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吻过巴塞罗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玫瑰吻过巴塞罗那-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尤其要拦住记者。
  他甚至给他们详细列举了诸多记者可能会钻的空子——扮成病人、医务人员,从厕所、逃生通道甚至是爬窗户进去。令人叹为观止。
  “天啊,他这么了如指掌,该不会自己做过这些事吧?”医务人员私下议论。
  不过,即使医院里严防死守,还是没能拦住疯狂的记者们很快挖出魔法师小姐的姓名。
  没过几天,关注这一奇迹事件的人们都知道了——她就是蒙特惠奇山现在的主人,乔伊·瓦莱娜·德·费尔南德斯小姐。
  就是她!回形针的专利持有者!西门子的合资人!
  还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表示,似乎玫瑰家奶茶铺也是这位神奇小姐的资产。
  在公众都在讨论这位小姐与她起死回生的神迹时,埃尔温带领着西门子公司的巴塞罗那分部连续奋战数天,出具了电缆漏电事故的技术报告。
  由于施工前地质勘探的一处土层渗水性数据错误,建在蒙特惠奇山上的电车轨道选取了用木头包裹的地下电缆供电的设计。
  从几个月前建成到入冬之前,电车都正常运行,但随着冬季的雨水到来,木头外皮被渗入地下的雨水湿透,绝缘性能变差,最终导致了一处漏电点。
  基于这份技术报告,警察厅也很快公布了调查结果。
  第一次发现的几只死羊,应是在发现前一晚经过漏电点触电。电车供电电压不高,触电并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足以麻痹羊或人的神经——在几只羊还未死去时,电车经过,将其碾死。第二次的死羊则不幸地在事故点挣扎了许久,最后由于电击导致的心脏麻痹死亡。
  至于那位可怜的牧民,他的死因和电车无关。市政厅早就宣传过雷雨天气不要在野外行走,更不要靠近树木。但他不知为何还是爬上了树,最终被遭到雷击身亡。
  ——这位可怜人为何会犯下这样的常识性错误,大概永远都是一个未解之谜了。
  结果出来,西门子公司和市政厅的勘测部门都要承担赔偿责任。幸好只是几只羊——差一点出人命的时候,被费尔南德斯小姐给救回来了。
  此外,山上的供电设计需要改造,街区的电车供电系统也需要重新评估。
  围绕这次事件,前前后后有不同报纸报道了无数个版本,魔鬼说、诅咒说、毒杀说……五花八门,再加上一个“起死回生”的噱头,吸引了全城人的关注。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随着民众被拉到最高的好奇在报告公布后得到解答,巴塞罗那市民第一次开始对“电”这种存在有了全新的认识。
  电到底是什么东西?
  一种动力?就和蒸汽一样吗……?
  蒸汽机已经很好用了呀。而且蒸汽不会杀人。
  乔伊出院那一天,提前得到消息的记者蹲守在圣保罗医院门口,在专门围出来的一片区域里将这位全城人都好奇的少女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脸色还有些苍白的小姐还随身带了些奇怪的仪器。不过记者们管不了那么多了,一拥而上——
  “费尔南德斯小姐!您能讲讲起死回生的魔法吗!”
  “还有电!您能介绍一下这种可怕的力量吗?”
  “您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我不会起死回生。那只是心肺复苏术——大家已经知道了血液循环和心脏的关系,心肺复苏就是为了帮助心跳暂时停止的人被动进行血液循环,以免全身器官因为缺氧衰竭而死。这个急救术并不难,我已经教给了圣保罗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后续会在全城范围内进行教学。”
  “至于电,”瘦了一圈的少女轻咳了一声,“就是和雷电一样的电。它可以让车跑起来,可以发热,还能让灯亮起来——”
  她按下仪器台上的开关,一个凸起的小金属座上骤然迸发出亮光,“噗!”亮了一瞬间就灭了。
  “啊!太快了!”大部分记者都在懊恼自己没能抓拍到那个瞬间,只有一个人惊喜地叫起来:“我拍到了!我拍到了!”
  “这是我正在研究的电灯,”乔伊一摊手,“只是还不算很成功,正如大家看到的。主要是亮起来的瞬间温度太高,灯丝一下子就氧化断裂,无法持续发亮。解决这个需要真空,但现有技术似乎不太行。希望各位能告诉所有人——”
  少女微笑起来:“电灯比明火的煤油灯安全很多。欢迎有相关经验的专家和学者们都能加入研究,尽快将它研发出来。”
  “我会共享实验数据,使用前提是不申请独占专利。”
  乔伊不打算给电灯申请专利。这并不是她自己的创造,而且对改善人们的生活很重要。
  她现在已经不缺钱,只是希望能尽快用上电灯。
  “太神奇了……”有记者喃喃道,“我有一个预感,世界要变天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乔伊叹口气,觉得自己还有些虚弱,“我只是想说,我不是女巫。这不是魔法。”
  “这是科学。”
  那时的她只想赶紧回家瘫在床上,根本没想到自己的随口一说会被记者当成金科玉律写到报纸上,为人传诵一时。
  但她确实预言了一件事。
  “它还有一个名字——新时代。”
  作者有话要说: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最早的人工呼吸急救著名案例——《生命之吻》:1967年7月,美国佛州一位电修工锡安平在抢修高压线路时触电昏迷。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另一名电修工汤姆森爬上了电线杆,在电线杆上给他做了口对口呼吸。此景正好被当地《杰克森维尔晚报》的摄影记者莫洛比托摄下,这张《生命之吻》的照片于次年获得普利策奖,成为人类历史的经典之一。
  关于电车轨道漏电事故:最早的电车设计(西门子和爱迪生)都采用了轨道供电,可想而知,有重大的安全隐患。在实际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各地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方法,如用木头包裹的地下电缆,第三轨,以及两条架空电缆等。到1883年,由西门子公司发明的一条过顶电线结合集电弓的设计首次应用,从此逐渐成为路面电车的标准设计。
  不过,直到今天,依然偶尔有在雨天横穿电车轨道发生触电事故的报道。技术在不断改进,但很难做到完美——毕竟,一颗松动的螺丝钉就诱发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坠毁。很不幸,人类文明的进步很多时候都建立在血淋淋的前车之鉴上。
  被榨干的作者举起小白旗:下周出差连轴转,我会尽力日更,但有可能会请假……QAQ请见谅!
  感谢这两天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凶凶の路 4个;墨达、水顏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葩葩菈小可爱、是云桭吖 1个;
  也感谢投喂营养液的小天使!


第36章 要有光
  自从古埃尔伯爵一家从波兰参加纺织工业博览会回来; 伯爵之家重新亮起了舞会绚烂的烛光和悠扬的乐曲。许久没有聚会的名流男女们再次欢聚一堂,互相交换最新的商业与时尚情报。
  “亲爱的小荷花,电灯研究得怎么样啦?”
  从波兰回来的约瑟夫好久没见乔伊; 一见面就笑眯眯地凑了过来,“我们可等着你带领巴塞罗那的科学家们点亮万家灯火呢。”
  “有一定进展; 但最关键的还没突破。”乔伊用指关节轻轻地敲击盛着淡金色雪莉酒的郁金香杯; 无奈地摇摇头。
  “还没突破啊?你不是都集思广益了嘛。”约瑟夫摸了摸下巴; “该不会是故意吊我们胃口,要炒作高价吧。”
  乔伊忍不住白了他一眼,“很好; 以后我的电灯卖给所有人——约瑟夫·巴特罗除外。”
  在约瑟夫抱着脑袋的嚎叫之中,乔伊一口喝下了杯里剩余的雪莉酒——也算是变相的借酒浇愁了。
  自从她通过报纸向公众发出一同研究电灯的邀请以来; 确实有了很多突破。
  很快有人送来了厚厚的钟形玻璃罩——这种罩子可以承受真空,不必担心灯泡内抽成接近真空的状态后; 薄薄的一层玻璃会被大气压挤爆。
  还有五金加工商赞助了她几百斤各种合金成分、各种粗细和纯度的钨丝、钨片甚至是钨棒,十分慷慨地许诺:“费尔南德斯小姐,这些材料您随便用!用完了还有!”
  乔伊当然很感谢这些热心人的帮助。可惜就是实验进程不争气。
  在她锲而不舍的试验之后; 很多困难已经一一解决了,比如没有合适的电源——那就用最原始的液体原电池供电。
  制作过程中,乔伊忍不住想起当年自己高中时把两个金属片插到苹果上做原电池试验的情景。
  谢天谢地; 在她之前已经有人做出原始的液体电池了,可以按图索骥;不然她真的很难想象自己弄来一大堆苹果给电灯供电的愚蠢模样。
  再比如钨丝的成分和材质。
  她已经非常幸运地知道了最适合做灯丝的金属材料; 但也没想到光知道“钨”还不够,需要的是在冶制过程中掺入少量钾、硅和铝的氧化物等等,并且丝径均匀一致的钨丝——确认这一点的实验次数大概离两千次也不差太多。
  只是没想到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却被灯泡外壳给难倒了。为什么灯泡要用这么厚的玻璃壳呢?这不科学!
  是不是十九二十世纪期间,玻璃的强度有了突破性发展?明明后世的玻璃灯泡一个个看起来也挺薄的; 却不会被大气压压破啊。
  但制玻璃真就是乔伊的知识盲区了。
  石英砂、纯碱、石灰石……乔伊亲自跑到玻璃厂,然后对着那一大堆配料和数十道程序发愣。上帝啊,她已经把脑中所剩无几的高中理科存货都榨干了。
  哎,早知道自己有朝一日会穿越,就该把高中物理化学生物课本随时带在身边朗读背诵,尤其要着重背那些可以直接上手操作的部分,比如高中化学选修一那本《化学与生活》。
  哦不,最应该学好的还是历史。不像现在,她大概也就知道1914年会爆发一战,1939年会爆发二战。
  似乎西班牙有过内战?但她完全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只能根据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判断应该是在二十世纪。
  谢天谢地,那还早。
  事业不如意,就忍不住想撸猫。
  在实验台前坐一会儿,没有思路突破——啊,听说宠物可以减压增进灵感。想摸一下猫咪,就摸一下。
  记录记录数据——咦,紫牙乌是不是该剪指甲了?或许还应该给它的伙食加一点肝脏和牛磺酸什么的。
  就算什么理由都没有……寒冷的冬日,也很想抱着猫听它呼噜呼噜啊。
  隔壁工作室的主人整日早出晚归,怕冷的紫牙乌最初望穿秋水,后来终于贪图乔伊怀里的温度,勉强摆出了一副接受伺候的大爷模样,任她揉圆搓扁。
  但在被撸掉一身毛,还被剪了指甲洗了澡之后,紫牙乌终于开始喵呜喵呜地龇牙咧嘴,很快就被安东尼奥看见了。
  第二天,他便拿着几本实验集进了她的实验室:“为什么那么执着于钨丝?炭丝是可以的。”
  他把册子摊开在她的桌上,然后不动声色地从她怀里薅走了猫——紫牙乌使劲一蹬腿,非常配合地窝进了他的怀里,满足地眯起了眼开始呼噜。
  乔伊撇撇嘴:臭猫。臭男人。
  安东尼奥脸上毫无异样,仿佛真的只是抱走猫好让乔伊专心看书:“这是亨利·戈培尔的实验记录,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玻璃瓶中,可以通电发光,最高可以维持四百小时。”
  乔伊正用胳膊肘支着桌子,惊讶地歪头看他:“你不是在改建我的房子吗,还有空研究这个?”
  “建筑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安东尼奥耸耸肩,怀里的黑猫也被带得颠了颠,“需要大量广泛的阅读来支撑。顺便就看了。”
  行吧。听起来也有道理。
  “高温下炭丝也会和氧气反应。而且炭丝太容易碎了,不易运输也不易储存,所以不方便做灯丝。”
  再说了,她要怎么跟他说,后世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灯丝的最佳材料就是钨丝呢?
  自从两人一同在蒙特惠奇山的电车轨道边经历了惊魂一幕,乔伊又病了好几天之后,安东尼奥什么都没说,默默地回去开始继续指挥她房子的改建工程。
  ——乔伊也心照不宣地没有再揭他之前立过的flag。既然得了便宜,那就别卖乖了。
  某位建筑师似乎是突然之间洗心革面,开始加快进度没日没夜地赶工,顺便以此为理由拒绝了大部分的舞会邀请。
  比如这一次。
  乔伊把酒杯一放,站起身往里间走去,一边走一边想——按照现在的进度,大概到明年春天,房子就能完工了吧?
  走过大厅边上的回廊,木门在身后缓缓关上。乔伊眼前顿时一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