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珠双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绛珠双生-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嫣玉只知君心难测,古往今来就从未有过例外。
  想当年先皇庄帝和穆皇后也曾两相恩爱可昭日月,最终也是这般惨烈的结局。
  可面对痴着的郁明,嫣玉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无论如何你都是陛下的嫡妻元后,是先皇亲定的太孙妃,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嫣玉才正色与郁明道,“那些丽人秀人终究只是不起眼的妃妾,你何必与她们计较。陛下与太后都很在意嫡庶尊卑之位,断不会有让妃妾逾越之事发生。”
  郁明听着嫣玉这般说来,也只是闷闷地点头。
  看见亭台那边的丽人都已散去,郁明才又道:“你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知,不过是我心里在作祟罢了。母亲说要做有容人雅量的贤后,可我不想这样的,从古至今的贤后除了一个贤名还有什么?我素来就不是那般大贤人。”
  嫣玉听着她这话也很是心疼,既入深宫便已是身不由己。
  为何却依然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地入宫想要成为后妃,将一生都困在四四方方的深宫之中。
  元春也在丽人之列,不日便将封妃;荣宁二府都会为此而欢喜,毕竟这也是他们送元春进宫的目的所在。
  嫣玉从未见过元春,但方才遥望亭台仿佛看见了一抹与探春有几分相似的身影。
  只是她恍若未见,收回目光仍与郁明说着话。
  因郁明身子重不便多行,嫣玉陪同郁明在外面走了一会儿就反身回去太后宫中,毕竟他们进宫拜见也不能在宫中久留。


第73章 
  出宫时坐在马车里;穆莨很认真地告诉嫣玉,太后对新弟媳很满意。
  嫣玉闻言才回头略有些惊讶:“我们便算是暂时过关了?”
  “嗯。”穆莨点头,显然也很是欣悦于这个结果;“太后身在宫中,也不可能对我们外面的事情全然了如指掌。”
  “那太后可还有说别的?”嫣玉尚有一丝忧虑。
  穆莨思索许久才犹豫道:“太后让我们早日生育子嗣,如今穆家便只剩我了。”
  嫣玉早觉得太阳穴微微胀痛,便知必不简单,如今听来果真是如此:“那我们要怎么办?”她探看着穆莨的神情;追问,“若我们真在这里生下孩子;等我们回到离恨天上又怎么办?到时候我们真能完全断了对孩子的念想吗?我们要想清楚再做定夺。”
  “我们好歹是一世夫妻,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关系。”穆莨嘟囔着,但也是认同嫣玉的担忧;“我知道这不成。让我再想想;总还有别的办法。”
  嫣玉点着头,也在心里想着此事该如何善了。
  两人俱是心事重重地回到东安郡王府。
  按照规矩在新妇进门次日是由长辈带领认识夫家的亲眷,但因为东安郡王穆家只剩太后和穆莨姐弟二人之故;这认亲也便省了。
  穆莨是不管内院之事,也便只由嫣玉这个初进门的新妇管束着规矩。
  但她毕竟是新媳妇;对东安郡王府原来的情况不清楚;又没有婆母提点教说;只能看着账本摸索一二;幸而内院侍奉的或是嫣玉的陪房或是新进来的仆妇;都是毕恭毕敬的恭顺,不似别的公侯府邸奴仆自倚资历深就对新妇阳奉阴违。
  好不容易忙完了院里诸事;逾白端上刚煮好的碧珠茶,为嫣玉轻揉着肩背:“王妃辛苦了!”她改口倒是快,嫣玉刚成亲就从姑娘变成王妃。
  嫣玉抿了一口茶;才感慨道:“从前跟着母亲学管家里大小诸事,见母亲都是整整有条,未曾想细看起来竟是这般琐碎。”
  “王妃想来还不习惯。”逾白轻笑说。
  “许多事情倒不急于一时。”嫣玉只道。
  透过雕窗看见穆莨路过廊下正朝这边过来,嫣玉就放下茶盏起身,正好见到穆莨推门进来,就含笑着:“王爷。”
  许是因为从前数次夜会的习惯,穆莨并不习惯在与嫣玉共处一室时还有其他人在屋里,就挥挥手示意逾白出去。
  逾白低眉笑着应下,合上门候在屋外。
  “他们总跟在身边,什么话都不好说了。”穆莨感叹。
  “至少可不必像从前那般偷偷摸摸了。”嫣玉笑意盎然。
  “那便是我们难得心有灵犀。”穆莨在檀木椅坐下,别有深意道。
  嫣玉自是不与他攀扯此事,只谓说:“我是听见你吹的曲调,才出来与你相见的。”顿了下又说起,“不过你的曲子吹得不错。”
  穆莨却略有怅然:“来年君来折杨柳,杨柳散尽已无忧。你听过《折杨柳》的调子吗?”
  听他提起折杨柳,嫣玉想起薛洛曾提起过折杨柳的往事,才恍然明了。
  “听说那是河清公主和薛将军写的曲子,《折杨柳》。”嫣玉思索片刻才道。
  “是。”穆莨点头。
  到如今嫣玉岂能不知,在穆莨心中这一世是最不一样的,不似从前无数次历劫轮回那般只是黄粱一梦,他是真切地在意此时此世的一切。
  正这时听见外面有人匆匆而来禀报:“禀王爷王妃,中宫大喜。”
  穆莨猛然起身快步朝门外走去,嫣玉也跟着过去,推开门就看见穆莨的小厮跪候在院里,听见声响才禀道:“宫中皇后娘娘诞下皇长子,陛下太后大喜。”
  闻此消息嫣玉惊喜之余又惊讶,今日在太后宫中见到郁明尚且安好,她们还一路说着话。不过既有宫中报喜,想来皇后与皇子均安。
  庆和四年夏,皇后徐氏诞下皇长子,陛下赐名为征,以大赦天下相贺。
  京城喜气融融,皆为皇长子降生相庆,王侯家亲喜祝。
  到嫣玉出阁三日回门之际,与穆莨在堂上向林如海和贾敏行礼问安。
  贾敏见到女儿女婿既欢喜又酸楚,见林如海和穆莨正说着话,就拉着嫣玉回屋里说体己话。
  “嫣儿,姑爷待你可好?”贾敏细细打量着嫣玉,仿佛她已是远行离家多年,如今终于母女相见,她是多么担心女儿在外面会受了苦。
  嫣玉眉染笑意:“母亲放心,王爷待女儿很好。”
  贾敏打量着她若木逢春之色,才稍稍放心,又问:“听说前日太后召你们入宫见驾?”
  “是。”嫣玉微微颔首点头,“太后很是和蔼。”
  “太后原是东安王府的大郡主,是穆皇后的侄女儿,年少时性子最是温软善良的,旁人都唤她活菩萨。”贾敏很是感慨地说起,眼眶也不禁湿润了几分,“后来被选为太子妃,与昭明太子也是恩爱有加。只是没想到后来却是这般风风雨雨,真是世事难料,幸而如今可算是一切苦尽甘来了。”
  听着贾敏这般说来,嫣玉诧异:“原来母亲从前也与太后相识?”
  贾敏苦笑:“那时还是太宗在位,四王八公往来密切,几家的女孩子都是相识的。你婆婆是庄家姑娘,与史家是几代姻亲,我同她在幼时便相识······”说起这里贾敏的脸色却突然变了下,才继续道,“还有蓉姐姐······”
  贾敏所说的蓉姐姐便是甄太太,听说她在甄家落败后没多久就死于流放地。
  毕竟曾是姊妹一场,如今想起来也是唏嘘不已。
  江碧连忙给贾敏递上绢帕,贾敏却摇头仍让她退下,才叹气道:“算了,都是陈年旧事了,不提也罢。”
  “母亲说的正是。”嫣玉也附和着说起别的事情,“前日宫中传来喜讯,皇后娘娘诞下皇长子,陛下和太后可很是欢喜。”
  贾敏这才展笑:“陛下大赦天下,可见对皇长子的重视疼爱。”
  嫣玉也笑着点头。
  明日皇长子洗三礼,朝官命妇皆进宫相贺,到时贾敏和嫣玉也需进宫赴宫宴。
  母女正说着话时,就听见外面有人小跑着过来,丫鬟打了帘子,才见黛玉进来;许是来时匆匆,连鬓上的珠花松了几分都未有觉察。
  回头见到妹妹,嫣玉骤然站起来,就定定地望着黛玉。
  “姐!”黛玉跑过来紧拥着嫣玉,顿时泪如雨下地呜咽着,“姐,我好想你!”
  她们姊妹自出生至今,还从未分开过,如今不过相别几日便如隔春秋。
  嫣玉也双手抱着妹妹,默默落着泪;她又无数话想与妹妹相说,可却被堵在喉中不知如何说起。
  贾敏看见两个女儿也是不由落泪,直到听见帘子再被卷起,琰儿虽是匆然但也不急不缓的样子,进屋才扬声唤着:“母亲,大姐姐,二姐姐。”他似乎有些手足无措地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两个姐姐。
  听着弟弟的声音,黛玉才不舍地放开嫣玉背过身拭泪,模糊不清地道:“姐,别看我,我现在一定很丑!”
  拭了泪姊妹俩才坐在贾敏边上,琰儿也在下首的交架椅坐下,安静地听母亲和姐姐们说话。
  黛玉紧紧拉着嫣玉说话:“姐,姐夫对你好吗?你会不会欺负你?”
  嫣玉轻笑:“这是没有的事!别乱想了。”
  “可我就是舍不得姐姐。”黛玉轻靠在嫣玉肩上低声嘀咕。
  “你也是快要成亲的大姑娘了!”嫣玉浮起几分笑意,抚着黛玉垂下的几缕青丝;黛玉立刻用丝帕掩面佯作要不理她了。
  史瑾和嫣玉的亲事也将近,就定在三个月后,如今她也正值备嫁。
  在屋里又说了一会儿话,贾敏就到前堂待客。林家的新婿回门省亲宴只邀了亲近的几门亲戚来见。
  史太君与邢、王夫人及宁府的珍大嫂子作为贾敏的娘家亲眷自在其列,还有徐家的大奶奶虞氏和去岁进门的二奶奶赵氏,这赵氏也正是赵岳的旁系侄女,保龄侯夫人方氏和庄史氏也同行而来。
  至于男宾那边便与林如海在外院叙话吃酒,嫣玉素是不相识,就跟在贾敏身边同太太奶奶们说话。
  却因徐家两位奶奶也在,如今皇长子初生盛况,徐家可谓水涨船高更不同于往日,更是有人费尽心思来要巴着徐家讨好。
  虞氏甚是不堪其扰,只借口更衣退席。
  嫣玉喝了两盏酒,就撇下一众侍奉寻了借口出屋散酒,恰好看见虞氏坐在水榭边沉思赏鱼。
  “谏大嫂子!”嫣玉出言唤她,虞氏才恍若初醒般回头见是嫣玉才轻笑:“是嫣妹妹啊!”
  嫣玉笑着过去:“这日头闷热,大嫂子可好生保重。”
  虞氏神色怔怔,半晌才舒颜:“多谢妹妹关心,我省得的。”
  其实真正让徐家忧心的是这灿烂盛况,正因为徐家曾逢落败才知其中苦艰,如今顶着皇后母族的名头自是无限拥簇,可见过平丰之乱的险恶和动乱又岂敢有丝毫松懈。
  嫣玉转身离去时还回头望虞氏那边张望了两眼,才朝前院席宴回去。


第74章 
  嫣玉回到宴席上陪在贾敏身边;突然耳尖的听到史太君和贾敏似乎在提到探春的亲事诸如此类的话,她就侧耳细听,面上仍不动声色。
  “三丫头最是妥帖的孩子。”史太君似有叹息。
  除却嫣玉未曾谋面的元春大姐姐;在三春之中迎春和惜春确是远不如探春。记得在荣国府时曾无意听丫鬟婆子论议起探春,说三姑娘可最是厉害了得,只可惜不是太太肚子里出来的;那时嫣玉尚且不以为意,即便探春不是嫡出也是公侯小姐,亲事自有老爷太太定夺;如何也轮不到她们在背后乱嚼舌根。
  如今迎春已嫁,做的是理国公府三奶奶;纵然只是续弦在旁人看来也是再好不过的姻缘。如今想来多加感慨,若迎春许了那秦举人又不知会是如何光景,也许这就是迎春的命中注定。
  探春只较林家姊妹年幼些许;本早已到谈婚论嫁的年岁;可贾家惯于将家中姑娘留到年岁再议亲,难说是否是有何种缘由。
  嫣玉无意再听下去,大概也是诸如此类的事。
  贾敏又向史太君问起凤姐如何;自从凤姐怀孕后就鲜少似从前那般出门待客,兼之贾敏近日忙碌无暇相见;也不知凤姐近况。凤姐这胎怀得不易;偏又发生了那档子怪事;贾敏感慨凤姐还能憋着一口气只等着将如此要事告诉她;也对凤姐多留意了几分。
  “凤丫头近来身子也总不痛快。”史太君叹道;“也就让三丫头跟她大嫂子学着管事。”
  贾敏点头:“几个丫头也是该学着管事了。”
  迎春性子木讷,但她是做小儿媳的;上头有两个厉害的嫂嫂坐镇家宅,无需她出面说话。但探春和惜春姻缘大事都尚未定下,若为长媳宗妇还要操劳里里外外大小事;自是不似在家做姑娘这般闲适。
  而贾家等的是元春册封的机会,寻常公侯小姐和宫妃之妹可是天壤之别,到时候探春和惜春也能许配到更好的人家。
  徐二奶奶赵氏也是年刚及笄,论起年岁比嫣玉黛玉还要小一个月,初为人妇也还是小女儿心性,就在那边同黛玉笑说着话。
  嫣玉端着酒盏过去,赵氏回头望过来,黛玉已起身欢快地唤了一声姐姐。
  “表姑奶奶。”赵氏也笑道。
  “二嫂子。”嫣玉笑着点头在旁边坐下,将酒盏放置在一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