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满京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琉璃满京华- 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已经有段时间没搞事情,邵毅还真有点儿忘了使用这种手段。毕竟,现在的他得考虑自己的形象,不能被严肃中正的岳父大人不喜。

    再结合上一世那漫长的二十年,所以,那种到处寻衅胡闹的日子,好像已经过去很久了似得。

    这时被丁博昌这么一说,还真是,多么简单粗暴的做法,想起来就觉得爽快!

    可是,把事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哥儿几个才发现需要对付的目标有点儿多。

    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太师府,但是,把人丁兴旺的太师府的儿孙挨个儿数来,年龄在成亲范围之内、还未娶妻的小郎君有好几个呢。

    “刘太师家里的人居然这么多么人,养得起吗?光他家,就得费咱们一番功夫。”乔其雄对着张小五咋舌。

    邵毅冷笑,可不就是养不起了,才来打夏家的主意了嘛!

    展七很豪气的说:“没事,都收拾了。”

    程幼珽很没好气的:“你以为你过的还是游手好闲的日子?人家不会找你上官告状啊?”

    展七:“”

    说起来,有了差事之后,以前那些事情,做起来还真不那么趁手了呢。

    “倒是没那么严重,设计一下还是行的,”丁博昌说道,随即提醒,“只是,这个范围不能太大,如果所有有意向夏家结亲的人都遇到糟污之事,怕是对夏姑娘的名声不好。”

    众人齐齐点头,程幼珽说道:“那就刘太师家中子弟吧,万一这老家伙财迷心窍,找到皇上求赐婚,皇上说不定就应了。若是他家子弟有众人周知的劣迹,想来就是他有脸,皇上也得考虑朝臣们的感受。”

    然后,几个人又把视线落在张永昌脸上,把张永昌看的很是无措:“我,这个,我家”

    他不好说不要针对自家,可是他祖父在皇帝面前,那也是很得脸的,万一被六弟娶了夏姑娘

    他看了看邵毅,再苦着脸好半天,重重的点了点头。

    展七搭上他的肩膀,笑道:“小五不用担心,咱们不会把你六弟怎样的,顶多就是找机会让他出点故障而已,没事的。”

    张永昌看着展七,一脸的谴责,“你当然没事了,我这里一边是兄弟,一边是一个房檐下长大的堂弟,好艰难的抉择知道不?”

    “知道,知道,你不错了。有你这个决定,咱们这么多年的兄弟就没白当。”展七拍着他的肩膀,很是满意的样子。

    展七的另一边,邵毅想了想,说道:“这事儿早晚得让人知道是咱们办的,把人名声弄得不好,虽说是男子,终究会影响以后说亲,到时候很让小五难做。小五家先放一放,把刘太师府上那几个小子搞掉就行。”

    丁博昌问道:“你有招?”

    邵毅点头:“嗯,刘太师家多收拾几个,到时候看看京城有什么反应,咱们再想办法。”那是,他找皇帝摊牌去。这么大一个财力,落到不知根底的家族,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丁博昌笑道:“能不动小五家的人当然好,先把刘太师府上说亲的可能消除了,其他人家,由夏姑娘自己做主就好。”

    说着,给了邵毅一个无奈的表情。其余,只看他们这老大有几分本事,人家夏姑娘对他有几分情意了。

    邵毅也很郁闷,他能见到夏晏清的机会不多,单独相处就更少了,很难让两人的关系在潜移默化中有进展。

    不像前世,阿灿孤家寡人一个,带着一个小丫鬟和一个跛脚的婆子,还不是由着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根本就没人约束。那时,他俩的关系进展很不错,真怀念没有家人牵绊的阿灿啊。

    在场其他人可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见事情似有着落,便开始起哄。

    展七搭上邵毅的肩膀,贼兮兮的说道:“你说说,你什么时候对夏姑娘起了这等心思?是不是早之前因琉璃首饰替清韵斋出头,就对人家姑娘有了非分之想?

    夏姑娘,要相貌有相貌,要身份有身份,这份赚尽天下人钱财的本事,更是旷古绝今。你这悄没声的,瞒着兄弟们就惦记上人家姑娘了,不厚道啊。”

    邵毅斜了他一眼,很嘚瑟,“说什么,那是老子媳妇儿,能随便和你们说吗?”

    “娘的,这货”不暴打一顿不足以平民愤啊!

    夏晏清担下皇帝的期许,所以皇帝对她是有关注的,只不过关注度很低而已。

    但是,即使关注度很低,刘建府上对夏珂一家频繁走动之后,却也足够让刘协对皇帝提上一两句。

    刘建被皇帝划归到成郡王的阵营,一家注定他没什么希望、也没什么威胁了。除非他举荐柴茂真的是无意为之,真的是单方面发现柴茂有某些闪光点,从而为朝廷举荐人才。

    但是,在刘协的查探下,事实并非如此。

    如此,太师府如果对夏晏清有意,意图求娶,并因其家世显赫而成功,那么受损失的就是皇帝和朝廷了。

    这事不但牵扯到玻璃和琉璃生意,更有皇帝看好的夏珂父子。基于这个原因,夏晏清决不能嫁进太师府。

    邵毅担心的是皇帝赐婚,而皇帝担心的却是不知情的夏珂同意了这门亲,毕竟刘太师的三朝元老身份那是很厉害的。

    即使再过十年八年,刘建去世,太师府积累的人脉和在大梁朝的名声,那也不是寻常人家能比的。

    不是夏晏清没有更好的选择,而是她的和离妇身份,太师府的嫡出子完全配得上她。在夏珂不知内里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同意这门亲,那可就相当的不妥了。

    皇帝和邵毅两人的困扰,完全就是欠沟通的结果。

    一个不知道夏晏清很有自我意识,绝不会只看对方家世就出嫁。另一个不知道刘建已经被皇帝记在黑名单上,事关江山社稷,哪里会给他这个面子。

    皇帝正想着怎么提醒夏珂一下,不要考虑太师府的亲事。太师府的几个适龄子弟就相继出现在公众视线中,而且还是以一种不怎么光彩的形式出现的。



    第三百七十六章 热议中

    刘协在皇帝面前一向有面子,这时的他,就是被皇帝赐座,给皇帝陛下徐徐道来最近发生在京城的几件事。

    说起来,人刘太师对于和夏家结亲这件事,有一定的重视程度。太师府打算向夏家提亲的儿郎,是三房第四子刘启英,也就是太师刘建的第十二孙。

    刘启英在众多孙子中很凑合。

    虽然加了个很,但也仅仅是凑合。

    刘启英今年十八,还在书院读书。这不是到了月末嘛,是四月底了。按照惯例,书院都要在月末进行月考。这次考的是诗词,如果说别的,刘启英虽然成绩不好,但也能比划一二。

    但诗词就算了,那是他短板中的短板。让他自己作诗,铁定不过。

    这一年来,他的成绩很不好,如果再考不过,他是不是还能继续留在书院读书就是个问题了。

    能继续读书自然有很多便利,若是不小心被他考中举人,那就是拿到了仕途的入场卷,为了家族,祖父也会为他筹谋一个不错的职位。

    即使考取举人的机会渺茫,却也比家中闲坐好的多。他们府上子弟都一样,读书时的笔墨书砚、衣着花费,以及诗会应酬的费用,比闲坐家中的月银多一倍不止,甚至比已经出去做事的供给还要高些。

    即使为了月银和各种花费,刘启英也得多在书院呆几年。可是这个月要考诗词啊,他有些着急。

    好在他有门道,通过早就买通的书院院工,他得知了此次诗词的三个题目。当即就熟门熟路的花钱请人作诗三首,好好歹歹过了书院的月末考试。

    但是这件本来很隐秘、且他也做过多次的勾当,不知怎的,竟是在书院传开了。

    而且,这些传闻还有鼻子有眼,他的小厮在某某日、某某时,从某某巷子、某某落魄举人家中出来,连小厮手中叠着的两张纸的品质都说的清清楚楚。

    这事没人举报,书院自然也懒的去求证。反正他又不是考的第一第二名,不过是个中流偏下的成绩,书院先生和教工哪里会费这个心思?

    但是,听闻此事的人们,对刘太师居然会有如此不成器的子弟,都是唏嘘不已。太师的儿子还有两个不错的,但孙辈,那可就真没一个拿得出手的了。这一个,居然会为了一个月考就弄虚作假至此,可见其学问的肤浅。

    刘建和几个儿子得知此事,也是气得暴跳不已。

    就像之前说的,太师府和夏家结亲这件事,他们是慎重对待了的,在孙辈中,十二算是拿得出手的。没想到这个不成器的,居然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了。

    人夏家女是和离妇不假,但人现在的本事那是光芒万丈,和离妇那小小的阴影,早已被照耀的不剩什么了。

    他家这不成器、且品行不端的刘启英,若是再登门求娶夏家女,那就不是结亲,而是奚落夏家脸面,去寻仇了。

    家法惩治刘启英自不必说,但太师府的财物状况依然需要化解。

    于是接下来,刘建的六个儿子都跃跃欲试。当时提出要娶夏家女,而且还必须是嫡出子,这六位老爷那是相当不乐意、且不屑的。

    不管怎么说,夏氏女也是和离身份,而且还是个经商的,听说不论外表还是言行,距离大家女子差的远。

    他们这样的几十年走在朝廷顶端的权贵大族,哪能让嫡出子娶这么个女子?即使是庶出,那也得最拿不出手的,才能给那女子一个太师府孙媳的名分。

    但是,这一切,在乔夫人和三房次女刘婧参加过夏家宴会之后,发生了变化。她们两人亲眼见到夏氏女,人家的仪态举止言行,绝不输于任何世家大族的闺秀和女眷,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好上一些。

    这不,太师府的各位老爷和夫人太太们都意动了。

    他们各房的儿子都不少,让一个儿子娶回来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而且娶进来的并不是那满身铜臭的市侩女子,这种好事,绝对的可遇而不可求。

    这次,明里是各房的夫人和太太纷纷言说,自家还未娶妻的儿子的优势。暗地里,则是各房老爷暗自较劲,给自家媳妇出点子,争取这桩亲事能落在自己一房。

    就在刘建的几个儿子各不相让,争执着换哪一房的孙子和夏家女结亲时,六房第十一孙又搞事情了。

    这小子平日里人模人样的,虽然读书没读成气候,但好歹在顺天府谋了个吏的职位,似乎做得还不错,反正上官对他比较满意。

    哪里知这小子还有特殊嗜好,一天夜宿在暗中相好的寡妇家中时,被人撞破,立时就闹得沸沸扬扬。

    同样的,并没有人专门针对刘太师府十一孙,也没有捉奸拿双出来示众的场景。

    最多的,也就是寡妇的夫家嫂子出来,气愤的指着寡妇鼻子,把寡妇骂了个狗血淋头,这事就作罢了。

    但太师府这个孙子别说没指望娶夏氏女,就是想说门第较低的媳妇,估计也没戏了。

    太师府孙子辈的子弟接连出事,还都是品行上的污迹,和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兄弟,又有哪家会对他们有信心的?

    刘太师和几个儿子当然也看出,接连的两件事应该不是巧合,而是有人暗中作梗。一大家子人,一边严厉告诫家中子弟谨言慎行,一边查探到底是什么人针对太师府。

    京城好几个家族都在虎视眈眈,已经在绕着弯子的询问夏家嫁女的条件。若不是怕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出头,会被拒绝,只怕现在说亲的人早就抢着登门了。

    鉴于和夏家结亲也是要紧事,刘建一通忙碌之后,已经考虑是否需要走另外的途径了。

    但事情还没完,紧接着,长房的幼子也被热议了。

    长房的幼子也不错,孙辈中排行第十,读书还凑合,好歹有个秀才的功名。当初之所以把三房的刘启英当做首选,去求娶夏氏女,不是因为长房幼子不如刘启英,而是长房看不上夏氏女的身份和教养。

    现在不一样了,乔夫人亲眼见识过夏氏女的样貌举止之后,想法已经截然不同。



    第三百七十七章 抹去首尾

    长房幼子历来有广结好友、为人仗义的名声。

    但是,就这几日,和友人饮宴而归,路遇了歹人。这次的歹人可不是虚张声势的闲汉或者贫苦脚夫之流,那是明晃晃举着刀子逼上来的。

    这位也着实不白给,脑袋灵光的很,在歹人举着刀子冲过来的时候,把正扯着他瑟瑟发抖的朋友推向歹人,他自己则有了缓冲,扭头就跑。

    据说,当时的三个歹人错愕之下,都是一个趔趄,有两人甚至把举着的钢刀脱手,直砸到自己的脚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