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 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件事朝上的反对声极大,毕竟西北兵权向来是在南安王一系手里的,一个不及弱冠的郡王,有没有那个本事收拢兵权啊?
  得到消息之后,黛玉立刻回了一趟娘家,果然见贾敏神色很是不好。见闺女回来,都不等林如海落衙,贾敏拉着黛玉进了卧室,屏退下人问:“玉儿,怎么好端端的,皇上突然叫你和王爷就藩了?西域一去数千里,你如何能习惯?”
  黛玉安慰贾敏道:“母亲不必担心,就藩自然有就藩的好处。”
  贾敏道:“若是真有好处,便给你们封一块富饶些的封地,我也没那么担心。对了,不是据说你和王爷感情好得很么?有没有动静,叫柳郎中给你瞧一瞧,若是有了,总不好千里跋涉吧?”
  就一张床上真纯睡觉,连被子都是分开的,能有动静才怪了。
  黛玉没说这个,而是正色安慰贾敏道:“母亲且听我说,就藩的事是我和王爷商量好的,而且皇上只是如此一说,具体启程怕是还早。”然后将原因笼统的跟贾敏说了一些。
  贾敏是关心则乱,但是本身素质不错,这几年的熏陶,政治素养更有提高,很快就明白了黛玉的意思。道:“虽然日后见面就少了,但如此也好。不过你们若是去了,和南安郡王如何相处?若是南安郡王不肯交出兵权,你们怎么办?皇上会给你们多少兵马?”
  黛玉想了一下,说了个善意的谎言,主要是贾敏身子不好,若是跟她说了实情,有害无益。等自己和司徒卓出发之后,让父亲安慰她吧。于是黛玉道:“我和王爷商量了,先问过姐夫,若是姐夫同意,先让姐夫与我们同去,待得那边安顿好了,再接苏岚姐姐过去。至于其他人手,皇上自会安排。”
  柳湘莲武艺高强,贾敏听说要带上柳湘莲,心下稍安一些。
  林清听说司徒卓夫妻要就藩,先是一惊,然后就跟太子商量道:“七郎才多大,就去边疆驻扎,不说别的,南安王那些旧部若是不肯听他调遣,就是后患,父皇怎么突然就下了就藩指令?”
  太子也不清楚啊,道:“我如何晓得,自从长康宫那位被查出图谋不轨,父皇亲审水澜那丫头之后,行事就越来越叫人看不懂了。我去跟父皇说说,若是七郎不能担此重任,反而不美。”
  就是司徒瑞也觉得司徒卓就这样去就藩,太过草率,还问司徒卓:“七弟若是不想去西北,我们一起去求求皇祖父?”
  黛玉从林家回王府,司徒卓也在外头忙了一整日。
  用膳之后,司徒卓问:“我觉得此事有蹊跷,皇祖父这旨意下得太过突然了。”
  黛玉道:“是很突然,不过王爷不用着急,我觉得这次咱们未必能够成行?”
  “什么意思?”
  黛玉道:“王爷可曾记得当年我父亲上了折子,奏请海贸专营的事。皇上也是放出一半的消息,引得九皇子暴露了野心。”
  司徒卓一下就反应过来了,道:“钓鱼执法?皇祖父也瞧出有人按捺不住了?”
  黛玉点了点头道:“瞧着吧,皇上心中有数,王爷也留心一些,瞧瞧在咱们就藩的问题上,谁不是真心着急。”
  呵,不能太宗皇帝这几年没钓鱼,就忘了人家的钓鱼技术啊。
  司徒卓虽然搬出皇宫快一年了,但是人家在宫里的情报网一点儿没废,这几日司徒卓那六个王兄哪个入宫了,多久出来的,司徒卓一清二楚。当然,太宗皇帝也清楚。
  太子膝下现在开府的王子是七个,整个东宫几乎都在替司徒卓求情,只有太子的第二子司徒瑾对此事的表态是,我觉得七弟自有聪明,又酷爱习武,武艺高强,能力足以就藩掌管西北兵权。
  太宗皇帝经柳行诊治之后,虽然复朝了,但自己的身体状况自己清楚。做同样的事,现在比往年觉得累很多,太宗皇帝就知道自己离大限越来越近了。
  现在海贸专营的事做得不错,朝廷已经开辟了到波斯的航线,以前很多叫波斯商人赚取的中间利润,已经部分归了朝廷。日后史书工笔,自然要记一笔的。现在太宗皇帝要做的,便是稳住朝堂局势,扫除不稳定因素。
  太宗自己经历过夺嫡,有个亲儿子谋反未遂,甚至在水澜的梦里是成功了的。现在太子的地位是稳固的,但是之前有人传司徒卓夫妻闲话的事,太宗也不会一点瞧不出用意。
  所以小小用了一计,果然就叫司徒瑾露出了马脚。都是皇孙,太宗皇帝这个年纪,也做不出因为传谣,就重罚司徒瑾的事,就将修皇陵的事交给了司徒瑾,小小惩戒。
  但是司徒瑾不过刚刚弱冠,就暴露出野心,就是去修皇陵,也觉得是沉重打击,暗中恨上了司徒卓。
  有些事,即便朝中大格局已经和前世截然不同,竟然还是发生了。
  这年的夏天异常炎热,就是寝殿内放了好几盆冰,太宗皇帝依旧觉得烦闷不堪,然后就接到了八百里加急的信报,朝廷军和西海国军队发生冲突,打起来了。


第100章 黛玉跟司徒卓……
  黛玉跟司徒卓说:“就藩的事; 大约暂时是走不成了。”
  司徒卓点头道:“临阵换帅是兵家大忌,除非朝廷吃了败仗,现在西海沿子还得南安郡王顶着。不过这对于南安王府倒是机会; 这次若是立了战功,至少可以将功折罪了。不过自本朝立国以来; 西海沿子就没打过仗; 这次西海国又是以命相搏; 久疏战阵的南安王未必能讨到便宜。”
  黛玉道:“断人财路等于杀人父母。自从海上到波斯的商路被打通了,多少原本途径西海国的商队现在也开始组织海贸; 西海国作为贸易途经国; 现在抽的利税只怕降得不少,才会逼得开战。”
  前世西海国也是今年和朝廷开战,那是因为九皇子逼宫之后; 朝野动荡,西海国瞧出机会。今世朝廷权利稳固; 但是因为西海国被打量挤压了利润空间,依旧选择了和朝廷开战。
  司徒卓道:“西海国选择和朝廷开战的原因倒是好理解。我不理解的是他们哪来的信心敢和朝廷开战?”
  黛玉道:“南安王一系执掌西北兵权,只怕西海国瞧出南安郡王治下的西北不堪一击; 才会下决心进犯。”
  司徒卓点头道:“若是南安郡王一败; 估计日本就要趁机进犯。”
  现在大灵朝人称日本为倭国; 不过司徒卓在和黛玉说话的时候,喜欢称日本。
  黛玉道:“恐怕还不止,现在西海沿子已经打起来了; 四方邻国都在观望; 西海沿子一败,恐怕北狄也要趁机谋求不再朝贡。倒是粤海,我相信忠靖侯治理地方的本事; 南越未必敢造次。”
  司徒卓叹道:“真是苦了百姓了。”
  这个话题太过沉重,黛玉沉默了会子道:“明日我想回娘家一趟。”
  司徒卓道:“明日休沐,我和玉儿一起去拜见岳父岳母。”
  黛玉点头,回房写了帖子使人送去。
  次日一早,黛玉夫妻两个回了林家。太宗皇帝已经发了话,让司徒卓夫妻去西北就藩,结果二人尚未出发呢,西北就打起来了。林如海夫妻两个在这件事上多有担心。
  贾敏就曾问林如海:“老爷,若是南安郡王抵不住西海国军,难道要玉儿她们前往西北督战?”
  林如海道:“卓郡王既然封地在西北,按理该当如此的。”
  接了黛玉夫妻回娘家的帖子,贾敏早早就开始准备了,吩咐厨房做了一大桌子黛玉爱吃的菜。
  黛玉很是高兴,还逛了逛自己以前常驻的院子,又和英莲说了一阵话,才入书房谈正事。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局势几何,林如海亦瞧得明明白白了。
  做父母的,惟愿儿女平安,林如海嘱咐司徒卓道:“瞧如今局势,若是南安王得胜,则是战事结束之后,王爷和玉儿才会就藩。到时候一道圣旨让南安王回京接受嘉奖,王爷再去就藩,便什么乱子都不会出就可平安交接。若是南安王战败,王爷前去督战,虽是战事重要,王爷也千万注意自身安全。”
  司徒卓道:“谢岳父提点,小婿记下了。不过,我觉得西海沿子的战事不容乐观。”
  “为何?”贾敏一听不乐观就紧张了。
  “西海国与朝廷比起来不过是绰尔小国,这样的国家犯错的空间很小,一个决策失误就会引来亡国的风险。就算勉力撑过去,也会因此休养生息许久都养不上来。如此前提之下,西海国主动犯边,除了确然在商路上的收益越来越小而外,也定然是瞧出南安王不堪一击。”司徒卓道。
  贾敏最是信任黛玉的,听司徒卓如此说完,就转头去瞧黛玉。黛玉轻轻的点了点头。“但是我们也不是什么都不能做。”黛玉补充道。
  “能做什么?”贾敏忙问。
  “屯粮。”黛玉道。
  就算没有战事,朝廷也会屯粮。现在西海沿子起了战事,朝廷征调运送粮草的队伍已经出发。
  临阵换帅是兵家大忌,但是粮草保障却一日不能或缺,再说,朝廷休养生息三十多年了,跟区区西海国打仗,后勤保障绰绰有余。
  因为朝廷在这方面的准备足够充分,用不着黛玉单提一嘴。但是黛玉提了,定然有她的用意。果然林如海夫妻和司徒卓都瞧着黛玉等她的下文。
  黛玉依旧是用惯常平静的语气道:“北狄擅长做各类风干牛羊肉,这类肉食利于保存、携带,而且可以取出直接食用,而且十分顶饿。一个兵士如果能携带一壶水和足够多这样的肉干,便可保持数日持久的战斗力。
  而朝廷的军粮,仍然以各类谷物为主,扎营之后要搭灶做饭,自需多花许多时间。而且谷类黍类虽然食用之后很快会有饱腹感,但是在打仗这样的高强度消耗下,其实不如肉干顶饿。趁现在我们和北狄邦交关系不错,北狄又在修养复苏期间,朝廷可以多买肉干,给将士们每人配备一些。”
  没有冰箱的年代,将士出征,唯有粮食、腊肉之类可以存放久一些,蛋白类的刚开始或许还有供应,投入战斗一段时间后,将士的营养补充方面,蛋白质会越来越缺。
  牛肉干是可以存放许久的熟食,据传也是成吉思汗的军粮。比之中原军队的军粮,牛肉干有着天然的优势。朝廷军队的规模大,饮食习惯也不适合用牛肉干代替主食,但是在原本的粮草基础上配备一些牛肉干,对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会有大的帮助。
  林如海听完,道:“这法子不错,一旦起了战事,便鲜有几个月能结束的。现在多囤积北狄肉干,以后自会用上。为父朝会上会跟皇上提。”
  司徒卓插口到:“岳父大人,我现在在兵部行走,此事宜我先谏言。岳父在军饷预算上支持便可。”
  林如海点头道:“此事倒是你们兵部提出来较好。不过户部掌管全国钱谷之事,我倒是可以提议国内也大量做这样的熟肉干。既是于战事有利,全靠买终究不如自己国内有产出。”
  大灵朝疆域辽阔,北方也有大片的草场,也有牧民会做这个。
  回王府之后,司徒卓还问黛玉:“玉儿怎么突然想到军粮的事?”
  黛玉道:“其实我想的不是军粮,是行业。西海国疆域和大灵朝不能比,人口也有限。战争打的是消耗,西海国即便一时得势,终究成不了气候。但是航海若是成功,便有可能让这个世界的后世摆脱百年屈辱。航海上除了带惯常那些粮食、肉类,也可带大量牛羊肉干。”
  司徒卓笑道:“我总觉得我足够爱国了,没想到玉儿你比我更甚。”
  次日,司徒卓就将采购肉干的折子递到了御前。太宗皇帝看后,十分满意,还留司徒卓在上书房谈了一阵对西海沿子局势的看法。
  战争么,总司讲究个好兆头。若是太宗皇帝不曾听水澜说过朝廷兵败西海沿子的事,对司徒卓此言只怕要认为不吉;但是提前知道了结局,太宗皇帝只会觉得司徒卓果然有见识,有预判性,对其乃是良弓的事越发深信。
  采购军粮这种事,都不用在朝会上讨论。太宗皇帝只将文丞相、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京营节度使叫到宫里商量了此事。
  叫司徒卓说,兵部尚书严博天乃是朝廷几大尚书中最平庸的一个。许是朝廷承平日久,竟叫这样的人当了尚书令,难怪前世堂堂大灵朝会战败和亲,难怪兵部尚书之位竟然叫贾雨村那样的人取代了。
  严博天对于此事的态度是:“北狄归顺朝廷不久,若是此时就大量购买他们的肉干,岂不是帮扶其恢复国力么?将来不知道会不会养虎为患?”
  文丞相道:“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国之邦交,从来不是按住邻国限制其发展,而是将自己国内治理得更好。限制他国的时候,自身也会付出许多人力物力财力,拖累自身发展。若是购买北狄的肉干,能够有助于北疆的战事。光是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