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三)君已缓缓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网三)君已缓缓归-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仆人禀报叶孟秋时,叶孟秋也只是叹气,不曾打发人去寻找。

    所以不明所以的人时常会议论纷纷,猜想这女子其实是神仙,或者是妖精。

    因叶英样貌皆不同于常人,竟无一人敢照看,请来的奶妈都连连摇头生怕招惹上。这时,寄住在藏剑山庄中一位自称罗姓的女子见到叶英,煞是喜爱,便自愿为叶英侍婢。

    女子原姓梅,在扬州街头讨要饭食时遭到街上霸道乞丐的毒打,叶孟秋路过制止,以钱财打发乞丐,将其救下。

    细问之下得知女子原为当地大户人家之女,被神策军所陷害,家破人亡,后与大哥离散,流落扬州城,每日只能依靠乞来的零碎饭食充饥。

    叶孟秋见她可怜,便带她寄居藏剑山庄。

    自那以后,叶英便随着罗浮仙长大。长至四岁时,叶英额头出现了淡淡的红痕。

    直到几年后,红痕彻底映显成一朵四瓣梅花。而叶英也出落的清秀可人,清新俊雅。

    只是叶英从小便是疏离淡漠的模样,寡言少语,不似其他孩童般哭闹。看着众星捧月的弟弟叶晖,眼中也毫无羡慕嫉妒之色。罗浮仙教他读书写字,半日便能默写全篇。每每谈起叶英,叶孟秋也甚是欣慰。

    转眼间时光飞逝,叶英八岁了。叶孟秋开始教习叶英四季剑法。

    原以为天资聪颖定会突飞猛进,出乎意料的是,叶孟秋一套剑法演练完毕之后,叶英竟只能使出一招。手把手的游走几遍,待叶英独自出剑却是凌乱不成章法。叶孟秋不禁气急,又唤来小儿子叶晖,可叶晖硬是哭闹打滚,不肯练剑。

    叶孟秋只得又开始刻凿叶英这块顽石。
  (   重要提示:如果书友们打不开q i s u w a n g 。 c o m 老域名,可以通过访问q i s u w a n g 。 c c 备用域名访问本站。   )

    可用尽了方法,剑谱叶英是倒背如流,可真刀真枪上阵,却是如同榆木一般,使出第一招,接着便又出第六招,继而使第二招,混乱至极。叶孟秋固然疼爱叶英,可心中恨铁不成钢,火烧火燎,便一巴掌把叶英打翻在地。

    罗浮仙心痛不已,急欲上前阻止,却被叶孟秋喝退。

    叶孟秋正值壮年气盛,性情急躁,待到后来时间长久,可叶英仍不能一招一式完完整整演练出一套四季剑法,又时常听闻庄中多嘴下人议论纷纷,流言蜚语道藏剑山庄将后继无人。又心想自己本是一介才华,怎的叶英会是如此不开窍,更是急火攻心,对叶英打骂更甚。

    经常晚上睡觉时,罗浮仙抚着叶英浑身的青紫,止不住的掉泪。叶英却仍不哭不喊,不以为意。

    叶晖虽小,但心中对大哥甚是仰慕眷恋,时常做完功课便偷偷躲在墙角,观看大哥练剑。他虽不懂剑法,但看大哥神态自若,并不像痴呆之人,心中对父亲意见颇深。

    那日,叶孟秋责罚叶英跪在日头当中三个时辰。虽是秋后,但烈日曝晒,叶英又不准吃午饭,固然镇定如叶英,年纪尚小,滴水未进饥渴之下也是汗流浃背,摇摇欲坠。叶晖趁父亲午睡,从厨房偷出白馍和水交给叶英。



《'剑三'君已缓缓归》TXT全集下载_2

叶英三口咽下,喝干了水,看了弟弟一眼,只字感谢未说。叶晖却觉大哥颇有大侠风范,心中崇拜更上一层楼。

    其实叶英也很喜欢这个懂事的弟弟,只是他从不言说自己的情感,他只将叶晖的行为默默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渐渐叶晖发现,大哥看着自己的眼神柔和很多,时常还会在自己为大哥送去食物的时候对自己微笑。于是叶晖开心不已,更加努力的读书学习,誓要好好保护大哥。

    叶英十岁那年,叶孟秋的夫人,也就是叶晖的母亲生下了叶炜。隔年,叶蒙出生。

    一下子有了两个弟弟,叶晖自然是好奇新鲜,天天跑去看弟弟,然后跑到叶英面前拉着他的手说,大哥,我也是哥哥了!

    叶英拍拍他的头,眼中满是宠溺。

    叶炜自小爱剑,刚学会走步就抓着叶孟秋的佩剑不松手,睡觉要抱着剑才安然入睡,若是不依他便放声啼哭。

    叶孟秋喜不自胜,认为四季剑法终于后继有人,便开始悉心教导叶炜,也不大去管叶英的剑法如何了。

    叶英渐渐在庄中销声匿迹,三少爷的笑声倒是响彻整个山庄。下人议论道,大概下一任庄主是要继任给三少爷叶炜了。除了叶晖和罗浮仙,很久不曾有人来过问过叶英的生活。叶晖心想大哥一定很孤独,可几番前来,叶英眼中并无任何落寞之色,夷然自若,不是轻拭佩剑,就是倚树观花。

    可有些人,注定要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千里马不能扬蹄嘶鸣,只是还没遇到伯乐罢了。

    开元七年,第二次名剑大会。

    叶孟秋特意邀请上届的“御神”得主,公孙大娘来此为贵客。之后便亲自陪同公孙大娘闲游山庄,并特意前去观看了把剑舞的呼呼生风的叶炜。

    围观众人叫好不迭,公孙大娘点头微笑,却并未评价一二。

    一路闲谈,路经天泽楼。公孙大娘忽觉此处深幽静谧,心旷神怡,抬眼一望,高大的古树开满紫色的花,随风飘动,美不胜收。接着便看见了树下倚着一个人。

    叶孟秋叹息说,是叶某的长子叶英。

    公孙大娘竟面露喜色,细细观看一番后称赞道,“没想到叶家公子竟有这样的造诣,小小年纪难能可贵!叶家剑法果真名不虚传,叶先生一脉人才辈出啊!”

    叶孟秋不明所以,问道,“大娘可指犬子叶炜?”

    大娘摇头,“乃是面前这位少年。”

    叶孟秋也瞪眼细瞧,可左看右看,叶英除了一脸神情气闲根本不搭理他们之外,并没看出什么特别的。“大娘何出此言?

    公孙大娘笑道,“世人使剑,想必是以套路出剑,然则,有高手能在思想中对拆其可使用的所有招式,剑出必是招招相克,输赢自不在话下。而大公子年方十几却能达到如此境界,叶先生教导有方,实在佩服!”

    叶孟秋瞠目结舌。

    他细细回想起叶英凌乱无比的出招,对上自己所行的招式,竟真是招招相克!

    叶孟秋大喜,他心中有千万只风来吴山呼啸而过:我儿子这么出息果然是随我!

    叶英:老爹你的节槽呢。

    叶晖:老爹你的节槽呢。

    叶孟秋:别闹,晚上炖肉吃

    叶晖:(欢呼着跑走)

    叶英:老爹二弟你俩的节槽呢……

    作者有话要说:

    节槽呢……炖肉用了……【关于此篇后面几章有详细解释】

    第5章 情愫(一)

    罗浮仙哭着,忽然感到叶英回握住了她的手。

    “罗姨,我想吃杏仁粥。”

    罗浮仙闻言,大喜过望。她心知叶英自小爱吃杏仁粥,虽从不主动讨要,但每每端到他面前,他都会眼睛发亮。

    抹了抹红红的眼眶,罗浮仙飞快的走出屋去往厨房吩咐了。叶英听着她的脚步渐渐消失至听不见,内心歉疚不已。

    自幼,最亲近的人便是罗浮仙,就像母亲一样悉心教导,呵护备至。叶英虽从不说感激之语,但心中早已将她当亲人对待。

    更何况,倘若让李承恩看到自己这幅样子,怕是又要念叨一番吧。

    随手拉过别在腰间的小绣包把玩着,叶英若有所思。

    说起这绣包,倒是别有一番故事了。

    那是公元732年,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开元惨变”,是那一年的故事了。我们不妨从头讲起罢。

    正在训练士兵们操练的李承恩远远看到了传信兵飞马扬鞭的滚滚尘土,他心知,倘若不是朝内急宣,便是江湖急召。

    果然,来的是少林方丈渡难大师的英雄帖。帖中呼召各位英豪齐聚长安,商讨大事。

    李承恩将帖递给了朱剑秋,询问军师意下如何。

    朱剑秋沉吟半晌,“少林方丈向来在武林有极大的威严和号召力,必然是出现了什么大事才会广发英雄帖,统领与方丈大师交好,不妨前往一观。”

    当日,李承恩将天策府大小事宜全权交由朱剑秋,快马加鞭前往少林。

    渡难大师听闻李承恩来到,亲自自山门迎接,二人相见,不免唏嘘。

    路经天王殿。川流不息的香客熙熙攘攘,寺中钟声,木鱼声,僧人哼唱经文声交融在一起,李承恩不禁露出会心的微笑。

    李承恩十七岁进入天策府,因天策府与少林寺交情甚好,便技艺学成之后,十九岁入少林寺历练修行,接待他的便是渡难大师。待李承恩带着对重担迷惘担忧将行回天策继任统领,踏出山门之时,恋恋不舍的回望这美好净土,看到渡难大师正向他点头,微笑温暖而慈祥。

    李承恩含泪拜别少林。

    渡难是相当疼爱李承恩的,不单是李承恩听话好学,谦虚诚恳,其中一部分原因也得益于天策素来是守卫大唐和平的利牙,是江湖中高大的正义化身,少林向来尊崇正义至上,更与上代天策府统领交情甚好。

    所以当李承恩挑眉冷目面对在座的神策将军武镜的时候,渡难并未出言制止。

    “呵,真是稀客,这不是神策大将军武镜么,别来无恙。”

    李承恩虽表面客套一番,却又毫不客气的揭人家伤疤,“听闻大将军武功盖世,名剑大会对招王遗风时被一指头戳翻在台下,连翻几滚,可见大将军内力深厚,滚的次数都是吾等所不能及的。”

    旁边端茶侍奉的小和尚忍将不住噗嗤一声。

    武镜老脸挂不住了,赶忙起身喝道,“李承恩小儿莫要翻人旧账!当初你天策府上任统领还败在老夫手里,怎的不提!”

    李承恩慢悠悠的喝了口茶,反唇相讥道,“哦?大将军倒颇为得意,那为何不提李将军当时已身染重疾?为何不提武镜将军是如何痛下狠手将毫无还手之力的李将军打的呕血不止?呵呵,大将军当真是欺我天策皆老弱病残不成?”

    看着脸一阵红一阵□□彩十分的武镜的脸色,李承恩冷笑几声,音色更凛冽了几分,“大将军,你我同朝共事保大唐平安,还望井水不犯河水,你管好你那不安分的手下,莫要以为我天策儿郎无脾气。前些日子你手下孙德柬派人暗袭青骓牧场,杀害飞马营兵士,当真以为李某不知是神策所为?”

    瞄了一眼武镜,李承恩踱步凑近他耳边,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天策与神策的新帐旧账,李某定会和尔等一笔一笔的算完。”

    说罢,无视脸色惨白,汗如雨下的武镜,李承恩招呼小和尚续茶。

    五日后,纯阳李忘生,七秀叶芷青,长歌欧阳卫,霸刀柳风骨到。寺中闭门谢客,上下忙前忙后招待几位掌门。

    清晨,李承恩听着众僧清修诵经的声音,绕过大雄宝殿,独自一人漫步到了天王殿。

    没有了喧闹的人流,整个前院安静极了,唯独僧人有规律的敲打木鱼声清脆的回荡着。李承恩信步进殿,却发现迎面有一位香客跪在佛像前。

    面容白皙,眉横丹凤,鼻若悬胆,秀目紧闭,神态端庄虔诚,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他一袭鹤发。李承恩觉得自己似乎在那见过他。

    正锁眉思索,听到脚步声的香客睁开了眼睛,对上了李承恩略显迷茫的双眸。

    电光石火间,二人同时认出了对方。

    “李将军。”

    “叶庄主。”

    似乎并不惊诧李承恩的出现,叶英收回视线缓缓起身,从旁边僧人的手中接过燃香,轻轻插入佛像脚下的香炉,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

    李承恩静静的注视着叶英。

    三年不曾见面,他出落的愈发俊逸,神色更甚安然,雍容闲雅玉树临风之态,怕是任何女子见了都要怦然心动吧。

    叶英抬头,回望李承恩。

    三年不曾见面,他已脱去了眉间的青雉,眼目间多了几分沉静,整个人散发着成熟的气息,已经是一个优秀的统领了。

    二人细细的打量着对方,内心有莫名的涌流在翻腾,一时竟相对无言。

    李承恩打破僵局,拱手一笑道,“叶庄主,好久不见。”

    比起以往更为低沉磁性的声音充盈着叶英的耳边,心海暗流澎湃更甚,李承恩莫名的盯着叶英脸颊大片大片的红晕蔓延开来,连耳根都红的透彻。

    “……李将军别来无恙。”

    对面的目光似乎能灼伤人一般,快要把持不住了,叶英垂下眼睫,极力按捺激烈碰撞胸腔的心跳,手不自觉的攥住袖子的内衬,尽量用一如平常镇静的声音说道。

    谁知李承恩竟走上前来,将手搭在叶英额头上,一脸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