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琏二爷的科举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同人)琏二爷的科举之路-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说,颜景云和明万举都非常擅长楹联,还曾作出令人称赞不已的楹联,这次府试两人考中案首的可能性很大。

    京城的一些赌坊,还对贾琏、颜景云、明万举谁能考中府试的案首下注。押颜景云和明万举考中府试案首的人非常多,两人不相上下,押贾琏的人不多。

    京城很多人认为贾琏考中县试的案首只是运气好,会做诗词。但是,府试不考诗词,考楹联,觉得他考中案首的可能性不大。

    贾赦为了鼓励儿子考中府试的案首,还去赌坊押一千两银子赌贾琏能考中府试的案首。

    贾琏得知贾赦去赌坊押他能考中府试的案首,嫌弃他太小气,居然只压一千两银子。如果真的觉得他能考中案首,就应该压五千两银子。

    贾赦听了这话,对贾琏翻了个大白眼:“你要是考不中案首,我要赔死。”他这次压的是五比一。贾琏要是考中他就能赢五千两银子,要是考不中他就要赔五千两银子。

    “你不是相信我能考中案首么,怎么还怕赔?”

    “我压一千两银子是为了鼓励你好好读书,并不是相信你考中案首。”贾赦说的很是理直气壮。

    贾琏:“……”他便宜的老爹太不靠谱了。

    “你要是考不中案首,我就要赔五千两银子,这个数目也不小了。”说出来丢人,他身上的银子不多。如果儿子没有考中案首,他就要赔五千两银子,赔完他身上就没有多少钱了。

    贾琏突然想到一个赚钱的办法,也不跟贾赦废话了,跑回自己的屋子,从他的私房钱里拿出五十两黄金交给兴儿,叫兴儿去五个赌坊,每个压他能考中案首,比例十比一。

    兴儿被贾琏这么壕的行为吓到了:“少爷,这太多了,要是输了,你就要赔五十两黄金。”

    贾琏狠狠瞪了一眼兴儿:“乌鸦嘴,我怎么可能会输,你要相信你家少爷我能考中案首。”

    “可是……你也不用拿五十两黄金去赌吧……”兴儿觉得他家少爷堵得太大了,万一没考中怎么办。

    “你家少爷我对考中案首很有信心,你就拿去押注。”没有考中案首,他的小命就没了,之前在诗会上得到的五十两黄金也就派不上用场了,还不如现在拿来去做赌注。要是他考中案首,他就能大赚一笔。

    兴儿见他家少爷信心满满地样子,也不好再说什么了,拿着黄金准备去赌坊,结果临走的时候被赵嬷嬷和丰儿叫住,两人也拿出些银子压贾琏能考中案首,钱虽然不多,但是好歹能支持下少爷。

    不止贾琏想通过赌注大赚一笔,王夫人和贾政也想到这个主意。

    这段时间为了给贾元春进宫选秀做准备,王夫人花了不少钱,手上能动用的银子没有多少了,她又不想动她的陪嫁,所以就想到了这个主意。

    王夫人拿出两千五百两银子,让赖大家的去五个赌坊各压注五百两,当然不是压贾琏能考中案首,压的是颜景云和明万举。

    贾政拿出一千两银子压颜景云考中府试的案首,比例是十比一。

    王夫人和贾政都认为贾琏考不中案首,都觉得自己这次能大赚一笔。

    因为有不少人去赌坊压赌注,导致这次的府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赌注要到府试结束才能揭晓,所以贾琏叫兴儿压了后,就再也没有关注。

    白驹过隙,一转眼就到了三月底。

    月底,贾珠放假回来,很有兄弟爱地关心了贾琏的读书情况,还给贾琏说了很多关于府试的情况,和他自己考府试的一些经验。这副关心弟弟的模样,让贾琏心生警惕。

    这次贾珠回来,一是为了能在贾元春进宫前见她一面。贾元春这次很有可能被选中,到时候就再也见不到她,最起码很多年内见不到。二是为了八月份的乡试。

    今年八月,乡试开考,贾珠想参加这次乡试。如果这次不考,那就要再等三年。三年的时间太长了,贾珠不想等。

    “珠哥儿,你才去青山书院读书,就要参加乡试,会不会太急了点?”贾母觉得贾珠参加今年八月的乡试太急了,要是考不中怎么办?

    “祖母,我想去试试,看看自己的水平。如果这次考不中,那就三年后再考。”

    贾政微微颔首:“珠儿可以去试试水。这次要是考不中,下次考就有了经验。”

    “娘支持你去考,你一定能考中!”王夫人对她的儿子也是蜜汁自信,觉得她儿子要是去考乡试,就一定能考中。

    贾元春附和地点头:“哥哥一定能考中!”

    贾母听完也不反对了:“既然你想考,那就去考吧。”

    贾珠在青山书院的先生是不赞成他去考乡试,毕竟贾珠才来青山书院没多久,但是贾珠坚持要考,所以这才回来和家里的长辈商量。

    贾琏听说贾珠要考今年的乡试,倒没有什么感觉,毕竟和他没有什么关系。

    目前,乡试对他来说还很遥远,毕竟他连府试还没有考。等他考过了府试,再去参加院试。等考过了院试,才有资格考乡试。

    贾珠回来呆两天就走了,临走的时候拉着贾琏的手,叮嘱他好好读书,争取考过府试。贾琏被他这副模样弄得鸡皮疙瘩直起。

    没过两天,贾元春就进宫参加选秀。选秀前前后后要进行七天,这七天对贾母和王夫人来说就是煎熬。七天后选秀落幕,贾元春没有回来,而是留在了宫中,成为了一名女史。

    贾母和王夫人原以为以贾元春的长相和才华能被皇上看中,直接成为妃子,没想到只是一个女史。这个结果和她们预想的相差太多,让她们一时间不能接受。

    “这几天,二房的人觉得大小姐要成为娘娘了,他们的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很是嚣张得意,对我们大房的人各种冷嘲热讽,没想到大小姐只是成为了一个女史,并不是什么娘娘,二房那些人的脸色顿时变了,不敢再耀武扬威了。”赵嬷嬷有些幸灾乐祸地说道。

    “这下二房的人嚣张不起来了。”

    “老太太和二太太一心想把大小姐送进宫做娘娘,没想到大小姐最后变成女史。女史虽然不是宫女,但是也要伺候宫里的贵人,还要看脸色行事。好好地大小姐不当,去宫里伺候人,不知道老太太和二太太后不后悔?”

    “后悔又能怎么样。”人都留在宫里了,再后悔也不能去宫里把人要回来。“少爷,二太太是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丰儿问道,“奴婢没有说错吧?”

    “没有,你说的很对。”原著里贾元春被封为德妃,让荣国府盛极一时,不过这也成了贾家的催命符。

    赵嬷嬷摇摇头,一脸替贾元春可惜地表情:“大小姐进宫做女史,哪有在家舒服。”

    原著里贾元春被封为德妃的时间好像很晚,她这才刚进宫,最起码要在宫里苦熬十几年才能成为妃子。在成为妃子之前,宫里的日子肯定不好过,贾琏心里有些同情贾元春了。

    选秀结束后,府试要开始了。

    作者有话要说:

    考楹联是蠢作者自己加的,和历史上的府试肯定不一样。

    来来来,来押注,压贾珠能不能在乡试中考中举人?

    第三十九回

    四月十一; 是一个万事大吉的好日子。

    京城的府试正式开考。

    府试的开考时间和县试一样; 贾琏在寅时末; 也就是五点起来了; 和往常一样先绕着院子跑半个时辰,然后在家用完早膳; 坐着马车出发去考场。

    在去考试之前; 贾琏被赖大家的请到贾母的院子。

    贾琏朝贾母行礼请安; 贾母朝他招招手; 无奈他只好走过去,站在贾母身边。

    贾母拉着贾琏的手,一脸关切地询问了一番; 问他考试的东西带齐了么,吃住的东西有没有忘记带的,又让他不要紧张,好好考。

    千叮呤万嘱咐了一番,贾母这才放贾琏离开。

    两个月前; 贾琏考县试的时候; 贾母完全无视; 对他不管不问。而这次考府试,贾母却非常关心和关注,昨天晚上还派人过来送来一些好吃的干粮; 今天离开前还拉着贾琏不断地叮嘱。这两次考试,贾母的态度是来个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啊。

    王夫人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贾琏考府试; 昨晚派周瑞家的过来送了些吃的东西,还特意关心嘱咐了几句。

    贾母对王夫人这么做,心里很是满意,这个儿媳妇终于有点脑子了。

    邢夫人见贾母关心贾琏的府试,心里很是高兴和得意,以为贾母看重贾琏。不过,她见王夫人这么关心贾琏的考试,心里很是警惕,总觉得这个弟妹没安好心,在打什么坏主意。

    王夫人送来的吃食,邢夫人没有让贾琏带到考院去。要是吃了拉肚子,琏哥儿就考不成试了。

    邢夫人平时做事和说话没有什么脑子,但是这个时候却又变聪明了,知道考试前,东西不能随便乱吃。

    就算邢夫人不说,贾琏也没有打算吃王夫人送来的东西。虽然这段时间他这个二婶消停了,但是对他们大房的敌意依旧在。上次他考中县试的案首,二婶可是气得不轻,谁知道她会不会在吃的东西里面下药,让他考不了府试。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府试期间,他还是小心点比较好。

    这次考府试,两府里的下人不敢再搬着板凳等着看贾琏落榜的笑话。上次想看贾琏落榜的笑话,贾琏却考中了县试的案首,他们被狠狠地打了脸,这次他们可不敢在笑话贾琏不自量力地去考府试。他们这次在猜贾琏能不能再考中案首,不过大多数人觉得贾琏考不中案首。

    和家里长辈辞行后,贾琏坐上马车赶往考院。

    每年参加京城府试的人很多,今年听说有两千人,但是只录取八百人,竞争非常激烈。

    因为今年参加府试的学子很多,所以京城设立好几个考院。贾琏所在的考院叫文清院,据说这个考院的考生大多数是京城本地人,当然也有些外地的考生。

    卯时四刻,也就是六点,文清院的大门打开了。

    和上次考县试一样,所有的考生分成几排排队,一一接受考前的检查。

    贾琏背着包裹,站在队伍里,等待着检查。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好奇地看了看四周,发现黑压压的一片,估摸着他们这个考院有三四百人。这次府试,设立了五个考院,两千人的话,每个考院有四百人。

    上次考县试的时候,贾琏所在的考院都是年轻人,最大的也就是二三十岁。不过这次考府试,贾琏发现队伍中有很多中年人,还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

    上辈子看电视剧的时候,看到五六十岁的老人参加科举考试,他当时觉得太夸张,现在来看一点都不夸张。

    有些人读了一辈子的书,一生都没有考上秀才,那就只能不停地考,直到自己不能考为止。

    贾琏忽然想到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读了一辈子的书,却没任何功名,觉得对不起祖宗和家人,在死之前一定要考取一个功名,哪怕是个秀才,也能光宗耀祖了。

    像他这种出生世家的子弟,读不读书对他们来说无所谓,毕竟不读书,他们一辈子也能荣华富贵,不用为吃喝发愁。可是,出生寒门的人,他们把一辈子的希望都寄托在读书上面。他们想要出人头地,想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那就必须考取功名,然后做官。所以,很多人即使老的白发苍苍,也想要继续考科举。

    看到这副情景,贾琏忽然觉得自己应该更加努力点。

    很快,轮到贾琏了,和县试一样,把文书和包裹递给士兵检查,然后他再去一旁脱下衣服给另一个士兵检查。

    检查完,士兵把东西还给贾琏,带着他去考场。

    听先生说,县试的前二十名会在一个考场里考试,并有主考官亲自监考。

    主考官亲自监考,这是荣誉,也是压力。不过,对贾琏来说,谁监考都一样,没有什么压力不压力的。

    贾琏的号房果然是第一个,毕竟他是县试的案首。

    二十个号房,有一半人来了,还有一半人没来,估计还在外面排队。

    贾琏一走进来,就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看他的目光有好奇、探究、羡慕、敌意,各种目标钉在他身上,这让他有些不自在。但是,他是案首,不能露怯。贾琏面无表情地走到自己的号房,把带来的东西放了下来。

    看了看他要呆三天的“小牢房”,依旧简陋,但是却非常干净。还有个窗户,太阳出来的时候,还能晒晒太阳,比之前县试的号房好多了。

    阳光好,又透风,又干净,贾琏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