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西叹了口气,勉强按着黛玉的话说了次。又想再把自己的意思表达下,黛玉拦住了达西:“好了,不说了,就这样了。”
达西苦笑了声:“我听你的。”
“我们来商量下圣诞节怎么过。”黛玉拉着达西的手在甲板上走,“这个,我觉得你可以好好考虑下。”
船上的圣诞节过起来,比陆地上的要热闹。可有着要过麦哲伦海峡,每个人的神经都绷紧。
麦哲伦海峡并不是直的,而是弯来弯去,最窄的地方,船可以说就像在峡谷里航行一样。但这是海,不是河道。船大,反应慢,一但不留神就会撞上去。尤其是夜里,更是容易出事。
但是麦哲伦海峡,对于在船员来说又实在刺激。两岸白雪覆盖的山峦叠嶂绵延,绿茵茵的草坪、行走的白色山羊,让好久看不到陆地的船员有种错觉,好像要上岸了。
还有,不时从蓝色海洋里蹦出来的海豚。陆地、山峦、白雪、大海、海豚,全在一个画面里出现,风景又是别处没有的。
黛玉看得都有些痴了。
“这才是险地才有美景,不来这里哪能看到这样的景致。”
“高厄爵士可不这么想。”
黛玉笑了:“只要平安过了麦哲伦海峡,你就让高厄爵士得意下好了。再说,高厄爵士可把这功劳归给我的,你也不算输。”
达西的脸色可没好转:“我最怕以后再有什么,老想着让你跟着一道航行。”
黛玉捂着嘴笑:“你是怕我日后还要跟你一道航行,你要拦又拦不了,才故意这样子,是不是?”
达西把头转向了一边。
“是吧?”黛玉歪着脸看达西。
达西咳了声:“我只是担心你的身体,海上太过艰苦。”
“嗯,还有呢?”
达西看了看左右,头低下来,在黛玉的耳边轻轻说了句:“我们连待一起的时间都很难有。”
黛玉的脸热了起来。船上人多,隔音总不如陆地上。可怎么也没想到达西会是这个理由,多羞人。
这个虽说是为了生孩子,但也不能就这么说出来。
“我先回去了。”黛玉快步走了。
甲板上突然沸腾起来,有人在喊:“圣诞快乐!”圣诞节到了,黛玉再一看,眼前的蓝色一望无际,山峦和白雪正在向后退去。麦哲伦海峡走出来了。
达西走了过来,亲了下黛玉:“这是有‘我们的公主’在的缘故。”
黛玉眼波动了动:“是有彭伯里侯爵的缘故。”
高厄爵士拿来了香槟:“敬‘我们的公主’。”
甲板上,船舱里的都在兴奋地喊:“敬‘我们的公主’。圣诞快乐!”跨过了太平洋就到瓷器国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缈缈小天使送的营养液!么么哒
第144章
以“狮子”号为首的船队在里约热内卢靠岸补充了补给就往瓷器国而去。这个时候,因为拿破仑入侵葡萄牙; 整个葡萄牙王室都流亡在里约热内卢。
摄政王储若昂知道英国特使团来; 特意派大臣上船来; 请使团人员去王宫做客。对于葡萄牙王室来说; 使团就是上帝派来的使者。奥地利都把女儿嫁给了拿破仑; 俄罗斯沙皇也跟拿破仑把酒言欢; 现在能让他们回家的; 也就靠英国了。
对于宴请英国使团很是隆重; 还让达西转交给英王的礼物。王储妃替给法国砍脑袋吓疯的婆婆送了件钻石别针给黛玉。
达西谢过了葡萄牙摄政王,等补给一装好; 就向瓷器国而去。
船队到达塘沽时; 已经是瓷器国历法十二月,再过些日子就是瓷器国新年了。
黛玉还在船上就用汉语对达西说:“今年要过两个年了。”
“如果能来得及去苏州就好了; 也能让你在家过个年?”达西从没在瓷器国过年,知道过年时礼节特别繁复。
“这么自然好,也好祭下祖。”想到拜祭父母,黛玉又想起梦里的情景。若父母都在人世,这拜祭就不妥了。知道达西不信这个; 往别处说,“说起来,我也好些年没在苏州过年了。父亲离开那年,我是在苏州,可哪有心思过年。只觉得自己日后就跟浮萍一般,就算在外祖母家过年; 热闹的也是别人,心里倒更想父母。”
黛玉的声音低了下去。
达西把黛玉搂到了怀里:“你放心,今年我陪你在这里好好过个年。”
“再怎么好,过年还是人多了才有意思。”黛玉苦笑了下,看达西神情严肃,怕又想出什么法子来哄自己开心,便说,“你也不必太在意。在哪都一样,去京城更热闹呢。再说了,我嫁了你,是没有道理还在家里过年的。”
怕达西多想,黛玉故意笑得跟没事般。
就算达西对瓷器国的热闹没多少体会,可也能想像出家里冷清的感觉。达西是个喜欢清净的人,黛玉也是。
达西喜欢清净,是主动的,实在是世上庸俗的人太多。黛玉喜欢清净,虽说也是目下无尘,可还有个被迫的,庸俗之人不理解也就罢了还会嘲讽。
这种嘲讽,伤不了达西。那些嘲讽达西的,只要给点笑脸,就会掉过头高唱赞歌。可黛玉不同了,过去是一个孤女,那些没有好处便是黛玉给足了笑脸,换来的怕不是赞歌,倒是更大的嘲笑。
自然现在黛玉不同了。还没下般,塘沽的官太太就上船来接,像拥着太阳、捧着星星把黛玉接下了船。
太太们把黛玉扶进八抬大轿,各自坐着轿子前呼后拥进了城。给安排的住处,是总督家的后院。
这可比达西上回来要住得好,待遇也好。达西进来,瞧着锦缎的被面,全套的紫檀家具,谁能想到还会再来瓷器国,还带着妻子一块来呢。
到了晚上,朝廷派来的官员和本地官员宴请使团人员。这官员里有老熟人——贾雨村。
贾雨村见到达西就作揖拱手:“郡马好。听说公主也来了。”
达西淡淡地说:“贾大人应该知道,郡主已经给夫人们请去做客。”
“是,是。皇上说了,明日就请使团进京吧。好歹特使也是郡马,跟过去不一样了。”贾雨村干笑了两声,真不知道昂得鲁使团干嘛还要来。
达西看贾雨村脸上的笑就知道,在贾雨村这里,这回不会比上回好多少。不过有样好处,不用再签协议了。
跟着太太们的黛玉,听着戏,看着眼前的菜,黛玉都有了些不真实,好像身体还在海上晃。
晚上睡在架子床里,黛玉瞧着绣着富贵牡丹的帐子,怎么也睡不着,又怕吵到达西,只能硬挺着装睡。
达西也没有睡,翻身过来望着黛玉:“兴奋的睡不着?”
“嗯。”黛玉叹了口气,“明天就进京吗?”
“是。这又是托了你的福,能早点进京。办好了,若是来得及就去苏州过年。”
“就在长安过年也好。说起来我在长安待了那么久,正经在街上走,还是去广济庵那时。这回给我们安排住处不会还是广济寺、广济庵吧?”
“若那样,我就得住到广济庵了。”
黛玉噗嗤笑了:“你可不能去住,这是要坏了人家清净之地。你呀,还是住在广济寺的好。不知道那堵墙是不是砌好了。你走时也不给人家把墙砌好,定然是要留个方便。”
“留什么方便,当时实在是匆忙。我是给寺里留了修墙的钱。”
“那他们应该修好了。睡吧,明天还得早起呢。”黛玉翻了个身,却不敢问件事,可知道贾府的消息。这事就是紫鹃和雪雁那也没提。
走得时候那么大动静,按着贾府人的脾气,估计是骂死自己了。黛玉极轻地叹了口气。
达西也暗暗叹了口气,把黛玉往怀里带了带,头抵在了黛玉的肩窝处,深深嗅着黛玉的体香。不知道黛玉到了长安,知道贾府的消息会怎么想呢。
第二日一早,就上了贾雨村给安排好的船。这船跟上回坐时,不太一样。因为是冬天,河里都冰了,这船就是从冰面上拉过去,一直要拉到长安。黛玉上船前,见到了贾雨村。
贾雨村远远地站着,按着男女有别,就算有师谊的身份,没过来打招呼,倒是嘴角抽了抽。
让黛玉看得不舒服,琢磨着贾雨村为什么会是这副表情。船从塘沽往通州去。黛玉把紫鹃喊了来:“贾府,你还听到什么了?”
“没有。姑娘怎么这么问。可是姑娘听到什么了?”
黛玉摇了摇头:“我只是瞧着贾雨村的冷笑,可不是什么好事。”
“姑娘,可别替他们操心了。”雪雁趴在窗户上往外看,“这冰上的纤夫可比河上的纤夫看着省劲我了。”
黛玉也走到了窗户边,往外看。外面是一边冬季的景致,前几日下过雪,树梢上有的地方还挂着残雪。地上也积着雪。河边的路上有人赶着车,时不时抽下骡子。骡子的蹄子踩下去,拨起来就不容易,累得骡子鼻孔里都冒出了白气。
“他怎么也不从冰上走。看那骡子都成什么样了。”雪雁嘀咕着。
紫鹃坐那绣着花:“姑娘的裙子可绣好了?”
“还差一点。其实姑娘穿英吉利的衣服就好,保证能让他们吃一惊。”雪雁站起来,去把针线活拿过来。
离着瓷器国还有段距离,黛玉就开始日日穿着袄裙了。黛玉就怕有人看到自己穿了西式的衣服,会嚼舌头。
还没离开英格兰时,黛玉就开始拿出料子给自己添几件衣服,连着紫鹃和雪雁这几个都做了新衣服。这可不光是自己的体面,也是达西的体面。
冰上行船快,不过两日就到了通州。从通州到长安只能坐马车了。那辆马车连带着马都由船运了过来。
这回来接待使团的还是北静王。码头上风大挺冷的。北静王戴着暖耳,穿着貂皮袄,给风吹了几吹,脸就吹皱还红了。
贾雨村跟着达西的船也到了通州码头,第一个就下了船,看到北静郡王喊了起来:“郡王,天这么冷还站在这里做什么。”
北静郡王笑了笑:“也没什么。特使和郡主还好吗?”
贾雨村干笑了声:“瞧着不错。郡王,瞧到了没有,特使下船来了。”
北静郡王抬眼一看,可不是达西正踩着踏板从船上下来,一年多不见,特使的精神不错,且瞧着还年轻了。
“看起来特使这婚结得不错呀。”北静郡王唇角拉平了些。
看着北静郡王的讥讽,贾雨村立刻凑了趣:“这个就得问特使了。”
“那你问了?”背静郡王冷笑了声,向达西走去:“特使真是别来无恙。”
“多谢郡王关心。”达西的脸色沉了沉,“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进京。”
贾雨村看了眼北静郡王,替答了:“特使大人,今晚请先在通州小住。明日可安排进京。哈哈,也知道特使归乡似箭。不过眼瞅着年前要到了,这事实在是多,所以怕特使要走也只能过完年才能走。”
达西眼眼微挑,看天色不好,估计又快要下雪了。弃舟上马,若是下雪路上更能行走,要是当晚到不了长安,黛玉不真得夜宿街头。
“看快要下雪,那我们明日一早就起程前往长安。”达西对北静郡王微微欠了欠身,转身回到了船上。
北静郡王嘲讽地笑了笑:“看来特使还是原来的脾气,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了。”
码头上的风实在大,天也冷。北静郡王缩了缩脖子:“雨村,这里交给你了。我先回长安了,哎哟怎么通州这么冷。”
北静郡王钻进了轿子,脚放在了脚炉上,手里捧着手炉,还是觉得冷,让赶紧着回长安。
贾雨村自然也不会在码头上待着,跑回了船舱,那里生着火,可比外面暖和多了。
达西站在船舱里往外看,看到北静郡王走了,贾雨村上了船。
黛玉看达西这么站着,也不好去问,只能专心绣花,好在明天就可以进长安了。进长安的时候,达西和黛玉坐六匹马拉着的四轮马车进的。
一路上都惹得行人纷纷侧目,好些还是一脸的鄙夷。
第145章
黛玉从车窗里看出去; 街上行上的衣饰跟六岁进京那时差不多。可行人脸上的表情大不同了。
六岁那年; 黛玉坐着小轿进得长安。天子脚下的人见惯了大阵仗; 没把荣国府的排场放眼里,一个个是漠然浑不关心。
这回进城坐得六匹高头大马拉得黑漆马车; 车门上一边用金粉绘着代表英格兰的徽章,一边绘着达西家徽。前面还有一队队的兵卒开道,浩浩荡荡、威风凛凛。
街上的行人看了先都惊讶; 再一打听,有些脸色就变了。马车走得快,黛玉还是能看到路