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在唐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行医在唐朝-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声接着一声的捷报相继传来。

    “新罗撤兵了,他们放弃攻城了!”

    “新罗军已经请和了!我们赢了!”

    师徒两个面面相觑地对视一眼,一时之间竟有些怔忪,不知道前线到底发生了什么。

    ——

    沈寒山匆匆赶往李谨行大帐之中,便见这位浴血奋战杀红眼的将军已摘掉血迹斑斑的头盔,坐在帐中大笑着喘着气。

    “天不亡我,使新罗得疫!”

    沈寒山眉心一动:“敢问将军,新罗人为何突然退兵?”

    李谨行险胜了这一仗,激动之余,也冷静下来,收起唇畔的笑意,正色道:“根据我军埋在新罗的探子回报,新罗军中突然蔓延起了天花一病。”

    “天助将军,实在可喜可贺。”沈寒山但微微一笑,似乎并不惊诧。

    李谨行亦察觉出他的淡定不惊,思及探子回报的另一件事,心中疑窦顿起:“听说徐容被新罗人处以极刑,莫非此事与他相干。”

    沈寒山听到徐容的死讯,眼中终于有了一丝动容。

    “将军应该明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就是他的办法。”沈寒山遥遥望向北方的前线,清寒的眸中似乎印出了那青年倔强的身影。

    李谨行大吃一惊:“难道天花疫情就是他传播过去的?”

    沈寒山这才将事情的始末一一道来:“昔年在郿州曾爆发过一次小规模的天花之疫,那时下官就奉天后之命收集了不少痘浆痘痂,这些东西传染性极强,不是传尸可以比拟的,所以只需要数日,就可以摧毁一个军队。”

    “所以徐容……”

    “这都是他心甘情愿的。”沈寒山慢慢闭上眼睛,似乎连日的疲倦已经将他摧毁,但脸上依旧不乏坚毅之色,“当他找老夫来拿这些东西的时候,老夫就知道,他恐怕……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

    “如此重大的事情,为何博士不事先和我商议好?”

    “天后口谕在上,恕下官不敢违背。”沈寒山蓦地睁开眼睛,深深注视着眼前这个颇有痛色的将军,“天后口谕,不得已时,方可以用这个法子,为保成功,就连李谨行将军也不能告诉。”

    李谨行心中不由一惊,天后远在长安之遥,却早就窥视到这里的军情,并且布下了自己的棋子。

    这一枚棋子虽用在了敌手身上,下一枚却难保不会就用在自己头上,这四万唐军之中,到底有多少人已经投向了那个位居天顶的女人?

    似是听到他心中的疑惑,沈寒山也只是淡然一笑:“天后此举,也是为了边疆安定,这天下不管姓什么,都是唐的天下,决不允许外族侵我大唐!”

    他铿锵有力的一句话,如一盆扑头而来的冷水,才把李谨行从党羽之争的忧患中浇醒。

    是啊,不管是谁的功劳,守住买肖城,守住唐的边疆,才是他这个安东镇抚大使所首要做的事情。

    心中正百感交集,沈寒山已起身告辞而去:“南丁帐中事务繁忙,下官就不再打扰将军了。”

    第79章 回赴长安

    沈寒山才走出大帐几步; 迎面便撞上匆匆而来的吴议和李璟。

    “是徐师兄他……”

    沈寒山眼神一冷:“叛徒徐容,已为新罗人所诛杀; 从此太常寺中再无此人。”

    此言一出,就像一块尖利的冰锥,狠狠扎进吴议的心中,一瞬的疼痛之后,是寒彻心扉的凉意。

    天花一疫固有山倒洪泄之势,但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发生。

    是徐容用自己的一条性命换来了这场惨烈的胜利。

    但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最终只会也只能被归功于“天佑我朝”四个字。史书将不会有一笔一墨关于他们的描写,留给后世的依然是一个仁德无双光明磊落的盛世大唐。

    而这些湮灭于历史中的小人物所能得到的,徒有一个叛徒的骂名而已。

    吴议缺乏休息的脑子有些恍惚,连带擦身而过的轻风都似一张有力的大手,要把他整个人掀倒在地。

    李璟见他神色异常,赶紧用身子抵着他的后脊; 把自己当成师父的一堵墙,一根杖; 撑着他不倒下。

    吴议本来还有许多的疑惑; 比如徐容是如何得到天花痘痂的; 他又是如何取得新罗军的信任的; 但所有的问题在老师那沉重而悲怆的眼神中; 似乎都已经得到了答案。

    “我们已经赢了,牺牲是在所难免的。”

    沈寒山的话掺着丝丝入骨的秋风,像一枚细细的针; 刺破了吴议已经紧绷了数十日的神经。

    是啊; 不管怎么样; 他们已经赢了。

    他脑袋一沉,整个人往后一倒,陷入一个坚韧而温暖的怀抱。

    “师父!”

    李璟焦急的声音就在耳边徘徊,他很想开口说句话,却连睁开眼皮的力气都没有了。

    ——

    再度转醒的时候,天空已经换了个颜色,之前冲天的焰火已经消弭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悠悠白云映入眼帘,仿佛之前的激战从来没有存在过。

    往旁边一瞧,便瞧见李璟埋在旁边的脑袋,像个藏在母鸡翅膀下的小鸡似的,努力把头往他身边拱着。

    仿佛感应到吴议的目光,趴在床边酣睡的李璟也懵懵懂懂地从梦中醒来。

    李璟这样边守着他边睡,显然没有怎么睡好,一张俊俏的脸上也添上了两笔重重的黑眼圈,如上好的玉器上添了两道瑕疵,令人看了都觉得心疼。

    “如今什么时辰了?”吴议一边起身穿衣,一边瞧着外边的天光。

    “申时都过了一刻了。”李璟先从旁边的小木桌上端来一碗煨得热气腾腾的粥,递给吴议,“先喝过粥,再出去吧。”

    吴议也不推诿,睡过了几乎十个时辰,他的肚子也早就咕咕作响了。

    一口温热的粥暖进胃里,才觉得这具身体又活了过来,吴议也来不及和李璟多谈几句,简单地收拾下自己的装束,便又匆匆赶往人手紧缺的后营。

    南丁帐中,大夫们也正忙得热火朝天。

    前线的战争虽然已经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但后营中的任务还远远没有结束,尤其是南丁帐中的重伤将士们,还需要他们时时刻刻的监护和救治。

    但谁都没有怨言。

    如果不是这些将士们拼着自己的性命守住了买肖城,他们恐怕连在这里忙碌的机会都没有。

    连胡志林这样见过大风大浪的老人都不禁长叹一口气:“还好上苍护佑我大唐,我们这几把老骨头才不至于曝在荒野之中。”

    他久在长安,对新罗一线的情况不算了解。易阙却很清楚,新罗这几年来与唐军屡次发生摩擦,都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这此的险胜,绝不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天时地利可以解释得通的。

    而这几天军中莫名消失的,只有徐容和三猫儿等人。

    徐容已经被敌军斩首,三猫儿恐怕也凶多吉少,易阙虽然不像吴议那样已经猜出了七八分,但心中多少已经有了个底数。

    这就是战争,免不了流血和牺牲,而他们这些军医能做的,只有死守后营,将还在生死一线的人从阎魔爷手中抢回来。

    正满腹惆怅间,已见吴议和李璟快步走来。

    三人照面微微一点头,就算是打过招呼了,谁都来不及细细聊几句天,就重新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之中。

    而在血流成河的激战之后,南丁帐的威力才算是真正地发挥了出来。

    易阙惊讶地发现,在集中的管理和照料之下,这些重伤病患可以得到十二个时辰的护理和观察,几乎只要情况一不对劲,就可以被当值的大夫发现并处理。

    如此一来,伤员的死亡率比之前还要大大地下了一个台阶,只要不是伤及根本,几乎都可以存活下来。

    他很快向李谨行汇报了这一点,并建议将南丁帐的做法上报朝廷,以推行到所有的唐军之中。

    李谨行亲自视察了后营之后,也觉得这种做法颇有可取之处,趁着回报买肖城一战捷报的奏章,顺便也把南丁帐的事情提了上去。

    只不过这折奏章里,就没有吴议的名字了。

    这也是易阙后来被嘉奖的时候才知道的事情,他万万没想到素来谨慎小心的李将军居然在这个事情上耍了个心眼,把南丁帐的功劳全都安插到他易阙自己的头上了。

    其实,并不是李谨行看不惯吴议,他甚至很欣赏这个敢作敢为的年轻人,但谁让他是沈寒山的门徒,武后党的后备力量呢?

    再加上他和南安郡王李璟过从甚密,李谨行当然不愿意替政敌培植心腹了。

    对于这秋后发生的一切,吴议自己倒没什么特别大的委屈,毕竟这想法本来也不是他的原创,只要南丁格尔老师的名字还留在上面,就已经算是实至名归了。

    当然,这也都是后话了。

    在一个多月的修整之后,这些远道而来的大唐医官才又重新登上了马车,在将士们整齐的送行声中,踏上了重回长安的路途。

    和来时的匆匆相反,带着胜利的回程就显得十分轻快,没有了一触即发的战争和生死一线的抢救,他们这些素日安枕无忧的太医们才体会到和平的可贵。

    在轻松的心情中,便忍不住掀开帘子,欣赏欣赏沿途的风景。

    “你们看。”路过郿州的时候,秦鸣鹤不禁低声慨叹,“这里的晚稻长得真是好啊。”

    吴议从被秋风撩起一角的车帘往外望去,果然瞧见一片金灿灿的稻田,饱满的麦穗折出明晃晃的秋阳,迎风而成一波又一波金色的细浪,煞是好看。

    “这不是永宁郡王王崇基的田地吗?”沈寒山啧啧赞叹道,“当初王公提出‘以地养地’的见解,可见其眼光独到啊。”

    这话是暗讽当初反驳此见的张文瓘眼光狭隘,目力短浅。

    吴议听了,心头却是一阵沉重。

    咸亨年间,天下大旱,是孝敬皇帝采纳了王崇基“以地养地”的观点,并且命东宫率先开仓赈粮,一时间引得百官争相效仿,才算是暂且缓解了当时的饥荒危机。

    斯人已逝,这个本来非常科学的办法却没有再被天皇天后采用下去,只剩下王崇基一家还坚持己见,固执地埋掉了第一年长出的秋稻。

    如今几年下来,田间的风光便与旧时大不相同了,反观其他竭地而田的土地,几乎都是青黄不接,眼看着又要迎来一场大旱了。

    倘若孝敬皇帝在天有灵,也一定会为大唐接踵而至的灾难扼腕叹息吧。想到那个锐意洞察、黑白分明的青年和那双明澈而深邃的眼睛,吴议仿佛被谁揭开了心头的一道旧疤,痛得他浑身微微一颤。

    “师父。”李璟替他披上一件厚厚的大氅,握住他微微颤抖的双手,“你很冷吗?”

    吴议被他裹得严严实实,心头也似有一股暖流划过。

    他反握住这双年轻、柔韧的手:“我不冷。”

    说话间,便想起前几日没有说完的一件事。

    “那日你说有一件事情要告诉我,到底是什么事情?”

    李璟微微一怔,似乎没料到他还记着当日烽火连天中他所说的话。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李璟难得露出点害羞的神色,瞧了眼看风景的沈寒山,咬着嘴唇不说话了。

    吴议知道,他这是忌讳有沈寒山这个长辈在,所以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私事。

    仔细想想,李璟毕竟也到了慕少艾的年纪,指不定就是瞧上哪家姑娘了,想要他这个做师父的出出主意吧?

    他所能接触的女子非富即贵,自然是他一个落魄郡王难以攀附的高枝,有些难为情也是正常的。

    他在心中默默琢磨了许久,将李璟能接触到的女子一一罗列出来,倒也没察觉出谁特别被自家徒弟关注过。

    难道是太平?

    吴议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

    他虽然历史学得不好,但也知道太平的第一任丈夫薛绍的大名,电视剧里薛绍那张俊朗无双的脸,可是迷倒了不少少男少女心啊。

    这个时代的薛绍同样也是名冠长安的美男子,家世地位又是一等一的好,若是想和他一争高下,吴议都替自家小徒弟捏了把汗。

    第80章 赵道生

    还没等吴议把自己徒弟的身家大事琢磨透; 一行车马已经踏破扬尘,重新回到熟悉的长安城中。

    郑筠领一众太医博士和生徒; 在太常寺门口迎接他们的凯旋。

    他老人家立于飒飒秋风之中,飞袂飘扬,勾勒出一身颀长瘦骨,却站定风中,屹然不动,仿佛狂风巨浪亦撼不得他三分。

    “你们这次东行,没有辜负天皇天后的期望,很好,很好。”

    郑筠一连两个“很好”,已经是难得的夸奖。

    沈寒山稽首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