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西海王作为一国之主,身边侍卫都是西海国最优秀的勇士,但是现在西海王的两路策应都无法按计划抵达,那么这么消耗下去,西海国军落败是必然之事。只是没打到最后一刻,西海王不会就此认输。
  万一斩首了司徒卓,便还有翻盘希望。因此,西海王极力支撑,西海国那些侍卫围上来,护着西海王撤退。司徒卓到底没能一举击杀西海王。
  真正让西海王绝望的不是司徒卓多么勇猛,而是这个人真的独具智慧。
  西海王只撤退了一里地,暂时避开了司徒卓的威胁。便停下来关注着战场形势,寻求翻盘机会,然后便见远处烟尘滚滚,仿若又有人杀过来了。
  西海王心中生又出一股不祥的预感,果然探子回禀说被西海王临时分出去的几路西海国军都被汉人军队堵回来了。西海国君仿佛被捆住四肢的巨兽,回转的范围越来越小。
  这一日之后,西海王虽然依旧亲自上阵,但是西海国军的士气却在不停的削弱。朝廷军很多将士都感觉到了这一点,觉得胜利在望。
  司徒卓部和西海王部鏖战数十日,这一日西海王得到战报,部队后方被袭。
  即便即将战败,西海王依旧是一代帅才,其实西海王早就料到了今日。七王子途中遇到朝廷军,八王子迟迟没有消息,西海王就知道不好。如果已经有朝廷军深入了西海国内,自己被包抄是迟早的事。
  西海王当然想过直接回撤。毕竟朝廷军深入西海国内的人肯定不如西海沿子的多,撤回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是自己回撤,司徒卓必然穷追不舍。
  大灵朝不管是人口还是国力,都远在西海国之上,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打得越久,西海国获胜的希望越渺茫。撤回去所谓的一线生机,不过是零次处死。
  因此,西海王铤而走险,决定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司徒卓,寻求胜机。但是司徒卓比他想象的还要难对付,战略目标终究没有达成。
  黛玉麾下只有几千人,但是带的都是战斗力强,机动灵活的轻骑兵,实力不容小觑。最重要的是林王妃曾经是带数百骑兵扭转劫粮大战的人,在京营带来的五万将士心中威望极高。
  王妃成功拦截西海国军退路的消息传回,连战连捷的朝廷军越发振奋,个个士气高涨,冲杀果断,勇猛无匹。
  而擅长马战的西海国军以前从未经历过此等持久的战争,加之被包围,原本的悍勇摧枯拉朽般消失,斗志全无。
  西海王就算有满腹智计,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凝聚西海国军的斗志了。一代枭雄,终于落败,而这一败,便葬送了整个西海国的国运。
  又鏖战数日,西海国军死的死,降的降,还有部分逃了。西海王带着他最忠诚的几个侍卫坚持到最后,现在不过几十骑,已经被数万大军包围。
  即便狼狈至此,一代悍将西海王依旧保持着一番气度。他死死的盯着被层层盾牌手围着的卓郡王夫妻,又环视了一圈那些盾牌手,冷笑道:“司徒卓,你还在怕什么?”
  司徒卓不知道西海国的神箭手是否战亡了,为了黛玉和自己的安全,并不理会西海王故意挑衅之语,只神色平淡的道:“能活着,自然是好的。惜命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如果大王惜命些,也不至于带着数万的西海国将士送死。”
  西海国位居通商要道上,和大灵朝来往颇为频繁,贵族都学了汉话。西海王听了这话,终于受了刺激一般,勃然大怒:“成王败寇,我西海王儿郎不会贪生怕死!”
  胜利者总是气定神闲的,司徒卓依旧语气淡然:“以后都是我大灵朝子民了,就此殒命,终究可惜。”
  司徒卓在提醒西海王,西海国亡了。
  听了这话,西海王罕见的没有发怒,脸上终于爬上了悲凉:“但愿你记住今天的话。”一败涂地,临了临了,西海王终究希望司徒卓是个仁慈的藩王,而不是在西海国展开杀戮。
  司徒卓点了点头,算是回应。他本就不嗜杀,只是这世上的和平,从来都是靠战争维系的。止戈为战,亘古真理。
  西海王又将目光投向黛玉,终于忍不住问:“你们汉人的女子都如此强悍吗?”
  黛玉平静的直视西海王的眼睛:“不是我们汉人,而是我们国人。我们国家的儿女,不管是什么族,都能为了祖国能够付出一切。”
  司徒卓知道,黛玉口中的国不是大灵朝,而是华国。华国有着最辉煌的历史,也经历过最深刻的苦难。危难时刻,华国各族儿女总能拼尽全力和这个伟大的国家一同摆脱泥淖,奔向新的伟大。中华儿女都是伟大的。
  西海王英雄一世,原不肯束手就缚。但是得了司徒卓那个不滥杀西海国民的承诺,西海王突然不想自绝了。
  自杀不过是一刀的事,死后一了百了,或许可以维系自己那可怜的自傲,但是除此之外并无用处。
  活着,对西海王或许是一种折磨,但是自己活着就能少些西海国民赴死,西海王并无不愿。
  自此,西海王被俘,签下降书。
  不但如此,西海王还亲自招降负隅顽抗的西海国将士。那些原本打算死战到底的西海国人见状心灰意冷,痛骂西海王。但也因此彻底分化了西海国的顽固派,少了许多战斗和牺牲。
  只有停战,才能少死人。
  西海王投降,剩下的收拢西海国残余势力就少了很多阻力,半年之后,西海国彻底覆灭,原西海国土并入司徒卓的封地,归顺大灵朝。
  西海国战神西海王晚节不保,被不少原西海国人唾弃。但是西海王自己知道,这样可以少死很多人。西海王觉得,如此结局至少比轻易赴死值得。
  只是他忘了,因为他的一个错误决策,已经死了很多很多的人。当年睥睨西域的西海王,终于因为一个错误决定,把几十年的辉煌输个精光,也输掉了无数将士的性命。不管是西海国的,还是大灵朝的。


第119章 次年万寿节前……
  次年万寿节前; 太宗皇帝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见原本的太子冤死,自己被迫避位为太上皇; 朝纲混乱。
  大灵朝没有什么开拓海航的壮举,也没有越发昌盛; 反而日渐颓败。林家早就败了; 没有什么一品重臣林如海。林家那个号称绛珠仙子的丫头寄居荣国府; 也是早夭下场。而如今远征西域,传回捷报的卓郡王; 更是在太子冤死的时候死在牢中。
  两任南安王战败后; 朝廷无人可用,和西海国三战皆颓,朝廷被迫和亲。至于自己那些老臣; 四王八公相继风流云散,整个大灵朝也是风雨飘摇。
  太宗皇帝震怒无比; 在梦里喊得嘶声力竭,那些文武百官却麻木的从自己身边走过,没人听见; 也没人理会自己。
  守在寝殿外的宫女听见太宗皇帝仿佛在梦里的挣扎的闷哼声; 忙请来戴权。
  戴权一边派人去请太医; 一面摇醒了太宗皇帝,关切的问:“皇上又魇住了?”
  太宗皇帝终于从噩梦中醒来,犹自惊魂未定。
  戴权见太宗皇帝满头冷汗; 一面派手脚利落的宫女服侍; 一面劝道:“皇上可是又做噩梦了?”
  太宗皇帝没理会戴权,自顾自的问:“戴权,你说; 卓儿和他那王妃,莫不真是神仙下凡吧?”太宗皇帝还记得在梦里,司徒卓和林家那丫头都是早死的命。难道他们真是下凡的神仙,正因为在自己梦里没得到善待,大灵朝才摇摇欲坠?
  戴权虽然不知道具体,在太宗皇帝身边儿跟久了,也知道怎么安抚太宗皇帝的情绪:“皇上可是关心西海沿子的战事?前几回传回的战报都是朝廷军得胜的消息,想来卓郡王和王妃一切都好。”
  太宗皇帝没说什么,更衣之后,传了笔墨说要写圣旨。
  戴权刚研好墨,铺开纸,便有小太监传话说有西北的战报到了。
  太宗皇帝忙命呈上来。
  传回的战报是捷报:上书卓郡王夫妻大获全胜,已经占领西海国全境,西海王归顺朝廷,从此再无西海国。因为原西海国境内尚有亡国余孽,卓郡王夫妻特申请留在封地治理地方。另有一封私信,是向太宗皇帝问安的。
  太宗皇帝看完,大笑数声,接着声音越来越小,进而脸色也白了,白里发青。
  戴权在宫中数十年,见过多少生老病死,一看就知道不好,忙命外头候着的太医进来。
  太医院从掌院到普通医师全都来了,竟是一个也无力回天。
  已经说不出话的太宗皇帝只捱了半日,便在大惊大喜的极端情绪冲击下驾崩了。
  唯有驾崩前,半日开不了口的太宗皇帝从牙缝中挤出一个柳字。
  任何人都是怕死的,更何况是君临天下、权势无双几十年的人。他想说:传柳行。
  大灵朝和梦里完全不是一番景象了,作为大灵朝的一国之君,太宗皇帝本该高兴的,但是他临死前,却后悔了,后悔派柳行随军。
  如果柳行在京城,是不是还能救朕?太宗皇帝带着这个疑问驾崩了,临了都来不及颁他计划那道最后的圣旨。
  若非驾崩得这么快,太宗皇帝原本是想颁一道太子继位后,必须立司徒卓为太子的圣旨的。
  他自己经历过夺嫡之苦,却在坐稳几十年皇位之后,再不考虑如果立司徒卓为太子,他自己的皇孙辈会经过怎样的残酷斗争。
  彼时,他想的只有他是大灵朝的皇上,他希望大灵朝千秋万代。而那个梦,也许是在暗示自己:司徒卓夫妻是真正的神仙临凡,是大灵朝的气运所在。那么,太子继续之后,再立司徒卓为太子便是顺理成章。他们应该会保庇佑大灵朝国运昌盛。
  可惜,上天连给他留下一道遗诏的时间都没给。从此阴阳两隔,大灵朝与他再无瓜葛。
  次日,前世的废太子称帝临朝,拟国号顺和,但是登基大典容后再办。
  这些年,太宗皇帝虽时常生病,但是内外皆有贤臣辅佐,朝野倒是安定。自司徒卓前往西域就藩之后,连连胜仗,昨日新来的战报更是说一举将西海国灭国。
  朝野中第一等的大事便是太宗皇帝的丧事,因太宗皇帝早疾病缠身,礼部一切皆预备好了,操办起来自有章程。
  顺和帝拟了圣旨,将太宗皇帝驾崩的事通报全国各地,地方文武官员就地守国孝,不必进京。
  另立皇嫡长子为太子,封林清为皇后。司徒卓升卓亲王,封地除原西海沿子大灵朝的疆域外,还加上整个原西海国属地。
  黛玉夫妻接到圣旨,已是月余之后。因卓郡王夫妻皆如战神一般,前西海王又带头归降,民风桀骜的西海国民也尽皆臣服。两人在原西海国属地主政虽然不久,却已经理出些头绪。
  得知太宗皇帝驾崩,虽圣旨说让卓亲王以治理藩地为要,不必回京,黛玉依旧准备了奠仪命人快马送去帝陵,以全孝道。
  原著中的西海国便是后世新疆等地、另加一部分中亚诸国的土地,现实世界里,这片广袤美丽的土地要在清乾隆年间才纳入华夏版图。没想到在这本被穿越的红楼梦里,却早了几百年。二人灭了西海国之后,依旧称这片土地为新疆。
  司徒卓在现代是军人,黛玉对后世的国际形势也了如指掌。知道这片疆域对华国一带一路建设有何等重要,即便是在架空时空里,两人也决心好生治理这片地方。
  开办学堂,教授汉学的同时,也向学童们宣传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的概念。又对用水资源的利用开始优化,有计划的向下游放水,而不是上游无节制引水。这些做起来都需要时间,不过两人身上顶着神仙下凡的名声,回京反而引人忌惮,在风景秀美的地方做些利在千秋的事,两人也自得其乐。
  三年之后,司徒卓奉诏回京。这三年里,二人已经整理出一整套对新疆的治理方案,新疆在两人引用科学管理方法之后,也确然绿洲越来越多,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足,王爷王妃在新疆也越来越受人拥戴。
  甚至原本抵制汉人的年轻原住民,也开始主动要求进学堂,学汉话。
  临行前,二人将新疆托付给周安志和提拔起来的当地官员共同管理,又带了大量的土仪回京。除了便于存放的葡萄干和哈密瓜,还有这几年新开垦的棉田种植出的棉花。


第120章 数年远离京城……
  数年远离京城; 黛玉也思念父母幼弟得很,只是作为就藩的亲王、亲王妃,黛玉和司徒卓回京之后倒是要先入宫请安。
  司徒卓直接去了上书房面圣; 而黛玉则去后宫见了林清。林清对黛玉自然是亲热的,作为和顺和帝一同熬过来的元嫡皇后; 林清清楚自己能坐上后位; 娘家付出了多少。
  但是现在有如此杰出的庶子卓亲王; 林清相信司徒卓和黛玉人品的同时,也隐隐有不安。她既怕司徒卓有埋藏得过于深的野心; 自己最终信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