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咽了口粗气,也顾不了那么多,推开了朱允炆,对方子瑜说:“方大人,你是皇上最信任的人,皇上的安危全靠你了。”说着欲往宫外去。
朱允炆见马皇后要离去,喊道:“皇后去哪?要离朕去吗?”
方子瑜也说:“请皇后娘娘与我们一起走吧,皇上少不了您啊。”
马皇后背对着两人,又抹了抹眼泪,泣声说:“方大人,不管想什么办法,你要带皇上去一个安全的地方,皇上不能死,一定不能死!”
顿了顿,哽咽着说:“皇上,你是天底下最好的皇上,你要好好活着,臣妾不能为你做什么,我去大殿那替你取回那方龙印来。你们先走一步,我就出宫,切记不要等我。”说着也不停留就往外走去。
方子瑜似乎会意,劝朱允炆说:“皇上,请走吧。”
朱允炆痴痴望着门外,说道:“等皇后回来,回来。”
方子瑜说:“不能等了,娘娘一定会顺利出宫的,我们在宫外会合吧。”
朱允炆瞥了方子瑜一眼,又望着门外:“不,朕要等她!”
这时,已隐隐约约听到远方的喊声,“别让皇上跑了!”
方子瑜下了一声命令:“来人,将皇上换衣,押走吧!”说时,外面进来了几个壮汉,给朱允炆套了一件旧农家袍子和一顶破帽子。
朱允炆虽极力挣扎,但也奈何不得,他呵斥:“方子瑜,你欺君罔上!你知道这是何罪?”
方子瑜说:“皇上,只能得罪了!”
朱允炆念叨了几声“皇后”,在几个人的拥护下出了后门。
马皇后刚到后宫外,有个老太监带着几个小太监走了过来,老太监说:“娘娘,按您的吩咐,一切都准备好了,这是皇上大典的龙袍,还有龙印,请娘娘收好。老奴生是宫里人死是宫里鬼,就不送你了。”
马皇后接过老太监手捧的龙袍说:“不,我不走了。”
老太监慌说:“娘娘,燕军残暴,这里不能留,请速速离去吧。”
马皇后说:“朱棣来了,怎会善罢甘休,你们点火吧,现在就点!”说完就转往宫里走去。
老太监落了老泪说:“娘娘保重,老奴恭送您。”与几个小太监仆在地上磕头痛哭。
不一会,太监们就将火把扔向了浇满桐油的干柴上,火焰如赤龙一般瞬间将整个后宫包围了,浓浓的黑烟向苍白的天空滚去,后宫里还有不愿离去的妃嫔和宫女被火焰吞噬着,发出了惨烈的尖叫声。
铜镜被火焰射得通红,马皇后将头饰和手环统统去掉,一步一步走向火心,口中念道:“皇上,臣妾走了。”
朱棣骑着高头大马进入皇城后,稀稀疏疏二十几个小官手举降表出来迎接,朱棣心中大糗,堂堂大明几百几千的官员竟然只有二十多个人迎降。
他的尴尬和杀气浮现在脸上,道衍看了出来,说道:“燕王,别的人不降则已,有一个人,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一定要降!”
朱棣说:“你说的是方孝孺,一介书生,本王是要会会他。”
忽有士兵喊:“后宫着火了!”朱棣只见烟起,心知大事不好,恰朱能飞奔来报:“殿下,皇上不见了。”
朱棣大怒:“混账,朱允炆一个大活人怎会丢掉。遍城去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又急和道衍等人冲到后宫,经过一番搜寻,寻到一具穿龙袍的焦尸,只是烧得太惨,分不出一点人形。
朱棣疑惑说:“这是朱允炆吗?”见道衍不答,又俯身去看,一股奇味扑鼻,实在不堪入目,只得起身,恰有士兵喊:“殿下你看!”那士兵从木灰中挖出一方熏黑的大印来。
朱棣接过来用袍子仔细擦拭,这不是天子玉玺是什么。
道衍眉眼一合:“燕王,建文皇帝归天了!”
朱棣握着玉玺,先是愣了一下,忽又动情,一把老泪横流,哭了起来:“我的好侄儿啊!叔叔我是来清君侧,靖国难,辅佐你治国理政,你怎么一点也不明白我的苦心,竟做出这种傻事来!”
紧接着,在场的人都哭了起来,皇宫里的刀剑声变成了哭闹声。
哭完后,朱棣又马不停蹄吩咐给朱允炆发哀书,布告天下,下令京师,抚慰臣民。
一切安妥,朱棣才与道衍等人去往谨慎殿,朱棣安排了诸事,遣退了朱高炽、朱高珞等人后,留下道衍说:“大师,你以为朱允炆死了?”
道衍说:“若我没有猜错,着龙袍的,不是建文,是一个女人。”
“女人?”朱棣显然也不相信龙袍之下是朱允炆,但也绝想不到是个女人,他若有所思:“若他没死,又去了哪?”
语气又加粗了:“建文不死,天下不平,不管动多少人力,想尽什么办法,搜捕全国,挖地三尺,我也要把他找出来。”
道衍说:“燕王此举,岂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建文殡天乃是铁一般的事实,燕王兴师动众,岂不告诉大家,朱允炆还活着吗?况且,他若真逃走了,又岂是几个士卒能找得到的?”
朱棣拍了自己一下额头:“小王糊涂啊,大师,你看如何办才是?”
道衍说:“燕王,若要成事,可叫心思缜密的郑和去暗查。”
朱棣赞许地点了点头。
这时候纪纲来了,说是已经控制京师大小官员,并奉上了奸臣名册,共计一百三十人,又问:“魏国公徐辉祖,驸马督尉梅殷,如何处置?”
朱棣说:“这二人不能绑,让他们在家好好呆着。”
纪纲又问:“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呢?”
这三人可是靖难之役的首要对象,朱棣说:“祸国殃民,该当族诛。”说罢,似乎又想起什么,说道:“方孝孺,不在此列!其他人,按名册,杀!”
纪纲领命而去。
第156章 龙鳞女侠(大结局)
第二天,李景隆带领众大臣到谨慎殿劝进登基,大致尚书,小致知县,俱跪拜拥戴,朱棣暗自高兴,口中说道:“诸位都是大明朝的忠臣,大明江山以后可都要依赖你们,可我朱棣何德何能,焉能觊觎宝座。”
有大臣说:“国不能一日无君,非英主不能统领,请燕王以天下苍生为念,早登大宝!”众人一阵附和。朱棣又是连连推辞,奈何经不住众大臣的软磨硬泡,朱棣只得说:“此非小事,宜需再议,请各位先回。”
不日,纪纲来报,齐泰和黄子澄已写了伏罪书,呈给朱棣,朱棣一看,只见其中两句“进谏不力,削藩不力”,不禁哑然失笑,纪纲又报:“齐泰宗族妻女共五百二十一人,黄子澄宗族妻女共四百四十五人,已经伏法。”
见朱棣不语,纪纲又说:“铁铉抓到了,不知该如何处置?”
一听到铁铉的名字,朱棣就想起济南一役,念起朱高珞的死来,朱棣发狠道:“铁铉这厮,我早就要杀他。”
纪纲说:“我已为他准备了一口滚烫烫的大油锅。”
朱棣眼睛一亮:“好,我倒要去看看。”
在刑场里,铁铉一家老小皆被绑缚跪地,铁铉见朱棣来了,破口大骂:“逆贼,你欺君罔上,谋反乱国,不得好死。”
朱棣任他辱骂,待骂尽了,说了一句:“铁铉,我敬你是一条铁铮铮的汉子,才来送你一程,你不感谢我”
铁铉呸了一口唾沫:“逆贼,老夫求死,也不怕死,巴不得早一时去侍奉太|祖皇帝。”
又冷笑道:“我要到太|祖皇帝那,说一说朱家不孝子孙的事迹,说说朱棣是如何谋反篡位,忤逆皇上的光辉事迹!”
朱棣脸露杀气,纪纲立马说:“殿下,不如行刑吧。”
朱棣迟疑了下:“慢。”眼珠子瞪着铁铉身旁五花大绑的绿衣少女说:“这女子颇有姿色,不知是何人?”
纪纲说:“是铁铉的女儿铁绿儿。”
朱棣眼放光芒:“铁铉,你家铁绿儿真是美人胚儿,莫非还是黄花闺女吧?
铁铉怒吼:“朱棣,你要做什么?”
朱棣沉思时,纪纲提议:“殿下,不如将她到教坊司去。”
朱棣叫绝:“好,叫铁将军的宝贝闺女尝尽天下男人的滋味,学会好好做一个女人吧。”
铁绿儿本就体弱多病,又清纯懵懂,听了这话,已花容失色,晕死了过去。铁铉咬牙切齿,声嘶力竭:“朱棣,你这逆贼,不得好死,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朱棣说:“好,本王就成全你。”
早有人将铁铉举起,往滚烫烫的油锅送去,铁家几十口人,哭天喊地,又晕死了一大片。
只见那油锅升腾一股青烟,朱棣的嘴角浮现一丝诡异的笑容。
不足一月,登基大典择在奉先殿举行。朱棣身着帝冕龙兖,环系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缓步登上奉先殿。文武百官高呼万岁,响彻寰宇。
朱棣当上皇帝后并没有忘记一件事,那就是徐锦香,他乘了御辇就到了魏国公府,此时的魏国公府已名存实亡,徐辉祖也被削爵软禁,如果不是徐王妃的原因,徐辉祖可能已被杀。
朱棣要见徐锦香,当然是因为靖难之役之前的约定。哪知道徐锦香站在窗前一动不动,在朱棣眼里,此时的徐锦香身体圆实,已经熟得瓜熟蒂落,如再不采摘就萎了。
“哼,你来了。”徐锦香看了他一眼就撇过头去。
“你不欢迎朕来,你也不向朕行礼?”朱棣对她并没有一丝愠怒,而是喜欢。
“我以为你说的都是疯话。”
“朕何时又说过疯话,我记得与你立下三年之约,你要嫁的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匡扶国业之功,这三年来我从偏安一隅的燕王成为睥睨天下的大明天子,我的才华算数吗?”
“姐夫,姐姐已经是皇后了吧。”
“你姐姐贤德明|慧,是我朱棣的恩人,当然是皇后。”
“你已经有了皇后,还需要第二个皇后吗?”
“哈哈。”朱棣哈哈一笑:“原来你徐锦香虽是女子却有这等胸怀。”
徐锦香终于转头看着朱棣,眼神很镇定:“姐夫,请恕我直言,如有冒犯之处,也请你见谅。”
“你说,朕胸怀大着呢。”
“三年前,我对你本就没有看好,但是我算错了。”
“算错?”
“我想嫁的人是朱允炆,我没想到你会赢,我从小就想嫁给他,我想当一个皇后,我的梦想比我姐姐大。”
朱棣没有怒,他反而笑了:“他有马皇后,会让你当皇后?”
“他可以休了马皇后,你能休了我姐姐吗?”
“是,朕不会,但是现在他输了,朕赢了,你说了不算。”
“对,他输了,你赢了,你现在是皇帝,我徐锦香愿意遵守这个承诺,我可以嫁给你,但是今天我要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你要答应我,不再追寻朱允炆的下落,这就是我的条件。”
“荒唐。”朱棣竟然因为这句话怒了:“朱允炆给你什么了,你竟然以婚姻大事担保他,你不怕朕杀了你。”
“他什么都没给我。我和他青梅竹马,我希望他开创一片锦绣河山,他有这个能力,他的才华不比你差。你们朱家,只有他是真正地爱惜人民,爱惜百姓,他是圣君!你,你只会杀人,你是彻彻底底的窃国贼!”
“啪!”巨大的巴掌立即在徐锦香的脸上留下深深的红印。
朱棣怒气冲天,破门而去,门外有太监喊:“皇上息怒,皇上息怒。”
“你们听着,这个女人疯了,朕要把她关在这里,永远!”朱棣一边大步走一边大声吼。
朱棣因徐锦香之事,如受了奇耻大辱,因徐皇后是她姐姐,却不能杀她,这股怨气便不能出,他想起南京还有一班罪臣依然不臣服于他,当下叫了纪纲,将一干人从天牢带到了刑场,他亲自做主斩官,准备星夜全部处斩。
这晚下来倾盆大雨,刑场跪了几百人,刀斧手的斧子在闪电之下闪烁着杀气腾腾的白光。
纪纲带着蓑笠,上前道:“皇上,七百四十三人已带到,是否马上执行斩立决。”
“好。”朱棣冷冷地说。他坐在龙椅上,龙幡与华盖被大雨浇灌,太监们都淋成了落汤鸡。
随着一声令下,刑场上的头颅像西瓜一样啪啪啪地往下掉。
突然电闪雷鸣,天空传来一声啸叫,像一只鸟的叫声,与大雨一起,落下来一个人,就站在朱棣百米前,刑场上立即发生了慌乱,“有刺客!”纪纲大喝,锦衣卫从四面八方冲了过来。
这人身形轻巧,是个女子,在闪电下,看出来是一身红衣,头也被红纱布包了起来。
锦衣卫武功了得,却不能近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