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黛玉自然也知道父亲既然同意将墨韵几个报官,便想好了借此事提醒一下太子妃姑姑。但是这几日父亲都没提这件事,可见在父亲看来,此事不急。那么,黛玉则不得不催促一下父亲。
  现在东宫剩下的自救时间,已经不足半年。就是快马加鞭的将信送去,黛玉只担心时间不够。
  经黛玉如此提议之后,林如海认真考虑了一下,因他不知东宫的处境已经十分凶险,依旧觉得抢这两月的时间不是十分必要。当然,就是送礼的队伍早出发几日,也没有多大坏处,便就如此定下来。
  三节两寿的礼,皆有定例,置办起来不难,林如海和贾敏商议着,也让黛玉照着单子学着置办,贾敏为其掌眼把关即可。
  贾敏经过柳行的精心调理,不管病痛全祛没有,精神头是足了不少,眼见有老成的管事帮衬着,黛玉将内宅打理得不错,便也乐得静养。
  她如今想得开,林佑那样紧急的情况,都让黛玉救来了回来,不是祖宗保佑是什么呢?自己若强撑着病体理事,坏了身子,不能送闺女出格,不能娶一房满意媳妇,才是愧对祖宗呢?若自己真心疼黛玉,便快些养好了身子,再将黛玉肩上的担子摘了,省得两头没抓住。
  今年的礼,大部分是按往常的例走的,但是亲近的人家,也要添一二分。林如海今年升兰台寺大夫,点两淮盐运使,可是升了官职的,节礼自然水涨船高,当然,别人送到林家的礼也会添的。
  黛玉翻看了林家外放以来送的礼单,综合一下拟出今年的单子来,再酌情添减,便拟出了今年的礼单。大部分都因林如海升职添了,也有减的。比如荣国府二房。
  荣国府二房用林家人的话来说,便是有仇。但是就目前的证据来说,荣国府还当真能推个干净。黛玉想了一下,直接把旧年二房送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的送回去了。
  墨韵和孙宽夫妇都送到了官府,荣国府迟早得知道林家已经查到当年的事了,面子功夫自然就不用做了。至于贾母和长房那里。凭良心讲,外祖母对自己的事,虽然算不得十分周到,但是没有外祖母,前世自己在荣国府的日子只有更难过的。一来看贾敏的颜面,二来看前世的情分,贾母那里的节礼和寿礼,黛玉都按以往的份例准备了,没增没减。
  还有便是荣国府长房。长房之于林家,仇恨自然是没有的,至于情分么,除了贾赦和贾敏的血脉情分外,好像也没别的。但要让黛玉说,前世贾琏夫妻相较于其他人,对自己也算照拂了。黛玉给荣国府长房备的礼自然便添了一二分。
  另外宁国府的礼也添了。如今袭爵的是贾敬,贾敬还在兵部任右侍郎。原著里,黛玉进京时候,贾敬已经避入道观了。那么贾敬避祸,也发生在太子落罪之后。如今太子安好,贾敬也是宁荣二府实权最高的人。除却这个,贾敬还是太子伴读,从利益捆绑的角度讲,宁国府和林家关系更紧密一些。
  至于东宫的礼,黛玉也自是添了些。东宫不缺好东西,难得的便是周全二字。当然,节礼都是其次,最最要紧的便是林如海的亲笔信。林如海探花之才,写这封家书也不讲文采斐然。只用简单词语平铺直叙,并无夸大,也无渲染,偏偏读之令人觉得惊心动魄。
  林如海写信的时候黛玉就在书房,写完之后直接将信递给黛玉看了。黛玉看完,忍不住暗暗咋舌,父亲写的都是大实话,都是发生过的事情,就是不知道太子妃姑姑看了会怎样。
  这头林如海的信写完,那头黛玉的礼单也理完了,不但京城的亲朋戚友该走的礼十分周全,连苏州老家和扬州任上,之前任职的九江还有来往的人家,的也都一并理出来,宝庆堂的柳行也有一份。当然,就近的礼单虽然理出来了,倒不急着置办。等临近节下了,再置办齐整送去不迟。
  贾敏看过黛玉理的礼单,颇为感动。王氏那样害林家,林如海父女并未迁怒贾母和贾赦,这自然是瞧在自己面上,可见是看重自己的。
  “就这样挺好,也无需添减什么。只一样,林忠夫妻还没回来,这一回却是派谁进京才好?”贾敏道。
  林忠是林家外管家,日常管着京城的田庄铺子收租和京城礼物往来。林家是士族,即便如今外放,维护京城人脉也是一等一的大事,林忠幼时就和林如海一起念过书,让他跑京城节礼是最妥当不过的。不过现下,林忠刚上京送过端午节礼,此刻应当还在回城路上。
  林如海道:“你呀,就是爱操心。难道除了林忠夫妇,咱们家就寻不出可靠的管事了不成?我瞧着,张河就不错,再多派几个机灵的管事并婆子同去,便妥当了。”张河当年也是林如海幼时长随之一,也是一起念过书的。而且张河也经常跑外省礼物往来,也都是稳妥可靠的。这才刚走了苏州老家的端午礼回来。
  贾敏听了,便没再说什么了。
  林家刚整顿了一番,下人们办事没半点拖沓,也不敢敷衍,很快,诸般节礼就置办齐整。临行前,又嘱咐了这回进京的诸人一遍,到谁家走礼,该注重什么礼节,如何应对,都对答如流了,林如海才打发一行人随护送盐税入京的官船同行。


第12章 从扬州入京,走的皆……
  从扬州入京,走的皆是大运河水道。因运河沿岸皆是繁华之地,人烟阜盛,这条路倒是极为成熟,只有几个僻静路段有水匪出没。但盐税,向来是朝廷纳税大户,不但有盐政衙门的官员衙役,还有户部官员随行,另有专门军队押送。那些水匪就是再胆大包天,也不敢将主意打到盐税上。
  林家送节礼是派的自家的私船,既然搭的不是官船,自然不怕被言官参公器私用;然而林家的船跟在官船后头北上,毕竟白捡了官方的护卫,林如海父女倒不用担心劫匪问题。
  官船护送盐税银两,自然不敢在路上耽搁,按黛玉的估计,不过十来日,林家的节礼便要进京。
  至于林家家中,因为贾敏生病,今年的端午节,林家便没怎么走亲访友,只各处走了礼,一家人在家倒也安生。端午过后,衙门复又开门办事,林家墨韵、孙宽夫妻的案子便判下来了。
  墨韵、孙宽夫妻都是林家的奴才,林家有身契,实则自行处置也不违国法。林家之所以将这样的事报官,是想将林家的事摆到台面上来,给京城的东宫提个醒。好比后世的明码发报。
  其中墨韵受人蒙蔽害主,所犯罪行最重。至于孙宽夫妻,他们算是墨韵的同谋,但是孙宽家的咬死了不知墨韵害人的事,只是给墨韵联络贼子行了方便;孙宽虽然收了冷子兴不菲的财物,但孙宽咬死了只是正常的人情往来,官府也的确没找到孙宽谋害幼主的罪证。
  但是这些皆不重要,三人因是林家奴,尤其孙宽夫妻乃是家生子,不过官府打了板子,记录在案之后,交由林家处置。
  墨韵虽是丫鬟,但是当了大丫鬟之后便不做重活了,养得鲜花嫩柳一样的,杖责的时候,刚开始衙役倒没容情,几下下去,见墨韵受不住,衙役心下不忍,便收了些力。养个十来天,墨韵能够下地,黛玉想了一下,干脆将墨韵送到了官牙。
  若是林家这事没报官,很多人家是喜欢用这种累世书香世家调|教出来的下人的,那规矩气度都不一样。但是墨韵可是背主的人,哪里有人肯买,这一节,林家人都想到了。
  墨韵为情行差踏错,到底性命保住了,如今落得落罪发卖,原以为表哥会来赎买自己,等了好几日,却哪里有傅试的人影?墨韵等得望穿秋水,后听牙婆说盐政衙门的林老爷也在寻傅试呢,那龟孙早就跑得不见踪影。墨韵这才知道傅试不是可以托付之人,后悔莫及。
  这桩案子造成的危害不算极大,案犯判得也不重,但是谈论的人却颇多。无他,林家前朝便是江南望族,本朝又是四代列候,太子妃的兄弟,荣国府的女婿,这谈资十足啊。紧随林家提前送中秋礼入京的脚步,扬州这桩案子也一路北上,传入京城。
  而京城里,却正在发生一件和林家没什么关系,也有关系的事。
  太子殿下的嫡长子瑞郡王要择侧妃。消息一放出来,家中有适龄淑女的人家动意的极多。瑞郡王今年二十有一,不过一个正妃两个侧妃,也是因为这个身份,身边只有三人实在极少了,还不如京中有些富贵人家,如今协理后宫的甄贵妃和周贵妃才在太宗皇帝耳边提了一嘴。
  因这件事,太子妃还吃了挂落,说瑞郡王都年过二十了,房里才这么几个人,怎么服侍得过来,可见太子妃对瑞郡王不上心;连瑞郡王妃都被传了善妒。当然,这个事只敢私底下传,没人敢到太子妃和瑞郡王妃跟前儿说的。
  不管怎么说吧,总之这话传得东宫和瑞郡王府都知道了。还是瑞郡王亲自到太宗皇帝跟前儿说原是自己趁年轻,想多求上进,原不是母妃和郡王妃的错,又杖毙了乱传话的小宫人,这事才没人说了。
  说是没人说了,瑞郡王府要择侧妃的事也这样定了下来。
  要说起来,瑞郡王这事儿,怎么着都能被人挑不是。如今是王府的人少,被人挑了太子妃和王妃的不是;若是瑞郡王纳他满后院的侧妃姬妾,又得被人说瑞郡王好色不上进,太子妃教子无方,瑞郡王妃不思规劝了。有人刻意使坏挑不是,怎么着都是错处。
  而东宫的处境,便是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
  今年太宗皇帝六十有一了,在皇位上坐了三十多年,就是太子殿下,也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了。太子这个身份,自然尊贵,但是也危险,就是权力斗争的众矢之的。不但亲兄弟们虎视眈眈,就是年岁一天天见长,精力一日日不济的太宗皇帝,对太子也有隐隐的防范。
  毕竟君临天下的人,如果身侧有个人日日等着你死了继位,已经等了二十多年了,换谁也不会舒服。太宗皇帝年轻力壮的时候不觉得,如今越发觉得处处有些力不从心的时候,对太子的心态难免变得微妙。
  这种情况下,太子夫妻自然小心谨慎,不敢丝毫懈怠。能做二十多年太子还没叫人挑到错处,太子和太子妃都是厉害角色了。但是你东宫不犯错是吧?那还偏有人从瑞郡王的內帷着手?这手段下作啊,下作归下作,但是有效。
  这是整个东宫的处境,但是在政治敏感度低些的人家,还真看不出来东宫的难处,人家就只看到东宫的尊贵和可以预见的权利顶峰了。譬如荣国府。
  荣国府有个长孙女生于大年初一,取名元春,今年一十六岁,生得端庄秀丽,也知书识礼,自幼养在荣国府老封君膝下。
  女孩子家,一般来说十二三岁便开始相看人家了,越是出身高门的女孩子,相看得越发早些,就算家中想多留一二年,也是早早定了亲的。无他,豪门贵族佳公子,也都紧俏着呢,你定亲晚了,就是女孩子自身出众,也难择好亲。所以但凡豪门贵族家的女孩子迟迟不择婿,多半是打着进宫参选的主意。
  贾元春,因生日巧,荣国府上下皆言大姑娘有大造化,是打小就按入宫的路子培养的。
  现在瑞郡王择侧妃,荣国府便动了意。
  瑞郡王是太子的嫡长子,只要太子一登基,只怕就是要封太子的,再进一步,便是人人可以预见的前程了。熬到那时,瑞郡王现下的侧妃,便是从郡王府一路陪着熬过去的,最差都是封妃的前程;稍好一些便是贵妃。若是更进一步……
  当然,现在太宗皇帝还在龙椅上稳稳当个的坐着,太子登基这些话,是没人敢说的,那不是咒当今死么。但是意思人人都明白,而且太子都稳居东宫二十多年了,许多人家都觉得,还是太子殿下的胜算大。那么瑞郡王侧妃的位置,便颇抢手。
  荣国府荣庆堂内,贾王氏服侍贾母用了午膳,便叫贾母留下来了。将丫鬟都打发出去,贾母问:“瑞郡王府要纳侧妃,也不晓得这次纳几个,你们夫妻若有意,便选了好中秋礼给敏儿送去,托敏儿问问。”
  彼时,扬州发生了什么事,荣国府还无人知晓。王氏自来和贾敏不睦,自然要略谦两句,依旧一副端庄温和的脸,道:“姑老爷虽然是太子妃殿下的兄弟,这件事怕是林家不太能说上话。”
  贾母道:“太子妃就姑老爷这样一个兄弟,让姑老爷家出面,也不必大张旗鼓。侧妃不比正妃,正妃需要皇上和几位娘娘掌眼,侧妃只需太子妃殿下和瑞郡王妃点了头,出身也好,这事便成了。”
  元春出门顶的是荣国府嫡长孙女的名头,但是真要正经论起来,是六品工部主事的女儿,就算到瑞郡王府做妾,都还不一定够格。但是因着有林家这门姻亲,因着太子妃是女婿的嫡姐,贾母便觉得,国公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