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稍有些拿不定主意,先去跟万教谕商量了一下。
哪知万教谕听了后一脸的古怪,“阿锦,你这是跟我开玩笑?”
黎锦更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诚恳道:“教谕,我对这个圈子不了解。此前在镇子上读书,也没加过任何圈子。”
万云叹了口气,说:“幸好你第一时间来找的我,要是找其他人,指不定以为你在跟他们炫耀。”
黎锦沉默着,有些明白其中含义了。
原来这圈子在府城文人中地位很高,没个两把刷子是不可能被圈子认可的。
一般来府城定居的文人都会先给本地的文人圈子下拜帖,等到他做出有名气的事情,才会被吸纳进来。
“进入一府的文人圈子,这就代表着你的人脉可以完全覆盖整个府城。你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作画、手谈……”
万云感慨,“我也在这圈子里,每月固定参加几次诗会。不过和你不一样,我是主动给他们下拜帖的。”
黎锦苦笑:“可他们认可我根本不是看我的学问水平,单单就是蹴鞠能力。”
万云说:“阿锦,你这样就有点妄自菲薄了,他们肯定是先考察了你的学问能力,本来就把你列为邀请的候选人了,后来又发现你蹴鞠厉害,这才如此早下的拜帖。”
万云不愧是在府城长大的人,居然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此刻,文人圈子的两位组织者还在讨论这拜帖下的值不值得。
一个花白胡子的老头说:“这简直就是胡闹,区区一个双案首,居然在没给我们下过帖子的情况下,我们先给他下的拜帖?你怎么能如此没有风骨。”
“庞爷爷,您也别这么说啊。双案首已经符合进来地资格了,您只是觉得他没有主动给我们下拜帖,所以才过意不去。不过,您没去现场看他蹴鞠,这着实有些可惜。就凭黎锦那丝毫不慌乱的面色和精准的射门能力,都足以展现这人的心智,我作主给他下拜帖绝对没错。”
庞姓老者还想再说什么,那年轻人又道:“庞爷爷,我们来打个赌吧。”
老者说:“赌什么?”
“就赌黎锦的院试成绩。”
老者吹胡子瞪眼:“肯定是廪生,没什么好赌的。”
“不,我猜,还是案首。”
老者:“你说他能连中小三元?”
年轻人点头,道:“我是这么猜的,如果我赢了,您就原谅我这次自作主张,如何?”
老者说:“哼,如果他真的是小三元,又肯加入我们,我就收他为徒!”
这话一出,那个年轻人手上的茶盏直接跌落在地上,细腻的白瓷四分五裂。
收徒?他没听错吧!
黎锦得到了万教谕的指点,也知道这个文人圈子在府城的地位,他十分诚恳的回了信,说明自己愿意加入,并解释了之前没下过拜帖的原因。
——他之前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庞然大物,身边没人说起这件事,黎锦根本无从知晓。
黎锦想了想,在院试成绩没出前来,他暂时还是不要把这件事透露给陈西然和邹秀杰。
毕竟那个圈子收录人的最低标准就是秀才、双案首,或者就是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
三者取其一就有加入的资格。
又过了几日,院试终于要放榜了。
这回不在镇子上,没有茶馆二楼的雅座,黎锦身边有的只是一层又一层拥挤的人群。
黎锦被挤在人群中间,原本站在他旁边的陈西然就剩下一只鞋子留在原地,整个人已经不知道窜到什么地方去了。
黎锦耳边都是人群的吵闹声,他根本分辨不出铜锣是否敲完,鞭炮是否放完。
他只看到那覆盖院试榜的红绸扬上天,就知道,这下排名是真的出来了。
黎锦抬头看着那红榜,正午的阳光刺眼,映入眼帘的第一行字就写了鸿雁村,黎锦。
他握紧了拳头,想,自己终于是秀才了。
从他刚穿越过来那会儿到现在,一年零九个月,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
黎锦默默退出人群,他想把这个喜讯第一时间分享给小夫郎和包子听。
秦慕文今儿一改朴素的打扮,换了身淡红色打底,上面用金色棉线绣着云纹的衣裳。
这也是为了图个喜庆,给阿锦祈福。
“阿锦,可是……有好消息?”
黎锦唇角勾起,把秦慕文拥入怀中,说:“嗯,好消息。”
秦慕文乖顺的趴在黎锦怀里,小声猜测:“阿锦高中案首了?”
第98章
秦慕文声音很小;但这句话却说的十分坚定。就好像他已经知道黎锦高中案首一样。
这完全源于他对夫君的熟悉和信任。
黎锦平日里在书院成绩都那么好,就连万教谕也觉得黎锦只要院试正常发挥;‘小三元’的称号肯定没得跑。
再加上黎锦已经鲜少会因为成绩排名而欣喜了;但这次黎锦脸上的笑容秦慕文却可以看得真真切切。
所以,秦慕文才会在不知道放榜内容的情况下,如此大胆的说出来。
黎锦低低‘嗯’了一声,说:“文文猜对了;这次也是案首。”
秦慕文得到答复;表现得比黎锦还要开心,原本就灿烂的笑容愈发明艳;眉梢的朱砂痣更是勾人。
不一会儿,送捷报的衙役就来了;这回跟以往不同;衙役进门后先对黎锦拱手,完全不端架子,客客气气的祝贺:“恭贺黎老爷连中小三元!”
黎锦自然也周到的回礼:“多谢官爷。”
“黎老爷客气了;这是您的喜报,上面还有咱学政大人的印章呢!”
院试案首由一府的学政的钦点;就连那近乎变态的截搭题也是学政出的。
这也就是说;黎锦那道题答的不错,这才得到了大人的青睐。
因着今日有喜讯;黎锦迎来了衙役后,也没关院门,不一会儿;门口就围满了人。
看样子还有不少头戴红花的媒婆。有些人家看中黎锦的前途和好名声,就算他正妻是哥儿,也想着把闺女嫁过来。
门口的人看着黎锦,也学着衙役的样子,对他拱手道贺。
“恭喜黎老爷高中小三元!”
“恭贺黎老爷!”
黎锦自然礼数周全的回应,并让小茶把早就买好的糖果点心拿出去分了。
黎锦把衙役迎到外院,秦慕文过来奉茶,衙役本来是坐着的,但他毕竟是府城人,知晓黎锦跟秦慕文琴瑟和鸣,当下就站起来,双手接过茶杯。
秦慕文都被震惊了一下,但行为上却没出任何差错。
之后,黎锦按照规矩给衙役随礼,这下衙役怎么都不肯收钱了。黎锦没办法,只能让秦慕文把伴手礼准备的丰厚一点。
幸好家里现在有钱,平时也稍微备着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以免有贵客上门,自家却拿不出东西随礼。
衙役掂量着手里的东西,内心感慨:“小三元老爷这也太客气了。”
他不过是区区一个报喜的衙役而已,都对他这么仁厚。
衙役回去后,正好遇到了他的上级,就被盘问了几句:“送捷报去了?”
“是。”
“给谁送的?”
“小三元黎锦老爷。”
上级也很精明,看着他手上的东西,就知道这东西的价值至少也在二两银子往上。
他拍拍下属的肩膀,说:“第一回 送捷报?”
答曰:“不是第一回 ,去年给府城里甲等的学生送过两次捷报。今儿第一回给小三元老爷送。”
上级又问:“感觉如何?”
“黎老爷没有一丝一毫的瞧不起属下,对属下很是客气。”顿了顿,他又补充道,“不是装出来的,属下能感觉到。”
上级笑了,说:“这就对了,几年前我给万解元送他小三元的喜报,他家人也是这么的客气,没有一丝不屑。”
衙役大多都去各地给刚出的秀才老爷们送捷报去了,此刻府衙内有些冷清。
上级说,“我就发现啊,这人越厉害,人家待人接物就越平和,让你感受不到一点压力。”
“您说的对。”
两个衙役一边说一边往里走,完全没注意到,隔壁厢房里,知府大人停下手中的笔,站在案几前沉思半晌,最后还是选择履行承诺,拿出一张信纸,给他早先提过的书法大家写一封书信,把黎锦推荐给他。
当时山长拿着黎锦编撰好的《蒙学算经》来找知府大人,询问其内容是否可以在府城管辖地区内广为传播。
知府大人当时没正面回答,只说黎锦这字写得好,改日要给他介绍一位书法大家当老师。
后来,宁兴书肆的掌柜找跟黎锦说了要出两千套《蒙学算经》的事情。
这就彻底证明了知府大人已经全权接受了黎锦这个新奇又大胆的编撰风格,那……当时答应的要给黎锦找位书法大家当老师,这话也不能食言而肥了。
虽然,知府大人字典里从来就没有‘食言而肥’四个字,说出口了事情就一定会做到。
但给这位书法大家介绍学生,知府大人心里也没底,毕竟人家可是十几年都没收过弟子啊。
他原本还想拖上一拖,等到手头的事情忙完,等到清明回去扫墓的时候,跟老人见面说这件事。
原来知府大人要给黎锦介绍的老者姓庞,跟他一个本家。
庞老爷子性格古怪,平时不喜欢他们这些后辈前去叨扰,虽然同在一个宗族,但却与他们关系不亲。
知府大人也不奢望这一封信过去庞老爷子就能同意,但做什么事儿都得循序渐进不是?
不能因为成功概率不大,就不去做了。
知府想着,如果这次老爷子不同意,那他就清明亲自跟老爷子说。
至少也得让老爷子同意跟黎锦见面,先走个拜师流程才行。
这边黎锦高中小三元的事情第一时间就登上了府城小报,并且在首页首版的位置!
府城人口众多,更是有宁兴书院这个存在,文风很浓,他们书肆的小二都对每年的案首如数家珍,更何况是小三元。这可是一个足够吸引眼球的消息。
掌柜的还借着跟黎锦的关系,在小报印刷前,询问了黎锦一些问题,有学习方面的,也有生活方面的,更有很多人都在关注的择偶方面。
针对最后一个话题,黎锦的回答只有一句。
“在我蒙昧之时不离不弃的人。”
掌柜的还想让他多加几句,但黎锦却摆摆手,一个字都不愿多说。
因为他觉得,有这一句就足够了。
黎锦是个不太懂浪漫的人,他理智到在发现自己喜欢上秦慕文的时候,没有突然‘弯了’的慌张,反而慎重的分析自己的情感,确认无误后直接出手,让秦慕文彻底成为自己的人。
两人在一起这么久来,黎锦从没说过‘爱你’这样直白的语言,但他行动间却处处维护着夫郎。
他也从没说过‘我不纳妾’这样的话,但却从不与任何女人或者哥儿闹得不清不楚。
就连最早的飘香苑头牌,黎锦也跟人家断的干干净净。
因为,对一个人越是在乎,就越明白口头的保证是多么无力。
无数山盟海誓到了最后,就不过是浮光泡影。这时候最受伤的人,就是曾经信了那些‘保证’的人。
黎锦一字不说,却用行动给了秦慕文语言表达不出来的安全感。
府城小报三月初刊首次印刷三百份,不到一个时辰,就被买者一扫而空。
后面有人没买到这份小报,还专门派家里的小厮来询问可否会再印。
掌柜的虽然早就知道黎锦在府城很多姑娘们心中的地位,但平时卖一两天的销售量居然在一个时辰内卖光,这就很出人意料了。
他赶紧吩咐师傅们再印刷三百份。
孰料这加印的三百份居然不到半个时辰就卖光了!
这下不仅仅是府城的姑娘们抢,就连宁兴书院的学生也想多了解一下黎锦这位传说中的存在。
不过,府城小报又不能只买介绍黎锦这一个版面,一次小报三页(六面)都是规定好的,他们花了钱,看完黎锦的介绍,自然也会把后面的趣闻都翻一遍。
总归还算有趣,确实挺值得拿出来消遣的。
府城小报的忠实买家都发现,这期小报的第六面多了整整一面的故事。
有的人还在乐呵:“花了同样的钱,能多看一面,我们是不是赚了?”
而专门为了黎锦才来买府城小报的人,翻到最后一面,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府城小报》任寅年三月初三,初版。
页码,陆。
文名,杂记。
著者,梦寐。
楔子
辛丑年,我和夫君成亲的第四个年头,近日家里买了丫鬟照顾孩子,我就没之前那么忙,生活愈发悠闲。
夫君每日照例练字,我也照例给他磨墨、挑灯芯、端茶倒水。
之前我得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照顾孩子上,醒了就喂饭,困了就哄睡,孩子还小,一刻都离不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