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朝生的本意,自己悄悄下功夫,把排烟问题解决了,这事儿就当没发生好了,奈何一直没有进展。
好在方朝生不是个担不住事儿的主儿,在烟道问题还没彻底撑不住的时候,他在和关家作坊工匠汇总试运行情况时,就把这问题提出来了。这个时候,关家作坊的运行进展,还不如清韵斋窑场的池窑顺利,烟道问题还未显露。
夏晏清等这个时候等了好些日子,于是,在两方工匠商议几次,都未能提出一个有效办法,方朝生甚至以为池窑技术会因此落得个鸡肋的结果时,夏晏清那天赋型的外行想法开始冒头。
也正是因为这个,才让方朝生对她的观感,从觉得她是个能做些事情的东家,变成了一个有可能成为鲁公再世的天才工匠坯子。
现在,两人要去看看池窑那边做的怎样了,说的就是烟道排气系统。
走进作坊的时候,方朝生的心思已经从乌金石、轴承什么的,放到了烟道引风装置。他对于这个的兴趣,可比轴承大多了。
对于他来说,轴承还是个静态的东西,做出来之后,除了外力拉动,它就没有动作。而他们现在做的引风装置,却是个能自己动的机关类型。
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好的预感
这个作坊并非池窑作坊,而是清韵斋窑场里面制作各种玻璃模具的辅助作坊。
工匠们现在忙碌的,是几个黄铜制圆筒和同样材质的圆饼状部件的组合,在现代,类似装置比这个复杂一些,叫做气缸和活塞。
夏晏清给出的设想,是用热的烟气和冷空气的进气相互作用,使活塞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带动相应转换装置,进而带动烟道末端的风叶,让烟气排出。
风叶已经在人力带动下证明,它有引风作用,效果很好。只是,人力无法保证风叶长时间高速运转,所以,活塞装置被引进。
事实证明,夏晏清转移方朝生注意力的方式非常正确。
一进作坊,方朝生就忘了夏晏清和那什么的天才工匠,关注点立即集中在简易气缸和活塞的组装上,不时指点一下限于困顿的某个工匠,或者看到某个活塞的密封面打磨不够,立即呵斥重新来过。
夏晏清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儿,见方朝生的情绪稳定,确定工匠们今天做的活儿还算过得去,才继续往进走,观看这个装置的进度。
待到她走到一个工作台前,看着方朝生正在仔细研磨的一个小零件,问道:“我瞧着进度还好,这引风装置真的不能提前,一定是年后才有可能试用吗?”
很显然,她问了个很外行的问题,方朝生停下手里的活儿,不悦的斜她一眼,说道:“你以为这是用纸糊出来的摆设吗?这是要持续动作的组装物件,一丝一毫做不到位都不行。”
“哦。”对这个,夏晏清还真不在行,只听方朝生继续说道,“前两天咱们试验时的初级装置,那只是确定这个构想的确能成型。若要不间断的持续运转,各个转动部件都要细致再细致。待到第一组装置成功运转,各部件有了尺寸和精度,之后复制就容易多了。”
“哦。”夏晏清继续点头,表示听懂了。
气缸和活塞在冷热交替下,会自行运动的现象,是她用玻璃瓶的铁质模具和几片厚纸片,“无意”之中被方朝生看到的。
这样巧合了两次,她又惊讶自语,“这东西自己能动,也许能带动什么东西”之后,方朝生被震惊,并深深陷入其中了。
这个时代没有各种机械加工设备,没有精确的测量工具,一切都凭借手工和经验。好在古代还有一种叫做机关和齿轮传动的东西,让活塞的往复运动得以转化为转动。
但很困难,一个简单的结构,在已经有了成熟方案和强力的工匠支持之后,还需要近半年的时间。
“已经很快了是吧?”夏晏清又给了一句安慰性质的话。
方朝生则说道:“何止是很快?这也是咱们运气好,有几次巧合给了启发,这才能做了出来。否则,这种动作方式,不但不会出现在这世间,怕是你给人说下大天,也没人相信。”
“嗯,我相信。这东西,若不是亲眼得见,反正我是不会相信的。”夏晏清继续保持睁眼说瞎话的节奏。
方朝生看着作坊里忙碌的工匠,这些人手里虽然做的事情不同,但都是他在此之前没想过、没见过的,包括那些玻璃模具的制作和维修,也是外界没有的。
而在这里,他所做的,更是不同寻常,足以让他有此生没有虚度的成就感。
他参与指导的车轮轴承,还有利用密闭空间冷热交替行成的持续运动,光是这两项技术,就足以改变这世上的很多事物。
他之前几十年引以为傲的精湛手艺与之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可以搁置一旁了。
一切如常进行,接下来需要夏晏清操心的,就是怎么让朝廷心甘情愿为轴承技术付账。
在夏晏清千呼万唤之中,两天之后,曲江来窑场,亲临检查工作。
一圈看下来,曲大人很满意,坐在窑场的待客厅里,心情愉悦的喝着茶畅想着轴承推广之后的美好未来。
“咳咳”夏晏清干咳两声。
正在畅想的曲江,和浪费了宝贵时间、很勉强陪同的方朝生,齐齐向着她看过来。
“曲大人。”夏晏清很殷切的看着曲江,让曲江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啊夏姑娘请说。”
“是这样曲大人从我们这里拿走的轴承模型,那可是咱们窑场研制出来的技术核心,不知大人有没有替我们保密,千万不要被别家学了去。”
夏晏清此话一出,曲江当即就愣住了,“这个这个”这个,铁定是会被学去的啊,被学去的还不是什么别家,那是朝廷。
轴承技术被朝廷学了去,那可是扩散式的应用。光是各地官府和驻军运输的各种物资,所使用的马车就不计其数。
更何况,这种东西一旦被朝廷掌握,朝廷下辖的各种作坊,凡是有做圆周运动的工具和器物,都有可能使用轴承。
可是,他已经把轴承模型拿给皇上看了,而皇上对此还满怀期待,甚至在催促,尽快把钢珠也应用其中,把运转起来阻力更小的滚动轴承也做出来。
现在,这位夏姑娘在表示,不愿把轴承技术白白让与他人,甚至包括朝廷。
这可怎么办?
曲江移动有些发懵的视线,下意识的看向方朝生。
却见方朝生正在低头喝茶,若不是茶盏太小,只怕他的脸都要埋进茶水里了。
方朝生确实是谁也不敢看,他倒是知道夏晏清计划用轴承技术赚朝廷的银子。
他这几天闲暇时,也悄悄想过,这姑娘会以怎样的方式,提出这个要求。
他以为,夏晏清会写一份东西,陈述各种理由和困难。再托曲江,想办法把这份东西交给皇上或者什么部门。也有可能干脆让邵毅直接把困难和诉求向皇上提出,求皇上给个恩典。
却哪里知道,这位夏姑娘提出的方式会如此强硬,这哪里有请托和恳求的意思嘛。这态度,干脆就是向曲江表示,把我的东西拿回来,同时保证技术没有泄露。
否则,就要付银子。
再往深入里想,这也是间接向皇帝表示,那东西可不能白看,更不能白用,想用的话拿银子来。
方朝生额头有些冒汗。
第四百八十三章 生意讲究长久
曲江自然是更冒汗的。
“这个,”他打算实话实说,同时也在腹诽,以夏姑娘的聪慧,从他拿走模型时,模型的最终去处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那模型,本官已经交给皇上了,皇上对此非常感兴趣,而且也满怀期待。”
紧接着,还解释了一句:“轴承的事,不是本官对皇上提起的。是皇上找本官问话,本官说不清楚,才拿了模型给皇上。”
潜在的意思:本官也很无奈啊。
夏晏清抬眼,笑盈盈的看着曲江。虽然不知道皇帝是怎么知道这事儿的,但她相信曲江说的是实话。
但是,这不是朝廷与民争利的理由吧?您老人家把皇帝搬出来,这是吓唬我呢?
“若皇上只是对此感兴趣,那当然没什么。可日前早朝,皇上明确表示,如果使用了轴承的马车的确得用,能提高运载效率,朝廷就会大范围使用”说到这里,夏晏清停住了,给曲江一个说话的机会。
曲江立即跟上:“是啊,皇上就是这个意思。”他衷心希望,这位夏姑娘能对天底下至高无上的存在,有着一份敬畏之心,就此把她那向皇帝要银子的念头打住。
夏晏清依然微笑,看着他说道:“所以,曲大人不会认为,我一个小小女子,清韵斋窑场一个小小的民间作坊,好不容易弄出来的高效转动部件,其实是在不计报酬、替朝廷效力吧?”
“”曲江张了张嘴,不知该说什么了。
夏晏清继续说道:“朝廷那么多高官厚禄的官员,也不过是按部就班,照着旧例做事。他们领着朝廷的俸禄,也没见哪个会无偿把自家的珍贵东西奉献给朝廷啊。曲大人您说是不是?”
曲江被她连番问话,更是无言以对。
是啊,拿朝廷俸禄享受高官厚爵、明里暗里收入不知凡几的勋贵重臣,一旦遇到利益,就会放下家国大事,明里暗里的争夺不休。
日前皇上在朝堂提及清韵斋改造马车,不就是因为这些事情吗?
平日里,如此多口口声声以百姓为先、情愿替朝廷替皇上披肝沥胆的人,就是这种成色。如今却要求一个女子,一个民间作坊,把他们自己的东西白白奉献给朝廷,凭什么?
可道理是这个道理,若皇上没打算出银子、或者说没意识出银子买这项技术,清韵斋又能怎样?
即使夏晏清不情愿,朝廷想起用新式马车,要从清韵斋征调一辆仿制,难道他们还敢不给吗?
见曲江的神色又迟疑起来,夏晏清虽不知他想的是什么,但她想用轴承赚银子时,已经有过各种设想,相应的,也有各种应对。
其中最强力、最难搞的就是这种,她敢和朝廷和皇帝硬刚吗?
当然不敢,硬刚的结果,不但保不住轴承技术、保不住清韵斋,甚至连老爸和两个哥哥也会因此折进去。那她就真是家里的灾星了。
夏晏清打点精神,充分利用她舌灿莲花的本事。
“曲大人您得这么想,咱生意做的是长久是不?虽然因为对圣上的仰慕、对朝廷的忠心,晏清把轴承技术拱手奉上也是没问题的”
曲江听到这里,心头就是一松,却没多少喜悦,反而有些心酸,面对绝对的强权,不回避又有什么办法?可这做生意的说法,还是让曲江的胡子抖了抖。
哪想到夏晏清还有后话:“只不过,曲大人您也知道,小女子我做事,兴趣和心情的成分那是占很大成分的。很可能经此一事,晏清以后对这种创新事务就失去兴趣了,只一心做玻璃生意其实,全心全意用玻璃和琉璃赚银子,也足够晏清衣食无忧几辈子了。”
曲江有些发懵,就这么简单?之前的那么多铺垫,就白做了吗?以后要把所有心思都用在生意上?
仔细想想也是,人生一世,能做好一件事已是难得,如果从这个方面来看,夏晏清作为一个女子,她的一生,已经很成功了呢。
方朝生那里却听出些味道,若夏晏清一直对工匠行保持这种兴趣,时不时的来一句兴之所致的胡言乱语,说不定哪个行业就会因此飞跃一大步。
而她失去兴趣,对这些再不关注的话
夏晏清这些话主要是对曲江说的,方朝生那似有所悟的神色,对她来说可没多大意义。
曲江没明白她的意思,那她只好继续说下去:“还是那句话,我觉着还是长久利益更重要一些。就拿轴承应用于马车上来讲,朝廷每年的税银、征收的粮食、军备粮草还有很多晏清不知道的物资运输,每年的运输量得有多大?若轴承马车能让运输量提升一倍,朝廷在这上面的花销,将节省多少?相较于向清韵斋购买轴承技术的银子,可谓九牛一毛。”
“是啊。”这个曲江是赞同的。但是他和方朝生不一样,他和夏晏清接触较多的技术问题,只有望远镜。那些数据都是现成的,他也就没试过领略夏晏清时不时会有的、异想天开的灵感。
对于曲江的迟钝反应,夏晏清简直要翻白眼了,耐着性子继续道:“这样说吧,轴承被朝廷拿走,晏清没有异议,但以后怕是不会再致力于此,说不得就会耽误什么重要事情。就像将作监如今也是要制作玻璃的,此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