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慕文听到黎锦的打算后,眼眸再次亮起来,“嗯!”
  今日有了黎锦的俩崽在船上,一路顺风,天还没擦黑就到了府城外的码头。
  码头前很多牛车马车等着拉客,甚至还有些脚夫。
  黎锦花了十五文雇佣一辆牛车,把行李全都抬上去,秦慕文一直抱着小包子,来回递一些零碎的小东西。
  赶牛车的师傅家在府城外不远的村子里,他说:“本来我跑一趟十文,但现在太晚咯,很多人不敢接内城的活儿。
  幸好你家离得近,我跑一趟就得赶紧出来。”
  黎锦说:“多谢师傅,您在这儿赶车多久了?”
  “十几年咯,跑得快一天能拉二十多趟嘞!咱们这儿读书人和做生意的人都多,白日里更热闹。”
  随后黎锦又问了一下府城哪里的布匹和锅碗瓢盆质量好,赶车师傅对此最了解的,基本上每次都要回答一遍。
     竒_書_蛧_W_ω_W_。_q_í_δ_U_ω_ǎ_й_g 。_℃_c
  过内城门的时候,黎锦呈上路引,顺利通行。
  穿过一条主街,在往右拐,走了两百多米就能看到一处大门敞开的府邸。
  黎锦抱着小包子,给秦慕文指了指,说:“那就是咱们的新家。”
  秦慕文瞪大眼睛,有些疑惑,为什么不关门。
  紧接着,就看到陈西然从里面出来,“阿锦,弟媳,你们总算来了。”
  秦慕文微囧,弟媳这是什么称呼啊。
  不过这时代身份尊贵的人都不会娶哥儿为正妻,自然也没有专门的称呼,秦慕文想,暂且这么称呼着吧。
  黎锦一边抬东西一边解释道:“西然五日前就到了府城,正好他今日沐修,我托他帮忙买一些必要的家具,暂且先住几日。”
  之前黎锦说要搬家的时候,小安来找过秦慕文,说秦慕文虽然去了府城住大房子,但一过去都是空荡荡的旧院落,得收拾好久。
  秦慕文知道小安担心他,但他只是抿了抿唇:“有阿锦在,哪儿我都去。”
  但这里完全不是小安想的那样,屋子很新,院墙也都是洁白的,垂花门上的树枝还开了花呢。
  陈西然听了黎锦的话,说:“其实这些东西都是阿锦上次回去之前订做的,我不过就打开门收一下。不过我今日来的路上看到了柴火和油灯就买了,想着你们总得喝热水,还顺便买了水壶。”
  “还是西然考虑的周到。”
  “谁让你是我兄弟啊,我认了门,以后可得经常来叨饶了。”
  “随时欢迎。”
  灶台什么的上次黎锦都擦洗过了,只需要再掸掸上面的灰尘就能直接用。
  内院的主屋里摆了一张雕花镂空拔步床,没装床幔。陈西然帮忙搬小包子的学步车,还没过来,黎锦就给秦慕文比划一下,说:“这里可以添一个梳妆台,后面加一座屏风,隔着浴桶。”
  秦慕文满心欢喜,新家比他想象中更阔气、精致。阿锦把他心中初来一个陌生地方的惶恐不安全都抹除,余下的只有对个男人更多的喜欢。
  陈西然虽然很想在黎锦新家留宿,但这里只有一张床,其他招待的东西都没有,他也只能遗憾的赶在宵禁之前回书院去。
  黎锦说:“此次招待不周,下次西然来,我们一定秉烛长谈。”
  “好,这可是你说的,书院学生最近都在下棋,我对此正好头疼,下次来请教你。”
  黎锦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说自己也不怎么会下围棋啊,陈西然就已经往外跑了。
  内城规矩森严,虽然偶尔略有不便,但住在这里到底安全。
  黎锦把大门锁好,穿过影壁、抄手游廊,再走过垂花门,就能看到那亮了灯的屋子。
  他快步走过去,推开门,秦慕文已经把被褥铺好,小包子坐船的时候醒了大半天,这会儿沉沉的睡了过去。
  新家的床与以前的一般大,褥子铺上去正好,黎锦从背后抱着少年,下巴搁在他肩膀上。
  “热水烧好了,你去洗个澡。”
  “好。”
  黎锦自己则锻炼后,休息一会儿直接打了冷水冲澡。
  等他回到屋里,秦慕文坐在床外侧,把里面的位置留给黎锦。
  黎锦上了床,说:“怎么不睡里面?”
  秦慕文小声道:“按规矩,夫郎应该睡在床外侧,在夫君起夜的时候方便下床伺候。”
  而他们以前的床只是木板,睡在里面的人可以直接从床脚下去,两人谁也都没在乎这个规矩。
  但拔步床就不一样,顶上有卷棚,床前有踏步,只有一边可以上床。
  黎锦这也是入乡随俗,他当时去买床的时候,里面基本上都是拔步床,黎锦挑了一个比较素雅的样式,没上漆,木材的原色就很好看了。
  他听了秦慕文的话,说:“咱家没这么多规矩,你想睡哪边就睡哪边。”
  秦慕文应道:“好。”
  两人一向是只有一床被子,与其他夫妻的分被睡也不一样。
  黎锦把秦慕文搂在怀里,姿态里全然都是强势和喜爱,哪需要讲究那些分了尊卑贵贱伺候人的事情?
  秦慕文心里甜,悄悄抬头亲了一下黎锦没有胡茬的唇角,然后飞快的缩回黎锦怀里。
  他家夫君不喜欢蓄须,每日都把胡茬刮得干干净净,十分俊朗。
  黎锦:“嗯?”
  秦慕文后背突然紧绷,因为黎锦的手已经探进去,贴着他。
  就在秦慕文以为黎锦会要了他的时候,黎锦只是把他抱的更紧了:“睡觉。”
  秦慕文意识到,原来阿锦觉得今日舟车劳顿,所以让自己好好休息。
  又过了几日,黎锦找人打了案几,梳妆台,还有四把椅子和吃饭的八仙桌。
  锅碗瓢盆等用品也没带过来,都得买新的。
  毕竟这里厨房用的是小锅,与村子里的灶台不一样;而碗只要一文钱一只,带过来沿途搬运很可能碎掉,黎锦索性全都没带。
  这几日黎锦深深切切的感受到五个字‘花钱如流水’的含义。
  他想,自己再不找点法子赚钱,家里又要入不敷出了。
  就在黎锦打算先找个赚钱门路,再去书院报道的时候,陈西然居然派人带口信给他了。
  “阿锦,书院最近在招助教,按理只收秀才,但知府跟山长今日商量了一下,又说双案首也可以,你快来报名啊。”
  黎锦心里稍微有点犹豫,他觉得助教什么的,无非就是接触更多教谕、讲郎,扩大知名度的法子。
  毕竟书院里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参加过了科举,或者即将要参加科举。
  能当助教,自然就是在这些人中扩大知名度,若是风评好一点,说不定院试中也可以摘得案首之位!
  但黎锦觉得自己现在面临最重要的事情是赚钱。
  于是他让带口信的人委婉的回绝了陈西然的建议。
  当助教和找门路赚钱,必然只能二选其一,毕竟当了助教肯定就没有只学习功课那么清闲。
  结果没过多久,带口信的人又来了。
  “阿锦,助教月俸三两!还有禄米两斗!”
  黎锦当下就跟着带口信的人去了书院,他本是双案首,又有宋先生的信笺,负责招人的教谕也没为难他,问了一些基础的问题,见他对答如流,就收了他二两银子的束脩,算是今年学费。给他办了入学手续。
  不过,黎锦因为在府城有房子,所以不住在书院。
  教谕说:“既然如此,那你就不需要去办理住宿手续,明日来开始上课,不得迟到早退。”
  “学生知晓。”
  “你可有相熟的同窗,今日下午无课,让他带你熟悉一下环境。”
  “是,多谢教谕。”
  黎锦官话说的标准,人又清朗俊秀,神态间丝毫不见年少双案首的傲慢,教谕对他印象不错。
  等到黎锦走后,教谕身后的屏风里才出来两个身影。
  一位年逾半百,正是书院的山长,另一位……如果黎锦还在的话,当然能认出来,那就是知府大人!
  “你这么看好自己钦点的双案首啊?”山长捋着白胡须,笑道。
  知府说:“山长若是看到他写的策论,大概跟我也是一样的心态。”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必然得去府衙一趟。”
  “欢迎之至。”
  黎锦自然不知道这些,就连陈西然恐怕都不知道这背后有知府大人在推波助澜。
  陈西然带着黎锦前去报名,助教的名额只有两个,报名的秀才就有十七个。其中有个人黎锦瞧着颇为眼熟,但具体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却是想不起来。
  “七日后在此进行考核,答卷成绩前两名即为助教。考试内容为三道算术题,一篇策论。”
  秀才们一脸怀疑的看着宣布此事的教谕,考啥?算术?!


第78章 
  “为什么要考算术?还是三道?”
  “完了;我争不了这名额了,五年前我考秀才的时候;只有两道算术题,我都连蒙带猜。后来更是把重心放在策论上……”
  “吴兄在策论上的造诣,我等十分佩服。这助教之位;我是只能随缘了。”
  黎锦见有人把那位自己觉得颇为眼熟的人称作‘吴兄’,他一下茅塞顿开;总算想起为什么自己觉得他好像似曾相识了。
  这位吴兄与杏林堂吴大夫的面容简直就是一个磨子刻出来的!
  去年八月吴大夫还让黎锦代替他在杏林堂坐诊;就是因为他的孩子要考举人了,他得跟着去照顾。
  现在看来,这位策论写得好的吴秀才;大概就是吴大夫的孩子了。
  大概是秀才们讨论的声音有点大,教谕清了嗓子,说:“安静。”
  大家很快安静下来;教谕接着说;“书院的‘经论’部、‘礼义’部等有了专属助教,此次为了响应陛下号召,新开了‘算学’部。所以,这次聘请助教也是为了算学部,自然主考算学。”
  底下果然没人再吱声了。
  今日知府大人前来;也正是为了算学部的事情。
  他作为一府之长;不仅要管府衙内的民风,更要管文风。
  上行下效,皇帝推崇应用算学;那他们就得把这个政策落实下去。
  宁兴书院远近闻名,其名气不仅仅局限于府城,甚至已经延伸到整个省。
  里面的秀才有一半都不是本府城的,而是邻近的其他府城。
  毕竟秀才考举人这一步,称为乡试,又因为其在八月举行,也称为秋闱。这不局限于本府城的考生,而是扩大到了整个省。
  同时,国家也会在每个省文风较盛的地方建立贡院,作为乡试的考场。
  有的省会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则不建设贡院,那些省的秀才们需要到最近省份的贡院赶考。与那个省的考生争夺举人名额。
  所以说,想要在乡试中脱颖而出,至少得跟本省的所有秀才竞争。
  宁兴书院所有的教谕都是举人出身,盛名在外,这也是此书院有来自各个州府秀才的原因。
  等到秀才们都鱼贯而出,黎锦还站在原地。
  教谕看到他,问道:“你对此还有什么疑问?”
  黎锦对教谕行了学生礼,朗声道:“敢问师傅,算学部主要研究难题,还是把现有知识和农桑、造船等结合起来?”
  如果只是致力于研究数学难题,比如用函数证明前人的各种猜想,黎锦觉得这就不适合自己。
  他的数学思维还没进展到那种地步,之所以现在可以在科举考试中展露头角,绝大部分原因是考试内容较为基础。
  黎锦想,如果按照上辈子的等级来划分,他在数学方面最多也就是本科生水平。
  但若要真正研究古早的数学难题,那至少得研究生或者博士水平。
  教谕听到黎锦的问题后眼前一亮,他本来还以为这人要问考试范围,那他只能回答无可奉告。
  可黎锦的问题,居然是早上知府大人和山长讨论了许久的内容。
  教谕说:“咱们书院的算学部主要研究后者,至于前者,京城有专门的大能对此悉心研究,你若是感兴趣,在有了自己的成果后,可以请山长为你举荐。”
  黎锦答曰:“多谢教谕,学生也恰好对应用方面的算学更为感兴趣。”
  黎锦出去后,就见陈西然站在门口,他说:“阿锦,快来,我带你去吃书院的叫花鸡!去晚了就没了!”
  这叫花鸡做的确实不错,据说厨子以前是江南人士,所以才能做出口味如此正宗的叫花鸡。
  黎锦吃完后,瞧着天色还亮,还打算再瞧瞧书院的格局。
  但陈西然却让他赶紧回家,这书院在外城的山上,走回内城大概得花费小半个时辰。
  “明日你来上课再看也不晚,内城有宵禁,可得小心。”
  “好,那我先回去。”
  =
  黎锦回去的时候天还亮着,穿过冷清的外院,走在垂花门下,就能看到秦慕文在小厨房里忙活的身影。
  他昨儿买了些腊肉,给左右两户各分了六根,为了打好邻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