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又解释道:“姑娘们上京,老爷原本心里就记挂着不能放心。从姑娘们一上船,老爷就让我收拢手里的田庄铺面交转给我那几个小子。原本想着年后再上来,但收到姑娘们的要紧书信,老爷便叫我立刻赶上京了。”
黛玉和林姜都笑:“嬷嬷来了,我们都觉得安心了。”
林姜将身后跟着的宝石推出来:“嬷嬷快看,我现在得了个特别好的帮手。”
宝石听了这话,脸都羞红了,为了姑娘这句帮手而不是丫鬟。
夏嬷嬷也带笑拉过宝石的手笑道:“方才都听我们姑娘说了,王府的人当然是好的。”
观黛玉神色和已经被搬到一边去的绣花架子,林姜就知道:夏嬷嬷一定带来了林如海的意见,还是个能让黛玉安心的意见。
“姑娘们先吃饭吧,什么事儿都不如自个儿身子要紧。”夏嬷嬷紧着安排小丫鬟们摆饭安筷。
直到用过膳后,才把林如海的交代一一转述。
“老爷让姑娘安心,姑娘年纪还小呢,便是宫中为皇子们相看未来的王妃,今年姑娘也不会是宫里首要相看的人——上头且还有些京城官员府上、年纪又长两岁的闺秀呢。”
“再者,老爷说了,他是再不舍得为了博什么荣华富贵,将来的从龙之功委屈姑娘到那不得见人的地方去,也深知姑娘的性情不喜也不惯宫廷生活。”
“老爷官居巡盐御史,至少也要三年一进京面见陛下回禀江南诸事。去岁老爷没入京,那么要不今年,最迟明年老爷必然要进京面圣,到时候会与陛下陈情,只说家中无子,独有一女可慰。陛下自然也就明白府上没有争耀王妃之荣的心思。”
这些话,夏嬷嬷方才一到就先大略跟黛玉说了,安了她的心。这会子才细细复述给林姜和黛玉听。
林姜边听边吃山楂丸,然后问道:“但这回林妹妹估计是要入宫的。”当着夏嬷嬷宝石雪雁,这都是心腹人,她就直说了:“宫里那位透信儿的公公说只怕一进腊月,这入宫给太后拜寿的闺秀名单就要定了,林妹妹现在还在其中,接下来不到半个月,估计也不会变动了。”
以后的事儿林叔父都安排好了,但这眼前这回……
夏嬷嬷笑了:“老爷说,让姑娘此番入宫后不必拘束,只按自己往日性情来就是。若是太后娘娘要让诸位姑娘作诗写文的,姑娘也不必藏拙,只管展露才华。”
林姜磕山楂丸的手不由停了一下。
倒是黛玉也两靥生笑:“父亲想的跟我一样。”
林姜转头:“啊?”
夏嬷嬷替两人都续上茶水,才对林姜道:“陛下儿子多,宫里的妃嫔娘娘也多,各有心思。可有一点儿是定数,这回可不是挑太子妃,要个格外出众的。老爷说了,现如今各位娘娘们给儿子挑正妻,必是宁可要不出挑的,也得求个稳。”
“那种稳稳当当的姑娘,才是宫里贵人们的首选呢。”
林姜拨云见雾:也是,她看林妹妹自然是千好万好,才貌双全。
可落在宫里各位皇子的生母眼里,在如今这种需要苟住不露头的时候,还是盼着儿媳妇是个四平八稳的姑娘,不好不坏不出挑又不落后的最好。
这样看来,黛玉可不是她们心中上佳的儿媳妇人选。
还有一点,夏嬷嬷没有说,免得黛玉伤感:林家实在是子嗣不丰,长房一脉单传也罢了,可旁支也稀稀落落,宫中可是最讲究开枝散叶的地方。哪怕皇上现在儿子都两位数了,还是觉得不够,仍旧要隔几年就选秀充实后宫,想多子多福呢。
既有这样的讲究,林家这子嗣不旺对宫里贵人来说便是一道坎。
想来这回黛玉在入宫名单上有名,也是为着林如海的官位高,黛玉又正好在京中荣国府内——荣国府虽是国公府,本身这一代却没有适龄的嫡出姑娘了。
就林如海理智分析看来,黛玉这次入宫风险性不大。
只是再怎么理智,那也是做官员的林如海。而做父亲的林如海,非常不理智的把得用的夏嬷嬷卸了差事,紧急派到了京城守在女儿身边。
林姜喝完了茶,忽然又想起来:“可是嬷嬷,林叔父考虑的固然有理,也不能排除意外情况——万一就有贵人一眼看中林妹妹的品貌,再或者有人就惦记着林叔父没有儿子,以后好专心扶持她们的儿子可怎么好?”
夏嬷嬷乐了:“果然是入宫当官儿的人了,姑娘现在想的比从前多好些。”
“老爷也说过,若真有这样存心谋划的人,那便是针对林氏而来的,这样的事儿靠着躲是躲不开的,那就只好当面锣对面鼓地碰一碰试试!老爷说只有姑娘这一个女儿,哪怕为了姑娘豁出去不做官也是肯的,可宫里的贵人,只怕就不敢了。”
现如今宫里的皇子,全都是风中柳絮,是没出宫没建府,无任何根基的小可怜。
他们还真不敢就跟一个地方要员撕破脸,何况本来结亲就是为了多助益,要是眼见反而要结仇,这些皇子们估计就会聪明地退缩了。
一句话,只要林如海这个做父亲的有态度,绝不肯舍出女儿去谋将来泼天富贵,那就没问题。
柔有柔的法子,刚有刚的做法!
而黛玉,在知道父亲有这样保护自己的坚定后,心里又是感动又是安心,最后只化作一句话:“嬷嬷,我想父亲了,我想回家去。”
这一句话把夏嬷嬷眼泪都要说下来了,连声道:“我可怜的姑娘,在旁人家住到底是受委屈了。姑娘再等等,咱们住个一年半载就回家去!”
安慰完黛玉,夏嬷嬷又恐招惹的林姜伤心:林姜可是一直住在旁人家。荣国府不是她家,林家到底也不是。
想到这儿,夏嬷嬷不由跟林如海一样,也对那位林长洲老爷腹内有些埋怨:这么好的女儿,他竟然抛下不管,一味出海去做生意。如今都靠着女儿得了官位了,还不回来,对比起自家老爷,为了小姐什么都舍得,那可真是个不称职的爹!
于是夏嬷嬷又安慰林姜:“三老爷年节下想必也要回来的,到时就可跟姑娘父女团聚了。听说三老爷还得了官职,当真是大喜事。”按照林家大族排法,林长洲是三房的子嗣,夏嬷嬷就称他一声三老爷。
夏嬷嬷的潜台词是,既然得了游弈使的官儿,是不是就不必自己跑出海做生意了,可以在京中立业置办房产,让林太医也有个自己的家可回。
谁知林姜只笑嘻嘻道:“回来回来,领了官再走。以后父亲可是奉旨出海了,估计出海的次数就更多了,也更便宜了。”带回来的钱肯定也更多,想起来林姜就很快乐。
而夏嬷嬷看到只能暗中叹息:还好这位姑娘是个乐天派,不然摊上这么个不着家的爹可咋整啊!
第1卷 第34章
夏嬷嬷一到; 林姜心中就去了很大一块包袱,继续恢复了每日学习医术,心无挂累的天然快乐。
唯一称得上烦恼的就是天越来越冷; 她这个起床困难户早起越发难了。
偏生她上班的地方是皇宫; 又不能迟到,只好每个工作日痛苦地爬起来,看着外头黑沉沉的天儿欲哭无泪。
好在有宝石。
逢上班日; 林姜在困倦中坐着发呆的时候,宝石就已经准备好了洗漱的热水; 以及早起第一盏的清澈味淡的莲子汤——林姜早上不爱喝粥,总觉得喝了黏糊糊的,所以宝石总能从大厨房给她提前要来清汤煨着。
见姑娘洗漱过后喝完了汤,宝石再忙上给她梳头发换官服; 忙的一阵风似的; 麻麻利利把林姜打扮妥当送上门口的轿子。还不忘给她带上烧的正热的手炉,给她披上在熏炉上烘热过的大毛衣裳。
林姜从前在林家其实是自由惯了的,根本不喜欢贴身丫鬟; 顶多只有小丫鬟帮她取个饭菜; 送点热水之类的。
可现在; 她非常庆幸; 还好有宝石。否则她估计要跟高中赶早自习似的,在床上坚持躺到最后一秒,然后饭都顾不上吃就慌着赶路。
林姜困得眼里含泪上了轿子; 在二门处换过马车一路出宁荣二府大街。
直到见到宫门口,再哈欠连连不合适; 林姜就从荷包里拿出两粒薄荷糖吃; 顿时透心凉心飞扬清醒起来。
这薄荷糖还是她从太医院薅羊毛找到的古方。这原是唐代公主们用于膳后清口的; 林姜去掉了里面寒性大的冰片成分,略微改了改配方,变成前世的薄荷糖零食,吃多了也不怕,正好用来止困。
此薄荷糖在太医院广受好评。
太医们要面见贵人说话,自然怕有什么味道,但人在宫中值班又不能不吃饭。而宫里叫太医一般都叫的急,各宫太监亲自来请,眼巴巴在门口等着,也容不得太医们先洗漱一遍再去。
故而这种可以随身携带的薄荷糖,便大受太医们的好评。连秦太医都随身装着一袋,研究医书脉案研究的脑袋沉了,就倒出来两粒嚼吧嚼吧。
薄荷糖在太医院才流行起来都没几天,宫里就已经有贵人打发人来太医院,也想取些薄荷糖。
林姜怕麻烦,就把直接配方直接送到了皇上那里,由皇上分派去了——反正这薄荷糖有了配方做起来很简单,各宫各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很不用来为难太医院,免得给这个多了给那个少了的,惹得嫔妃们不快。
其实太医院绝不缺少这样的医书和技术,只是太医们古板谨慎惯了,没有想过能把药丸做成日常吃的糖,就算偶有人想过,也碍于太医院建制的等级分明,不敢迈过上司们出风头免得惹祸。
也只有林姜这样身份特殊的太医,方便用太医院的医书搞搞日常研究。
经此看似不大的一事,林姜却有种终于融入了太医院的感觉。
原本同事们对她虽然客气,但到底是那种对外人的客气。如今吃了她的糖,就自然而然渐渐熟稔起来。还有太医受此启发,研究古籍,做出些各种花香味道的糖丸来,还拿来与她分享探讨。
估计很快,太医院就能做到人人口吐芬芳,如同花仙子降世。
………
林姜从宫门口一路走到太医院门口,便是穿的厚实又抱着手炉,也仍旧有些寒凉之感。
路过大堂的时候,当值的陆太医就热情招呼:“小林太医来了?快来,我今儿到的最早,已经让他们熬好了姜茶汤,你快趁滚烫喝一碗驱驱寒气。”
林姜道谢,接过旁边副使殷殷勤勤奉上的茶碗,又舀了半勺雪花洋糖进去。
陆太医笑道:“前头大堂到底冷些,小林太医还是去后头看书吧,临近腊月事多,陛下就算下了朝,一时也未必有空,不知要几时才让白公公来相召。”
两个人说闲话的功夫,陆续到了几个踩点上班的同事,又彼此寒暄一会儿,林姜才穿过两层院子,到了后头自己的屋里。
太医院内也配备许多干杂事的小太监小宫女,横竖林姜的屋子夜里也不住,没什么贵重之物,就不上锁,给了小宫女些银子,让她们早起打扫庭院时,给自己把炭盆薰笼都先点上。
等林姜来上班,就正好是热乎的。
林姜进门,从袖中荷包里取出两块梅花饼子放入香炉。这是黛玉亲手合的香,非常清淡怡人的幽甜,在冬日里点着,仿佛置身于梅林之中。
她坐到桌前,开始今日的自习时间。
手边的医书共五本:哪怕以林姜在太医院的特殊身份,每次也只能从书库里拿走五本医书,看完了还要回去盖官印还掉才能再借。
她并不着急贪看,而是每一本都细细地翻阅,手边还有随手做记录的纸。
自从用过【医神的灵感】,林姜看医书的时候,就不再觉得古医书晦涩难懂,似乎开窍了一般。
“真是系统出品,物超所值啊。”
一百声望值买十秒钟,当时看来血贵的买卖,今日却还在受益。
说来,当日她得太上皇青眼,得封太医官之时,声望值倒是暴涨了不少。但是她并未真正治愈太上皇,所以涨幅并不如治疗皇上时多。
之后声望值就一直是缓步增长,以至于这近三个月过去了,仍然在八千冒头的数值上乌龟爬。
距离能开启第五层商店的一万声望值显然还有不小的距离。
林姜短时间内,也不准备再冒险激进了。太上皇、皇上与绍王,当朝最有权势的人声望值都被她收割过了,其余的人照这几位,必然是要大大逊色的。
还不如先慢下来,在太医院好生进修医术,经营一二——架子已经搭了起来,该搞搞基建了。
所以声望值涨的慢了些,林姜也没有着急。
她抽出书签,继前日的记录,开始啃大部头书。
“小林太医,外头来了位大人,说是给您送礼来了。”门口忽然传来怯生生地声音。
只见一个才留头的十岁左右小宫女,正冻得措手搓脚站在门口,却一步也不敢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