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珠双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绛珠双生-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贾珠认真听姑母说着话,才接话笑说:“老祖宗向来疼我们小辈,待见到表弟表妹们定然欢喜。”
  黛玉也觉得这个表兄说话很好听,难怪曾听母亲说起舅父家有一位珠大哥哥在同辈兄弟中最是出众,就连父亲都是赞不绝口。
  贾敏又和贾珠说了一会儿话,就让柳嬷嬷带他去上房歇息。
  乳娘抱琰儿下去喂奶,嫣玉和黛玉也由乳娘带回去,贾敏才唤钱易媳妇进来将各家送来的礼单整理入库。
  甄家也送了贺礼过来,是甄太太封氏身边的陈娘子送来。
  到琰儿满月宴那天,封氏带着女儿英莲亲自来贺;小英莲穿着水红色白杏绣裙,领子上别着一朵杏花,乖巧跟在甄太太身边。
  扬州城中有头有脸的夫人太太都上门相贺,贾敏与她们在正堂寒暄说话,又安排了姑娘们一同去玩。
  徐舅母最年幼的孙女徐郁明也已十二岁,在姑娘们中年岁最长;且徐家与林家往来亲近,郁明常随祖母母亲来林家,与林家表妹也相熟。还有姑苏庄家的八姑娘庄慕,庄慕的母亲是史老太君的侄女史氏,与贾敏是表姊妹又一起嫁到江南;庄慕年岁尚幼,只会跟在姐姐们身后,因她听话乖巧也愿意带着她一起玩。
  难得家中来了这么多小伙伴,黛玉也很高兴,带着小英莲过去。
  郁明和嫣玉性情相似,也很是聊得来。
  郁明是徐家娇宠着的幼女,活泼开朗,俏丽而不失端重。
  “明姐姐,嫣姐姐。”庄慕跑过来找郁明和嫣玉,“我们一起去踢毽子吗?”
  嫣玉和郁明跟着她过去,丫鬟已经拿了毽子来给姑娘们。嫣玉想着黛玉的身子不好,也许该让妹妹多活动下筋骨,就也和她们一起踢毽子;而英莲年纪最小,只能在旁边看着几个姐姐玩起来,欢乐地拍手称好。
  郁明被一群妹妹围着唤姐姐,整个人也神采飞扬起来。
  “慕妹妹,听说庄大人就要调回京中了,你也要离开?”郁明无意间从父母处听来的消息,如今想起向庄慕问起。
  庄慕的小脸立刻就皱起来:“父亲说京中冬寒夏暑,就让我随祖母一同留在姑苏。”
  这位庄家八姑娘是有名的药罐子,据说当初庄老爷赴姑苏上任时她也病了一路,好不容易才熬到姑苏;这几年仔细将养着才稍稍好转,能从屋里出来和姊妹们说笑玩闹,纵是如此也让乳娘嬷嬷很是提心吊胆。
  嫣玉曾用灵力悄然查看庄慕的身体状况,却发现她的情况跟黛玉并不同。黛玉是娘胎里落下的病根,如今渐长也并无大碍;而庄慕却被寒毒盘踞着身子,将她的身子完全拖垮了,只能一生与汤药为伴。嫣玉心里感慨着好好的女孩却这么可怜,她可要保护好自家妹妹玉儿。
  五个姑娘玩了一会儿,突然毽球越过围墙飞向外面,嫣玉撩起裙子小跑过去捡,庄慕也好奇的跟着她跑去。
  “慕妹妹,我自个儿就行了。”嫣玉回头跟她道。
  庄慕听话的停下来,却突然看见钱管事带着一老一少两个男人从廊下走来朝书房过去,嫣玉也朝那边望过去。
  她认得那个少年正是上元灯会时她在巷中遇见的人,他仍是披着黑色披风戴着斗笠,面色冷峻地跟着钱管事进了书房。
  “嫣姐姐,嫣姐姐。”嫣玉有些发愣,听见庄慕唤她才回过神去捡了毽子。
  钱管事带着两人到书房,才候在门前道:“赵先生,我家老爷已在书房候着了。”
  中年男人正是先前林如海曾提起给嫣玉黛玉姊妹请来当先生的赵岳,他仅比林如海年长三四岁,看起来却已是苍颜白发饱经风霜,想是落魄后也吃尽了苦头。
  推开门进到书房,林如海热情地迎出来:“崇清兄!”再望向赵岳身边的少年时,林如海神色凝重,“穆小将军。”
  “林世伯,小子庄砚深。”他拱手道。
  他是东安郡王穆莳的嫡次子穆莨,字砚深,母亲正是江南知州庄大人的族妹庄氏。三年前东安郡王因卷入皇子间的储位之争,最终五皇子落败被贬为庶人,东安郡王因谋逆罪被抄家处死;东安郡王夫妇都死在京城,只有幼子穆莨死里逃生离开京都一路南下流落到此地。离开京都后,穆莨就隐姓埋名,冠以母妃庄氏的姓氏,自称是南北往来的行客,游历至此。
  昔时林如海在京时曾受过东安郡王的恩情,贾敏与王妃庄氏也是闺中密友。而林如海外放多年,林家世代都是忠君纯臣无关储位之争,倒没有像赵岳一样受到影响。
  如今再见到穆莨,林如海心下也是感慨;不过既听穆莨自称别名,林如海就顺着话说。
  赵岳只道:“听闻如海兄弄璋之喜,我身边也没有什么金玉名堂,只这幅前朝顾夫子的《画云台山记》赠予哥儿。还有这探微先生亲题的折扇,便当做是给我那两个女学生的见面礼了。”
  林如海正要开口,突然听见书房外钱管事禀报道:“老爷,舅老爷家的珠大爷来求见。”


第4章   
  赵岳应下到府上做姑娘们的西席先生,贾敏挑选出临水而筑的云起阁重新置了景观作为学堂。
  云起阁三面临水,别致秀气;水中接天莲叶无穷碧,待夏日满池荷花初绽,凉风习习飘香;如今挂上竹帘遮风挡阳,瑟瑟光辉自稀疏缝隙映落一片斑驳。年前林如海得了两方竹节形歙砚和香墨,并着文房四宝给了她们姊妹;醇香墨幽香淡淡,嗅之若兰,满室芬芳。
  赵岳本出身书香世家,送给林家姊妹的陆公亲题折扇即是多年珍藏;林如海又挑了古玩字画送去赵家,以作酬谢。
  贾敏留了贾珠在府上多些时日,嫣玉和黛玉偶尔看见珠表兄在窗前看书,又听见母亲逗着琰儿时念叨起:“待琰儿长大后若能像珠哥儿一样用功就省心了。”琰儿不懂母亲的话,依然乐呵呵地咿呀着。
  林如海听了只笑道:“琰儿年岁尚幼,你就操心起来。”
  “我只盼着几个孩子能平平安安地长大,就心满意足了。”贾敏轻笑着说。
  如今嫣玉和黛玉要跟着先生读书识字,贾敏就带她们去挑了近身侍奉的丫鬟。
  嫣玉的乳娘柳嬷嬷和黛玉的乳娘王嬷嬷原本都是贾敏从荣国府带来的陪房,自是忠诚太太姑娘的。这次又从庄子上挑了适龄的家生子进府,贾敏让她们姊妹自己挑着合眼缘的;毕竟姑娘身边的大丫鬟以后也是姑娘贴心可信的心腹,长远算来待姑娘出了门子,姐儿身边的丫鬟也是作为陪房去伺候姑娘姑爷。
  嫣玉和黛玉嘀嘀咕咕了许久,才挑好了丫鬟。
  嫣玉给两个丫鬟起名倚月和倚云,黛玉的两个丫鬟叫倚晴和倚烟。四个小丫鬟都是十一二岁的年纪,模样端正;倚月是府上绣娘的女儿,做事精细认真,倚云年纪最小但听话本分,倚晴原是贾敏身边柳嬷嬷的女儿,倚烟伶俐稳重。姑娘身边的丫鬟最要紧的是忠厚老实,旁的倒是其次。
  贾敏笑说她们是读书识字的官家小姐,起的名字却着实没水平。嫣玉狡辩说还有实用要紧,黛玉也附和点头。
  贾敏又挑了她心腹大丫鬟江碧的妹妹逾白和钱易媳妇的女儿叶子,去姐儿身边做大丫鬟,照顾姐儿并管制一众小丫鬟;逾白和叶子都是太太屋里出来有头有脸的大丫鬟,做事手段自有一套,就连两位奶妈妈都要给她们三分薄面。
  再加上教导姑娘的教习嬷嬷,如今两个姑娘身边的婆子丫鬟也是一屋子人。
  嫣玉和黛玉就安心跟着赵先生学习,赵岳也只是教她们诗书字文。
  初夏凉风习习,嫣玉和黛玉一早就到云起阁,区别在于黛玉是钟爱诗书,而嫣玉则是寻空将藏在书中的画纸取出描上几笔,也觉得自在乐趣。曾有一次赵先生发现了她藏在书中的画纸,先生倒也不恼,只是似笑非笑道:“大姑娘的画也不错,若认真习练,假以时日定能成才。”
  嫣玉听见赵先生这样说,立刻双眼亮晶晶:“谢谢先生。”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但林大人请鄙人到府上当两位姑娘的先生,鄙人也当好生教导姑娘学习。”赵岳抚着胡子语气温和说。
  “学生明白。”嫣玉便规矩道。
  不过嫣玉依然满心喜欢画画。
  一则诚然太无趣,世家大族未出阁的姑娘素日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中跟着教养嬷嬷学习女红。
  二则她难得对画画有些兴致,也愿意在这上面用些心思。
  黛玉也喜欢看姐姐作画,然后就在嫣玉的画上题诗再给先生看,赵岳看了也算勉强默许了。
  嫣玉觉得自家妹子果然贴心。
  “一枝红袖压海棠,半城烟雨云外山。”
  画纸被风吹落到竹帘外,贾珠本正要去正院向姑父姑母辞行,路过云起阁捡到一张画笺,猜到应是表妹的物件。画笺墨晕浅淡,题的词句倒是应景,一团喜气的模样。
  黛玉撩起竹帘从云起阁出来,看见路过的表兄以及表兄手中的画笺,就脆生生地开口:“珠大哥哥,画笺,能还给我吗?”
  “大表妹的画很好,二表妹的诗也好。”贾珠还了画笺,又添了一句道。
  “谢谢珠大哥哥。”黛玉欢快地笑着,接过画笺就小跑回学堂。
  她将珠大表哥的话又跟姐姐说了,嫣玉支起下巴一副苦思冥想的模样,才学着先生的语气:“珠大哥哥太客气了。”
  黛玉听着姐姐的话就笑着:“我看着姐姐的画可是顶好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嫣玉抚着她刚收笔的墨画,思索着就从古人名诗中捻来一句誊在纸张,也觉得相宜。
  “先生说,姐姐这个本事也是顶好的。”黛玉欢喜地打量着姐姐的画,捂着唇调笑道。
  “坏丫头!”嫣玉佯作生气,伸手去捏黛玉的脸,“都敢调侃姐姐了!”
  黛玉连连告饶,连道再也不敢了。
  贾珠到正院向贾敏辞行,请安问好后才道:“侄儿叨扰姑父姑母多时,特来向姑母辞行。愿姑母安康长乐,姑父否极通泰。”
  贾敏莞尔轻笑:“代我向老太太问好。你明年就要参加春闱,姑母等你的好消息。”
  贾珠拱手道:“侄儿定不负姑母所望。”
  “年前你迎娶了李家姑娘,我还未见过侄媳妇。”贾敏温语说着,江碧就呈上一个精致的奁盒,里面盛着一只嵌金碧莲镯,“这是我给侄媳妇的。”
  “侄儿代内子谢过姑母。”贾珠应道。
  再去向林如海辞行,贾珠才启程准备回京。
  谁知贾珠一行人刚出了城,就遭遇了山贼拦截,将财物扫劫一空;贾珠毕竟是文弱书生,在家丁拼死相护下才逃出生天。
  山贼的传言在扬州愈传愈烈,从上元灯会到如今的乱象。
  贾珠回到林府说了情况,先前贾敏听说过这般情形但如今再听侄子说起都是胆战心惊。
  “姑父,侄儿还发现一桩怪事。”贾珠向林如海说起道,“侄儿听着那山贼的口音,很像是京城人士。”
  “此事你莫说出去,恐是事关重大。”林如海仔细听他说着,才叮嘱道。
  贾珠见林如海面色凝重,也知恐非小事:“姑父放心,侄儿明白的。”
  林如海眉头紧皱,在艰难地思索着前由。
  其实他早已清楚徘徊在城外那一伙人并非真正的山贼,而是借山贼之名行监听之实。
  □□皇帝曾创一支无往不前的探子,名叫密使司,由皇帝亲自调动指派,刺探宗室官员阴私;而所谓山贼正是密使司部署潜伏,此事林如海早有觉察。上元灯会的祸乱是人牙子当街拐抢幼童引起,而非传言中的贼人进城放火作乱;唯独贾珠出城后真正遇见了山贼,并听出山贼疑似是京城人士。
  京都的夺嫡之争还未结束,这把火却烧到扬州了。
  皇帝有五位皇子和八位皇女,除却早逝的皇长子昭明太子、夭折的四皇子和被废的五皇子,只剩下文妃所出的老二赵王和甄贵妃所出的老三晋王,京中高官也正围绕着赵王和晋王形成两股势力相互敌对。甄贵妃正是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之姐,甄家是金陵的名门望族,而甄家作为晋王的母家势力自当是为晋王鞍前马后万死不辞。
  林如海倒想起他岳家和甄家是世交,不知是否有些关联。
  安抚了贾珠,林如海才让心腹护送他走水路离开。
  “老爷,京中形势当真如此严峻?”贾敏踌躇不安地问。
  “只怕我们听到的也只是九牛一毛。”林如海叹着气;去载他同江南知州庄稔一同上京述职,彼时已有风声说庄稔将要调回京中,而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出身也算受皇帝看重,他们在京短短数日就已有两位皇子的门下试图招揽,幸而及早离京才得以脱身,如今想来也不免唏嘘,又道,“待此次任满,虽不知陛下之意,但若回京,这安生日子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