主管单位要求要推一些体育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
  “那天他们开会的时候,话赶话的就说到了综艺和影视剧的制作,他们头儿就想到了这茬儿,刚好和冰协还有林指导一沟通,这不就派了便编剧来咱们冬训中心取材?”
  裴景总算是听懂了个大概的前因后果,不过他也没太在意,反正对人家来取材的编剧客气点,别人有什么问题好好回答就行了。
  没两天,就有个主编带着他的编剧团队来了,据带队来的刘记介绍,这位主编的编剧团队是当前国内写职业剧很知名的队伍,团队的剧本出过好几个爆剧。
  短道速滑这里的教练组和运动员都组织到一起跟这位主编还有他团队的人碰了个面,来取材的团队里总共两男两女,光看外表觉得这些编剧和普通人也没什么区别,孙睿翔还偷偷在边上跟苏凉咬耳朵呢——老大老大,这些编剧都没戴眼镜诶?我怎么看着觉得你比他们像编剧?
  苏凉:……
  应该怎么告诉二翔,并不是所有编剧都会近视,也并不是所有运动员都视力一流。
  短道速滑这里的教练和选手们在和编剧们碰了个面之后,都是该训练训练,该干嘛干嘛,互相之间都没太多影响,这些编剧取材也不是光只在陆训馆和速滑馆里蹲着,他们基本上把冬训中心里的各个区域都逛了一遍,偶尔有冬训中心这里的工作人员给带着路,偶尔也就是他们自己瞎逛。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选手们在训练结束之后时不时会被这些取材的编剧拦住问些话。
  “这个训练是每天都做吗?一周的训练日程安排大概是怎样的?”
  “短道速滑不是冰上项目吗?为什么你们有半天时间会耗在陆训馆这里?”
  “那些选手也是短道速滑的吗?他们看起来好像比较瘦小一些?哦……是花滑的人啊,所以速滑这里和花滑是同一个陆上训练管。诶?什么?短道速滑的缩写不是速滑是短道?哦,不好意思,原来还有这个细节在……”
  “那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的区别是什么?我看对面只有速滑馆和花滑馆,速度滑冰的训练馆是在什么位置?我回头去参观一下……”
  这些编剧提问很直接,这对运动员们来说沟通也比较轻松,双方没几天就熟悉了起来,等到熟悉起来之后,两个女性编剧就直接跟女队那里泡在了一起,两个男性编剧则天天扎堆在了男队这里。
  “诶,二翔,你再说说你第一回见你老大时候的那事儿呗?你们俩是为什么会突然上冰开始比赛的?”
  其中一名男性编剧胡侃又拿着笔跟孙睿翔扯淡了起来——没错,这个男编剧的真名就叫胡侃,他是京市大杂院出身的,从小一个大杂院里就格外的热闹,也造就了他胡天侃地的本事,本人也跟他的名字一样,特别能侃,没两天就跟‘东北三宝’毫无障碍地混到了一起。
  就‘东北三宝’这名字还是胡侃给二翔他们取的,说的正是孙睿翔、周奇奇、林永胜三人。
  孙睿翔根本没有意识到胡侃是在取材,当时就跟胡侃哔哔了起来:“害,你是不知道,我老大他还挺坏,当时我和大林、狍子刚到冬训中心,看这里的什么设施都新鲜,好些设备是我们在省队和体校的时候没见过的。”
  “那会儿我和林子他们一进陆训馆,就看到我老大在踩功率车,你看,就那边那个车子,我就好奇,问我老大说——这是干啥用的?正常踩到多少算及格啊?”
  孙睿翔一边说一边痛苦回忆:“然后我老大大概那会儿就看我傻,开口就跟我忽悠——说厉害的人能连踩30分钟不降速。”
  听到这话,别说孙睿翔了,就连胡侃都一脸痛苦的菜色——这些天里,他们也不是只采访问话取材,自己也亲自上手参加了一小部分的训练,这个功率车就是每个人必定会去体验的一个项目。
  这功率车不开阻力什么的还好,一旦按照运动员的标准设置完毕,10秒钟感觉就能要了他狗命,连踩30分钟不降速,那得是什么样的神人啊?
  胡侃觉得,这二翔不能够信了吧?
  然后孙睿翔就一脸菜色地回忆:“我那时候多相信我老大啊,他看起来那么冷静,一点儿骗人的样子都没有,我就上去踩了,硬顶着想要踩到30分钟不降速……我又想实在不行人家是厉害的人能30分钟不降速,我至少得踩个20分钟才算合格吧?”
  这可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胡侃拍了拍二翔的肩膀,脸上一脸同情,心里【新素材+1√】。
  坐在孙睿翔身旁不远处的林永胜和周奇奇俩人默默无语地看着不远处的二翔,都很像再挪到离他更远一些的位置去——他们是一点儿也不想借着‘东北三宝’这个名字成为未来某个电视剧里面的重要配角。
  真的,一点也不想。
  ***
  几个来取材的编剧,其实进了国家队之前,就已经从国家队这里拿到了几个比较适合用来取材的角色信息。
  像是男队这里就是‘苏凉’、‘沐远笙’、‘东北三宝’、‘尚飞’这几位,国家队提供了这几位的原型信息,不论是编剧们打算吸取他们身上的一些关键元素,还是直接用这些原型人物来写故事,都没什么问题。
  几个编剧聊了几天蹭了一波素材之后,由总编剧牵头开了个会。
  要说呢,国家队不愧是精英云集的地方,天才和可取材的信息点真的不少。
  “先说女队这里吧。”其中一名女性编剧点着笔头,总结了她取材时搜集到的一些信息点:“目前女队处于新老交替期,老队员实力较强的基本都退役了,余下的几位不太能扛得住,之前京市站的比赛成绩不算太理想,目前队里林梦、姚姚、江雨霏、林若瑶几位都是比较被看好的新生代,其中姚姚能力比较全面,但是比赛心态还不够稳,各位女选手的机会比较平均。”
  说到这里,另外一名驻扎女队的编剧补充了一句:“听说东北那里有个新近崛起的短道速滑天才女选手,之前林指导去选材的时候错过了,但是在之前的全国联赛首站青年组的比赛里,横扫了国青队的选手,我们觉得这个选手的信息值得关注。”
  女队这里交代完了,就轮到了男队这里。
  驻扎男队的一个是胡侃,另一个就是他们的总编剧,不过总编剧主要是跟教练组还有冬训中心的工作人员沟通,跟队员们混在一起的那个就是胡侃。
  听女队的两位同时聊完之后,胡侃笑了起来:“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男队这里有意思的可太多了,就我整理的,沐远笙的成长线就能作为主角单独走一条,尚飞的那条线也不差——天才少年,赛场上意外受伤,沉寂一年重新复出向着顶峰冲刺,怎么样?牛逼吧?”
  说着,胡侃摇了摇头:“我原本以为沐远笙这种和尚飞这种已经很牛了,结果居然还有个苏凉。”
  “你们是不知道,来之前呢,我们其实就已经知道苏凉很出色了,但是在国家队里呆的这几天,一路上各种消息听下来,我真的是想说——这是什么天选男主角?”
  “苏凉怎么进的国家队,这个你们在女队那里应该也有听说了吧?”胡侃朝两位女编剧看去,果然两人都点了点头。
  “还有些外界不知道的消息呢,苏凉他患了失忆症,就是特狗血的那个选择性失忆,把跟他身份信息还有家人相关的事情全给忘了,然后男队那里沐远笙的主管教练,就把苏凉带进国家队的那位准备收养他,按照规定的手续把人带去做了DNA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出来,居然匹配到了亲缘信息——这苏凉和蒋教练之前在孤儿院收养的儿子是亲兄弟!”
  ???
  这话一出,包括总编剧在内都惊着了。
  国家队给的运动员信息里并不包含这个,两个女编剧驻扎在女队的时候,女队的姑娘们也没跟她们八卦这个事情——大约是觉得这种事情跟短道速滑本身也没关系,就没人想起来提这个。
  这消息还是胡侃在队里跟各个队员胡天侃地的时候,从其中一个队员说的细枝末节里抓住了关键信息点,这才问出来的。
  果然,总编剧听到这个之后,当即道:“这个点记下来,很有参考意义。”
  当然,不是专业知识上的参考意义,而是狗血意义上的。
  他们团队虽然写的多是职业剧,但是吧,国内观众就是喜好狗血那一口,看看去年收视率排名前十的剧吧,打头第一名就是《情深深雨濛濛》。
  倒不是说他们写职业剧也得给运动员安上个狗血身世——这不是纪实取材呢吗?现实比电视剧更狗血,他们倒也是没有想到的事儿。
  当然,他们没有想到的事情还挺多,等胡侃把苏凉的一系列事迹给捋清楚之后,在场的几个编剧都毫不犹豫地在苏凉的名字上画了一个重点符号——就他了!
  苏凉暂时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上了编剧的‘重点大名单’。
  这段时间,他正在跟着裴景还有埃里克进行训练上的一些调整,不过时间有限,调整不多,但是调整不多并不意味着调整没有效果。
  正是埃里克的介入,才让他想起来一个问题,他在刚刚从花滑转项目到短道速滑的时候,曾经遇到过滑跑摆臂时手臂横摆的问题,最初原本以为是技术动作掌握不到位的缘故,于是加强了技术方面的训练,但是手臂横摆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
  后来也是他爹找到了国家队当时负责体能训练的外教,经过当时那位体能外教的观察研究,才确认根源不在于技术,而是和他的胸椎后身活动度受限有关,后来在经过了专门的功能障碍调整训练之后,才解决的他的这个问题。
  穿越后,他的这个问题已经十分轻微了,以至于包括教练组和苏凉本身都忽略了他的这个问题,直到这次和埃里克沟通之后,埃里克开始专门跟着苏凉重点盯看了几天他的训练,才指出了苏凉仍旧有类似的问题未能彻底解决。
  埃里克的这个事情,这才让苏凉警觉——他原本以为自己穿越后,在技术方面的了解已经很深化了,对于自己的训练包括和教练之间的沟通也已经很频繁,但是其实还是有一些他自己和教练组都没能意识到的问题。
  这种源自于身体功能性障碍的问题,细微时或许没有什么,但是长期训练后,往往有可能导致对于选手的身体损耗加剧,影响选手的职业寿命。
  也是在埃里克指出苏凉技术障碍源自身体功能的这个问题之后,裴景才迅速联想到,像是有部分队员,在滑行时难以做到更低的滑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