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同科眼角余光瞥见那道瘦高身影突然加快速度冲上来,因为逆着光、对方又套着兜帽,根本看不清脸。
酒精腐蚀方同科此时的判断力,当他意识到危险时,后脑勺一痛,已然昏倒。
等他再醒来时,手和脚传来撕心裂肺的剧痛。
低头一看,方同科看到左手丢了一根尾指,那儿做了简单的止血,地上只有薄薄的血片,显见砍断他手指的凶手是个老手。
然后他又看向左腿,左腿以古怪的角度蜷缩着,已经被打断了。
“啊啊啊啊——”
惨叫声从同一条夜街的某家豪华夜店包厢里传出,夜店公主瞪着被客人嚼烂后发现不对而吐出来的肉块,纵使再没常识她也认出那是一根人类的手指头!
新鲜的手指头!
夹在刺身里被她喂给陈少的手指头!
“呕!”夜店公主面色惨白,呕得比她的客人还凄惨。
旁边有个公主凑过来看了眼,一眼认出那根手指头,立即花容失色:“手…手指啊——!!”
包厢内顿时人荒马乱,有人喊经理、有人怒骂,还有人赶紧跑去不幸遭殃的陈青琉身边示好……场面混乱,人群慌乱,误以为出现命案,赶紧一窝蜂朝逃生口跑。
逃跑的人群里,有一道套着兜帽的身影。
那身影瘦瘦高高,像柄入鞘的利刃。
***
盛明安突然停笔,盯着草稿纸上陷入困局的数值几秒,抬头看时间,居然到了凌晨两点!
LabRoots晚上十二点的学术研讨结束后,他就不停歇地进行光学激光仿真,试图破解研讨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惑,没留意时间过得飞快。
现在一停止思考,疲惫迅速席卷全身,盛明安打了个哈欠,起身去洗漱,路过陈惊璆的房间发现他房门虚掩。
停顿几秒,盛明安继续向前走。
走了五六步,他停下,转身回陈惊璆的房门,透过虚掩的门缝发现陈惊璆不在里面。忽地又听到楼下传来动静,盛明安下楼,见厨房里亮着灯。
陈惊璆在里面煮东西,回身找碗时发现倚在门口的盛明安。
盛明安:“煮夜宵?”
“要吃吗?我煮了你的份。”陈惊璆拿出两个碗:“我看到你房间里的灯没关,心想可能你也饿了。”
热腾腾的食物的香气顺着空气飘进盛明安的鼻子,嘴里情不自禁开始分泌口水。
他走上前,瞥见陈惊璆的左手袖口有暗红,不由问:“你受伤了?”
陈惊璆顺着他的目光看到袖口的红色血迹,露出有些微妙的笑容,不过那丝笑容转瞬即逝,继而变成无害干净的笑容。
“是鸭血。我今早买了鸭血,煮了鸭血汤。”
盛明安抬眼看去,果然见灶台上放着两碗香气扑鼻的鸭血汤。
冬天深夜能够喝一碗热气腾腾的鸭血汤实在是,幸福!
“要放香菜吗?”
“不要。”
墙壁顶,一盏小灯。餐桌旁,两个人伏桌对话。
“好吃吗?”
“手艺很好。但是比不上我外公和我妈妈。”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说明我还有进步的空间。”
“那你加油。”
“你突然笑什么?”盛明安困惑,他不解陈惊璆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陈惊璆也很疑惑:“我一直在笑啊。”
盛明安瞟他一眼,淡声说:“假笑和真笑不一样。”
闻言,陈惊璆微讶,抬起眼皮盯着盛明安的侧脸,笑容已然收起,眼中若有所思,却没就此事解释。
因为本就不是必须要解释的关系。
作者有话要说:大声说:陈狗是狠人!
好人、正常人不要学陈狗。
1、求营养液~~
2、港一下,感觉不能不说,可是放在文里又太水,所以放作话科普。
现代科技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激光,如果放弃超短超强激光,很多科研领域就没办法做了。
然后港一下为什么要脉冲放大,因为飞秒激光很短,1飞秒等于1千万亿分之1秒,那就需要很大的功率,但是这个功率会烧坏激光器。
所以激光器问世后,长达20年没有新进展,直到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的问世。
(85年问世,18年拿诺奖,说明想拿诺奖就得长命百岁。诺奖只颁给活人。)
说一下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的基本原理(该技术作用就是获取超短超强激光):
一束飞秒脉冲激光发出(能量不够大)——照到半透镜1(一半透过、一半过不去)——照到反射镜——反射到光栅1(光被分散)——再用光栅2(光分散)——平面镜接收(再照回去)——反射回开头的半透镜——反射到全反镜——光放大器(此时拆成频谱较大的光)——半透镜2——光栅3——光栅4反射——全反镜(反射回半透镜2)——发射好了,就是上面这个过程,最终就获取了超短超强激光。
简单点来说就是把激光拆拆合,过程功率减弱,出来时合起来,功率增强,那就不会损坏激光器又可以得到超强功率激光。
简直了这个实验思路其实很简单,但是能用这么简单的思路解决困扰20年的难题就真的是太牛逼了!
不知道这些物理学家脑子怎么长的,太神了。
而且解决这个难题的两位物理学家其实也没想过时隔20多年居然能拿诺奖!
第27章 风华'05'
LabRoots物理学术网上在线研讨会。
早上九点;虚拟课堂准时开放。
盛明安直奔‘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系统’的虚拟课堂,出乎意料的是课堂里竟有两百多人,不似昨天连一百人都没有。
他退出去外面看了眼,CPA系统虚拟课堂相关的帖子果然带上‘hot’的标志。
虚拟课堂在线研讨会基本是主讲双方的争辩;旁观者只能发表弹幕式评论;而弹幕式评论跳转太快、又有字数限制,难以展开堂下旁观者的讨论;所以每一个虚拟课堂都在外开帖。
任何人都能进帖子里提出疑问或解决问题。
帖子里还有人放上昨天的录屏;不仅以文字转述;还有视频作辅助。
CPA系统虚拟课堂前一百栋楼基本是闲聊;看得出发帖和回帖者都没什么深入讨论的欲望。
直到提出OPCPA的哈蒙和乔伊出现,不仅引发虚拟课堂里的激烈讨论以及多人多小组上台争辩却心服口服的热闹景象;而且带动讨论帖热度,直接一晚上盖了两千多栋楼。
盛明安跳到最后一页;因全球各国时差不同,所以每个时间点都有人进帖盖楼。
2345楼:'没有人能驳倒哈蒙和乔伊的OPCPA方案!'
2346楼:'我计算了一整晚;尝试从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两个方面入手寻找出他们方案里的破绽——但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方案从头到尾该死的严谨!'
2347楼:'毕竟是UA光学的博士啊。'
……
2448楼:'各位太真情实感了。平台自行举办的研讨会而已;没有奖金、没有SCI;也不可能出现诺奖。'
2449楼:'回答楼上的质疑,你知道全球多少年轻的物理学者参与了这场研讨会吗?你知道多少物理发现的灵感诞生于物理研讨会议吗?'
……
2480楼:'就我所知;UA光学科学院那边有学生爆料他的教授偷偷围观研讨会。你要知道,UA光学院出过四位诺贝尔物理学奖。'
2481楼:'让我们猜猜,那位教授有没有可能是诺奖大佬(狗头)。'
2482楼:'不管有没有诺奖大佬;学术科研类的媒体基本都会给这个研讨会眼神,虽然他们并不会花大篇幅报道,但是对年轻学者的关注也是一项长远的投资!'
2483楼:'说不定哪天真的飞出个诺奖、沃尔夫奖;带LRs一起飞升!'
2483楼:'可你们不得不承认,今年的LRs无论是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还是原子分子物理都没什么有趣的成果。'
……
八点左右,帖子的讨论度再度活络,每分每秒都有人踊跃发言。
盛明安退出,进入虚拟课堂,第一组挑战哈蒙和乔伊方案的年轻学者是来自土澳墨尔本大学的研究生。
该小组一共三个人,两男一女。
他们正在低头窃语,两人计算,第三人则用同伴的计算临时建立数模或物理模型,用以证明哈蒙和乔伊的方案是否准确。
显示屏右下角的阿拉伯数字有序的跳动,而那三名来自土澳的研究生肉眼可见的露出凝重表情,其中两人看向正在建立OPCPA物理模型的女生。
女生摇了摇头。
另外两个男生抬头问:“CPA计算物理模型时,你用了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结合速率方程,但是两个方程和非线性薛定谔方程里的增益系数方程怎么求解?”
哈蒙边写边说:“三个方程都采用分布傅里叶算法和四阶龙格库塔算法求解,不过计算过程中需要忽略传输色散。”
土澳研究生对视一眼,夸了一句‘厉害’就同时下线。
评论:'意思是说对光参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处理光束质量和信噪比数值模拟时用了分布傅里叶算法结合四阶龙格库塔算法……牛逼!'
'不得不说,水平很高。不愧是UA光学博士。'
'!!难道你们都听懂了?'
'好吧,是我格格不入。'
'朋友,其实你不孤独。'
'不是每个年轻学者都是学霸,还有人只不过是进来抄灵感准备毕业论文'狗头'。'
'我以为我能抄到毕业论文灵感,没想到最后是我被按在地上摩擦。'
'感觉自己四年大学生涯+一年研究生是在浪费生命。'
'一年就修满研究生学分,已经是大神了好吧'泪目'。'
盛明安喝了口黑咖啡提神醒脑,伸出食指按下回车键,成功申请参与质疑的一方。
回车键按下去的同时,信号传达至平台系统。
系统迅速将他的名字公布在虚拟课堂的公告栏上面。
本以为没人上台质疑会被平台恭敬请下线的哈桑、乔伊在线网友,下意识抬头看向名为An的空白头像。
在线网友迫不及待点开看他的个人资料。
'哦豁!'
'……?雷达工程系?'
'总结:前段时间发起雷达仿真建模挑战赛打败天才布雷克的An,一个雷达工程系的学生,准备质疑物理光学系强激光领域科研方案。'
'很嚣张哦。'
'这好戏我不能不看。'
乔伊问:“你一个人?”
盛明安此时调整好摄像头,想了想还是戴上口罩和帽子,然后才打开摄像头回应:“是。”
在线网友直呼英雄,还有人跑去论坛实时跟进报道。
因为学术圈的人质疑起来那是相当尖锐,分分钟问得让人下不来台,尴尬得恨不得就地埋了自己的情况都有,所以学术研讨中提出质疑,差不多相当于‘踢馆’。
‘踢馆’肯定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口沫横飞,肯定充满硝烟味!
试问有谁不爱看别人吵架?
连狗都爱蹲墙头偷看隔壁情侣吵架,何况是天性好吃瓜的人类!
再来就是一个雷达工程系的华国学生挑战以光学地表最强著称的UA光学院博士生,这态度实在太嚣张,让人恨不得狠狠打他的脸。
因此很快吸引一票对CPA虚拟课堂感兴趣的在线网友。
短短十分钟内,CPA虚拟课堂在线网友人数达到七百人。
而这数字还在递升。
更有好事者跑到隔壁雷达板块发帖号召昔日被安虐得怀疑人生的雷达学子去看热闹,虚拟课堂里的人数很快飚破千。
千人同时在线的虚拟课堂出现瞬间的卡顿,好在很快得到解决,扩容到可容纳5千人同时在线观看。
此前便是说过,LRs的物理研讨会是全球年轻的物理学者聚集讨论的地方,便有几家专做科学频道的媒体分神关注LRs研讨会。
美国探索科学频道负责期刊和视频编辑的普通编辑鲍伯就是其中之一的媒体。
鲍伯看到论坛贴,其实没什么兴趣,因为他认为双方差距悬殊,结果毫无悬念,真正值得关注的是UA光学博士生的哈桑和乔伊。
于是他进入虚拟课堂,准备录屏,过程离开电脑桌去外面拿了一份披萨。
金德民是港城浸大新闻系大四学生,明年毕业,十一月份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别人都挑的比较简单的论题,就他不幸地挑中了‘青年物理科学’的论题。
‘青年物理科学’
这一整个命题都太空泛,更何况谁都知道二十一世纪之后的物理几乎停滞不前,哪来什么青年物理科学家?!
因为找素材而差点掉光头发的金德民被朋友推荐了LRs,正好碰到物理学术研讨会,也看见了那个帖子,敏感地觉得是个好素材。
于是他进了虚拟课堂,从飞速闪过的弹幕拼凑出来龙去脉,本能觉得华国学生要败。
金德民开启录屏。
不管在线网友什么看法,课堂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