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满京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琉璃满京华- 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中年汉子强打精神说道:“不管怎么说,贵东家的乌金石生意总还是要做的,采矿也是要劳力的。这段时间用工,想来莫爷也看到了,咱们东溪的子弟,别的不说,干活是个顶个的实诚。莫爷什么时候开工,咱们一定捧场。”

    莫洪笑了笑:“再说吧。”

    之后排开众人,不再停留,上车的上车,上马的上马,竟然就这么走了。一行人从来到走,前前后后加起来,也不过用了半个时辰。

    期间没要求修路,也没提复工,只是来告诉他们:收购乌金石,压根就是骗他们和矿区作对,让矿区无法继续经营,让他们的子弟无工可做,再赚不到工钱。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矿区的这种做法都很不明智,绝对是意气之举。连他们这穷乡僻野之地,类似事情也只有血气方刚的毛头小子才会做。年纪大些,稍有些脑子的人,都不会做这种损人更不利己的事。

    更何况矿区那么大的产业,每日挖掘的乌金石能给东家换来多少进账?为了和他们这些穷棒子较劲,不值得吧?

    其中一定别有隐情。

    有了这个认知,精英组商议之后决定,由靠近矿区的村落注意着,看看有什么内幕。

    其实根本不用靠近,莫洪等人离开不过两天,矿区的运输车队就重新出发了。但行走方向不是原来的路线,而是朝着反方向走了。

    不但如此,运输车辆也和寻常马车大不一样,每辆车四个轮子,又宽又大,不但装载量加大,车队的行进速度也比寻常马车快的多。

    村民们齐齐傻眼,怪不得莫洪不肯对他们假以辞色,原来人家不走他们这边了。

    如果同样数量的车队,所运输的乌金石能够翻倍,即使绕道多跑一段路,运送数量非但不会减少,甚至还有可能增加。

    这个消息彻底浇灭了村民们的希望,祖祖辈辈过了多少年穷日子,如今好容易有了乌金石,有了能改变他们生活的机会,结果就这么没了。

    矿区有了载重量更大、速度更快的马车,又选择了另一条路,以后矿区再开工,一定会从另一条路的村落里雇用工人。

    他们和他们这边的道路,被矿区舍弃了。

    人们绝望之余,汹涌的怒意再次被煽动起来,都是那几个骗子害的!

    但这时再找那三个挑事的管事,哪里还有门路了?他们倒是知道京城李家,但京城是他们能去的地方吗?

    京城路途遥远,他们到哪里去筹集盘缠?

    即使找到李家,他们又能说什么?那几个人的确许诺要买乌金石,但他们自己也没搞到啊,不是人家不买。

    再追究根源,贪这便宜、撕毁和矿区协议的是他们自己。

    彻底没希望了啊

    东溪的村民因自身利益关系,在矿区再次开始运输时,关注的重点是运送乌金石的线路。

    其他地方的人却不是这样,运送乌金石的新式马车绕了个大圈子,沿途受到关注的,就是车辆本身了。

    外行人还只是看看热闹,议论个新鲜,说的都是从未见过四个轮子、这么大号的马车。

    而专注运输营生的人,还有制作马车的作坊工匠,看到隆隆而过的阔大车队时,则是心中惊诧:四个轮子的马车,这样也可以吗?

    最主要的是,这么大的车板,满登登装着沉重的乌金石,牲口怎么可能拉得动?

    还有那车轮和车轴的转动,在车上满载重物时,轮毂之间异乎寻常的滑溜。如此顺畅的配合机构,到底是什么高手做的?又是如何做到的?

    保持这种震惊和疑惑的都是内行人,惊诧之后首先想到的,是这种马车能带来的利益。

    如果自家牲口也配上这种马车,那么自家的运货数量岂不是多了一倍?走一趟所得收益,那可就不只是翻倍了。

    运输一趟消耗的时间、人力等各种费用,之前运载量的收益已经算过。若是四轮马车运货,多出来的货物利润那是净赚好买卖啊!!!

    面对在各种人的惊诧目光,甚至车队歇脚时,还会有人上前搭讪攀谈。

    矿区赶车的车夫,那叫一个自豪、那叫一个得意。他们从没想过,赶车这种苦力行当,居然也能做得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被这么多人赔笑捧着。

    至于车辆如何做到这些,那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出去的。这次捧着的饭碗可扎实的很呢,一个不小心弄丢了,到哪儿再寻如此好的东家?

    就在这样的关注和惊诧中,运输乌金石的车队回到京城。

    申时末,正是进城出城人流量比较大的时候,三十辆四轮马车停在城门外,立时把城门处各种人的视线都引了过来。

    所有人都在指指点点,议论声不断。

    车队主事上前,给守城兵士出示路引和运输书,说明这是东溪矿区运送乌金石的车队。

    这个消息传开,又引来新一轮的议论。

    如今,乌金石差不多是家喻户晓的东西了,被传的神乎其神,有不少人还见过运输车队进出城。但那时的马车还和人们寻常所见一样,这次居然大变样了。

    这是为了增加运输量,专门制作的马车吗?

    正巧守城的兵士中,有一个在多天前目睹过两辆四轮马车离开京城,这时看到凭空出现了这么多同样的马车,好一阵愣神儿。

    他清楚记得,那日只走了两辆啊,其余这二十几辆是哪儿来的?



    第五百一十五章 赚足了眼球

    虽然天色已经不早了,马上就是各部官员散衙的时间,但事关邵毅、事关乌金石,车队进城的消息依然传得飞快。

    之前,清韵斋的两辆四轮马车出京,并未引起多少人关注,很多人都以为那只是华而不实的东西,空有其表。

    可这时忽然出现了一个车队,三十辆每一辆车都满载着乌金石,再想这四轮马车,顿时就觉出其中的不寻常。

    原来那两辆马车只是幌子,后手在这里呢。有了提高运输量的马车,却隐匿暗中,知道乌金石运抵京城,才高调亮相,这让那些翘首以盼,殷切期待看热闹邵毅的人情何以堪!

    还有户部和工部两个部门,每年需要运送的物资不计其数。这时突兀出现的三十辆四轮马车,运的还是沉重的乌金石,对于朝廷来说,绝对的意义重大。

    若这种马车能被朝廷使用,不但可以减轻朝廷的运输负担,还能在大量更新马车上谋些小福利,这可不是小事。

    矿区回来的马车往朝廷指定的地方卸货,如今的乌金石同意由户部调配。所以,乌金石场地已经不归工部管理,而是转交户部了。

    卸货期间,车队车夫和跟车护卫,或多或少都面对了一些人的探寻,都是询问这种马车的关键结构,车轮、车轴之间的转动是如何保持顺畅无阻力的?

    对于四轮马车的轮毂结构,车夫和护卫都接受过一些培训,以便应付路上会有的磨损和故障。

    行进车队也带着相应的备用易损件,用于发生故障时更换。

    但接触四轮马车时,管事已经反复交代过,这是商业机密,是清韵斋工匠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才研制出来的新技术,不能被别人偷艺。

    户部虽然是朝廷的重要部门,但朝廷想要这项技术,正途是他们找东家谈。在这里偷摸询问他们这些受雇做事的,那就是偷艺,不上档次!

    好在户部那些人都是吃官饭的,远不如给自家做事那么上心。这时也不过略作试探,能问出来最好,报给上官,总是能得些好处。

    问不出来也在情理之中,人家这是正经手艺,哪能随便就告诉别人?

    还有因这件事郁闷的,就是那些和乌金石有关、或者有瓜葛的人了。

    原本靖王和李博远等人还在诧异,莫洪带着李家管事去和村民们交涉,目的居然只是澄清事情真相,半句没提复工和运输道路的事。

    而据他们留下的探子送回来的消息,村民和矿区依然处于微妙的对峙状态,那条路也依然坑洼不平。甚至一些地方看似平整,却只是虚土,只要有重物轧过,一定会陷进去。

    也就是说,运输道路依然不通。

    可京城下辖的冶炼重地北安县,乌金石已然告罄。

    就在他们疑惑的时候,甚至已经准备好了,等着看邵毅无法及时供应乌金石,工部和皇帝会如何时,乌金石居然运回来了,而且是以这种方式运回来的。

    新颖的四轮马车,和转动异常顺滑的轮毂结构,以及运输效率提升等优点,赚足了京城上上下下所有人的眼球。

    乌金石运输车队下半晌才进京,当晚已经被人广泛热议。这次可没什么不和谐的声音了,过去能诟病的夏氏女,人家如今进出都带着宫里出来的侍女。想说什么,那也得看皇帝是否愿意承认皇宫没规矩。

    所有这些,若说感受的话,大家伙儿能感受到的只有两个字:无力。无论是谁,无论下怎样的绊子,都无法绊住对方前进的脚步。

    除了无力,还能说什么?

    第二天又是早朝,日常奏报议事完毕,皇帝便把今天早朝露面的曲江喊出列,问道:“将作监派人跟随清韵斋的车队运送物资,说说他们跟车观测的情况,四轮马车的行驶和稳定性到底如何?”

    曲江昨天是在清韵斋候着的,等到马车卸货回去,天色已经暗下来。

    这位一点儿没嫌麻烦,直接让人点了灯烛火把,在夜色中带着将作监的几个工匠和官员,对所有参与此次运输的四轮马车进行了检查。

    确认一切完好之后,又随机选了几辆,卸下车轮,把轮和轴之前滑动轴承的瓦片取出来,检查轴瓦的磨损情况。

    最后得出结论:马车运行效果非常好,轴瓦之间几乎没什么磨损。

    这就是说:轴承结构用于马车,损耗不大。作为易损件,轴承对于运输车辆的损耗来说,完全可以承受。

    曲江眉飞色舞、口沫横飞的讲述着。

    而众朝臣则大跌下巴。

    皇帝居然知道清韵斋的四轮马车?不但知道,而且还在关注着,甚至不惜派将作监的工匠跟车,观察马车的行驶状况。

    很多人暗地里抹着汗,他们可是很希望清韵斋和邵毅倒霉的。幸亏他们不知道清韵斋有这么一趟行程,若是知道,说不定一个没忍住,会派人在路上布置,做一些无法挽回的事情

    幸亏幸亏啊,车队里居然还有将作监的官员,还是皇上关注的车队。这要真派人去搞个火灾、或者假扮歹徒把人给做了,朝廷大力缉捕之下,哪个能跑得了?

    不过这事儿也只是想一想,具体做不做,那还是未知数。两年前平阳郡玻璃运输被阻的事,大家伙儿还记忆犹新。那件事,引得朝廷出手,几乎把东南六郡原有的乡绅格局清洗了一遍。

    乌金石事关朝廷冶炼,和玻璃这种只和税收有关的商号不一样,朝廷绝不会容忍有人下黑手。

    在各种人的各种想法中,曲江把四轮马车第一次行驶的情况说完了。

    其中有他们能听懂的,类似马车运行很稳定,载重量多了近一倍;还有大多数人听不懂的,什么轮啊、轴啊、瓦啊、摩擦什么的,完全就是云里雾里。

    但主体意思是明白的,那就是新的轮轴磨损甚小、行走轻便,可以广泛推行使用。

    各种人云山雾罩的一通商议,很快确定,朝廷可以先试用一部分四轮马车。确定行驶可靠之后,再大规模进行新旧更换。

    事情决定下来,皇帝说出的一句话,差点把众朝臣惊得呕血。

    “那就由户部派人去清韵斋,和清韵斋东家商议,把轴承技术买下来。以后朝廷再补充运输车辆时,都按四轮马车来做。”

    众朝臣惊:又用银子买啊?



    第五百一十六章 买轴承还是买马车?

    这真的是要让大家伙儿吐血的节奏啊,前不久朝廷刚被邵毅投机,在东溪买了一片地。结果两个月,就被那家伙一倒手再卖给朝廷,赚了近两万两银子。

    这时,朝廷又要花银子,向清韵斋买那什么轴承技术,清韵斋的东家,那不就是夏氏女吗?一个女子而已,有资格和六部之一的户部谈银子吗?

    天下都是皇帝的,民间的技术,朝廷要用,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皇上到底怎么想的,居然要花银子买劳什子的技术?咱们都没听错吧?

    人曲江刚才说的清楚,将作监工匠跟了一路,还能拆解马车车轮和那什么轴承,自然很了解四轮马车的机构。

    让将作监工匠直接把轴承和车轮做法交给工部,然后把主要部件做出来下发各地,这不就成了吗?干嘛要花那个冤枉银子?

    朝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