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花滑的我成了短道速滑大魔王-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冷水,无情但真实。
  廖雨薇和林方正当时也简单地聊过苏凉,不过他们当时一致的看法是,苏凉能不能真的滑出来,得看未来三年的成绩才行。
  哪里想到,才区区半年时间呢,苏凉就已经有了这样一股‘小魔王’的势头。
  他们上午的解说结束之后,在后场碰见了几个挺熟悉的选手,其中就有个石文辉,在那里哭丧着脸,说下午要和‘小魔王’对上了。
  当时廖雨薇和林方正就感慨,苏凉的名字,是真的立起来了。
  能够给同场的对手震慑力,让同场的对手都想避其锋芒的,这可不是一般的强手能够做得到的事情。
  不过也能理解,别的那些起伏不定的选手,多是全靠身体天赋,而苏凉不同,苏凉更可怕的是他的这个脑子。
  起初众人还只是觉得苏凉战术执行能力出色,现在则都已经知道了,何止是战术执行能力的问题呢?
  人家那个脑子,说句夸张的——本届全锦赛的选手,所有脑子加起来抵不过他一个。
  廖雨薇和林方正正聊着呢,廖雨薇随手刷新了一下她的博客,底下就已经有了不少的留言评论,其中一个人的名字还挺眼熟——就是上午和苏凉同场比赛的蔡文彬。
  蔡文彬:【廖老师分析得很对,我看到有冰迷朋友们怀疑,我这里贡献一个第一手消息吧(苦笑),上午的比赛结束之后,我在等最终成绩的时候问了下苏凉,我问他是不是特地选择在我难以变刃变线的时候进行超越的,他说是。
  他在前面几圈的滑行过程中,已经观察好了我的滑行习惯和缺点,也注意到了前方沐远笙和池济阳两位的超越混战,他就是专门挑了那么一个时机超越的,不是巧合。
  我和池济阳在赛后也简单复盘了一下,苏凉当时的那个路线也不仅观察了我们俩,包括沐远笙的滑行轨迹也在他的视线内,他当时完全有超越沐远笙的余力,不过他们师兄弟两个要打配合,所以他特地没有超越,而是选择了控线。】
  来自蔡文彬的第一手消息,直接将廖雨薇的这篇原本看起来颇带点个人情绪色彩的评论文章给推到了所有冰迷们的眼前。
  这正主亲自盖章认证的评论文章,到底还是将苏凉的可怕程度成功地传播到了短道速滑的冰迷们眼前。
  而池济阳大约也和蔡文彬在一块儿上网呢,没多久也冒了出来,回复了一句:【苏凉现在已经是我们盖章认证的小魔王了。】
  一句话,让不少之前对于苏凉的未来还觉得有些犹犹豫豫的冰迷们很是吃了一惊。
  他们这些冰迷还有不少在犹豫苏凉的未来到底会怎样呢,结果人家短道速滑的职业选手已经连‘小魔王’这种称呼都叫出来了。
  一时之间,冰迷们也为这完全在意料之外的情况感到惊叹。
  惊叹过后就是对苏凉的更深度关注——关于苏凉下午的半决赛,网络上的关注者也越来越多了。
  而廖雨薇的这一篇博客内容,因为有蔡文彬、池济阳两个‘受害者’的公开盖章,也收到了诸多网络媒体的转载、摘抄申请,在得到廖雨薇的同意之后,这篇博客迅速地被转载到了各个网络体育媒体的新闻页面中。
  ——《短道速滑‘小魔王’出世?!令人惊喜的15岁少年苏凉是否能够一战封神?》
  类似这样的标题在各个体育网站上被打了出来,倒是引来了不少平时不怎么关注短道速滑这个项目的体育爱好者。
  等到下午的短道速滑全锦赛1000米的赛事将要开赛时,体育频道的人也意外地发现,下午的这个1000米的直播,收视情况好像比两天的同时段直播都要差不多?
  要知道,前两天的直播那可还是周六和周日的直播,今天这周一下午,工作日的时间,收视率居然还能够和前两天的同时段持平?
  “这怎么回事?”
  倒是也有知道一些情况的人,笑着道:“还能怎么回事?都是来看新鲜出炉的短道速滑小魔王的呗!”


第90章 
  新鲜出炉的小魔王说的当然就是苏凉。
  中午吃个午饭的功夫,下午再次来到首体的比赛场馆时,苏凉就听到了石文辉的声音。
  他说:“雾草,小魔王来了!”
  苏凉:?
  面对苏凉的凝视,石文辉尴尬地挠头笑了笑:“啊这,这不是夸奖你呢吗?”
  边上,同样在场的尚飞哈哈笑着看着石文辉的笑话——尚飞也同样是半决赛第二组的选手,和苏凉、石文辉同组,和他们同在第二组的还有一位来自吉省省队,也同属于国家队的1000米选手陈问。
  这四个人凑在一起,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苏凉和尚飞就不必说了,长距离的好手,而陈问则是在上一次的世界杯京市站中被派出作为1000米单项参赛选手的年轻选手,其在1000米距离上的实力同样不可小觑。
  最终对比起来,其实石文辉也算是国内实力水平一线的短道速滑选手,但是看起来好像就略微寒碜了一点。
  中午抽签时,石文辉最初只是为自己居然抽到和苏凉同组感到悲愤,等后来察觉到自己不仅是跟苏凉同组,还跟尚飞、陈问同组时,他的脸上就不止是悲愤,而是‘卑微’了——他石文辉何德何能,和这三位凑到了一块儿?
  惨就一个字,他想说很多次。
  石文辉性格挺好,苏凉跟他接触过几次之后,两人就已经是关系不错的朋友了,尚飞和陈问跟石文辉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挺好。
  陈问这会儿跟着尚飞一起调侃他呢:“头头啊,你明知道我和尚飞哥都在这一组,结果你只管苏凉叫小魔王,这是看不起我和尚飞哥啊!”
  石文辉:……我不是我没有你别瞎说啊!
  “还有,别管我叫头头,这都什么名儿啊?”
  石文辉挺委屈,因为他姓石,朋友们一开始是管他叫石头、小石头,后来叫着叫着都变成了‘头头’。
  听起来怪别扭的。
  陈问没理他,继续一口一个头头地调侃,最后石文辉都蔫儿了:“我都这么惨了你们还这么欺负我。”
  不仅是他们第二组的几人调侃他,第一组那儿沐远笙、叶开承、尤建和张绍武也笑得挺欢。
  几人的调侃间,只有石文辉一个人悲伤的世界达成了。
  不过说笑归说笑,在场的众人也都没有反驳石文辉说的‘小魔王苏凉’。
  中午午休的时候,他们各自省队的教练都把他们叫到了能上网的地方,专门调出了廖雨薇的那篇博客评论文章给他们看过了一遍。
  应该说,除了苏凉本人,其他人都已经‘瞻仰’过那篇评论文章了——包括底下蔡文彬、池济阳的回复。
  陈问自身原本就是1000米距离的好手,他和他的主管教练在中午午休的时候也专门针对下午的对手进行过讨论。
  原本在刚抽到签时,陈问还是觉得同组中尚飞的威胁才比较大,但是在看过这个评论文章又和教练复盘过上午苏凉组的比赛之后,陈问和他的教练都将苏凉的威胁次序调整到了尚飞之上。
  还是那个原因,苏凉在上午的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头脑的计算能力,让这些选手和教练们都感到了担忧。
  但是这种‘危险等级’的上调也是暂时的,如果苏凉在稍后的半决赛中没有表现出对应的能力,那么这种短暂上调的危险等级就会重新被摁下去。
  可以说,现阶段,所有人都在期待着苏凉在下午这一场1000米半决赛上的表现,期待着苏凉是否能够在这一场半决赛中再一次展现出他对于比赛的这种绝对的控制能力。
  许多人都在期待或紧张,虽然没有人真正说出口给苏凉施加压力,但是选手们相互之间的氛围已经非常明显,在这所有人的状态都有些紧绷的环境中,惟有苏凉自己的状态看起来还是分外稳定的样子。
  京队的休息室外,张建新也已经从自己的同行们口中听到了他们对于苏凉的评价,眼看着对于苏凉抱有期待的人越来越多,他不知道苏凉紧不紧张,他反正先紧张了已经。
  选手们这会儿已经在赛场旁的备赛区了,张建新没有凑过去,而是拉着蒋一波和裴景在念叨。
  “唉,我觉得廖老师夸得有些过了,一会儿半决赛苏凉要是没有发挥好,到时候失望的人多了,这对苏凉岂不是很不好?”
  蒋一波和裴景当然也已经看过了廖雨薇对于苏凉的评价,要说他们两个不紧张担心也是假的,但是他们俩到底还是对苏凉更加了解一些,隐隐已经察觉出了他们这个弟子/儿子完全是一个对抗兴奋型的选手。
  只要遇到对手们对他对抗心理较强的时候,苏凉他就没有怕过的,往往还能够有一些更加出色的发挥。
  于是他们也并没有插手影响苏凉的状态,只是在一旁耐心地等待着比赛的开始。
  事实也正如蒋一波和裴景所想的一样,苏凉当然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对手们之间的这种强对抗的情绪状态,他从来对于这种氛围都是习惯且适应、期待的,今天当然也不例外——他也想看看,上一次全国联赛时还体能不支的自己,在这一次的赛场上,能够做到怎样的程度。
  ***
  下午开赛时分,观众席上冰迷们就已经陆陆续续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倒是部分冰迷察觉到了,观众席上的观赛人数似乎比起上午来要多出了不少。
  “诶?人多了?怎么回事这是?”
  “这还用说?你难道没有跟你身边的朋友说起上午的比赛?但凡聊过的,又有条件来现场的,能有几个不心动不想来看现场比赛的?”
  “这倒也是的,中午我朋友也说想来看比赛来着。”
  “说是这么说,但是没想到居然能来了这么多人啊!”
  1000米的比赛,往常夹在500米与1500米这两个距离段之中,看起来好像前后不搭的样子,有人觉得1000米选手的爆发力不如500米,有人觉得1000米选手的速度耐力不如1500米。
  有人觉得1500米的超越比1000米精彩,还有人觉得500米的速度更加地刺激。
  但是这个项目绝对不是如部分人所想象的这样。
  事实上,1000米完全是一个要求运动员具备高素质的速度能力、速度耐力、同样也必须具备高水平超越能力和战术执行应用能力的项目。
  也就是说,虽然在部分人的眼中这个项目不如500米又不如1500米的,但是它事实上是个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单项,冰迷们既能在1000米上看到较高起速的占位争夺,也能够看到中后程的超越战术。
  在下午的女子组半决赛正式开始之前,解说席上的廖雨薇和林方正就先在解说时为观众们讲解了一番1000米距离赛事的特点,也算是破除了部分冰迷对于1000米距离赛事的一些‘偏见’。
  事实也如廖雨薇和林方正所介绍的一样,在随后1000米女子组的半决赛中,女子组姑娘们的精彩表现,也确实展现出了短道速滑1000米距离这个单项的魅力来,让一部分之前对1000米赛事兴趣不大的冰迷也生出了新的期待来。
  女子组这里的比赛和表现已经非常精彩了,那么在廖雨薇的评价中那个有着过人头脑的苏凉,他又能够带来怎样的表现呢?
  而在一旁的现场备赛区中,随着女子选手们的退场,男子1000米半决赛的第一组选手也已经做好了登场的准备,而苏凉所在的半决赛第二组,同样也已经整装待发!


第91章 
  当第一组的沐远笙、叶开承、尤建和张绍武率先登场,现场早已经是一片火热,对于第一组四人最终的成绩排名,现场的观众们也显得十分的期待。
  这四人之间在1000米距离上的实力差距不大,即便是廖雨薇、林方正也并不能笃定地判断哪两人在半决赛中能够更具优势。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起跑阶段,应该还是沐远笙的优势更大一些。
  而很显然,沐远笙也清楚地知道他的优势在哪——当半决赛第一组的发令枪声响起时,位于第三道上的沐远笙就果断地疾跑启动,迅速地向着内道的方向变道疾驰。
  半决赛第一组的第一二道上分别是张绍武与尤建两人,他们两人显然也并不打算在起跑阶段就将领滑的优势让给沐远笙,于是在起跑第一圈的阶段,赛道上罕见地呈现了一场三人对于领滑位的争夺战。
  最终是沐远笙凭借他出色的能力抢占到了前期的领滑位置。
  只是1000米的赛程共有9圈,沐远笙与尤建、张绍武三人在起跑阶段的领滑争夺过度地消耗了他们的体能,在前5圈沐远笙的优势圈过后,原本安静地在最后方跟滑的叶开承也开始拉到了外道,试探着寻找机会向前超越。
  第五圈之后,沐远笙虽然体能耐力下滑,无法再像先前一样稳定领滑,但是他也同时做好了防备,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