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这么看着看着,他居然就睡着了,再次醒来的时候天色依然大亮。
  黎锦估摸着自己只睡了不到一刻钟,毕竟这是在考试期间,内心紧绷,睡得更浅,很难一觉睡过时辰。
  但也就这么短短的一会儿,黎锦觉得自己精神状态好多了。
  短暂的休息的确可以换来大脑更快的运作。
  他赶紧起身,把木板拆开,开始书写第三道四书文的草稿。
  在这时候,黎锦甚至还能听到周围有人抱怨‘真热啊’‘写不下去了’,才说了没两句,外面立刻传来巡考严肃的声音:“肃静!”
  紧接着,刚刚传出声音的考生号房门被打开,具体怎么处置,黎锦就不清楚了。
  傍晚时候,黎锦把第三篇四书文的草稿打了出来,又趁着天还没黑,把自己选中第一篇五经文的辩论逻辑图列出来。
  毕竟八股文讲究起承转合,其中支撑考生观点的辩论很重要,而能够自圆其说就更加重要了。
  所以,黎锦写这些题的时候不会直接提笔就是论述,而是先列出支撑和反驳自己观点的条例,再开始写文章。
  在黎锦列举条例的时候,天色一点点的擦黑,黎锦仗着自己还能看得见,没急着点蜡烛。
  毕竟别看他现在进度不错,一天的时间就写完两篇四书文,而且给最后一篇四书文打了草稿,还写了一片五经文的逻辑图。
  这样他就只剩下誊抄四书文,和撰写四篇五经文了。
  但要知道人的精力真的会一日不如一日,黎锦不保证明日白天可以写完三篇五经文,这样他就不敢浪费蜡烛。
  潘又丰说过,这蜡烛最多照亮两个时辰。他之前有次考试运气不好,配发的是更加劣质的蜡烛,照了一个时辰都没到,就烧完了。
  潘又丰说那场考试他都没答完题目,回去时候心如死灰。
  黎锦把答卷和素纸都收起来后,天色已经大暗,整个号房被黑暗笼罩着。
  他把木板再次并在一起,又找侍卫要了小半锅的水。
  中午的炭火还没有完全烧成灰色,黎锦打算物尽其用,烧点水喝。
  但侍卫大哥完全忽视了他的‘小半锅’,而是给了他整整一锅水。
  黎锦只能添了些炭火,烧开后,就着土豆吃了。
  睡觉前,黎锦在侍卫的紧跟下,解决了五谷轮回之事。他从茅厕往回走的时候,都觉得自己身上带着那股味,挥之不去。
  黎锦想,幸好自己在这之前吃了饭,要不然又得做一番心理建设,才吃得下土豆了。
  而侍卫大哥刚刚就在旁边等他,一脸的不为所动,好像自己闻不到那些气味。
  黎锦回去后,把剩下的多半锅的水晾凉,放在门口的角落里,如果晚上没有虫子‘失足’落进去的话,那这些水明早还可以喝。
  他的炭火真的不多了。
  夜晚的温度逐渐降低,黎锦脱下两件外袍,一件先裹在身上,另一件再盖上去。
  睡觉的时候,盖着衣服比穿着要保暖许多。
  不过,其他人显然很享受这凉爽的夜晚。有的考生不止脱了外袍,还把中衣也解开,敞开肚皮就直接睡了。
  身体强壮的人这么睡一晚当然没事,第二日除了早起那会儿嗓子有些堵之外,还能精神奕奕的答题。
  黎锦一晚上睡得很不安稳,醒来了两次,都是担心自己一觉睡到午时,直接错过清晨答卷的良好时机。
  幸好,天刚刚泛光的时候他就醒来了。
  黎锦直起身,伸了伸懒腰,活动活动胳膊,又把一晚上屈着的腿伸直。
  他舒展了一会儿,还检查了一下锅里是否有其他小动物。
  黎锦捞出几只年纪尚小的蜘蛛后,也不嫌弃,直接就着碎馒头,喝完了剩下的水。
  他的炭火只剩下一半多的用量,而中午、晚上、明日早上和中午都得吃东西,必须节省着用。
  填饱了肚子后,黎锦又去了趟茅厕。
  回到号房后就开始了自己今日的答卷历程。
  五经文的出题套路虽然不像四书文那样碎,但却很考验一个人的思维深度。
  就像万云说的:“这题你随便夸赞陛下两句就能写出来,但你想真的写出有用的东西,还得用心思考。”
  如果说之前四书题目的‘二’考验的是学生对经文的掌握程度,那么五经文就是学生对是否适合做官了。
  毕竟真的中举后,就算是官府‘预备役’,皇帝虽然喜欢被奉承,但也不稀罕别人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阿谀奉承。
  所以说,这些预备役官员们,还是得写出出色的实用性五经文,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黎锦选择的这四篇五经文都是不同的方向,算学、农学、水利和造船。
  其中算学与其他三者都息息相关,水利和造船关系紧密,农学也跟水利有所关系。
  黎锦也是为了写完前三篇后,最后一篇融汇前三篇的观点,来一个具体的大升华。
  这一点不是其他人传授,而是黎锦自己琢磨出来的。
  他觉得主考官把五经文出二十道题的想法,肯定是让学生确认自己以后的方向,来选择相应关联的题目。
  而不是让考生因为擅长某一方面,就挑四道类似的,开始逐一辩论。
  当然,若是对自己的诡辩能力足够自信,完全可以这么做。
  万云说他年少时考乡试,获取解元称号的五经文就是选了四个类似的题目。
  第一题先说了这一点好,第二题就立刻给打回原形,改说这一点不好,第三题又提出一个解决第一题不好之处的法子,第四题分析一三结合后的好处。
  万云现在对当年自己的评价就是:“不知天高地厚,要不是考官高抬贵手,我可能都中不了乡试。”
  这么做来确实太冒险了。
  黎锦选择了较为中庸的破题方法,却又因为自己知识面广,能写出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
  与万云当年的诡辩,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黎锦想要让四道题的答案间有所关联,这一思考就是良久。
  黎锦堪堪写完两篇五经文,天就黑了,这还是在他午时没有休息的情况下。
  黎锦这时候也不再心疼蜡烛,直接点亮,趁着大脑中还有清晰的思路,利用剩下两个时辰写完剩下的两篇五经文初稿。
  这样,明日他就只需要润色初稿,然后再做誊写就是了。
  黎锦写完最后一个字,面前的蜡烛也只剩下一圈蜡油融化后堆积的底座。
  他把答卷收拾好,又吹灭了蜡烛,去了趟茅厕回来,那些蜡油已经凝固,黎锦把其从桌子上掰下来,放在一旁。
  黎锦想,他刚刚在去茅厕的路上,看到不少人号房里都亮着烛火,这些人肯定是先熬到自己彻底看不见,才点亮蜡烛的。
  也是非常拼命了。
  随后黎锦开始睡觉。
  不过,他周围号房的‘邻居’有位呼噜声很响,黎锦以为自己要失眠一阵,结果可能因为太累,居然躺在木板上没多久就睡着了。
  第一场第三日,黎锦依然醒来的很早,他做完所有的润色,巳时已经过去,接近午时了。
  这时候只剩下誊抄的工作,黎锦一直紧绷的神经也慢慢缓下来。
  但毕竟参加秋闱的有两千多人,不是每个人都能早睡早起,意外总是来得那么快。
  “啊——我怎么睡到了现在!我还有两道题!”
  “肃静!”
  “我昨天不该熬那么晚……”
  “肃静!”
  现在接近午时,距离晚上出号房只有三个时辰左右,写两道题的话,时间确实太过紧迫。
  黎锦现在也没闲工夫同情别人,他开始认真誊抄自己的一篇四书文和四篇五经文。
  当晚,出了贡院后,黎锦回到客栈吃了饭洗了澡就蒙头大睡。
  ——他可终于能伸直胳膊腿儿睡觉了。


第123章 
  第二场考试;黎锦明显更加有经验了一些,再加上考题是应用公文;正是黎锦擅长的方向。
  他在第一日就写完了一半的草稿;不过,代价就是把蜡烛用了三分之一。
  翌日;黎锦写完剩下的草稿,第三日只剩下润色和誊抄。
  第三天午时,黎锦就填满了答卷。
  但因为长时间的在一个封闭小屋子里书写;手脚也伸不直,他觉得精神极度疲倦。
  检查无误后;黎锦把答卷放在门框上面;一会儿自有人收取。然后他索性把木板并起来,躺上去准备睡一觉。
  可能是因为写完了答卷,心里压力降低,黎锦这一睡就睡到了放考生的时间。
  侍卫开了他号房的门,见这位考生居然还在睡觉;眼神中流露出惋惜,但却什么都没说。
  他们毕竟也只是侍卫而已,不能跟考生有过多交流。
  黎锦被他叫醒后;恍然察觉自己居然没听到下考的鸣锣声,起身对侍卫道谢;随即收拾好自己,拎着书篮出门。
  “修之,今日怎么出来的这么晚?”
  黎锦睡足了后精神头很好;说:“睡过了,没听到声音。”
  潘又丰惊讶道:“那你可答完了所有考题?”
  黎锦颔首,“写完了答卷,我才开始休息。”
  写到最后一秒才落笔的潘又丰:“……”
  毕竟第三场是时策,后面还有算学题和诗赋,又是比拼毅力和耐力的一场,所以他才选择在第二场中间时间补眠。
  第三场题量不大,但考的很杂,黎锦把自己能想到的东西都写上去,居然写到了鸣锣前半个时辰。
  最后他停下笔的时候,手指还维持着那笔的动作,一时间没松开来。
  他用另一只手把笔拿下来,然后再活动自己的指尖。
  黎锦苦笑,幸好庞老对他要求严格,不管寒冬酷暑,都得让他在水池边练字,要不然他可做不到像现在这样,手指都僵硬了,笔尖勾勒出来的字迹依然工整。
  最后一场出去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意气风发。
  倒不是考的很好,只是有种重见天日的感觉,让人心情不由得放松下来。
  当晚,潘又丰和其他人商量着去了勾栏院,黎锦则婉拒他们的邀请,自己留在客栈休息。
  “修之怎么不来?难道是没考好,伤神了?”有人问潘又丰。
  潘又丰皱眉,“别乱猜,修之那是洁身自好。之前在书院的时候,他就从不去青楼。”
  “我说错话了,不过修之这样的定力真让人佩服。我就做不到,在宁兴没机会去青楼,好不容易来贡院一趟,也不知道此次能考出什么成绩,总不能让我白走一遭。”
  吴卫笑道:“我也这么想,考不中也不能白走一遭。”
  潘又丰:“……?”感情十几年寒窗只为了来贡院这边嫖么?
  =
  黎锦之前给秦慕文培养写日记的习惯,他自己也会在练完字后,总结今日做了什么。不过大部分情况他都是写‘同昨日,无大事’。
  不过,最近参加了秋闱,黎锦心中还是有很多感触。
  他到底是穿越过来的人,知道后世人会根据前人的只言片语还原那早已泯灭在历史车轮里的朝代,所以也尽力的想留下一点什么东西。
  比如书院的日常,或者当朝物价,廪生的工资,甚至还有衣着打扮。
  现在,黎锦又可以多留下一些关于秋闱的笔墨。
  如果真到了几百年后,人类步入现代社会,这些就是他们有考究的材料。
  黎锦记载的很细,号房、素纸的大小,炭盆能烧多久,蜡烛有照亮多久,他都写在里面。
  不管这些东西会不会流传下去,黎锦都打算先尽自己绵薄之力做点准备。
  当然,黎锦的记录里还有小夫郎、小包子和小山豹,笔墨也很多。
  就算不会被后人发现,他老了后也能自己看着怀缅。
  黎锦察觉到自己的想法,无奈摇了摇头,感觉自己愈发像个老头子了。
  他上辈子到底是活了二十九岁的人,就算这辈子重生在一个十八岁的躯壳里,心态也年轻不下去了。
  不过,黎锦觉得,自己能穿越过来,恐怕也不仅仅是巧合。
  每当他脑海中闪过原主七八岁之前的画面,他都觉得哪些事情好像发生在昨天,好像切身经历过一样。
  而在黎锦上辈子,他与亲人关系一直淡淡,与同学关系也很淡薄。到现在,他除了想起那个主动追过自己的系花和同事,其他人都没很深的印象了。
  黎锦甚至觉得,自己的上辈子就像一场梦。梦醒后,无牵无挂,孑然一身。
  只有现在这个世界,他的夫郎、孩子们、友人们,才是他最大的牵绊,才是真实的。
  原本黎锦打算找了慧大师聊一聊这个情况。
  但了慧行踪飘渺,庞老又说他就像个假和尚,算东西也时灵时不灵,大部分情况还是让人顺其自然。
  黎锦想,如果他就是原主的话,那这身体就是他自己的!
  这个认知让黎锦有了更大的责任感,他得拼尽全力,让小夫郎活得开心,让小包子可以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