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郡王皱眉:“之前不是问过了,他们签过的保密协议,限制他们十年之内不得从事玻璃行当。”
吴通却道:“王爷又不是雇他们做事,只是问些夏家玻璃作坊的细节,试试能否从中看出些别的。该出卖的机密他们早已经出卖过了,也因此受到了惩罚。这次,无非就是把之前的事情再说一遍,没什么关系。”
襄郡王沉吟半晌,最终还是决定死马当活马医,再试一试。
正在家中休养的郑宝根,见到之前和他联系的管事,带着两个人造访,心下很是惊了一跳。
他如今肠子都快悔断了,当初好好的营生,工钱高,不但管饭、还吃得好,再加上过年时的赏钱和三倍工钱,着实让家里宽裕了一阵子。
若他当时不贪那些银子,现在一定还在过着舒心日子,那是他这一生当中最好、最舒心的日子。
如今虽免了他的牢狱之苦,可光是赔付银子,就把他家的所有家底都赔了进去,还被送进衙门,着实挨了顿板子。
之前这位管事就找过他,让他伤好之后,去他们的玻璃作坊做事。
可是,他哪敢啊?
这些人此次前来,难不成还是为了这件事?
襄郡王府的管事扫一眼郑宝根家里简陋的家具,再看他身下一床洗的已经看不出颜色的被褥,和炕上的旧油布,不由得心下鄙夷。
这就是贪心的结果,他当时也接触过另两个熟练工,只做了些模糊的试探,就打消了念头。
只有这个郑宝根,一提到银子、看到银子,就什么都忘了。
管事在一张被郑宝根婆娘反复擦过的老旧凳子上坐下。
跟随他来的两个工匠倒是没这么多讲究,很随意的、并排坐在一张条凳上。
“我们此来,还是想问问你,关于夏家玻璃制作的事情。”
听了管事问话,郑宝根稍稍放心,但还是苦了脸,“不是小人隐瞒,乔辰生和何中正从未在我们面前展示过镜面玻璃手艺,大批量生产,也是小人几个离开之后才开始的,小人真不知道具体做法。”
第二百零三章 参透
管事也不多言,从袖中取出一个钱袋,放在一旁的柜子上,说道:“这是十两碎银,你只管好好答话,这些银子就是你的了。”
郑宝根已经吃过一次亏,可是看到钱袋,两眼还是闪了闪,再迟疑的看向管事。
他知道的都已经说过了,这位管事拿出这许多银子,想从他这里得到什么?
“可,可,我着实不知道什么啊。”郑宝根心中万分遗憾。家里快揭不开锅了,若是有十两银子,那可就太好了,不但有米下锅,还能存些做积蓄。
却见管事看了眼随他一起来的两人。
其中一人对郑宝根说道:“是这样,无论什么手艺,总要练手的。尤其是镜面玻璃,那样的光滑度,绝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出来。你好好想想,玻璃作坊里那么多工匠,都能上手做镜面玻璃,夏家玻璃作坊,最长操作的是什么技艺?”
这是襄郡王府名下的顺风玻璃作坊,七八个工匠商量多日,归结出的关键点。
郑宝根回忆之前在夏家做事的时候,做的最多的事情。
可是,好半天也不得要领。
再看看柜子上放置的钱袋,郑宝根咬了咬牙,干脆把他在夏家玻璃作坊的过往都说一遍,其中是否有他们要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挑拣好了。
他和夏家签订雇用书之后,进玻璃作坊。最先熟悉的是熔制玻璃液,看熔制火候,熟悉玻璃液的性能,用模板模具压制玻璃,掌握退火火力。
然后就是过年时,进献给皇宫的压制玻璃和夹花玻璃
郑宝根长话短说的讲述着,自己心中都觉得狐疑,这里面,一点儿不牵扯别的技艺啊。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他们七个人被识破揪出来,夏家的玻璃作坊什么新品都没有。
那么长的时间,作坊里的工匠和熟练工,都在做一件事,就是对玻璃液进行各种操作。练习蘸取玻璃液的分量均等,练习把半凝固的玻璃液吹制成不同形状
郑宝根困惑的说着那段时间里,他和其他工匠一起练习操作玻璃液的种种,心中则万分遗憾。直到现在,他依然找不出他们吹制的玻璃球、玻璃瓶、甚至把玻璃拉成均匀的长条,和镜面玻璃有什么关系。
但随管事前来的两人却听出些异样。夏家作坊,在两个多月里,包括乔辰生和何中正在内的所有工匠,都在练习吹制玻璃,却没出一件成品。
吹制玻璃的话,玻璃光滑的表面
其中一个工匠心有所动,和另一人对视一眼,不动声色的听郑宝根越来越絮叨的把夏家玻璃作坊的事情说完。
管事自是不懂玻璃制作,他不怎么听得懂郑宝根的讲述,所以才带了自家的玻璃工匠,也一直都留意两人的反应,对两人的神情自是了然。
他也是耐着性子把郑宝根的讲述听完,才颇为遗憾的叹了口气,说道:“看来,夏家的镜面玻璃技艺还真没教给你们。”
郑宝根的心揪了起来,不住的用眼风扫着那个钱袋,不知道能不能拿到那里面的银子。
襄郡王府的管事出来办事,代表的是郡王府,已经许出去的银子,自是不会收回去,只当把那个钱袋忘了,起身道:“行,郑师傅好好养伤,我们这就告辞了。”
郑宝根坐起身,想要下地送人,可管事并不多留,说完话,便带着两个工匠径直出门走了。
三人转出郑宝根就爱所在巷子,上了马车,管事问两人道:“你二人可听出些什么了?”
两人点头,还是刚才开口的那个人说道:“夏家作坊用了那么长时间,让工匠练习吹制工艺,却迟迟不见吹制的玻璃物品,反而推出了镜面玻璃。镜面玻璃应该和吹制技术有关。”
管事大喜:“你们可有把握?”
工匠点头:“带我们回去一起商议之后再看,吹制的玻璃表面就是光滑无比的。”
管事把工匠送回作坊,径直回襄郡王府复命。
襄郡王一听就高兴了,眼看着夏家的玻璃赚钱,这时终于看见一线希望,由不得他不高兴。
“告诉作坊的工匠,若是能把镜面玻璃做出来,本王重重有赏。”襄郡王破天荒的,拍了拍管事的肩膀,继续吩咐道,“还有夏家最近推出的玻璃瓶和玻璃器皿,最好一并做出来。”
管事受宠若惊,连声答应着退了下去。
襄郡王府的玻璃工匠掌握到镜面玻璃的关键,开始多方试验时,夏家玻璃作坊的琉璃盏和琉璃摆件已经经过两次模具烧制。
八月初,三个玻璃作坊都在正常工作。
琉璃作坊里,经过第三次模具烧制的琉璃摆件和琉璃盏,在今日完成退火,正打算取出,破开模具,查看成品效果如何?
制作琉璃就这点不好。它不像平板玻璃或者玻璃器皿,在熔制、搅拌和成形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
琉璃却要按照预定的器物形状和颜色,把所有配料添置在模具中,整体送入窑炉烧制。
至于出来的成品效果如何、成功的几率有多少,却很难把握。
前两次模具烧制出的半成品,就因瑕疵太大,淘汰了五件。
这次入炉的一共有二十件,若按正常情况、百分之七十的成品率算,应该能出十件以上完整琉璃器物。
这次,杨氏和高氏对她折腾了近两个月的琉璃甚是好奇,听说今日出品,便也过来看个新鲜。
夏梓希也很捧场,今日没去书院,而是骑了马,随杨氏和高氏的马车一同前来。
八月初的天气已经有了凉意,琉璃窑炉的温度昨晚已经降了下来,作坊里虽然比外面稍热些,却也能够接受。
乔辰生领着人,在窑炉前忙碌着。
夏梓希和夏宴清守在一旁,看着工匠们把琉璃模具从窑炉中取出。
杨氏和高氏没来过工匠频繁出入的地方,这时在稍远些、特意为她们安置的两张椅子坐着,等待看琉璃成品是个什么样子。
夏梓希一边看着工匠们做事,一边低声问道:“如果这次出的琉璃品质好,可要进献皇宫?”
第二百零四章 一半的成功率
夏宴清点头,“这次入炉的,有十二只琉璃盏、八件琉璃摆件。若不出差错,可以拿出三对琉璃盏,搭上一两个摆件,送进皇宫。剩下的先放在清韵斋,作为观赏品,以后再烧出的琉璃制品,就可以正式出售了。”
对于琉璃制品的收益,夏宴清还是满怀期待的。
相对于玻璃,琉璃制作复杂,在配方和烧制上很是讲究,就算有人探听到一些工序,想试着做,最后看的也是品质。
想达到她如今掌握的琉璃品质配方和烧制工艺,只怕要试个十年二十年才行。
现在窑炉中烧制的琉璃制品,是绝对的高端工艺品,一定能带来不菲的收益。
自从黄秋容来过,她猜测玻璃技术有可能被参破,作坊就在烧制新品,而其中久久未能推出的就是琉璃制品。
夏家人都知道琉璃已经有过两次出模,却都是半成品,还要再添加原料,进行重复烧制。
所以,杨氏和高氏才会这么好奇,要来看看,经过如此复杂工序烧出的物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心秀站在夏宴清身后,对这次的烧制结果也满心期待。
从夏宴清开始展示不一样的才能开始,各种让世人惊艳的物品不断推出,可琉璃品却只出过两次。
一次是她们还在王家的时候,烧制出的四只琉璃盏。另一次就是给宝泰银楼烧制的琉璃片。
在王家时,那四只琉璃盏着实把她们惊到了,震惊于这世上居然真有琉璃盏,而且还是出自她们手中。
而这一次的制作,则复杂了很多。她是贴身伺候夏宴清的,亲眼看到这次琉璃制作的每一个成型步骤,对最后成品的期待感更强。
这段时间,在反复烧制琉璃、破开模具的操作过程中,乔辰生的手法已经熟练了不少。
但他还是首先选了一个器型简单的琉璃,开始着手破除模具。
乔辰生在一个工匠的辅助下,小心翼翼把模具割开,夏宴清则给夏梓希解释:“这是个日进斗金的金樽,器型算是规整,模具比较容易剥离。”
“金樽?”夏梓希诧异。这不是正说琉璃了吗?金樽又是怎么回事?
夏宴清笑道:“我们之前试过这个配方,烧出来的琉璃色泽澄黄,有金色光泽。所以选了这个配方烧制玻璃樽,成品自然会呈现金色,称之为琉璃金樽。”
虽然还没见到实物,夏梓希却听明白了夏宴清的解说,如此金灿灿的东西,可以想象它的受众人群。
“你这东西,是打算高价卖给商人吧?”夏梓希笑问道。
夏宴清得意:“经商的人嘛,都愿意讨个好彩头。这种琉璃摆件,既有观赏价值、看着漂亮,又能有个好寓意,向来都是商人愿意追逐的。”
两人说话间,模具渐渐破开,琉璃金樽显出全貌。
这时的房间里,不但有夏梓希和夏宴清等人,还有制作模具和打磨琉璃的工匠。
这些人知道琉璃制品今天出炉,特意申请,想看看他们忙碌了一个多月,所出的成就到底如何。
随着琉璃外壁的模具从两旁分开,黄澄澄似透明、非透明的方口琉璃金樽展现,立即引来在场众人的吸气和惊呼。
杨氏和高氏距离较远,听到这里的惊叹声,也忍不住站起,走到夏宴清和夏梓希身旁。
目光所及之处,也瞬间让几人瞪大了眼睛,掩口惊叹。
高氏指着琉璃金樽,惊问夏宴清道:“这琉璃樽的外壁内,居然还有别的宴清你是怎么把铜钱放在里面的?”
除了参与制作的工匠,夏梓希、杨氏等人,都把视线投向夏宴清。
这个琉璃金樽高九寸,器形修长、方口方底。橙黄的半透明琉璃壁中隐隐有细碎的铜钱形状。
这些浮在琉璃壁中、铜钱样的东西,在光线照射下,有半透明的琉璃映衬,猛一眼看来,似乎真有一枚枚铜钱在其中流动散落。
夏宴清扫过一旁的打磨工匠和塑膜工匠,解释道:“这也是琉璃,是前两次烧制二成,经过打磨后,重新放在模具中,和新的配料混合,再经过烧制,就是四嫂现在看到的样子。”
所以作坊才会专门雇用打磨工匠和模具制作工匠。
这些有手艺的工匠自然不会卖身为奴,却又不可避免的接触到琉璃的制作工序。
好在这几个工匠人品都信得过。
制作模具的工匠品行都是经过打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